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心得体会 >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7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7篇】

时间:2022-09-21 09: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7篇】

《安娜·卡列尼娜》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人们又把《安娜·卡列尼娜》当做俄国19世纪现实的教科书。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7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篇1

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和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她的感情真挚强烈,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醒了她长期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安娜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她用她的高傲和勇敢的抵抗上流社会的诋毁和侮辱。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的生是为了爱,死也是为了爱,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这是她的性格决定的。

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外在因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在上流社会只要表面上保持“体面,即丈夫和妻子保持虚伪的正常关系,就算合乎体统和常规。她不愿也不想过这种虚伪和欺骗的生活。卡列宁为了折磨她,拒绝离婚。爱情的破碎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据,上流社会通过渥伦斯基的手杀死了她。她看透了那个社会和那个社会的人,对它不在留恋了。

托尔斯泰揭示了造成安娜悲剧的社会原因,愤怒地谴责了压抑她、摧残她并造成她惨死的社会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势力。安娜的悲剧结局,既体现了她性格发展的逻辑,也体现了俄国生活发展的逻辑,体现了托尔斯泰现实主义的力量。她对爱情自由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篇2

那支她曾经用来照着阅读那本充满忧虑,欺诈,悲哀和罪恶之书的蜡烛,闪出空前未有的光辉,把原来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都给她照个透亮,接着烛光发出轻微的哔剥声,昏暗下去,终于永远熄灭了。

三月,微冷。台灯下《安娜·卡列尼娜》翻到了最后一页,没想到重读这本书会有这么大的触动。我仿佛看到一八七七年列夫·托尔斯泰老先生落笔时的那份沉重,我阅历尚浅,很多东西我都不是很懂,但仅有的这份感触我还是想写下来。

那年冬天的莫斯科很冷,像冰冷铁轨上的安娜,我曾无数次幻想过一个美好的结局,可是没有办法,准确的说,是毫无办法。安娜·阿尔卡迪耶夫娜,卡列宁,伏伦斯基,三者的性格,及他们对待爱情与婚姻的观念,选择,决定,注定了这场悲剧。

正如托尔斯泰在开篇所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大抵悲伤的故事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开头。车站的相遇,舞会的邂逅。安娜永远是那么优雅美丽,妩媚动人。不是吉娣的玫瑰花有了皱痕,也不是打扮不够漂亮雅致,只是对于安娜来说,任何装饰在她身上从不起眼,她所有的魅力在于她本身。

伏伦斯基被深深地吸引了,尽管她是卡列宁夫人,一个八岁孩子的母亲。一个眼中闪烁着光辉,因为人家对她倾倒而陶醉。一个顺从和惶恐,像极了一条聪明伶俐的猎狗。

识人不准,遇人不淑。伤了吉娣,伤了列文。离开了彼得堡,暴风雪的车站,摇曳的灯光下,他们面对着站着。她不必问他怎么会来到这里,这一点她知道的那么确切,就像他亲口对她说:他来到这里,是因为她在这里。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篇3

这本小说有几条不同的故事线,正如它的开头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故事发生于十九世纪的圣彼得堡。

主人公安娜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是近乎完美的,有着美丽又充满朝气的容貌,善于社交,在各种社交场合与人交流游刃有余,嫁给了一个地位很高的高级官员卡列宁,有着一个可爱的儿子,过着幸福美满的贵妇生活。

这大抵是许多人眼中艳羡的生活。

假如没有遇到伏伦斯基,安娜或许也会安宁的生活一辈子吧。

正是这个生命中突然出现的爱情,让安娜越发觉得自己的丈夫不顺眼,以致于她离开丈夫,与最心爱的儿子分别。追求个性解放,却始终挣脱不了贵族社会加在她精神上的枷锁,当她为了伏伦斯基与全世界为敌时,伏伦斯基却没有把她当成全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变得患得患失,最终落得卧轨自杀的结局。

朵莉在发现奥布隆斯基出轨家庭教师后十分的气氛,在奥布隆斯基请来妹妹安娜当说客,安娜劝朵莉原谅她丈夫的出轨,朵莉的一再忍让,却始终没有等来丈夫的改过自新。

这似乎是隐喻着安娜日后的选择。

朵莉的妹妹吉蒂曾与伏伦斯基交往密切,在渐渐倾心伏伦斯基时,拒绝了前来求婚的列文,但伏伦斯基自从见到安娜后便不再与吉蒂交往,吉蒂伤心不已,却错过了列文。

最终发觉列文还爱着她,便嫁给列文,婚后,列文虽对她百般宠爱,但不知最终嫁给了合适的她是否是真的幸福。

正如开篇所说,不幸的家庭确实各有各的不幸。

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一定也演绎着许许多多安娜卡列尼娜式的悲剧,在看过故事后,望能规避些许。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篇4

什么叫家?什么叫温暖的家?什么叫和睦的家?这个在我脑海中念念不忘的话题,长期来在我心中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读完了《安娜。卡列尼娜》才有所领悟。

安娜是一位心灵无比善良真诚的俄罗斯女性,具有温柔的性格和贤惠的天性,不幸在17岁时嫁到了卡列宁家。卡列宁则是个思想保守,虚伪的丈夫。安娜的生活热情被他扑灭了。在火车上与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士沃伦斯基邂逅,并让她怦然心动。

后来,安娜对他交往越来越多,为了弥补以前的感情过失,她和渥伦斯基不顾一切坠入爱河,并不惜抛家别子,和渥伦斯基私奔。

但纯真的安娜从未停止过对渥伦斯基的爱慕,直至有一天发现自己被抛弃了,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不过是被这个社会所唾弃的女人,这种被侮辱的感觉燃烧着她的心,最后连亲人也不理解,她走向了铁轨,决定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个美丽的女人,一个美好的家庭,在一个不可逆转灵魂的社会里,就这样变得支离破碎了……

家每个人都有,我也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家。我们处在一个美丽和谐的社会,可是家庭也有硝烟弥漫之时,不过都是由于我的学习而引起的,我与妈妈时不时就会争得面红耳赤,有时爸爸也参与进来,或火上浇油,或以水扑火,都免不了怒气冲冲地展开一场对决战。把我弄得每天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心神不定……

是啊,首先我要做好一切,爸妈也不要太冲动,太焦虑,大家少一点怒气,多一点静气,相互嘘寒问暖,让温暖的阳光洒满家庭。

一个家庭的和睦是多么重要,有家才有爱,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幸福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篇5

巨大的车轮碾压过你的身体,那一刻你是否会后悔。眼看着你抛却幸福,变得自私、无理取闹,一步步坠入痛苦的深渊,穿着黑天鹅绒长裙卧轨的那一刻,像被恶魔啃噬过的躯体,遍体鳞伤。

而我始终是心疼你的,对你以及你的儿女,依然心有不甘,不甘你如此放任自流。但仍然对爱情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也许你还存有丝毫的理性,不然当谢廖沙说“再也没有比你更好的人了"你不会选择留下。

穿着黑色天鹅绒长裙,光鲜亮丽的你遇见了他——渥伦斯基,心花怒放,热情而不知所措。面对丈夫的无情和憎恶,你决定跟渥伦斯基离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你想要的生活吧!无奈“人到情多情转薄”,逐渐对你冷淡,而你也慢慢变得无理取闹。“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你和渥伦斯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终你放弃了他,也放弃了生活。当你穿着黑色天鹅绒长裙卧轨的那一刻,你的心早已千疮百孔、了无生机。

我相信你是解脱的。安娜,你从不曾失去过什么。我相信你一切的美好,勇敢追寻爱情,哪怕代价是生命也无悔。列文和凯蒂的生活平淡、安宁,却一家人幸福安和。与你而言,这样平淡的生活也许不是你想要的吧!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那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而你,一直在这里。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想这大概是安娜最想要活成的样子!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篇6

安娜和伏伦斯基的故事开始于火车站,也结束于火车站。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的时候,我一直对安娜太苛刻了,我的潜意识控制着我,让我对安娜产生了巨大的偏见。我虽然自诩自己是思想先进的维护女性权益的人,但是内心还是有很多思想的枷锁。对于奥勃朗斯基,我选择了沉默的原谅。原文中的大多数人,甚至跟陶丽关系比较好的人,都暗暗帮奥勃朗斯基。这是我们对女性的偏见和对男性的包容。原文中的卡列宁我觉得也没那么讨厌,他虽然世故,但是还是比较成熟,他在事情发生后,是维护过安娜的。但是最后他对安娜的爱还是变冷淡了。安娜为了挽回他,一直在做爱情的游戏,很卑微。关于安娜,我觉得她真的太勇敢了,勇敢地追求了爱情,勇敢地面对那些憎恨她的人。

我看前半部分的时候,老感觉伏伦斯基不爱安娜,但是到后面发现伏伦斯基也是爱安娜在乎安娜的。安娜被整个上流社交界孤立,别人出轨都没有这么大的惩罚,可能是她的嫉妒来自于得不到她的异性和比不上她的同性。我也嫉妒安娜,我嫉妒她的勇敢,哪怕她知道她会遭受那么大的舆论压力,但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爱情。

可是她终是不敌,最后她的死与其说是没有安全感,不如说她只有伏伦斯基了,失去他她就一无所有了。所以她才会那么没有安全感。总的来说,她是个很勇敢的人。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篇7

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伏伦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伏伦斯基一再要求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伏伦斯基对她的爱,于是她毁掉了自己……

而吉蒂最后与列文成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伏伦斯基则伤心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生命参加了塞尔维亚战争。亚历山德罗维奇的不忠,使得陶丽差点与他离婚,而最后陶丽变卖自己的家产还帮他还了贷款,于是和好如初……

合上书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列文。可是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讽刺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列文的生活、思想。我总觉得列文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列文的成长是作者自己思想的成长的缩影吧。

安娜和伏伦斯基因为爱情,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弃了好名声,好前程;
因为爱情,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毁灭……

这样,值得吗?究竟爱是什么?

我欣赏为爱,义无反顾;
但不赞同。一切以爱的名义的自私、背叛,都是不负责。爱是责任!

推荐访问:安娜 有感 心得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7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有感心得【7篇】 安娜卡列尼娜的读书心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