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党史教育资源融入高校精准思政的价值与实践——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

党史教育资源融入高校精准思政的价值与实践——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

时间:2024-02-16 15:15:02 来源:网友投稿

孙若梅,杨古今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党委组织部, 辽宁 沈阳 1101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纪念场馆,重视党史教育资源的保护,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百年党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生动教材和鲜活载体。百年党史教育资源特点鲜明,影响巨大,充分挖掘百年党史教育资源蕴含的价值和功能,将其融入高校精准思政,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赓续传承,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有效路径。

(一)党史教育资源

资源是指所有能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是能够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客观存在形态。党史教育资源,在时限上,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全过程。在形态上,包括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物质形态的党史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有关党史的遗址遗迹、纪念场所等。精神形态的党史教育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谱系。党史教育资源概括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品质以及传承精神的物质载体。

(二)沈阳党史教育资源

沈阳党史教育资源是指沈阳存在或发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沈阳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奋斗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品质及其物质载体。从物质形态上看,主要包括历史遗存的革命遗址遗迹,以及在历史遗存的基础上建立的烈士陵园、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纪念场所,还包括弘扬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物质文化产品(见图1)。沈阳党史教育资源中属于历史遗存的,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沈阳早期工人运动旧址、陈云同志工作旧址等;
属于纪念场所的,如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中国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东北解放纪念碑等;
属于物质文化产品的,如《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勿忘九·一八》《女火车司机》《红色雕像》《沈水之阳》等。从精神形态上看,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沈阳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谱系,例如,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自力更生精神、劳模精神等。

图1 沈阳党史教育资源构成

(三)沈阳党史教育资源的特点

1.遗址遗迹数量较多,影响深远

辽宁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共19个,其中沈阳入选4个,占比21%。[1]这些革命遗址遗迹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沈阳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英烈英模人物,取得的标志性建设成就,留下的革命精神遗产等丰富内容。其中,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一座全面反映 “九·一八” 事变历史的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达100万人次,已成为对广大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办重大抗战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

2.覆盖面广,主题多样

沈阳党史教育资源跨越时间长,覆盖面广,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展示主题涉及社会变革、重大事件、英雄人物等各个范畴。比如:党组织在建立初期及大革命时期有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等,抗日战争时期有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等,解放战争时期有解放纪念碑等,新中国建立后有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等。可以说,沈阳的党史教育资源贯穿中国共产党诞生、成熟到不断完善的全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史教育资源。

3.底蕴深厚,特色鲜明

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孕育了厚重的工业文化,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劳动模范。新中国诞生以来,共产生市级以上劳模2.9万人次,其中,全国劳模475人次,省级劳模2472人次。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展示了100个沈阳创造的 “共和国第一” ,第一枚国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第一架歼击机、第一台CT……展示了112位著名劳模事迹,涵盖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企业家、艺术家等方方面面的代表性人物,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劳模事迹和精神风貌,展示了沈阳劳模为共和国的发展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

精准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运用,是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特征。[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准思维的重要性。精准思政是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把握发展规律,进一步精准化、科学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党史教育资源融入高校精准思政,是满足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一)思想维度:强化引领

思想引领是指通过将党史教育资源所蕴含的先进思想与科学理论内化于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是强化政治导向。党史教育资源生动、形象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是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实践工具,也是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实践载体。党史教育资源本身具有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决定了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政治导向的功能,有助于大学生深刻感悟真理的力量,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3]二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信念,比如,沈阳党史教育资源中体现的长子担当、自力更生、默默奉献等精神是大学生提升思想层次的重要财富,是高校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活教材,这些资源善于把大学生带入具体故事情境,嵌入式体验历史人物的真实感受、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从而补足大学生的精神之 “钙” ,在 “个人梦” 融入 “中国梦” 的过程中,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二)道德维度:示范激励

党史教育资源中的遗址遗迹、革命故事、革命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逐步沉淀积累形成的被人们广为认可和尊崇的工作态度、行为规范和道德情操。这些优良作风和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宝贵财富,对大学生具有道德示范和激励作用。一是典型示范。党史教育资源蕴含的大公无私、艰苦奋斗、敢于担当等优秀道德品质,彰显着人性的光芒,是示范教育的极好素材,为大学生树立了道德修养的标杆。二是榜样激励。比如,在沈阳党史教育资源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田桂英、张成哲、蒋新松、罗阳等大批榜样人物,他们守正创新、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事迹鼓舞大学生产生良好的道德需要和动机,实现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激励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三)心理维度:优化健全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系统是一个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三维立体结构。[4]心理因素是思想政治品德中的重要因素。党史教育资源通过无声的静态物质形态或是有声的数字化形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是培养坚强意志。党史教育资源是党和人民创造丰功伟绩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党和人民经历艰难险阻的见证。比如,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中记录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毅力,熟练掌握蒸汽机车驾驶技术的事迹。这些党史教育资源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坚强的意志,理性对待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二是培养乐观心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每个时期都经历过不同的困难,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论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自力更生,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攻坚克难,都是这种斗志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三是培养创新思维。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党史教育资源蕴含丰富的创新精神。比如,全国闻名的技术革新能手张成哲填补了国内铸造行业的多项空白,创造和节约价值达数千万元,被誉为 “活着的孟泰” 。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 这些创新元素激励大学生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四)审美维度:明辨荣辱

在社会主义社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真善美的有机结合, “美”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党史教育资源的审美价值,引导教育大学生养成求真向善的意识,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方面,党史教育资源中的生态环境、建筑结构、文物陈列的美以直观的方式给予教育对象感受美、体验美、学习美的精神享受,以史为鉴,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另一方面,党史教育资源中内含的英雄人物、时代楷模所表现出的崇高理想、高尚道德以人格美的方式,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为大学生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

党史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三方面找到二者的契合点,精准发力,使之成为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瓶颈的突破口。

(一)教育目标精准定向:供给与需求实现对接

一是定准政治方向。[5]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史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围绕这一根本教育目标展开,回答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的问题。党史教育资源丰富多样,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生动鲜活的素材。二是定准教育主体的需求。

“精准供给” 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实现 “精准供给” 的前提是明确大学生的关切和需求,从而优化供给体系、资源和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立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设计沈阳党史教育资源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才能便于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协作中学,做到知行统一。

(二)教育内容精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

党史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资源,充分挖掘党史教育资源的深层内涵,积极探寻党史教育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的契合点,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党史教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将课堂与党史教育资源的大课堂有机结合,使理论课堂与实践教学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将党史教育资源融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中,可以设置沈阳劳动模范人物专题,比如, “大国工匠” 方文墨,为歼15舰载机加工高精度零件,加工精度挑战世界级水平,被誉为 “文墨精度” ;
罗阳立志航空报国,连续奋战八天七夜,突发心脏病,在岗位上殉职。通过对沈阳劳动模范事迹的学习,引导大学生爱岗敬业,实现人生价值。将党史教育资源融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中,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可以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参观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了解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引导大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将党史教育资源融入 “形势与政策” 课程中,例如,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可以引用案例《中国共产党第一篇抗日宣言在沈阳发布》,引导大学生了解沈阳党史大事件。另外,教育者可以将沈阳党史资源中的影视作品如《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勿忘九·一八》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大学生了解党史教育资源的深刻内涵,激发他们学习党史的热情。

(三)教育方法精准定位:线上与线下虚实联通

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要坚持尊重教育对象的独特气质和发展规律的原则。一是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党史教育中的事件案例,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布置任务,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在案例情境中去体验和设身处地地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知道 “为什么” 并提出 “怎么办” 。二是邀请 “流动博物馆” 走进校园,比如通过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优秀讲解员进行专业而精彩的讲解,让大学生 “足不出户” 就感受到党史教育资源的魅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党史教育资源志愿讲解活动,通过对党史的讲解,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了解,加深大学生对党的深厚情感,充分体现 “做中学、做中教” 的教育理念。三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6]比如,沈阳劳模网是在沈阳劳模纪念馆的基础上建设的网站,并采用了3D全景展示技术,让大学生在线上就可以参观纪念馆,了解沈阳劳模的事迹。利用VR技术将党史教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比如,通过VR技术模拟 “重走抗联路” ,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的恶劣条件,加深对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解和认知,更准确地把握党史教育资源的深刻内涵,更好地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

百年党史教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支撑,将其与高校精准思政融合,有助于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助于大学生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赓续与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沈阳教育资源党史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物理之友(2022年1期)2022-04-19第一次学党史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2期)2022-01-12党史告诉我们什么?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党史上的今天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沈阳分店艺术品(2019年9期)2019-10-26沈阳分店艺术品(2019年4期)2019-05-30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长江丛刊(2018年8期)2018-11-14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科技视界(2014年22期)2014-04-17

推荐访问:沈阳市 辽宁省 党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