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22【五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22【五篇】

时间:2022-05-18 15: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事故:安全术语事故:伊斯梅尔·卡达莱所著小说事故:词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20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205篇

第1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20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uidelines for enterprises to develop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for work place accidents

2006-09-20发布

2006-11-01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 布

AQ

AQ/T 9002—2006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 ....................III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应急预案的编制............................................1

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2

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2

6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

7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6

8 附件............................................. ..... . 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8

AQ/T 9002—2006 I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云峰、蒋仲安、时训先、钟茂华、刘功智、郑双忠。

AQ/T 9002—2006 III

引 言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本标准。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

AQ/T 9002—2006 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2.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2.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2.5

恢复 recovery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3 应急预案的编制

3.1 编制准备

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 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b) 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c) 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d) 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e) 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

f) 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3.2 编制程序

3.2.1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AQ/T 9002—2006 2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3.2.2 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2.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3.2.4 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3.2.5 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3.2.6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4.1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4.2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4.3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 总则

5.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5.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AQ/T 9002—2006 3

5.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5.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5.1.5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5.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5.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5.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

5.3 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 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5.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5.4 预防与预警

5.4.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5.4.2 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5.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a) 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b) 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c) 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5 应急响应

5.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5.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5.5.3 应急结束


AQ/T 9002—2006 4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a) 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 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5.6 信息发布

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5.7 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5.8 保障措施

5.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5.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5.8.4 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8.5 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5.9 培训与演练

5.9.1 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5.9.2 演练

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5.10 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5.11 附则

5.11.1 术语和定义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5.11.2 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AQ/T 9002—2006 5

5.11.3 维护和更新

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5.11.4 制定与解释

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5.11.5 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6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6.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6.3 组织机构及职责

6.3.1 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6.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6.4 预防与预警

6.4.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6.4.2 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6.5 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a) 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b) 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c) 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d) 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e) 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6.6 应急处置

6.6.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6.6.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6.3 处置措施


AQ/T 9002—2006 6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6.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7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7.1 事故特征

主要包括:

a) 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b)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d)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7.2 应急组织与职责

主要包括:

a)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b)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7.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 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7.4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8 附件

8.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

8.2 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8.3 规范化格式文本

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AQ/T 9002—2006 7

8.4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 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c) 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 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8.5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列出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

8.6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


AQ/T 9002—2006 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A.1 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A.2 批准页

应急预案必须经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A.3 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 批准页;

—— 章的编号、标题;

—— 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 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A.4 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采用A4版面印刷,活页装订。


AQ/T 9002—2006 9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编 制 说 明

一、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订的行动计划或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时,能否及时得到控制和救治,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体系建设和编写质量直接影响应急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重大事故的及时处理,对于消除事故隐患,有效控制重大事故发生,减少事故危害和财产损失,保护环境,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内容粗略,操作性不强,相关预案衔接不够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规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写工作的开展,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写质量,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预案编制导则)。

二、预案编制导则主要内容

导则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导则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出了要求,描述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程序,重点帮助企业编制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导则提出了应急预案体系,并分别对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进行了描述,重点解决目前企业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内容重复,上下一样粗的问题。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针对企业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组织机构,完善预防预警工作机制、应急响应工作程序和应急保障措施。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针对企业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的具体应对方案,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应做到针对性强,责任明确,方法具体、明了,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特征、应急组织与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

三、编制过程

按照总局标准制定计划,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原应急办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预案编制导则》(讨论稿),于2006年5月18日,在安全监管总局和国资委联合召开的中央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座谈会上,作为会议文件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对《预案编制导则》(讨论稿)进行了充分肯定,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案编制导则》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根据青岛会议代表意见对《预案编制

AQ/T 9002—2006 10

导则》(讨论稿)进行了修改,于2006年6月7日组织总局各业务司局进行了讨论。讨论修改后,于2006年6月14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关企事业单位下发了《关于征求〈预案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行业标准意见的函》(应指综信息〔2006〕3号),并在安全生产网上公开征求修改意见。截止7月底,共收到26个单位(个人),111条修改意见。其中,云南省安监局完全同意,无修改意见;北京市安监局等25个单位原则同意,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我们对各部门提出的111条修改意见认真进行了研究,70%以上予以采纳,对导则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会议送审稿,并于2006年7月20日组织北京市应急办、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洋、核工业、国家标准委等部门10多位专家进行了讨论修改。专家讨论后,我们再次对导则进行了修改,并再次征求了总局和煤监局各有关司局的意见。总局除政策法规司和监督管理一司提出修改意见外,其他各有关司局都明确回函或表态没有意见。我们对总局政策法规司和监督管理一司的意见认真进行了分析,修改意见基本完全采纳。

为了进一步落实毅中局长提出的《预案编制导则》要写实,形成体系,重点在现场处置方案的意见,我们对《预案编制导则》再次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原来《预案编制导则》中的预案主要内容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分别进行叙述,基本解决了目前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中概念不清,内容重复多的问题。这样,既便于企业根据实际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又减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既便于企业理解专项应急预案,又便于企业了解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2006年8月9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召开主任办公会议对《预案编制导则》(送审稿)进行了讨论,并原则通过。

2006年8月17日,总局召开局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准备情况和提交会议讨论文件,会议同意《预案编制导则》(送审稿)作为会议讨论文件提交会议讨论。

在8月31日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按照会议议程,会议对《预案编制导则》(送审稿)进行了介绍。会议要求与会代表对《预案编制导则》(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并于9月7日前反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截止9月10日,共计收到55个单位回函。其中,中央企业25家,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有关部门30家;回函无修改意见的32份,占回函总数的58%,回函提出修改意见的23份,占回函总数的42%。

回函都对《预案编制导则》(送审稿)进行了肯定,共计提出68条修改意见,大都是文字方面的意见。我们对所有的意见逐条进行了研究,采纳38条,未采纳30条。

现将再次修改后《预案编制导则》(送审稿)报上,请审批。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第2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20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附件。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 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 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4 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5 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 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参见附录A。

4.7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 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5 应急预案体系

5.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5.2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5.3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定制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5.4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型,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6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6.1 总则

6.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6.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6.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6.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6.1.5 应急预案工作原则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2 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6.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6.4 预警及信息报告

6.4.1 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检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6.4.2 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受、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6.5 应急响应

6.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6.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的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5.3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6.5.4 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6.6 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6.7 后期处置

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

6.8 保障措施

6.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可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及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6.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

6.8.3 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6.8.4 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6.9 应急预案管理

6.9.1 应急预案培训

明确对生产经营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使有关人员了解相关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6.9.2 应急预案演练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

6.9.3 应急预案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并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6.9.4 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并进行备案。

6.9.5 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7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7.1 事故风险分析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7.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7.3 处置程序

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等内容。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

7.4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8 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

8.1 事故风险分析

主要包括:

a)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e)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8.2 应急工作职责

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

8.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分局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露、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8.4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9 附件

9.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当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更新。

9.2 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运输和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

9.3 规范化格式文本

应急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9.4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危险源一览表、分布图;

c)应急指挥部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9.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

12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

A.1 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A.2 批准页

应急预案应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A.3 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批准页;

——章的编号、标题;

——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附件,用序号标明其顺序。

A.4 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推荐采用A4版面印刷,活页装订。

安全永远在路上,安全为了你我他!

第3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20

关于转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通知

各公司、直管项目经理部:

现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按照《导则》要求全面清理并修定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应急救援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各公司对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按照《导则》内容逐项对照检查,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二、各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对管辖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明确项目应当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具体内容,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台账”,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进行管理。

三、各直管项目经理部按照《总经理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川路桥安【2014】84号)对分包单位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修改和完善进行指导,明确具体内容,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进行管理。

二0一四年五月十五日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2013-07-19发布             2013-10-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以及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附件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 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4 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 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 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 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5 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 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见附录A。

  4.7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5 应急预案体系

  5.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5.2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5.3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5.4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共同进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6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6.1 总则

  6.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6.1.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6.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6.1.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6.1.5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2 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6.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6.4 预警及信息报告

  6.4.1 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6.4.2 信息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 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b) 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 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6.5 应急响应

  6.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6.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和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5.3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6.5.4 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6.6 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6.7 后期处置

  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

  6.8 保障措施

  6.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可为本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6.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

  6.8.3 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6.8.4 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6.9 应急预案管理

  6.9.1 应急预案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使有关人员了解相关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6.9.2 应急预案演练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

  6.9.3 应急预案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并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6.9.4 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并进行备案。

  6.9.5 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7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7.1 事故风险分析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7.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7.3 处置程序

  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人等内容。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

  7.4 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8 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

  8.1 事故风险分析

  主要包括:

  a) 事故类型;

  b)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d)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e)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8.2 应急工作职责

  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

  8.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 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8.4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9 附件

  9.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当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更新。

  9.2 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运输和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

  9.3 规范化格式文本

  应急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9.4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 重要防护目标、危险源一览表、分布图;

  c) 应急指挥部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 疏散路线、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9.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A.1 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A.2 批准页

  应急预案应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A.3 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 批准页;

  —— 章的编号、标题;

  —— 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 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A.4 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推荐采用A4版面印刷,活页装订。

第4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20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从行业标准上升为了国家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是在认真分析目前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阶段性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修订的,其颁布实施,将对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中文名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外文名

Guidelines for enterprises to develop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for work place accidents

所属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准号

GB/T 29639-2013

标准颁布

2013-07-19

标准实施

2013-10-01

颁布机构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

1前言

2范围

3术语定义

4预案编制

5预案体系

6综合应急预案

7专项预案

8处置方案

9附件

10附录A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1]  。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中国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雷长群、孙庆云、时训先、多英权、曾明荣、石国领、张明、李继宝、曾广移、曹云鹏、蔡镇坤。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附件。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3 术语和定义

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3.1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预案编制

4.1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4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5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参见附录A。

4.7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 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5.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预案体系

5.1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5.2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5.3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定制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5.4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型,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综合应急预案

6.1总则

6.1.1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6.1.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6.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6.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6.1.5应急预案工作原则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6.2 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6.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6.4预警及信息报告

6.4.1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检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6.4.2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6.5应急响应

6.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6.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的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5.3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6.5.4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6.6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6.7后期处置

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

6.8 保障措施

6.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可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及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6.8.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

6.8.3 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6.8.4 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6.9 应急预案管理

6.9.1应急预案培训

明确对生产经营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使有关人员了解相关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6.9.2 应急预案演练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

6.9.3应急预案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并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6.9.4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并进行备案。

6.9.5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7.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专项预案

7.1事故风险分析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7.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7.3处置程序

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责任等内容。根据事故响应级别,具体描述事故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

7.4处置措施

同6.5.3处置措施。

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处置方案

8.1事故风险分析

主要包括:

a)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e)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8.2 应急工作职责

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

8.3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露、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8.4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9.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附件

9.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当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更新。

9.2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运输和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等。

9.3规范化格式文本

应急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9.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危险源一览表、分布图;

c)应急指挥部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9.5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

10.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

A.1 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A.2 批准页

应急预案应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

A.3 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批准页;

——章的编号、标题;

——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附件,用序号标明其顺序。

A.4 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推荐采用A4版面印刷,活页装订。

第5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20

关于转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通知

各公司、直管项目经理部:

现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按照《导则》要求全面清理并修定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应急救援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各公司对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按照《导则》容逐项对照检查,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二、各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对管辖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明确项目应当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案具体容,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台账”,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进行管理。

三、各直管项目经理部按照《总经理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川路桥安【2014】84号)对分包单位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案的编制、修改和完善进行指导,明确具体容,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进行管理。

二0一四年五月十五日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2013-07-19发布             2013-10-01实施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以及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案和附件的主要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容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案。

  3.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 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4 风险评估

  主要容包括:

  a) 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 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 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5 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 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见附录A。

  4.7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部评审和外部评审,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5 应急预案体系

  5.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案。

  5.2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容。

  5.3 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容。

  5.4 现场处置案

  现场处置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共同进行编制现场处置案。

  6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容

  6.1 总则

  6.1.1 编制目的

推荐访问:应急预案 编制 导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