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研究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研究

时间:2024-02-04 11:45:01 来源:网友投稿

张军成,钱明庆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1]6回顾党的历史,认识到“我们党一路走来,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2]。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党史学习教育强信仰,能够达到“学史增信,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仰、信念、信心”[3]的效果。大学生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面临的社会现状与自身的未来身份,决定了对其进行信仰塑造和培育,增强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4]4因此在大学生当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4]6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目的就是要破解大学生为何、何以及如何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密码,继续探寻增强大学生树立崇高信仰培养的途径,对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铭记初心使命是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要求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与初心使命不可分割、不可剥离的历史。从建党之日起,党就下定决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大学生生逢盛世,既面临机遇,也肩负重大使命,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有力的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5]13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就是要让大学生在学习党的百年发展史过程中,深刻感悟党是怎样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初心使命;
深刻认识到党是怎么应用马克思主义来领导人民,使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并在百年历程中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绩;
深刻领悟党是怎样把科学的理论与百废待兴的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指导并开创了一系列新思想。只有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才能找到大学生需要铭记初心使命、担当复兴大任的根源和依据,也只有继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使大学生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领悟和体会到信仰的力量。在党史学习的学思悟践中铭记初心使命,深刻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源源不断汲取思想养分,对大学生笃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铭记初心使命,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实现伟大梦想有着非凡意义。

(二)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党百年来的历史,是坚持科学理念不动摇,摸索、创建、坚持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我们的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不是一蹴而就,“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6]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在把握时代主题的情况下,在总结过去经验基础上,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吸收和继承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优秀文明,融合式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有别于以往和其他任何主义的成功典范。

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打破以往一切神秘的宗派主义,向世人揭开世界的真实面纱,其信仰自然是崇高的信仰。党史学习教育启示我们要培育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其成为民族复兴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17岁时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到,“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7]因此,他选择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确立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才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在第二个百年征途中,要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就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党的历史当中蕴涵着持续促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营养剂。以党史强信仰,铸就信仰之魂,使大学生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继续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三)大学生树立崇高信仰是健康全面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并在革命斗争中坚定信仰的中国共产党人,至始至终都捍卫着自己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如惊雷般传入中国,成为我党的信仰选择绝非偶然,而是在近代旧中国多次失败的处境下,中国人民不断苦苦探求真理作出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给当时胸怀救国救民使命和情怀,探求挽救破旧山河真理的早期共产党人带来了曙光。中国共产党人的觉醒,是以最早一批坚信马克思主义的追求者,即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为代表的,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在党的历史上,一批批志士仁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下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因信仰而带来的生死考验时,他们不仅丝毫没有退缩,还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毛泽东就曾说过:“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8]周恩来也曾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的,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9]邓小平同样也说过“要更坚决的把他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殷切要求,要求我们“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5]14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身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只有信仰它,才会去践行它。作为强国建设的主力军,伟大事业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新时代大学生肩负重任,要担时代重任就需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养分,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将共产主义作为终生追求。因此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中是促使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大学生党员践行性质宗旨是投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5]8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选择与人民一道,这是党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认识以及对自身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或高高悬挂的旗帜,而是至始至终被践行的实践活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党都一直站在人民这边,谋求人民的安居乐业。从历史中一路走来,我们党依靠人民,以人民心为心,推翻沉重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坚持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这一切实属来之不易,离不开党,更离不开人民。

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要引导广大学子尤其是大学生党员要深刻认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要在目前的学习、将来的工作中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到底。纵观党的历史与社会现实,都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为人民利益着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当前,两大变局交相辉映,大学生党员应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把握两大变局,深刻认识到任何时候越是形势错综复杂,越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同时,在与人民同行的路上要从党史中吸取历史经验与历史教训。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的后备选拔人才,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是大学生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坚定信仰信念,汲取党在百年历史过程中为人民服务的经验,学习党与人民相处的方式方法,为更好开展为人民服务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上积极向好

目前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触相关的思想、道德和政治方面的课程,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中国道路的认知和认同,并形成了一定的科学信仰。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发展时期,我们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总体上使大学生牢固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思想不动摇。首先是我们的大学生经过学习党近百年来的历史,能够对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伟大飞跃的事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其次,大学生深知当今中国能够处在一个美好的时代,自己能够安稳的接受高等教育离不开党的领导。大学生不愿意看到中国再次陷入近代受人欺凌、积贫积弱的状况。因此,他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坚定地跟着党走,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对于各种大政方针,他们积极回应,表现出支持和赞同的心态,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充满信心。最后,他们有着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尤其在入党方面,纵观全国各高校,大学生入党的积极性很高。这些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有着相对清晰且正确的信仰归属,他们的信仰指向是积极向上、科学文明的。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在信仰目标选择上缺失理性,功利化意识有所增强”[11]。重点表现为信仰选择多元化。西方倡导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还有部分大学生以某个人物或明星作为自己的信仰,但这种信仰至多称得上是对个人的迷恋。其次是信仰选择上出现实用性倾向,主要指部分大学生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较为功利。因为现阶段某些招聘岗位的要求是中共党员,所以少数学生不是真心入党,不是真心想为党和人民办实事,而是因为入党有利于他们将来就业、从政、升迁,这样的目的依然是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最后是信仰选择上逐渐迷茫并丧失信仰。由于各种原因,依然存在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内涵没有清楚地认识,分不清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其他信仰的差异,对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一概不知。所以,导致的问题就是信仰选择迷茫并对科学理论的不认同,从而对科学信仰的不信仰,久而久之,就丧失了信仰。

另一方面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当前我们在大学已经开设了五门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课来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也就是说事实上我们是存在信仰培育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信仰培育目标却止步于知识目标”[12],其次,个别教育者对信仰培育的忽视或是不重视。在部分教育者看来,信仰要么是与宗教挂钩的产物,不具备科学性,要么认为谈信仰是一种假大空的说辞,不符合现实逻辑,给不了学生具体的实际指向。所以常常忽视,避而不谈。最后,信仰培育的内容单一空泛、枯燥乏味。在教授的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往往从哲学层面把信仰的内涵作以阐释,给学生的感受就是过于抽象,把信仰讲的太高大上,让学生摸不着,琢磨不透。诚然,我们需要定义清楚何为信仰,也必须承认信仰确实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信念,但绝不是抽象地、不切实际地谈信仰,这样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难以树立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大学生本人的信仰选择问题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不足,没有根本认识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向是什么,这是基础和前提原因。因为往往理论认知不清晰,思想解放就不彻底,就容易滑坡,理想信念就不坚定,从而信仰就会出现偏差。其次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不够丰富,这与马克思主义能够带给人们的现实效益有关,更与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选择有关。有的学生认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用,并不能解决自己的就业、生活问题,所以打心里就抵制甚至诋毁马克思主义,不认同它。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和使命并不在于帮助大家解决就业问题,而大学生却将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混为一谈,如此二者自然难以沟通。最后是实践服务不足,大学生信仰出现功利化、多元化倾向,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实践活动,尤其是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往往会给大学生带来获得感和成就感,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实践的意义,淡化大学生信仰的功利化倾向,使大学生认识到信仰的真正意义。

另一方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当中是存在信仰培育的,但是当前却依然存在信仰培育目标止步于知识目标,信仰培育者不重视信仰,信仰培育的内容比较单一空泛,不能吸引大学生,使其感到枯燥乏味等问题。原因就在于,首先,是由教育机制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结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大学里的教育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而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更偏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依赖于理论的传授和讲解,要求学生深刻掌握理论的内涵。但如果把信仰培育的目标与现实结合起来,将现有的、鲜活的理论讲活、讲透彻,大学生或许更能体验信仰的魅力。其次,部分信仰培育者不重视信仰。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是相悖的。有的老师本人缺乏相应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情感,没有情感的信仰培育就难以引起大学生的重视。最后,理论创新不够,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足。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更是无比丰富,这些是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丰富内容。所以这就要求进行信仰培育必须将最新理论成果与中国取得的现实成就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填补和创新内容。

(一)以党的百年理论探索成果作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理论支撑

一百年来,“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4]7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建党指南,一百年来,始终将其作为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5]4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结出累累硕果。一系列先进的思想理论成果是百年探索的结晶,是我们当下要进行信仰培育的丰硕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5]4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新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其突出重点就是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党课等各种课堂形式加大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学理阐释力度。通过老师主讲、学生辅讲的方式,讲授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决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启智增慧的理论,是培根铸魂的理论,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理论。关于这种主义的信仰自然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信仰,只有在课堂上加大阐释力度,把科学的理论知识讲透讲实,才能增强大学生对其所崇信的高尚主义的理论认同。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空洞的、脱离现实的理论无法回应时代问题,无法说服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太敏感,其理由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太远了,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大学生面临的现实社会存在差距。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只有传授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科学理论并与大学生实际密切结合,才能让大学生感受到其信仰的主义是一种实实在在存在的,并发挥着巨大效用的理论武器。在教授过程中,尤其要结合实际并讲清楚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的迭变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发生的,使大学生明白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离不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样才能真正使大学生体会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才能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以党的百年不懈奋斗成就作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情感素材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成就,并干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五件大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5]1纵观党百年来的历史,尤其是新时代这十年来的历史,我们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可以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成为大学生信仰培育的情感素材,能加深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大学生踔厉奋发,增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并激发大学生信仰情感。一是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人民取得伟大功绩和为世界各民族做出贡献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以讲述过去和当下取得的伟大成就刺激大学生的情感味蕾。中国共产党用了不到西方国家一半的时间就创造了历史,为今天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开辟了光明的前景。这些是怎么来的,只有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颠覆阶级剥削,打倒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历史;
讲述全体人民是如何永远站起来,成为掌握自身命运的主人,从弱变强的历史;
讲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得以彰显的历史;
讲述党深刻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历史等才能使大学生清晰明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让中国取得的成就成为大学生心里的骄傲,要让大学生在情感上对中国共产党充满爱戴和敬佩。二是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光芒与大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踊跃参与到抗疫第一线,积极投入到医院、社区、公路等重要关卡参与防疫工作。无论是作为医护人员的大学生、党员的大学生还是普通大学生,他们亲身参与抗疫能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大学生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不仅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的特征和优势,还再次证明以信仰为号召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以党史学习教育强信仰,要将我国过去发展取得的、现实生活中正在经历的活生生的成绩作为信仰培育的情感素材,尤其要把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办成的三件大事作为激励大学生奋勇拼搏的精神支柱。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历史与现实中将一百年来取得的成就和未来即将实现的恢弘目标转化为情感上的共鸣,最终达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

(三)以党的百年孕育的伟大精神作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实践良方

精神一词在党的历史上从未断过。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形成了无数精神,对此,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我们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4]9一百年来,在党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系列精神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道路的实践中所形成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百年来,共产党人以平凡铸就伟大,才得以形成永垂不朽的精神,这些精神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进行科学路径选择、形成辩证思维品质和具有创新风格特色”[13]的生动体现,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危到安,从少到多,历经风雨后见彩虹,就是凭着信仰所散发出的这样一股强大精神。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就是要将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大学生增强党的意识,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丰厚滋养,作为激励大学生从事实践的良方。党的百年发展史正是一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历史。在百年实践中,一系列精神与党相伴而生,这些精神是党持续践行初心使命、不懈奋斗的生动写照。当前,以党的系列伟大精神激励大学生践行对克思主义信仰的行为实践,有许多可供大学生进行信仰追求和信仰实践的平台。首先,通过开展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培训,将系列精神作为主题进行讲解,讲解关于党在历史中的生动实践。其次,大学生可以自主开展关于革命精神的社会调查、进行革命纪念馆志愿者服务、进行以伟大精神为切入点的暑期“三下乡”、实地参观革命纪念馆、走访革命圣地、采访英模、参加升国旗仪式、进行团员、党员的宣誓等实践活动,尤其是亲身参与一些庄严的、大型的活动,如与众人聆听并吟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实践中感悟精神伟力,达到与信仰的情感共鸣。这些实践活动和文化活动能够内在地传达我们党一百年来所构筑的精神谱系,是强化大学生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丰富实践。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新媒体技术,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精心组织党史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维度多途径多类型的实践和文化活动、文化作品和文化产品,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增强其信仰自觉,并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自觉性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所孕育的系列精神,是激励大学生持续进步的精神力量。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以精神强信念,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自身信仰自觉意识,进而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今天,我们身处在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大党引领的时代,这个大党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正意气风发的走向强国复兴。青年一代有信仰,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一代只有不断吸取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从历史中来,到人民中去,才能走向更遥远的未来。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感受蕴含在党中的丰厚精神滋养,为推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筑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之基提供了生动教材。也只有将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融入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中,才能不断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信仰党史培育第一次学党史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2期)2022-01-12党史告诉我们什么?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与信仰同行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信仰之光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党史上的今天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论信仰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铁的信仰军营文化天地(2018年2期)2018-12-15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

推荐访问:党史 马克思主义 培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