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2022【6篇】

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2022【6篇】

时间:2022-05-17 20: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发展,是汉语词语,拼音是fā zhǎn,意思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2019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20196篇

【篇一】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2019

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适应过程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同其他儿童教育一样,家庭尤其是父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社会教育不可能替代家庭教育,它需要家庭教育给予延续和巩固;而且从自闭症康复的角度来说,父母家庭的信心和态度是决定性的。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握教学成功的度,必须对家长在各种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以便能针对不同的情况,施加教育者的影响,争取最大限度的家庭配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家长的心理适应阶段

当一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后,家长都会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回避现实。由于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从外表上看大都与正常儿童无异,再加上医学界对有关自闭症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因此,很多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刚被诊断为自闭症时,都不愿承认这个事实,而采用回避现实的态度。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大问题,只不过是晚开口,或者是不理人,行为与众不同而已。认识不到自闭症的后果有多严重,总希望通过求医问药或别的什么途径能很快解决孩子的问题,而往往忽视了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或者还根本不懂得如何对自闭症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和家庭教育。因此,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早期教育就被耽误了。

处于这种心理阶段的家长,从儿童2岁左右到以后各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存在,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家长对自闭症的认识程度。

第二阶段--被迫承认。通过一段时期(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的各种尝试,绝大部分的家长都会认识到,在目前人类所具备的医疗条件下,要想通过求医问药来使自闭症儿童康复是不可能的。同时,随着孩子的长大,各种障碍会越来越明显的显现在家长面前,与同龄孩子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迫使家长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孩子,重新认识自闭症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对自闭症的认识程度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后,绝大部分家长会重新探求帮助自己的孩子走出孤独回归社会的道路,这个时候家长往往最希望得到更多的社会帮助。但也有一部分家长或者会因为只看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得不到社会的及时帮助,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丧失信心,或者会因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而放弃对孩子的帮助。

作为教育者,能在这种时候给家长以帮助,使他们树立信心,将会对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阶段--完全适应。这个时期的家长在承受能力方面已没有太多问题,对自闭症将会给自己的孩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认识得比较清楚。但处于这个时期的家长往往缺乏长期作战的信心和耐心,有极少数的家长甚至破罐子破摔,完全丧失了对自己孩子康复的信心,同时也丢弃了作为家长应有的责任心,这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教育显然是极为不利的。然而,绝大多数家长主要还是因为训练自闭症的孩子需要付出漫长而又艰苦的努力,并要不断地摸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而换来的却是与付出极不相称的孩子的一点点变化,甚至仅仅是变化前量的积累过程,因此失去了坚持下去的耐心和勇气。

这个时候加强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既有助于家长坚持长期作战,又有利于学校教育成果的巩固和提高。

以上所列各个心理阶段都不会是割裂、单一存在的,往往是几种心理阶段交织在一起出现,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学会综合把握。

二、家长的心态与自闭症教育

由于每一个自闭症孩子都是唯一的,其表现的个性差异都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的配合程度、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自闭症教育的效果。总的来说,处在不同心理阶段的家长会有不同的表现心态,一般的来说主要会有以下四种类型。

1、急于求成型。

具有这种心态的家长,一般孩子的程度都比较好,即所谓高功能的自闭症患者。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孩子与正常孩子的差距不大,或有某种特长而忽视了孩子的差异。因此,他们信心百倍,总认为只要经过几年的治疗或别的什么方法,孩子就会很快恢复正常。这部分家长往往有很高的期望值,一旦感到这种期望无法实现时,他们就有可能会变得失望甚至消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面对这种类型的家长,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注意保护、鼓励家长的热情,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冷静面对现实,认识自闭症康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因为家长的热情是自闭症教育的前提,然而过高的期望值有可能会带来操之过急的行为,是不利于自闭症教学成果的巩固和发展的。

2、消极被动型。

具有这种心态的家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缺乏长期性和艰巨性思想准备的,由于孩子教育的效果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好,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热情会慢慢消退,信心也会慢慢丧失;另一种是孩子本身的程度比较差,属于中度或重度患者,甚至伴有其他障碍,这些家长本来对孩子的康复就不抱很大希望,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责任心的,不会拒绝对孩子的教育。对于这样的家长,主要还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让他们明白,家长多一分信心,孩子就多一点机会,要让他们多看到孩子的进步。只有把家庭教育与社会、学校教育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自闭症孩子的逐步康复才是有可能的。

3、听之任之型。

具有这种心态的家长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造成。有的可能是承受能力差,有的可能是根本就不知道自闭症是怎么一回事,有的就可能是家长本身的素质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总的原则是我们要争取尽可能多的家庭教育配合,以巩固学校、社会教育的成果。具体地来说,首先我们要理解家长的痛苦,尽可能引导他们全面了解自闭症,使他们既看到问题又看到希望,更重要的还是要以我们的言行来唤起家长的良知和爱心,让这些家长真正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若不然,我们在这些孩子身上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4、主动配合型。

这是一批高素质的家长群体,他们中的一部分因为自己的孩子而成为了自闭症教育、康复的专家,在自闭症康复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与国内外的专家保持着经常的联系,有广泛的信息来源,能及时了解掌握国际、国内最新的自闭症康复动态。因此,他们是开展自闭症康复教育必须依靠的力量,在他们与学校之间可以建立起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该与这部分家长建立密切的交流渠道,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汲取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积累起来的好方法来充实学校教学,共同走出一条帮助自闭症儿童回归社会之路。

关于自闭症儿童家长心路历程

家长要接受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是一个失望和调适的过程,他们的心路历程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自闭症儿童家长、特教老师为访谈对象,了解了家长发现孩子异常到接受教育过程的心态及原因,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共访谈10名家长,内容真实。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同其他儿童教育一样,家庭尤其是父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社会教育不可能替代家庭教育,它需要家庭教育给予延续和巩固;而且从自闭症康复的角度来说,父母家庭的信心和态度是决定性的。

一、家长走的弯路。

1、发现的时间晚。

通过谈话我们可以发现,家长大都在发现孩子没有语言或对父母的呼唤无反应时,才发觉孩子可能存在发育问题,才去医院做检查的。而这时候孩子的发育问题都已经显而易见了。且孩子也达到了一定年纪,无形中耽误了孩子接受治疗和训练的时间。

2、择校不明确。

待意识到自闭症孩子是需要接受长期治疗和训练时,又匆匆忙忙地给孩子找机构,而面对形式各样的机构,又无从选择,因为他们对这些机构并不了解,更重要的是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能力也不清楚,没能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评估。这是一个值得家长深思的问题。

3、家长的支持不够。

(1)家长参与时间少。

在访谈的家长中,只有1位参与到孩子的康复中来。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比较少,容易与老师产生误会。如小孩子调皮是正常的,偶尔摔伤、擦破皮是可以理解的,而有些家长却因为孩子的一点点皮外伤就与老师大动干戈,怒目相对,如果家长太挑剔、太专横,可能迫使老师有意无意地孤立你的孩子,导致你的孩子失去了一个语言刺激的机会,少了一份关注,因为老师们都避您为恐不及,怕一不小心,又让你给告了。

(2)家长对自闭症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少。

在访谈的家长中没有一位对自闭症知识全面了解的,他们所知道知识都是通过机构或老师了解的。这样对于孩子的家庭康复不利。

如果老师在康复过程中运用强化之类的行为矫正方法,家长可能会造成对老师的误解;或者老师在康复过程中出现错误,家长发现不了,可能耽误孩子的康复。

4、对自闭症的误解。

自欺欺人的以为那是误诊,我的孩子除了暂时不会说话一切正常,说不定哪天他就突然回说了呢!把孩子关在屋里,与外界隔绝,怕被人耻笑

二、走弯路的原因。

1、家长缺乏儿童发育常识。

自闭症的早期诊断是相当困难的,而做为孩子的父母,早期发现应该并不困难。家长不具备一般儿童发育常识,不了解正常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没有记住孩子生长发育的每个关键期,当孩子出生后,忽略孩子的每一次细微变化,导致孩子的问题诊断延误。

2、家长求医目标不明确。

在求医过程中,因为对孩子的认识不够,一般都为孩子做生理性检查,如听力检查等等,待证明孩子的这些方面都没有问题时。家长则更无助,只好带着孩子四处奔波,无形中又浪费了孩子接受治疗时间。

3、家长对待自闭症的态度。

(1)无所谓,认为那只是生理性疾病的一种,可以治好的。

(2)极度紧张,主要是因为对自闭症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全面的认识。

带孩子四处寻医问药,从西医到中医,从国内到国外,再后来求神拜佛,寻找祖传秘方,企图以医疗手段解决教育问题。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对家庭的正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3)逃避现实,不接受。

自欺欺人的以为那是误诊,我的孩子除了暂时不会说话一切正常,说不定哪天他就突然回说了呢!把孩子关在屋里,与外界隔绝,怕被人耻笑。

4、家长对康复的认同程度。

(1)已经对孩子失去信心了绝望了,只希望孩子在机构里开心快乐,明天还愿意来,其他的别无所求了。对孩子是一种补偿的心理。

(2)对孩子期望过高,希望孩子每天都要有进步,施以教师过大的压力,自行制定计划,一周内要会叫妈妈,一个月内会说话,一年后……

5、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还有有待提高,具有高度专业知识的自闭症专家也不多,所以对自闭症发现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家长。

三、针对以上问题给予的建议。

1、家长要掌握儿童发育常识。

自闭症的早期诊断是相当困难的,而做为孩子的父母,早期发现应该并不困难。只要具备一般儿童发育常识,多了解正常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记住孩子生长发育的每个关键期,当孩子出生后,关注孩子的每一次细微变化,这里的每一次细微变化,不单指语言,还包括目光对视、态度、情绪、依恋、行为等,家长要保持高度警觉性,用简易家庭自测量表,如:克氏自闭症行为量表,法国自闭症儿童量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诊断,再寻求专家给予诊断和评估并列表进行记录,并与正常孩子的成长进度表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是不困难的。

如若发现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点,如语言能力弱,且不能用一般的公共卫生知识或医学常识解释,正如美国一位精神医生说的:“如果您的孩子在说话方面的能力比别的孩子弱,首先要怀疑他是否可能患有孤独症。”

2、家长要积极行动。

为自闭症孩子找一个专家进行专业评估,确认孩子的障碍程度并制定个别花教育计划。障碍程度包括:障碍发生的时间,障碍发生的时间越早,其后果就越严重,预后就越不乐观;障碍的原因:自闭症的致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某些因素引起的自闭症,如能及早发现和治疗,预后是相当可观的;幼儿期的智能及语言能力:5-6岁具备一定语言能力和智力活动能力的儿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而不会说话或说话迟的有些孩子,却能学会书写和使用手势语,也可有更好的发展趋势。依专家的评估,对孩子产生适当的期望,明确孩子现阶段适合哪种训练,并有针对性地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机构进行训练,而不是盲目跟从。

3、正确的选择机构和老师。

对自闭症儿童而言,选择一个好的训练机构很重要,但选择一个好老师更重要。由于孩子的特殊性,孩子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很长,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为您的孩子选择一个好老师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将老师分为听语型和视动型,听语型老师能说会道,善言词;视动型老师较有耐心。家长可根据孩子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老师。

4、家长要对康复有正确的期待。

一般认为,7岁以下落后正常儿童2年以下的自闭症儿童有希望上学;而7岁以上,落后正常儿童2—3年,则没有希望上学!这时候孩子的未来,家长应思考!对于没有希望上学的孩子,侧重培养孩子建立更高的生活自理能力,从事简单的生活技能,规范孩子的行为,还有对性问题的处理。

而对于有希望上学的孩子,首先要确定他能坐得住,眼睛的专注力能持续一段时间,培养孩子的写字能力,语言能力及良好的行为规范。而写字不只是体现在会写,会认上面,还要会应用。

语言方面则包括语言的表达和语言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将语言转换成文字表达的能力。不论是有希望上学的,还是对于没有希望上学的的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都是他们融入社会的先决条件!

5、家长要持有正确的心态和态度。

确诊后,家长要做的是接受事实,争取时间,开始训练。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促进他进步的环境。与其痛苦无奈,不如积极面对。

对自闭症的治疗,我们坚持的是早发现早训练的原则。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开始得愈早效果越好,且最佳训练期是3-6岁。因此,在确诊为自闭症是或怀疑有自闭症倾向时,就要为孩子提供干预性的训练。

同时,面对孩子是自闭症这一实事,家长更应具备爱心、细心、警觉心、责任心,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关爱孩子。

6、家长应有意识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

(1)注重培养正确的行为。

(2)注重对正确行为的奖励。

(3)忽略不正确的行为的原则。

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应坚持持之以恒,坚持情景性,将训练贯穿于生活之中。积极的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而不是告诉他们不该怎么做,不要因为心存内疚,就一味觉宠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4)理解机构和老师。

如小孩子调皮是正常的,偶尔摔伤、擦破皮是可以理解的,而有些家长却因为孩子的一点点皮外伤就与老师大动干戈,怒目相对,我们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是这样做,对孩子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反而会让孩子失去一个体验生活的机会。家长与老师,为孩子的事情闹得不开心,其实受损的是孩子,因为这些孩子的特殊性,除了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老师在一起,而老师的一言一行、喜、怒、衰、乐都和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7、家长要掌握自闭症方面的专业知识。

由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和教育理论(训练)水平的局限,以及自闭症的康复训练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各种训练手段和知识理论也百家争鸣!为了寻找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训练方法,我们认为家长更应该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自闭症的一般特点和自己孩子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掌握自闭症训练的操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定期为孩子做康复评估,时刻参与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再学一门专业。

8、要加强家校合作。

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教师,机构三位一体加强合作。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教师经常与家长交流沟通,根据孩子的变化及时进行评估并改变个别化教育计划。机构对教师进行合理的管理,让每个老师有发挥自己的特点及特长的空间,创造发明新的训练手段!

9、社会要加大支持力度。

就社会而言,自闭症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自闭症家庭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参与。社会应该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这一群“上帝的孩子”并以宽容的心去接纳并帮助他们,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分力。着力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立法保障自闭症儿童的权利。相信有你有我有大家的关心与帮助孤独症孩子将不再孤独!

总之,家长接受自闭症的过程中需要面临和调试的过程,更需要家庭、机构、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一个孤独症患儿母亲的心路历程

2005年,我的儿子被诊断患有儿童孤独症。这是一种被称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疾病。主要表现是社会交往功能缺失,病因至今尚未查明,基本上无法医治。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早期干预,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回归主流社会。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带着儿子走上了无比艰难而又无限漫长的训练之路。在这段充满荆棘和坎坷的路途中,作为一个母亲,我经历了一段由痛苦茫然到坚强面对,再到欣然接受的心路历程。在企盼第三个“世界孤独症日”到来的日子,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仍然在这条道路上苦苦挣扎的不幸的母亲和那些有意致力于孤独症研究的医务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孤独症儿童的生存状况并给予他们同情理解和关爱包容的爱心人士。

初为人母,无限喜悦。

2001年,我的儿子出生了。而立之年初为人母,我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是一个漂亮的孩子,粉嫩的皮肤,秀气的眉眼,饱满的额头,大大的耳朵,一切都是那么的浑然天成,在同病房的5个新生儿中,他显得是那么出众。我给儿子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叫“竟一”,像所有的母亲一样,我希望儿子的一生都快乐幸福,并且终始如一。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母亲的美好愿望都能够变成现实,儿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将我初为人母的短暂喜悦化为心中挥之不去的阵阵隐忧。

发现异常,心存侥幸。

儿子在八个月之前,表现并没有什么异常。能吃能睡,会用一根手指指东西,也有咿呀学语。我带她回娘家和姐姐们聚会,才第一次发现他有些不对劲。当天因为人多,他就一直不停地哭闹,不愿在房间里停留,一个劲儿地要走,足足哭闹了好几个小时。这时他已经表现出了孤独症的某些特征,比如,生活固守,要求生活环境一成不变,不喜欢嘈杂的人声等等,只是那时的我对这种病症缺乏了解,也不具备任何相关的知识。

随着儿子慢慢长大,他身上异常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一岁半了,还不会喊爸爸妈妈,不是我没教,而是他根本就没反应。我曾经怀疑他听力有问题,去儿童医院做了听力测试,证明他听力没问题。两岁多了,还不愿意与人对视,只对电视里的广告和天气预报感兴趣,对其他任何声音都充耳不闻。我再次带他到吉大一院检查,又是CT又是脑电图,折腾了两天,得出的结果是语言障碍,所谓的专家给孩子开出了一千多元的健脑药后,建议我多训练,多交流。其实这时的我已经确信儿子是有问题的,只是心存侥幸罢了。加上婆婆说孩子爸爸说话也很晚,劝我不用着急,至此,求医问药就算告一段落。三岁上了一年普通幼儿园,也没学到什么东西。这一时期,我爱人被派往俄罗斯任教一年,假期回国,他被儿子的怪异行为惊呆了,因为此时,儿子已是一个破坏力极强的“小暴徒”,自身有要求苦于不会表达,就只能狂躁的叫喊。那时的情景至今回忆起来我还是心有余悸,真的很恐怖。

走进机构,选择正视。

我们夫妻一致认为,这样的状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我查阅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在《大众医学》上看到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几大特征,我儿子基本符合。书中同时介绍基于目前的医疗水平,对待这种病症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干预。干预的越早,孩子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就越大。

既然对孤独症已经有了些许了解,那么事不宜迟,我带上4岁的儿子走进了一家民办的训练机构。一边带儿子训练,一边深入细致地学习有关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教育、家庭养护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知识,转变思想,正视现实,消除以往盲目等待和心存侥幸的心理,积极配合个训教师,严格执行训练计划,三个月后,儿子终于开口说话了。

同年,北大六院的贾美香老师来机构给患儿做听觉统合训练,我才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这方面的专家,贾老师给出了诊断并建议我:半天在机构中继续训练,半天去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

不堪重负,调整心态。

虽然我转变了观念,但是主观理想和客观现实之间的落差还是很大很大。训练时的付出和收获往往不成正比,不管我如何的努力,儿子的进步却有如蜗牛爬行般的缓慢。这中间孤独症患儿家长所要承担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是普通人难以想象和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首先是经济压力,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每月1000多元的训练费,让我们这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捉襟见肘。因为这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不是一年两年,它需要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家庭选择由一位家长辞去工作,专门带孩子,另一个就拼命去赚钱,单收入家庭的经济压力就更大。我看到许多家长不得不忍痛放弃了训练,放弃训练就等于放弃了孩子的未来,这实在是无奈之举。所幸我没有辞职,因为我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我辞去了工作,专心致志的地带儿子训练,奇迹也不可能发生。因此在4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坚持工作。第一年我们夫妻跟单位请假,分上下午带孩子;第二年儿子有了一些进步后,我就雇了一位小老师带他;第三年儿子往返于训练机构和普通幼儿园之间;第四年他在机构中上学前班,实行自我管理。不是我这个母亲不负责任,而是巨大的经济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其次是来自多方面的精神压力,它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在每一个特殊儿童家庭的上空。明明知道结果,却还要举步维艰地去寻求这个过程。公共场所,在孩子出现异常举动时,要直面异样的眼光和歧视的表情。普通母亲谈起自己孩子时的那种自豪和喜悦,我们无从体会。我们看到自己孩子美丽的面庞时,心里除了痛楚还是痛楚。

几年下来,往往是孩子们还没有走出孤独,家长们就已经自闭了。朋友之间很少联系,亲戚之间也少走动。我们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巨大压力,游走于这个社会的边缘,精神几近崩溃。因为有一个特殊的孩子,我们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是我们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无情。

每一个孤独症患儿的母亲,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我也不例外。有多少次我想到了死,死是一件一了百了的事。可是每当我看见儿子那双纯净透明的眸子,我就立刻打消了这个愚蠢的念头。因为我想明白了,死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上帝在我出生时就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不必急于求成的一件事。接下来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因为我是一个孤独症患儿的母亲,我要比正常孩子的母亲担负起更多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我必须自己调整心态,选择坚强,积极乐观地善待生活。既然事实已经无法改变,我就应该尽量快乐地过好每一天。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减轻社会的负担,我必须这样做。

不离不弃,贵在坚持。

孤独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自身障碍的原因或者干预不当,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倒退。家长们最容易在这个时候丧失信心,悲观失望,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离不弃,最终的结果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我的经验是:接受训练就比不训练强,及早开始干预总比不干预好。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孩子的预后还是充满希望的。

四年的实践证明,虽然这条漫漫长路前途多艰,夜路岌岌,但是经过我们夫妻的共同努力,孩子的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从训练之初的没有语言到现在的简单交流,从一分钟都无法安静到现在的独立坐40分钟上课,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的唱儿歌、写数字、认拼音等等,这点点滴滴的进步,给了我百倍的信心和勇气,也是激励我恒久坚持下去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我始终坚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孤独症这个久攻不下的顽疾总有一天会被攻克;随着人们对这种病症认知程度的提高,我们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关爱和照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我们这个游走于社会边缘的特殊群体终将会回归主流社会,过上健康人的正常生活,我热切地期盼着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妈妈,分享近三年来的心路历程和训练心得

我是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妈妈。孩子出生于2002年,走路迟、开口迟,起先只认为他开智晚,运动能力差,并没有觉得特别异常。上幼儿园后,老师说他各方面能力都比其他小朋友弱,于是送他去做感统训练,过了半年多,没有明显效果。2006年夏天,感统老师建议我到南京脑科医院去检查,看看他有没有自闭症倾向。当他被诊断为自闭症时,我感觉天塌了!——怎么可能?!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是自闭儿?老天一定在开玩笑!

每一个夜晚,看着孩子熟睡着的如天使般安详的脸,我都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多希望明天早上一觉睡醒,只不过是做了一场噩梦。孩子在我面前,但是就像与我隔了一层厚厚的玻璃墙,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每天看到他、触摸他,却不能进入他的世界,与他作心灵的交流;同样是十月怀胎、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我却无法体会为人父母者因孩子成长而享受的快乐,这太残酷了!难道,他从此就出不来了么?

我发了疯似的拼命查阅资料,对照他的表现,希望与自闭症症状不同;我带着他东奔西走找不同的医院,希望是误诊;我剪下他的头发寄到日本,检测重金属和微量元素,希望能够找到治癒的医疗手段——哪怕需要做开颅手术让他吃足苦头;哪怕治疗费用令我们负债累累,要用一生去偿还;哪怕需要我身上的任何器官,让我立刻付出生命,都行!

可是,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全世界目前都尚未明确病因,更别提治癒了!只有理性接受现实,尽早干预训练,才能帮助他尽可能恢复。我转让了公司,带着他辗转于青岛、上海进行训练。所幸的是,训练是卓有成效的,他进步了:以前一句话只会说三四个字,而且答非所问,训练后句长增加到十来个字,并能进行简单交流了;以前动作特别慢、特别笨拙,训练后动作快了、协调了,甚至学会了跨拍双球和跳绳,这是我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更令我欣慰的是,他的进步是持续的,随着理解能力的提升,我感觉教他越来越容易。渐渐地,他的胆子大些了;开始有与人交流的欲望了;能跟比他小的小孩简单地玩了;会主动问“为什么”了;在学业方面可能比同龄的孩子还超前一点:现在刚上小学一年级,已认识上千字;能精确地认钟表、钱币、方向;会做简单乘除法和万位数的加减法,懂得进位、借位;能理解小数、分数、负数、百分数的概念……

认真分析一下,我的孩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进步,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积极面对现实

我们没有浪费太多时间纠缠于他到底是不是自闭症,程度怎么样;他为什么会得这个病,是怀孕期间没注意还是带养方式有问题;他将来好不了怎么办;我怎么这么倒霉……等等。尽管一开始都免不了有个非常痛苦的接受过程,但这个过程越短,对孩子的训练恢复越有利。尽快摆脱怨天尤人的心态,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的确至关重要。

二、理性选择训练方法和机构

目前关于自闭症的训练方法近200种,机构也开始遍地开花,或多或少都会对孩子的进步有些帮助,但是我们作为家长不可能将每一种方法都学会,并掌握得炉火纯青、运用纯熟;也不可能带着孩子一家家机构去试验效果,并不是机构越大、名气越响、方法越多越花哨就越好。孩子的干预时间宝贵,浪费不起,这就需要我们做足功课,在大量的信息中分析、比较、筛选,找出既有理论依据又有成功实践案例的方法,并坚持下去,而不是东家待三个月,西家待五个月。我很庆幸自己没有走太多弯路,很快找到了对我的孩子有效的机构和方法。选择的原则:师资专业,口碑良好,环境整洁,就近入学。

三、自己在孩子身上动脑筋、下工夫

我将孩子送进机构训练,却从未想过训练孩子就只是机构的事,跟我没关系。我经常跟老师沟通,分析这两天孩子有什么变化,最近老师主要在训练他哪方面的能力,那么我在家也配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哪些是他的强项,哪些是他的弱项;哪些项目是我可以在家进行训练的,哪些是我不会教需要老师帮助我加强的。这样沟通后,我和老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孩子的细微变化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使停滞期尽可能减少,让孩子持续进步,从而最大化提高效率,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我想这是我们作为自闭儿家长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将来孩子上幼儿园、上学,都需要我们主动与老师和周围的人们多沟通。孩子自闭了,我们的心态应该加倍开放,因为他与主流社会的通路,需要我们帮助他打开。

四、目标清晰地进行训练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跟正常孩子一样上幼儿园、上学,但假如他会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就会遭到别的孩子和家长的排斥,那么他需要具备以下一些能力,在孩子入学前尽量帮助建立起来:

1、执行指令的能力;

2、生活自理能力;

3、感觉运动能力;

4、手眼脚协调的能力;

5、模仿的能力;

6、足够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

7、记忆、回忆和复述的能力;

8、概念形成的能力(辨识、分类、排序、推理、空间、时间等);

9、理解的能力(条理、数理、文字、社会规则等);

10、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怀着信念,持之以恒地训练

训练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够点石成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过足够的量的积累,孩子才会出现质的变化,这是教学规律。老公一直鼓励我说:我们花了近三年的心血,儿子已取得明显的进步,与训练前相比有天壤之别,那么十年后,也许他与同龄人相比差不了太多;二十年后,也许他比许多人都优秀;也许他将来能够工作、结婚、有自己的生活;医学和社会在不断进步,也许会出现奇迹……所以,我们要坚持。

机构和家庭训练的目的是尽量提升孩子自身的基本能力,为融入主流社会做准备。而真正融入,需要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让他接触、遵守常规,建立起社会规则意识;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了解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对方会有什么感受;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语言,从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而这远非我一己之力所能做到,需要更多的社会公众认识、了解这些孩子存在的障碍、面临的困境,对他们给予理解、宽容和接纳。一个能关注并帮助弱势群体的社会,才是真正文明的社会。

以上是我近三年来的心路历程和训练心得,与同病相怜的自闭儿家长们共勉。

【篇二】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2019

自闭症康复训练计划

“Let me Hear Your Voice”中儿子的治疗方案:

(儿子—M,老师—I)

需遵守的总原则:

1. 每次上课中伴随目光对视训练。

2. 在执行复杂指令前先将每个步骤与技能全部掌握。

3. 为保持强化物的有效性应经常更换强化物。

4. 不理睬发脾气与反抗,坚持工作。

注意:在每个分类中的技能是按由简单到难的次序排列的,然而训练的每个计划中,都应从各分类选取需教的技能。

第一阶段

1 注意力

在教M如何集中注意力时,指令:“看着我”是非常关键的。提示M坐在椅子上,放平两手,I坐得很近,不允许M坐姿不正或跑开。 I 的态度是一贯性,坚定,提要求,对任何服从的表示给予表扬,拥抱,抚背。让M集中注意力是关键的第一步。

1) 看着我

面对面 1秒,2秒,5秒

由活动转向I (让他从事活动,然后教他在I说“看着我”时,抬头看并进行目光接触 。提示:将手放在M下巴下面,将强化物放在眼睛的水平高度)

2) 对姓名的反应

2 听从一步的指令

指令:坐下 站起来 过来 手放好 举起手 拥抱一下 转过来 跺脚 挥手等,起先用身体提示,然后减退提示。

“触摸身体部位” :头,脚 ,肚子, 眼睛, 腿等

“做给我看”:吃,喝,拍手,挥手,拥抱,转身,站住,坐住,走路,跑步等

3 模仿活动

“跟我这样做”

大肌肉:拍手,举手臂,拍腿,拍桌子,摸头,打哇哇,跺脚,站起来,摇头不,点头是

小肌肉:使用手指,开合手掌,接触身体部位等。

积木模仿:I将积木搭成形状,让他模仿,用 3块~5块。

物体模仿:教模仿使用物体,如将勺子放入杯子中,用面巾纸擦面,将玩具车放入玩具箱里。

画图模仿:抓笔,画线,画图等。

4 指令反应

I将M想要的物品举起,叫他“用手指”,提示他将手直接指向物品(接触),然后给他,以后减退提示并增大距离。

5 配对 物体间/图画与物体间/图画间/色彩间/字母间/数字间

6 语言模仿 元音/辅音~词语~词语组合 一开始可接受相近音,再慢慢纠正

7 玩耍

形状块 / 动物拼图(同时I发出动物的叫声并学习动物的动作)

珠子 / 钟型拼图

积木 / 数字拼图

音乐(VCD,电子琴,打击乐器)

娃娃书

8 区别物体

叫他“给我”:球, 杯子,鞋等,逐渐增加桌上物品的数量

9 区别图画

叫他指着: 从两幅画到许多画

10 认识物品名称

“这是什么?” 用真实物品或图画,开始时接受相近回答

11 是/否

摇头说不——对不想吃的东西

点头说是——对想吃的东西 开始提示,然后减退

12 认识动作:1)对I “我在做什么?”

挥手,跳,站,坐,拍手,跑,擤鼻子,亲吻,笑,走路,睡觉,打开,喝水,吃饭,哭等(示范回答,开始时接受相近答案)

2)对自己 “你在做什么?”

3)对别人 “他在做什么?” 开始时只要求动词,如“在跳”

13 认识色彩(从理解到表达)

1) 指红色/蓝色/黄色等

2) “这是什么颜色?”举起物品(示范,再减退)

14 所有格

指出。。。的鞋(姓名)(为 你的/我的 的训练打好基础)

15 形状(从理解到表达)

1) 指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这是什么形状?”,举起相应形状的木块(示范正确回答,再减退)

第二阶段

保持以上所有课程,包括目光接触

1 比较,对比: 大/小 指着 大的/小的 车子

2 动作+物体的表达方式

“喝果汁”“吃饼干”

看图说话“他在做什么?”

提到自己“你在做什么?”

提到I “我在做什么?”

3 新的颜色

4 所有格 “这是谁的鞋?” “。。。的鞋”

5 作选择 “你想要。。。还是。。。?”

6 同时模仿 做。。和。。(拍桌子和摸鼻子)

7 继续用积木模仿

8 给/取回 两到三个物品

“给我。。和。。和。。”,从桌上开始,然后要求他在房间里周围取物,锻炼他的短期记忆

9 两步指令 “站起来并转圈”等

(这时应分别已掌握两个单独的指令)

10 是/否(否定)

“这是一个。。。吗?” 如举起玩具熊问“这是一匹马吗?”

11 玩耍

用小的偶像玩过家家:妈妈,爸爸,男孩,女孩,宝宝,

示范一些简单的动作,吃,睡,唱儿歌等

一起读书,指着图画,拍球,滚球,提示将球取回。一开始坐得近些

一起唱歌,表扬他唱出来的部分

一起画人的五官,有时强调身体的某部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12 在短句中用语言提要求 示范:“我想要。。”“我可以要。。吗?”

13 识别情绪状态

开心/伤心

撅了撅嘴说:“气死我了呀!呀!呀!” 指画问“他觉得怎么样?”

14 “我的/你的” 用鞋子 “把你的鞋子给我”“把我的鞋子给我”

(这可能是语言中最困难的课程,因为“你,我”是不固定的,因说话者而异,一开始要教理解语言,固定I说话,“我”指I,“你”指M,然后教表达语言,固定M说话,“我”指M,“你”指I。在自闭症的语言中“我”和“你”常会混淆。自闭症者在对原材料除重复外,进行转达,总结,泛化方面是有缺陷的,但经过训练是可以掌握的。

15 语言模仿

16 “哪里” 加上表达 “里面,外面,上面,下面”

如“哨子在哪里?” 示范“在盒子的里面,外面,上面,下面“

17 “谁” 用照片指家人,朋友等

18 “。。在干什么?” 用照片中熟悉的人在根一件特定的事(如在饮果汁),也可用图卡。

第三阶段

这里有许多项目,每名训练员在每个2小时的计划中做约10个项目,一般做其他训练员未做过的项目

1 开始训练大小便

2 对比:冷/热 长/短 重/轻等 “指给我重的” 可用这方面的教育卡片

3 指代词 看图片“他在做什么?” 示范“他在。。”,再减退

4 执行两步指令(保持)

5 方位词(继续) 在。。旁边/后面/前面

6 颜色(继续教新的颜色)

7 区分情绪(继续) 用图片或面对面“我觉得怎么样?”,I 做高兴/难过

撅了撅嘴说:“气死我了呀!呀!呀!”的表情

8 区别“谁,做什么,在哪里”等问题

9 宾语/动词/完成句子

用更完整的句子描述人们的动作(图片)

一开始可接受“男孩在吃苹果”,但渐渐示范更完整的句子“这个男孩正在吃一个苹果”

以后问“告诉我画上有什么/这幅画讲的是什么/这个男孩在干什么”

保持指代词“他/它”,描述动作,情绪等的训练

10 简单的句子“我看见。。。”“这是一个。。”

做一本“我看见什么”的书,将图画贴在笔记本里,头五页每页一件物品,下五页每页两件。。。,提示说“我看见。。。和。。。和。。。”,保证在增加物品数量前已掌握“我看见一个球”,而不是“我看见球”

11 按指令取物

12 用大人的姓名,称呼来提要求: “妈妈,我要画图”等,不久还可加上触摸,提示他触碰他人引起注意

13 是/否,否定(继续)

14 简单的社交提问 姓名,年龄,家人

15 玩耍 用毡板,将毛毡物体粘在毡板上制造情景

16 语言模仿 教词语组合,纠正他对物品的叫法

17 保持注意力/转移注意力(这是非常重视的一个项目)

1)保持注意力 在同一个话题上问几个问题“看见这只狗吗?”“它在做什么?”“这条狗是什么颜色的?”“它要到哪里去?”等。这算不上一个专门的项目,但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要强调,特别是玩耍与读书时(从长远来看,保持注意力能使M关注目前同一话题,限制他说傻话,走题。许多自闭症的孩子能用正确的语法与词汇说很多话,但不能专著于他的听众想谈论的话题,这会使他们很难交朋友与建立社会关系,所以这项训练是意义非凡的

2)转移注意力

*轮到我玩/轮到你玩了

*I可坐得更远些,但仍要求不断有目光对视。 I可更经常在室内走动,或让M在室内走动,但不断要求他给予注意力

*I开始一项活动,然后说“噢,不,我们还是做另一件事吧”,这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并增加灵活性

*I建立起一个活动,如画画,这要求M将注意力集中在桌子上,但在整项活动中不断谈话,问问题,如M抬头看并回答则鼓励表扬

18 加快更替教学材料的节奏以避免厌倦情绪,每次在椅子上坐不超过5分钟。用“坐得好”“听得好”“你不哭,这很好。”等话来加强行为的改善。尝试不同的强化物。在出现攻击行为时说“时间到”。注意:在小孩扯头发时可压他的指关节,小手会自然地松开。对拍手,身体紧张,用脚尖走路等,说“把手放好”并抓住他的手放在身边3秒钟,如坐好了就表扬。

19 保持目光对视的训练

20 练习“一刻钟游戏” I唱歌或读书,大约15分钟。

21 “我不知道”

用熟悉物品的卡片,问“这是什么?”放几张不常见物品的图片在其中,如火花塞。示范说“我不知道”。他一旦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开始用书本杂志等强化。当掌握“我不知道”后,提示他问:“我不知道,这是什么?”

22 开始示范用低的语调说话 因为这时M开始用高的,吱吱声说话

23 哪里(表达)(前面理解课程的训练已为表达打好了基础)

将两件物品放在M面前,每件给他看两次。第三次时藏起一件。当他寻找时提示他说“。。在哪里”整个句子。他问后表扬他并将物品给他

24 用蜡笔画画

画简单的形状,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I画脸,让M加上五官,头发,眼镜等。

I画简单的物品,让他认“花,球”等。纠正手的位置。最后学习画棍状人形,

后开始画多于一个人的场景。

25 继续做扮演游戏。 假装你是飞机,猴子,婴儿,狮子等,使用动作与声音。

26 分类 动物/食物/衣物

将三张这三类的卡片放在桌上,从一堆卡片中另取一张。I问“这是什么”,回答“猫”。I说“很好”,I问“猫是什么?”,回答“动物”。I说“将动物归类”,他应将卡片放入动物类中。 开始时提示,然后减退。

第四阶段

1 继续动物/食物/衣物的分类。加上玩具/食物/饮料的分类

2 在整个训练中贯穿指代词的训练“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

3 开始教物品的功能 将3~4件实物放在桌上,问“你用什么剪”回答“剪刀”

4 继续“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用实物

5 继续“我的/你的”,开始“他的”的所有格的训练

“我的名字叫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他的名字叫什么”

一开始可提示“把我,。。的鞋子给我”“把你,M的鞋子给我。”然后减退提示。

6 保持是/否训练

“你冷/热吗?”“你是一只青蛙吗/你是一个男孩吗?”“你在睡觉吗/我在拍吗?”

“他高兴吗/难过吗?”“这是一辆卡车还是一个胡萝卜?”

7 开始互动训练

(目的是让他回应他人的对话。一开始很机械,但当他明白含义后会变得自然。)

I“我在用蓝腊笔画画” 示范回答“我在用红腊笔画画”

I“我穿着一双白鞋子”,“我早餐喜欢吃面包”等

8 示范表达“谁,哪里,做什么,什么颜色”等问题,贯穿整个训练

9 引入“开始,然后,最后”的概念

当孩子不明白2比3小时,玩数字拼图时只作为空间的关系,按顺序排列。

然后可教关系:

“你每天最早吃什么饭?”“早餐”“然后你吃什么饭?”“中餐”“你最后吃什么饭?”“晚餐” 还可找到另外的例子

第五阶段

1 继续“我的/你的”练习

2 取3件物品,开始用较近的物品,然后增加距离

3 用排序卡片做成3个顺序场景

目的:开始教将故事的顺序,以达到扩大创造性与自发性语言的目的

强调“开始,然后,最后,结束”。一开始用很简单的故事“一个男孩买了一个雪糕,然后他正在吃雪糕,最后他吃完了雪糕,故事讲完了”。当他的语言进步后,可用更复杂的故事。可用故事卡片,让他自己排序并讲述。

4 开始表达训练

“刀是什么?”示范“是你切东西用的”。

等他有概念后不再提示。问“汽车是什么?”等

5 物品的功能

“你能用刀做什么?”“你能用刀切东西”

6 房间与家具

游戏中有不同房间的画,有不同家具与设备的卡片,放入不同房间,让他对真实世界有个认识。

7 语言模仿 不同的词语与声音

8 为什么/因为 故事中“为什么这只狗在叫?”“因为它看见那只猫”

10 社交问题: 姓名,年龄,家人的姓名,“你住在哪里”“你多少岁”

11 谁,什么,哪里,做什么(继续)

12 继续指代词的练习 你/我/他/它

I做跳,写等动作,问“我在做什么?”要求完整回答“你在做。。。”

同样让M做某动作,问“你在做什么?”要求回答“我在做。。。”

13 时间顺序

“在。。之后”“很快”“然后”“以后”“现在”“在。。之前”。在讲故事与玩耍中,强调这些作为时间标志的词。

14 继续玩“一刻钟”游戏

15 复习方位词,颜色,比较

I给出越来越多的选择,现在用一种不太正式,不太结构化的方式做,孩子的书是主要的教学材料,图画卡和游戏也可以用。

16 学习量词 “一辆车”“一碗饭”“一杯水”“一双鞋”“一盒牛奶”“一棵树”等

17 开始一样/不一样, 相同/不同 的练习

一开始训练“相同”。将两块一样的,一块不同的积木放在桌上,说“给我相同的”

提示,表扬并解释“很好,你给我相同的,它们的颜色相同。”

其他例子:两个勺子,一个叉子/两个碟子,一个杯子等。

18 开始认字母与数字 以1,2,3,A,B,C开始

19 开始数字概念的训练 从4个物品中,要求给出1个,2个,3个

20 开始识别多/少 设两组,一组多,一组少,要求“给我 多的/少的”

21 回忆过去的事件 让他在另一个房间做一件简单的事,回到课堂后问他:“你刚刚做了什么?”示范“我看见了妈妈。”“我找到了一个皮球”等

22 “有什么不见了?”的游戏

让M认三件物品:石头,圈圈,心形,提示他蒙住眼睛,拿走一件,问他:“有什么不见了”。示范回答

也可用图画:人脸上有鼻子,嘴巴,头发等,但只有一只眼睛。

或一张桌子,只有三条腿。问:“什么不见了?”

23 轮到谁了? 轮到你了/轮到我了游戏

24 互动练习

I:我看见一只猫,而且它叫“喵”

M:我看见一只小狗,而且它在喝牛奶。

M必须加上信息。开始时示范,然后只提示“而且。。”

25 当掌握“我是”后,进一步到“你是”

26 用故事书与普通的场景讲因果关系

“这个女孩为什么吃饭?”“因为她肚子饿了”

“我们为什么去看医生”“小狗为什么睡觉”“妈妈为什么去菜市场”等

27 在小孩没有灵活性时,试图用不同的方式讲述同一件事:“你把手割破了,手上面有一个伤口,它很疼,我来给它搽点药水。瞧,我们把伤口包扎好了”

第六阶段

1 强调指代词的训练

1) 我的/你的

2) 他的/它的/她的

3) 当掌握后将两种材料混合训练

4) 轮到你‘我练习

2 当叫名字时会应一声“噢”

3 当回声(即鹦鹉学舌时,重复他人话的后几个字)时用言语提示或将手放在他的嘴唇上,说“不要学舌”

4 继续相同/不同的训练 “。。与。。在什么上相同”“。。与。。在什么上不同”

5 尽量使用正常的语言,用一些俗语,如“不错,很棒,了不起,盖帽了,没

了,不得了,完蛋了”等

6 荒唐的概念

“这幅画有什么很傻?”示范回答,强调“很傻”

7 复习方位词/形状

8 哪一个不是同类?为什么? 用有系列图画的书:三种食物与一辆汽车,三个人与一个动物等

9 开始“怎么,如何”的概念

“这项工作怎么做?”“你怎样玩这个游戏?”“我怎样把它打开?”一有机会就教

10 更多象征性的游戏

扮演角色与对白。如消防员灭火,警察与小偷,爸爸为孩子做饭等

扮演一个中性物品,如积木,汽车,飞机,三明治,青蛙,饮料,船等。

强调“假装”这个词以帮助孩子理解。

11 继续语言推理与因果的训练

帮助M自己讲故事,故事分为三个部分:某个角色到某个地方,看见或做了某件事,然后回家。如“从前有个小男孩,他走到大森林里,看见一条黑狗,他将黑狗带回家去,故事完了”。在每个故事后提问题“谁到森林去了?”“他看见了什么?”“然后怎么样了?”

12 继续用数字与字母做学前教育

13 从第三者得到信息

房间里有三个人:I,妈妈,M

I:“妈妈早餐吃的是什么?” M:“我不知道” I:“你问问妈妈” M:“妈妈,你早餐吃的是什么?”。 练习直到他理解,然后泛化到其他问题。

14 用故事书,问“什么时候”,继续强调“为什么”与“怎么办”

I开始介绍越来越现实的信息,如每天的时间,季节,节日,城市的名字等

15 “告诉我关于。。。”

用图画书,照片或杂志“看图告诉我这幅画”“告诉我更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来促进对话。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应可取得长足进展。

16 请其他的孩子一起玩

【篇三】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2019

自闭症儿童康复师

【篇一:自闭症儿童康复师】

当自闭症儿童康复教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知乎然后陈老师依旧目不转睛的看着窗户,然后--两行眼泪忽然唰的一下落了下来,她没哭,只是眼泪飚了出来。我现在都能记得她眼泪打在我个训室塑胶地垫上的声音,过了一会我俩依然沉默,然后她擦掉眼泪出去接着上课了。之后我也有课,路过音乐教师的时候她依然笑着带着孩子们做着节奏小游戏和平常并没有任何不同。

照理说陈老师敲开了小辰前进的第一步,故事应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可是过了一个月小辰就退学了,因为家庭负担太重而且我们也没有让他开窍(家长的原话)。这就是低功能儿童,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孩子是大家日常无法看见的,他们只能呆在家里或者特殊的福利院这样封闭而局限的环境,他们只要单独在没有人照看的情况下随时随地都会有生命上的危险。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不完美部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通过干预的改善,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方法。哪怕机会接近于零,我们也要尽全力去做,去尝试,让他缩小和其他孩子的差距,哪怕只有一点。这是工作,工作就应该认真完成。

还是以杭州为例。(如有地区或者国家差异,欢迎指正)

1.这一行入门是及其艰难的,新入行老师第一年淘汰率高达70%以上。三年内淘汰率甚至可以超过80%。

2.不怕各位笑话,我初干此行第一月的工资是那大约是在08年的时候140块(您没看错,我没少打0)。因为第一个月是义工期。

之后第一年基本也就是在2000内。3年后工资也不过3500(以2009年为例,现在应该高一些了)

而3年过后也仅仅只是入门而已。(现在收入好歹算暂时脱贫了)

3.同时这一行不比幼儿园和早教,特殊儿童有很多有攻击性的行为问题的,很多年轻的老师都遭不住,并不仅仅是钱少的问题。比如我吧,基本不会有孩子能打到我了,全是练出来的,老一点的老师基本都有叶问一般的身手。

4.工作难度远高于幼儿园和早教机构,这么说吧,我们就是教其他人都教不了的孩子,可能工资水平也略高于幼儿园。

5.同时国家不承认或者支持,目前是没有国家承认特教老师资格证的。(各种机构授予的各种证不算)。特教老师只能去和考取普通教师资格证。

吐槽完了说说好处。

1.极其有成就感,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特殊个案,看着他们的进步会觉得自己做到了一件其他人都无法做到的事。

2.非常容易获得家长的认同,特殊儿童的家长对于有实力的老师是非常尊重的。

3.在实力获得认可之后脱贫还是比较容易的(税后月10k+,至少在知乎上也就是脱贫),并不需要像幼师或者学校老师那样靠逐级晋升来提高收入。

需要咨询自家孩子情况的家长请在我的专栏固定文章评论区提问:

4月14补充一下比较有趣的内容。

你是怎么进入这一行的:

在多年前我去这个机构当义工,就是在搬搬桌子捡捡球之类的活,后来他们说我性格不错(谁知道他们是不是瞎说- -!),要不要加入试试,我心想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乎就:好呀。

你为什么要做这一行:

我说竞争压力小啊,如果实力稍好几乎遇不到太大竞争,由于这一行及其不友好的准入机制,后浪搞不好没到沙滩就已经死了。

那照你这么说低功能孩子这么难教,那你们更倾向于教高功能的孩子吗:

我又说不是啊,高功能孩子学得快老是要重新设定课题,有时候低功能孩子

就没这回事了,一个课题或者教案可以用很久不用费脑子啊。

那你上课的时候对于孩子的表现会发火吗:

说会啊一直都会发火的,不过一想到我教这个孩子是收了钱的时候,就往往能克制住了。而收钱完成的这份工作需要我克制。利益驱动了我的行为,而并非我特别包容或者耐心。

后来她和我抱怨她这一行工作不好找,我就反问了一下,我们这行其实缺人啊,要不来做我这行吧,内容吧你都知道,薪水大约就是三四千吧你来吗?后来她说我精神上支持你,我自己就算了 - -!

最后讨论到关于我的目标或者愿望是什么:

我希望让老师们都能有更好的收入或者晋升通道,希望同行们多一点坚持下去的理由,没有人甘愿一直付出,这样不对也不应该。

我希望家长至少可以在花钱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都能够得到相对客观的引导。

我希望改变大家的刻板印象,比如自闭症都是沉默的天才啊,星星的孩子之类的幻想。比如特教老师都是一群拥有爱心耐心和奉献精神的人。

我希望能有朝一日能看到一部描写中低功能儿童学习生活的电影或者书籍,尽管可能没什么可拍的。

我最后希望想要了解这个领域的人平常人能够了解到这些事实以及事实的全部。4775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篇二:自闭症儿童康复师】

湖北日报讯记者龙华通讯员周建跃温红蕾

省妇幼保健院历时3年完成的我省儿童孤独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省3岁以下儿童自闭症发病率为0.58%。这意味着我省大约每年约有4000名自闭症儿童出生。但事实往往是,家长带着快到上学年龄的患儿来找医生,已错过最佳治疗期。

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徐海青呼吁,“父母是孩子的终生康复师,家庭教育是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之本。需让更多的自闭症患儿家长学会对待每一颗孤独的心灵。”

十大早期症状及体征应警惕

儿童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大脑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和行为方式刻板。

徐海青介绍,通过对近千例自闭症儿童随访发现,患儿年龄18个月前,就已表现出明显的早期可疑症状,归纳为以下10点:婴儿期缺乏社会性微笑;眼神交流短暂,不能很好的与人对视;依恋行为缺乏,不会有通常孩子的“认生”;叫名字没反应;知识性语言发育落后;共同注意缺陷,如大家一起讨论某个物体时,自闭孩子不会注意去看;对别人的面部表情识别困难;不会进行想象性游戏;模仿发音缺陷;倒退语言发育,如曾经会叫爸爸妈妈,后来完全不会。

此外,有的孤独症儿童还存在明显的体征,如4个月至8个月时头围增大明显,脸比较长、耳朵大、双眼距离宽、前额弓高拱、断掌;有的孩子3岁之后身高体重发育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发生喂养困难、睡眠困难、情绪障碍的状况比同龄儿童高。

家庭教育是康复关键

“康复机构只能对自闭症患儿起到启蒙、辅助作用,家庭教育才是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之本。”徐海青表示,家长要认识到自闭症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正确掌握适合孩子的方法,并坚持每天持之以恒的进行训练。

徐海青认为,家庭康复首先要给孩子创造社交活动环境。“在孩子起床到睡觉的整个过程中,利用他的生理需求,通过不断的‘折腾’来制造和增加交流的回合。”

比如,当孩子有类似喝水、吃饭、睡觉这样的生理需求时,家长不一定马上满足,而是引导孩子主动去看、去拿、去说、去哭……产生情绪的变化,久而久之,孩子的社交元素就会增多。

【篇三:自闭症儿童康复师】

【篇四】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2019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案例

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成长的发展性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兴趣和行为异常,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
      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
      1.社会化行为缺陷。对人情感淡漠,对事缺乏应有的反应。与亲人不亲,与同伴分离,不会建立友谊和伙伴关系。不参与游戏或不懂游戏规则。
      2.语言障碍。缺乏正常的有来有往的交流;常保持缄默,对语言的理解低下,常出现一些异常言语。
      3.兴趣狭窄,行为活动方式刻板、单调。
      4.感觉和动作障碍。不同程度表现出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痛觉的敏感或迟钝。
      5.特殊依恋。对某些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物表现出特殊兴趣,甚至产生依恋。
      6.智力障碍。80%以上的患儿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智力障碍。但部分患儿可表现出某方面较强的能力。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初期训练
一、研究对象   
      小华(化名)男孩,独子,4岁,出生时顺产,体重正常。母亲孕期无疾病和用药史。父母亲均为公司职员,学历专科以上,健康状况良好,无遗传疾病史。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偏上。该儿童现上幼儿园小班,过敏性体质,经常生病,患有气喘性气管炎,白天由爷爷奶奶照顾或去幼儿园,晚上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小华1岁3个月能开口叫“baba”、“mama”,能发出很多声音,身体动作发展良好。两岁以后声音逐渐消失直至没有。由于无语言、表现异常,家人带他到处求诊。据上海儿童医院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和头颅磁共振平扫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但两岁半时的智力测试结果为弱智。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结果表明无明显孤独症表现,但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得分高。

二、观察及访谈结果分析
      1.儿童行为观察
      通过观察发现该儿童喜欢独处,常常发呆或玩弄某个物体,不与他人玩耍,不参加他人的合作性游戏,几乎与他人没有任何交流,比如对家人的叫唤没有任何应声或回头的动作,即使对着他耳朵大声叫,也无任何反应。该儿童不喜欢拥抱,与亲人缺乏目光对视,父母离开时既没有目光挽留也没有任何动作反应,似乎没有对父母的正常依恋,面部表情很单调。若有需要,通常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地方,但无法用手指指物。身体语言贫乏,较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兴趣狭窄,喜欢爬高,站在窗户上看外面的马路;喜欢在有弹性的表面如沙发、床上蹦跳直至疲惫;喜欢来回地奔跑。
      2.访谈结果
      与其家人的谈话了解到,小华的爷爷、爸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人对其期望值很高,一直认为自家的孩子很聪明,平时对孩子的要求也很严格。若小华事情做得不够好,爷爷和爸爸会扳起脸,提高嗓门,批评孩子;奶奶性子急躁,常亲自动手代替完成。家人见小华对他人的言语无反应,平时不怎么对他讲话。据幼儿园老师介绍,小华虽然上的是全日制班,但在幼儿园待的时间不多,经常请病假,一个星期只有一两天会去幼儿园有时上午送去中午就接回家休息。小华在幼儿园里从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也不听老师的指令,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午休息时也不肯睡觉,无法遵守幼儿园里的作息制度。老师反映,儿童的爷爷奶奶对他很宠爱,经常中午去幼儿园看他吃饭、午休,对幼儿园的工作不太满意,抱怨饭菜差、老师不给小孩盖被子,于是常常领着小华回家吃午饭、睡午觉。但他们很少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老师让他们在家里进行的家庭游戏活动,也很少得到他们的配合和反馈。其他家长都在家长联系手册上将自己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写得很详细,但他们往往只写两个字“正常”,与老师之问的交流很少。

3.环境观察
      对小华家的入室访问发现,该儿童通常只能在客厅和杂物室里玩。家里的玩具非常少,只有两辆儿童车、几块积木和一张专供儿童蹦跳的旧弹簧床。小华在家里时,通常是爷爷看报纸、奶奶做饭、打扫卫生,而小华就在客厅和杂物室之问跑来跑去,或者在弹簧床上跳,累了就趴在窗户上往外看。晚上爷爷奶奶回自己家,小华则由爸妈照看。
      根据上述的观察和访淡结果,并结合DSM-IV诊断标准,我们认为小华在社会性语言发展存在明显障碍,且症状发生于3岁之前,具有明显的自闭症特征,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不良因素。首先,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目前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落差。到目前为止,家长仍旧对小华有很高的期望,在向他人描述时将孩子的行为能力描述得很好,与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家长很不愿意承认孩子是自闭症患者;其次,家人对孩子的管教很严厉,限制很多。不准他爬高、把东西弄乱平时孩子做一点点错事,家长就会大声斥责或施予惩罚;再者,家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致。爷爷、爸爸主张严格管教,妈妈较温和、希望顺其自然,奶奶则比较宠爱但缺乏耐心,为此爷爷奶奶与妈妈也经常发生争议,互相埋怨,家庭关系不太融洽,孩子的行为也更加无所适从,并对爸爸、爷爷感到害怕。另外,由于家人对小华失望的表现,也很少购买该年龄儿童常玩的玩具,认为他反正听不懂,所以也较少有语言交流。

三、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案的设计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对小华的¨ll练方案主要包括生活环境的改变、目光接触洲练、指令听从训练、模仿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由于是初期阶段的训练,因此,目光接触训练、指令听从训练、模仿能力训练和表达能力训练基本是围绕着感觉统合训练的各项目进行的。预定时间为三个月,每周两次在训练室进行强化训练,每次一小时。家长在训练室观看,然后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训练。初期阶段的目标主要在于,改善儿童感觉统合的能力,延长儿童与他人的目光接触时间,提高对某一活动的注意力,训练儿童对指令的理解和简单动作的模仿,并进行简单要求的表达。
      1.生活环境的改变
      众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与儿童的个性、智力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明显有一些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因素,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要尽可能将自己的孩子当作一个正常的孩子,丰富家里的玩具,扩大孩子的活动场所,减少对孩子活动的限制,并让孩子有玩各种游戏的机会;家人的教育方式要一致,并降低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要常常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每天尽可能读故事给孩子听,也能够与孩子一起游戏。总之要对孩子倾注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2.目光接触训练
      目光接触是社会交流所必需的前提性技能,而白闭症儿童常常在此方面存在很特异性的表现,本研究案例也是如此。在目光接触训练中,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离散单元教法(Discrete Trials Teaching)。训练者给出一简短明确的指令让儿童做出一个单一性的动作,然后根据儿童的反应给予奖励或帮助。小华比较喜欢吃一些糖和饼干,也喜欢有些玩具,因此我们选择这些物品作为强化物。训练时,训练者与儿童面对面坐好,在l0秒的单元里,先叫儿童名字,然后马上说“看着我”,只要儿童刚刚看到训练者的眼睛就立即说“很好”,给予奖励。如果小华两次没有反应,则停顿5~10秒,再发指令。如果小华没有任何反应,则在说“看着我”的同时,举起强化物移到小华的眼睛前,待小华看到强化物,然后由训练者慢慢移动强化物到训练者的眼睛之前,如果小华的视线跟随强化物与训练者的视线保持接触就给予奖励。在小华能连续10次左右按指令看训练者后,慢慢地减少辅助。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任何一个新项目之前,先完成上述的目光接触训练,然后再清楚地发出下一活动的指令。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比如先喊孩子的名字,等孩子的视线与训练者接触之后,再提出一些问题,如“找一个球给我”或“这个球是什么颜色的?”

  3.指令听从训练
      指令听从训练主要是让自闭症儿童通过语言理解别人意念,建立自己与别人之间有关系的意识,从而促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在这一训练内容中,关键的一点是要让儿童意识到听从他人的指令行事是有一定益处的,能够获得满足自己要求或者欲望的东西。
      因此,我们的指令听从训练以目光接触训练为基础,每次通过糖果或有趣的玩具引起他的注意,然后给予具体指令。发出的指令要求做到简明易懂、不拖泥带水,比如“给我一个球”,指令发出后给他3~5秒的时间反应。在10个单元中有8次正确执行,说明他基本能接受此指令。此训练中注意教小华区别不同指令,将几个不同内容的指令随机轮换进行训练,直到他能按不同指令完成相应的不同动作。当小华有一定的接受指令能力后,指令逐渐复杂多样化,并在活动中随时发出。此训练的内容也是穿插在感觉统合训练的各项目中进行的。
      4.模仿能力的训练
      模仿就是有意识地仿效别人的行为,是早期儿童学习语言时所运用的最基本的手段。自闭症儿童要发展语言,必须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模仿能力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由简单模仿过渡到复杂模仿,其内容主要包括动作模仿、口型和发音的模仿。首先进行动作方面的模仿。先从简单的一步动作模仿开始训练,让小华模仿粗大动作如拍手、踏脚,模仿触摸身体部位如摸鼻子、指眼睛(有困难时可对着镜子模仿,使镜中的影像成为视觉提示),这些模仿训练可在提高模仿能力的同时,帮助小华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再模仿较细微的动作,如勾手指,锻炼小华的小肌肉能力和精细的观察能力。随着小华模仿能力的提高,训练小华模仿较复杂的动作,如配合声音有节奏的弹跳或连续的两个、三个动作模仿。当小华基本具备了身体大动作和嘴部动作模仿的能力,训练逐步过渡到口型和发音的模仿。训练者和儿童并排站在镜子前面,训练者稍微夸张地发出“a”的音让儿童进行模仿,在第一阶段中主要选择口型差别很大的汉语音“a”“o”“i”。为了避免枯燥,此项训练也设计了一些游戏活动,如让儿童模仿吹彩色纸片、吹倒积木、使用吸管在装水的杯子里吹气泡,吹燃烧的蜡烛等游戏进行呼吸练习;没计舔食游戏训练儿童舌头的灵活性。这些游戏既可达到活动发音器官的结果,又能使小华通过眼和耳的感觉,得到愉快的体验。
      5.表达能力训练
      社会缺陷是自闭症儿童的重要特征之一。很多自闭症儿童缺少对他人的良好反应,在非言语表达技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很难运用手势、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为了表达某种目的和意愿而出现一些古怪的行为举止。对于严重的自闭症儿童,要发展社会能力、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首先要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及时地表达自己的要求。事物的价值会因时因地地变化(我们有时会很想要某样东西,有时则无所谓),当事物的价值相对强时,人们往往会以某种方法来要求得到它。根据这一理论基础,训练孩子表达要求,最佳的时机是他们需要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能用语言来表达时,因此洲练中要利用和设计激发性操作条件。小华经常突然哭闹或沉默、不理不睬,需要别人不断猜测和试探才能知道他是饿了、渴了、想上厕所还是其他原因。训练者可以抓住这些机会,以实物提示、动作示范等方式教给他正确的手势,当他以手势或近似的语音表达要求后随即满足他的愿望。同时,也可有意识地创造激发性操作的机会,如在小华面前呈现他爱吃的食物或他喜欢玩的玩具、做有趣的游戏时突然停下来等,让他产生表达的动机,训练者利用各种辅助手段启发小华提出自己的要求,其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手段是直接问话:“你要什么?”“你要做什么?”
      6.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理论认为,个体的运动、感觉与认知功能的发展,是与大脑成熟过程相一致的。个体如果感觉过程或统合过程异常,出现对刺激不敏感或过度敏感,视、触觉异常,前庭功能失调等现象,可能造成个体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对小华的观察发现,小华的身体平衡性较差,容易跌跤,不会走直线,对高度不敏感。因此对小华的感觉统合训练主要着重加强前庭功能、固有平衡和重力感方面。具体包括:滑滑板,让小华趴在滑板上,向前伸直手臂,自行或在训练者的帮助下完成下滑动作,可刺激他的内耳前庭,促进颈部和躯干的肌肉运动,改善眼、身体的协调能力;滚滚筒,让小华平躺在滚筒里,训练者协助做滚动动作,有助于促进前庭固有感觉、触觉、本体感觉和身体肌张力反应;走平衡木,让小华从平衡木的一端慢慢走到另一端,可张开手臂帮助平衡,训练开始时应给予动作辅助,以免他摔到地上,逐步撤销辅助;爬杠杆,帮助小华爬高度适中杠杆,坐在杠杆上停留片刻再下来,帮助他增强对高度的体验、重力感和动作协调能力;球池游戏,让小华跳入球池,将身体埋入球池中,接受球的挤压,在池中翻动身体、移动肢体,感受不同重心和身体运动时的感觉,可强化触觉功能、前庭功能和身体协凋能力,在球池中玩“躲猫猫”游戏,可训练想象能力。

四、训练进展情况及效果
      经过将近3个月的训练,小华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
      l.目光接触
      目光训练的进展比较顺利。经过3个月的训练,小华的目光接触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他人叫唤或者别人要求的情况下能够与他人保持目光接触,时间一般为8~10秒,对陌生人或感到好奇的东西注视的时间更长。无论是训练者、家人或陌生人叫其名字,他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顺着声音去看发声者。
      2.听从指令
      指令听从训练的进展也比较顺利。小华由最初的一点都不听从指令,到逐步能接受一些简单的指令如“过来”“爬上去”,三个月结束时能够80%听从由训练者发出的指令,且无需给予过多的辅助,指令内容也复杂得多,包括“扔一个球给我”“自己把鞋子脱掉”等。在家里情况也大有好转,能自己按照要求走到桌旁吃饭,自己穿衣穿鞋。
      3.模仿能力
      模仿能力的训练相对进展缓慢,特别是嘴部动作的模仿训练只部分完成了汉语语音“a”“o”的口型模仿。但小华能够按照节奏做动作,可模仿连续的3~4个动作,会玩简单的搭积木、踢球、串珠子等游戏。要求模仿发出自己的名字时能发出自己姓氏的音。模仿的动作能恰当运用,学会以摇手表示“再见”后,每次训练结束都会摇手同训练者再见。
      4.感觉统合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的项目进展基本顺利。但我们也发现该儿童特别恐惧某些内容比如球池。经过训练,小华的动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平衡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走路比以前稳得多,不再经常跌跤;能够顺利地走直线,能平稳地从平衡木一端走向另一端;从不会滑滑板到能够趴着滑;能够不害怕地在球池中玩。而且,感觉统合训练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了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训练中发现,小华一旦获得熟练活动的感觉,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已的身体时,他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就得到增强,情绪由焦虑、恐惧变为愉快、开心。对这些活动也开始产生兴趣,当训练时间结束时仍然不肯停止。
      5.表达要求
      表达训练相对比较困难,但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在有需求时能够用声音引起大人的注意,拉着大人走到他要去的地方,并用手指想要的东西,有时会用手势表示自己的要求。在语音方面小华经常自主地发出一些声音,比如a、ou、yi、e、i、ua、xi、ji、do、na、di、de、du、po、pa、dai、wang、wo,不仅能单独发出还能连发,并有声调的变化,但这些声音大多数缺乏意义。有时小华也会出现有意义语音,别人叫他名字时会以“ai”应声,看着别人喊“a~yi”。这说明小华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五、讨论
      由于导致自闭症的原因不太明确,自闭症儿童个体间的差异非常大,目前对于这类儿童的治疗和训练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一个自闭症儿童进行了综合性的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小华训练的进展以及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认为,在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中,需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要结合家庭干预。生态学系统理论,认为婴幼儿最大依赖于父母亲,其生存环境主要是家庭系统。虽然我们不能认为自闭症的父母都是“冷藏箱”式的父母,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教育方式、家庭布置方面可能会因为孩子发育的异常而与正常儿童有很大的不同,也无法适应自闭症儿童的需要。而且,自闭症儿童生活中的大量时间是与家庭成员一起度过的,因此,对他们的干预一定要包含家庭的干预,即家庭要与专业工作者一起合作。在训练中我们也发现,家庭成员由于在养育过程中存在太多的困难。对儿童存在非常矛盾的心态,很难正确地认识孩子的能力水平。一方面,仍旧梦想自己的孩子能够跟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发展,因此对训练抱有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由于孩子所表现出的低能力使得孩子的生活范围非常狭窄、环境刺激缺乏丰富性,实际上也造成其生活环境与正常儿童所处环境的巨大差异。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专业工作者要不断与父母保持沟通,鼓励他们的信心。
      第二,对自闭症儿童要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干预,尤其是自闭较严重、无语言的儿童。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来说,通常所提出的训练目标是发展孩子的语言。但实际上,语言的发展需要一些前提性的技能,比如构音器官的功能完善、注意力的集中、社会性交往技能的发展。如用手指示和指令听从的能力。语言的发展要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儿童的情绪、情感状态,如果孩子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情绪上,特别是不良的情绪上,语言的正常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另外,感觉信息的综合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自闭症儿童通常会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严重的发展问题,语言问题只是这些问题最集中的反映,因此多方位或者全面的干预是必要的,而其他领域的干预通常会间接地对语言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我们对小华的训练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使得小华在社会、行为、情绪方面有了比较好的发展。
      第三,对自闭症儿童要进行密集性训练。目前研究者所报告的成功案例通常都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干预。这种深人、广泛的干预指的是每周超过40个小时的一对一的训练干预,几乎是一种全天候的干预。C.T.Ramey和S.L.Ramey等人分析了美国90多年来的早期干预研究资料,发现有效干预的原则之一是要有一定的强度,计划每天倜干预的次数、小时数,持续较长时间。对小华的训练也发现,如果小华隔一段时间(2—3周)没有参加训练,能力倒退的现象非常明显。由于经济上的限制,目前对小华的训练次数也仅是一周2次,有时还由于各种原因难以保证,但从干预的效果来说,增加训练次数的强化型训练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另外,对自闭症儿童要进行及早干预。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越早越好,一些专家甚至指出,从治疗的角度出发,有些早期治疗不一定要等到诊断最后有定论,而应在初查结果显示出自闭症症状后马上开始。小华的症状虽发生于2岁,但到4岁才开始教育训练,如果在症状出现时就介入干预,效果将会更好。

【篇五】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2019

孤独症康复训练计划

需遵守的总原则:
1.每次上课中伴随目光对视训练。
2.在执行复杂指令前先将每个步骤与技能全部掌握。
3.为保持强化物的有效性应经常更换强化物。
4.不理睬发脾气与反抗,坚持工作。
注意:在每个分类中的技能是按由简单到难的次序排列的,然而训练的每个计划中,都应从各分类选取需教的技能。
第一阶段
1注意力
在教M如何集中注意力时,指令:“看着我”是非常关键的。提示M坐在椅子上,放平两手,I坐得很近,不允许M坐姿不正或跑开。I的态度是一贯性,坚定,提要求,对任何服从的表示给予表扬,拥抱,抚背。让M集中注意力是关键的第一步。
1看着我
面对面1秒,2秒,5秒
由活动转向I(让他从事活动,然后教他在I说“看着我”时,抬头看并进行目光接触。提示:将手放在M下巴下面,将强化物放在眼睛的水平高度
2对姓名的反应
2听从一步的指令


指令:坐下站起来过来手放好举起手拥抱一下转过来跺脚挥手等,起先用身体提示,然后减退提示。
“触摸身体部位”:头,脚,肚子,眼睛,腿等
“做给我看”:吃,喝,拍手,挥手,拥抱,转身,站住,坐住,走路,跑步等
3模仿活动
“跟我这样做”
大肌肉:拍手,举手臂,拍腿,拍桌子,摸头,打哇哇,跺脚,站起来,摇头不,点头是小肌肉:使用手指,开合手掌,接触身体部位等。
积木模仿:I将积木搭成形状,让他模仿,用3块~5块。
物体模仿:教模仿使用物体,如将勺子放入杯子中,用面巾纸擦面,将玩具车放入玩具箱里。画图模仿:抓笔,画线,画图等。
4指令反应
I将M想要的物品举起,叫他“用手指”,提示他将手直接指向物品(接触,然后给他,以后减退提示并增大距离。
5配对物体间/图画与物体间/图画间/色彩间/字母间/数字间
6语言模仿元音/辅音~词语~词语组合一开始可接受相近音,再慢慢纠正
7玩耍
形状块/动物拼图(同时I发出动物的叫声并学习动物的动作

珠子/钟型拼图
积木/数字拼图
音乐(VCD,电子琴,打击乐器
娃娃书
8区别物体
叫他“给我”:球,杯子,鞋等,逐渐增加桌上物品的数量
9区别图画
叫他指着:从两幅画到许多画
10认识物品名称
“这是什么?”用真实物品或图画,开始时接受相近回答
11是/否
摇头说不——对不想吃的东西
点头说是——对想吃的东西开始提示,然后减退
12认识动作:1对I“我在做什么?”
挥手,跳,站,坐,拍手,跑,擤鼻子,亲吻,笑,走路,睡觉,打开,喝水,吃饭,哭等(示范回答,开始时接受相近答案
2对自己“你在做什么?”

【篇六】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2019



自闭症康复训练方案

一、言语治疗
言语治疗作为自闭症强化干预训练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各种各样的方法与技术,因为语言可以解决很多困难与问题。有的自闭症儿童不说话,而另一些人则喜欢说话,方法是不同的,但目的却只有一个:让自闭症儿童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专业的言语治疗开始前需要进行专业评估,根据评估报告,言语治疗师制定相应的目标与计划,包括口语、发音、认知、非语言沟通的手势或技巧,以此来帮助他们在任何情况下进行有效沟通。
治疗通常是一对一的治疗或小组形式。
二、辅助沟通系统
AAC(辅助沟通系统)尽管对于自闭症来说仍然存在争议,但无可辩驳的是自闭症儿童的确通过AAC从中受益,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SC)是最常用的,治疗师、老师或家长采用图片、视觉符号、时间表、自然语言的刺激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言语、环境的含义、沟通的技能等。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SC)是基于视觉的工具,因为自闭症儿童的思维方式是图像式的思维方式,他们在视觉空间上存在着优势,家长可以通过每天的报纸、DM单、杂志上来搜集简单的图片,根据儿童能力DIY个性化PESC。
三、独立技能培训
独立技能培训将解决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身体和运动技能,目标是帮助他们更自主独立地参与更充分的生活。主要集中在适当的游戏、自我护理技能等。如:





独自穿衣、进食、梳理、洗澡和如厕,还包括精细运动、自我防卫等身体活动能力,通常该技能培训由个人的需求来决定每次训练的时长和频率,一般在家中治疗,这样更方便也更实际。
四、感觉统合治疗
许多自闭症儿童都面临运动、触觉、嗅觉和听觉等感统方面的混乱,在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方案中一般都会有这一项训练,有时候它也作为一个独立的治疗。除了可以运用大型多感官设备,治疗师也会根据评估结果,辅以感官刺激的物理运动,以提高大脑中枢系统传入信息的精准化过程,通常有秋千、蹦床和滑梯等。
五、运动治疗
许多自闭症儿童和成年人都面临着诸如坐、走路、跑步和跳跃等运动技能的挑战。物理治疗的重点是运动问题导致现实生活中的局限性。特别是,物理治疗可以改善肌肉张力,平衡和协调。
治疗师最初会进行个人评估,然后做出个性化方案设计。针对性的治疗会维持一个半小时,包括辅助运动,各种形式的运动和矫形器材的使用等,会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情况确定治疗的频率。


本文系东方启音言语治疗中心独家撰写,
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访问:自闭症 中国 发展状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