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德育故事孝篇范文(精选6篇)

德育故事孝篇范文(精选6篇)

时间:2022-05-18 16: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德育:汉语词语德育:2004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德育故事孝篇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德育故事孝篇6篇

第1篇: 德育故事孝篇

德育小故事七篇

1、《只需十分钟》

有一个小男孩,练琴每天坚持4个小时,他的老师知道后,对他说:“你不能这样练,因为一天两天能坚持,长期这样练是做不到的。你应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练,即使几分钟也行。”他听从了老师的劝告,把练钢琴的时间分解到各个时间段。其它时间用来写日记、看书、踢足球……而这一切,并没影响他的琴艺。这个美国小男孩后来成为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极其出色的钢琴家,他之所以在各个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原因在于他能分解自己的爱好到每天的时间中,他即使只有5分钟的空闲也会利用起来,写几句诗,弹一首曲子。

孩子,几分钟的时间并不长,但如果能利用它并能成为一种习惯,这些短短的时间就有可能成就一个人。

 

2、《信念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较体面的职业。而罗杰·罗尔斯却例外。这得感谢他的一位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一次,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但他记下了这句话。从那天起,纽约州长就像一面旗帜飘在他心中。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不再污言秽语。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他在就职演说中说:“信念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孩子,学习需要自信,做事需要毅力。

 

3、《我的身后有一只狼》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获得了冠军,并且打破了世界记录。新闻记者蜂拥而至,不停地提问:“你是如何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的?”年轻的冠军喘着粗气说:“因为我身后有一只狼。三年前,我开始练长跑,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在山岭间训练。可我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进步却一直不快。有一天清晨,我在训练的途中,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狼的叫声,开始是零星的几声,似乎还很遥远,但很快就急促起来,而且就在我的身后。我知道是一只狼盯上了我,我甚至不敢回头,没命地跑着。那天训练,我的成绩好极了,后来教练问我原因,我说我听见了狼的叫声。教练意味深长地说,原来不是你不行,而是你的身后缺少了一只狼。后来,我才知道,我听见的狼叫,是教练装出来的。从那以后,每次训练时,我都想象着身后有一只狼,成绩突飞猛进。所以我成功了。”

孩子,老师希望你时时能感受到身后有一只狼,快马加鞭,争取更大进步。

 

4、《千斤顶的故事》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年青小伙的汽车,在偏僻的山路上抛锚了。修车需要工具,千斤顶,但小伙子没有。他抬头四望,发现在远处,有一户人家,小伙子决定前往那户人家借千斤顶。风声呼呼,雨声簌簌,小伙子不禁心里暗想: “如果那户人家没有人在家,怎么办啊?” “如果那户人家有人在家,但,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如果那个家伙有千斤顶,但就是不肯借给我,怎么办?” 小伙子越想越气,结果可想而知。

孩子,凡事往好处想,阳光就在你眼前。

 

5《圣经上的蜂蜜》

    犹太人有一个古老的风俗,孩子刚懂事时,母亲就翻开《圣经》,在前几页每页滴上一滴蜂蜜,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让其意识到书本是甜的,而且越来越甜。再大一点,父母都要问孩子一个问题:“有一种没有形态、颜色、气味,谁都抢不走的宝贝,是什么?”孩子答不出来时,大人就会告诉孩子:“它比金、银、宝石更值钱,只要你活着,它就永远跟着你,它就是智慧。”这个风俗也许就是犹太人另一个秘密——为什么犹太人里多“巨人”的最好的答案。

孩子,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它能给予我们纯净的心态,对人和自然的信心,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6、《珍贵的礼物》

一个国王添了一个可爱漂亮的王子,在孩子洗礼那一天,有12个仙女受上帝的派遣前来祝贺,每一个仙女都带来了一样珍贵的礼物。第一个仙女带来的礼物是智慧,国王高兴地收下了。第二到第十一个仙女分别带来的是高贵、力量、财富、英俊、情感、健康、快乐、朋友、知识和关怀,国王都高兴地一一收下了。但到了第十二个的时候,国王愣住了,因为她带来的礼物是不满。国王认为,我的儿子什么都不缺,怎么能够让他有不满呢?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随着岁月的流失,王子渐渐长大了,继承了王位,他英俊漂亮,性情温和,身体健康。但是,在他的心灵里,却没有因为不满而产生的追求未来的雄心大志。久而久之,国家渐渐穷困被邻国吞并了。老国王忽然醒悟:原因是他把上帝送给儿子的最珍贵的礼物拒绝了,不满对于儿子来说才是最珍贵的。

孩子,只有一个人的心灵里时刻存在不满,才会不断地克服弱点,才会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进取。

 

7、《钉子》 

有一个孩子脾气不太好,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终于有一天,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父亲又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

孩子,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灿烂的笑容会重新回到你的脸上。

第2篇: 德育故事孝篇

幼儿大班德育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 幼儿大班德育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狐狸的恶作剧】
  动物们都称赞小黄狗品德高尚,狐狸听了不服气,就想捉弄它。
  有一天,狐狸见小黄狗到河边喝水,就悄悄跟在后面,把一个布娃娃扔到水中。
  小黄狗以为真有一个小孩落水了,立即跳入水中,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布娃娃捞上岸来。它自己也累得筋疲力尽,趴在岸边直喘气。
  “哈哈!”狐狸高兴得大笑起来,“大伙儿都说你是英雄,照我看,你不过是个傻瓜!”
  小黄狗没有回答,这会儿,它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树上的一只乌鸦看到了事情的全过程,它生气地对狐狸说:“你这种行为太不应该了,害得小黄狗差点儿送了命!小黄狗虽然一时未辨真假上了你的当,但在我心中,它不是傻瓜,而是真正的英雄!”
  【水里的怪物】
  夏天的时候,熊爸爸和熊孩子到动物小镇散步,常常喜欢对熊孩子说:“一个男孩子,无论如何要学会游泳,这是判断一个男孩子是不是小小男子汉的标志。”
  熊孩子问:“熊爸爸,你会游泳吗?”
  熊爸爸总是赶紧看着天空说:“哇,快看,那一朵云彩多漂亮。”要不,就说:“嘿,这榕树简直就像一把大伞!”
  有时候,鸭子小弟弟会来找熊孩子,他说:“小熊哥哥,我们去游泳吧?”
  熊爸爸马上把大手一挥说:“好好好,孩子,去吧,不经历大风大浪,就不能获得勇敢的品德!”
  但熊孩子不愿意,他要和爸爸一起去游泳。他还不会游泳,需要熊爸爸的保护。但他不知道的是,熊爸爸不会游泳。熊爸爸一下水,浑身就会打哆嗦。
  熊爸爸觉得,水里面一定藏着什么怪物。
  一天,吃饭的时候,熊孩子突然问熊爸爸:“熊爸爸,你会游泳吗?”
  熊爸爸突然咳嗽起来,一边咳嗽,一边直翻眼睛。
  熊孩子故意说:“哇,老爸爸,不会是被鱼刺卡住了吧?”
  熊爸爸摆摆手说:“哪能哦,我们吃的全是蛋,哪里有鱼呢?一个人是不能说谎的。”
  熊孩子说:“我知道熊爸爸不会撒谎,告诉我哦,你会游泳吗?会游什么泳?”
  熊爸爸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他神气活现地说:“小意思啦。什么都会,潜泳,狗刨,仰泳,什么都会。”
  熊妈妈说:“你啥时候成了英雄的?你可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撒谎呀!”
  熊爸爸很生气地拍了一下桌子,怒气冲中地对熊妈妈说:“这是我的秘密,怎么能告诉你哪?不要以为你什么都了解我,比如说,比如说游泳,你就不知道!”
  熊妈妈从来没有见熊爸爸发过这么大的火气,所以,她马上换了一付笑咪咪的表情,小声说:“哎呀,看看看,这么大的人了,开个玩笑都开不起来。一点幽默细胞都没有。”
  熊爸爸表情很严肃,他拍拍熊孩子的肩膀说:“我去外面抽烟了。过几天,我带你去游泳!”
  熊孩子兴奋得跳了起来:“好啊好啊,我要跟熊爸爸学习游泳啦!”
  熊妈妈傻呆呆地看这熊爸爸的身影,一个劲儿唠叨:“哎呀,怎么回事?哎呀,我怎么不知道呢?  【白鸡蛋与黑鸡蛋】
  在一户农家的院子里有一只老母鸡,现在母鸡正在孵小鸡,当她发现在自己的鸡蛋里面有一个黑色的鸡蛋时母鸡觉得有些奇怪,心想从来没有下过这么一个鸡蛋呀!难道是自己年龄大了,眼睛花了。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兴许我看错了,于是母鸡又开始孵小鸡了。
  当白鸡蛋们看到自己身旁有一个黑鸡蛋是时,白鸡蛋们开始冷落、嘲笑、忌妒黑鸡蛋,“你看你这么脏,你长得太丑了”一个白鸡蛋说道。“我们不会和你玩的”另一个白鸡蛋说道。
  黑鸡蛋听到白鸡蛋们的话后心里并不在意。黑鸡蛋只是为白鸡蛋们感到难过,为自己感到遗憾,她认为自己怎么会和这样一群没有素质的人呆一起呢!他们竟然以貌取人,他们太俗气了,成不了大事。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离小鸡们孵化的时间也快到了,只听“咔!咔!”几声,这个黑鸡蛋第一个裂开了,从里面孵出来了一只长着漂亮的、绿色羽毛的小鸡,一个丑陋的鸡蛋里竟然孵出了一只非常美丽的小鸡,鸡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出世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鸡妈妈觉得有点不对,这只小鸡的羽毛不应该是绿色的,难道这只小鸡是一只孔雀,鸡妈妈越看她越像一只小孔雀,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鸡妈妈找来邻居们来帮自己鉴定,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只小孔雀。
  原来孔雀妈妈下的一个蛋一不小心掉到煤堆里了,被煤灰水染成了黑色,鸡妈妈误认为这个黑色的孔雀蛋是自己的鸡蛋。
  小鸡们一个个都相继出世了,大家看到黑鸡蛋里竟然孵出了一直非常美丽的小孔雀,于是更加嫉妒小孔雀了,小孔雀并不在意小鸡们的冷嘲热讽,虽然小孔雀长得很美丽,但是她并不骄傲,反而非常谦虚、谨慎,小孔雀认为一个人有没有美丽的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要有高尚的品德。
  为此小孔雀经常向大公鸡、野鸭等学习本领,久而久之小孔雀练就了一身本领,很快她就学会了飞行,最后她终于飞回了家,与父母团圆了。

第3篇: 德育故事孝篇

六、90后女大学生带残疾痴呆母上学

  在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文化路校区附近的一间民房里,住着一对平常而又特殊的母女,母亲神情呆滞,行动不便,女儿则青春美丽,脸庞上绽放着阳光般的灿烂笑容。在低矮的小屋前,女儿经常给母亲梳头、洗脸、喂饭,充满着深情。这位“90后”女孩就是商丘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刘交交。

  刘交交的母亲侯盘芝很早就手、腿残疾,精神也有些不正常,家里的担子由交交一个人挑,懂事的交交也经常帮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为的就是让父母开心。

  2010年高考结束,刘交交回到家里,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原来,父亲半年前就被诊断出食道癌,担心影响交交考试,家人就一直瞒着她。在她回到家里的第二天父亲就永远离开了她。不幸的事接踵而来,今年9月底,刘交交的母亲病情突然加重,患上了偏瘫,无法正常行走,且神志不清,智商只相当于几岁的孩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交交于是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屋子,把母亲接来一起住,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她。

  从此,刘交交的生活每天都在忙碌和奔波中度过。刘交交租住的房子距学校约1公里远,母亲老是掉下床,且大小便失禁。下课后,她匆忙跑去看母亲,有时候母亲尿裤子,要先给母亲换衣服,放学后再洗。刘交交说,虽然自己累点,但看到母亲平安无事,她就很开心。

  学校在了解到刘交交的情况后,为她组织爱心捐款,短短半个小时,共募集13456.3元。交交所在学院的学生会还特意组成了志愿服务队,轮流帮助照顾她的母亲。“只要妈妈在身边,就能找到家的感觉,这是我面对一切的动力。”交交说。

七、撑起一片天的七岁孩童——张凌飞

1月14日,和平常没有两样的日子。营山县安化完小初三学生张凌飞赶趟儿回家烧柴做饭。不足7平方米的屋子里,枯瘦如柴的父亲张玉祥躺在床上,叮咛自家丫头别被浓烟熏了;10岁的妹妹张丽辉身高比同龄孩子矮了一大截,若5岁般孩童大小,脚还带点残疾,她站在门口天真烂漫地望着姐姐,目光里尽是依恋……这样的场景一晃就是9年。9年来,张凌飞用羸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

  天降厄运 七龄女童挑生活重担

  现年16岁的张凌飞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务工,母亲务农,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灾难在1999年突然降临,在山西省一煤矿务工的父亲遇上了煤矿塌方,他腰脊椎骨被压断,全身瘫痪三分之二,长期卧硬板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就连拉屎拉尿都在床上。那一年,张凌飞5岁。

  顶梁柱倒下了,母亲一人拉扯着两个孩子,种点庄稼,生活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随着经济越来越紧张,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母亲再也无法承受这种苦难,终于离家出走,远嫁他乡,抛下了长期瘫痪在床的父亲以及张凌飞和一岁多嗷嗷待哺的妹妹。7岁的张凌飞在一夜之间“长成大人”。

  妻子离家出走以后张玉祥意外地发现,大女儿已经知道早早起床做饭了,柴火熏得小女孩的眼泪长流,她也只能忍着不叫苦、不叫累。7岁的小女孩哪有灶台高?她只有搭根小板凳站着洗锅做饭。当孩子将做好的饭端到父亲面前,这个年轻的残疾男人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吃水怎么办?小女孩自然有她的笨办法。由于年龄太小,根本无法挑水,张凌飞便用塑料壶提水,一趟又一趟往返在家与水井之间。邻居们看了都说,张玉祥的命苦,遇上了这么坚强懂事的孩子,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父亲大小便失禁,稍不注意便会将脏物排到床上,换洗脏衣裤的重担自然也落到张凌飞的肩上。夏季还好,小女孩利索地将衣裳洗好晾晒。但是到了冬天,张凌飞的手冻得像红萝卜一样,还是不得不清洗父亲和妹妹的衣物。实在承受不了了,小凌飞就忍不住跑到山顶上痛哭:妈妈,你在哪里?你快回来呀!但是,妈妈没有回来,张凌飞还是得面对现实,任劳任怨地照顾父亲。

  当张凌飞念到小学五年级时,村小停办了。她转学到场镇的安化完小。由于路途遥远,张凌飞早上4点半准时起床,将早饭做好。天刚蒙蒙亮,小凌飞已经踏上了蜿蜒的羊肠小道去上学了。中午,父亲就将大女儿放在电饭锅里的剩饭热一热,和小女儿将就着吃一顿。放学后的小凌飞像小鹿一样飞奔回家,因为她还要提水、拾柴、做饭、洗衣裳、带年幼的妹妹……

  读初中后,为了方便照顾父亲和妹妹,小凌飞在场镇附近租了民房,带着残疾父亲和妹妹上学。

  “凌飞从7岁就开始照顾我和丽辉,有好吃的都给我们吃,而她自己舍不得尝一口。9年了,她吃了太多的苦。”张玉祥提起女儿来,泪光中除了有浓浓的父爱,更多的是心疼。

  俗话说:“长兄如父。”对张凌飞来说,这个女孩从7岁起就担起了“母亲”一职。每天清晨,她都是把父亲和妹妹都照顾妥当了,才匆忙地去念书。就这样,小凌飞含心茹苦地把妹妹带到了10岁。

  “让我最难受的是妹妹初到学校,不进教室,只是哭着嚷着要姐姐。”张凌飞提起妹妹念书的经历百感交集。妹妹到了读书年龄,小凌飞便带妹妹去学校报名,由于从没进过学校啊,死活哭着不去。张凌飞没辙,只好强制性抱着妹妹去学校。刚在自己的教室里坐下,就听到一年级老师喊:“张凌飞,你妹妹哭得收不到‘场’,你快来!”于是,姐姐飞快地跑到一年级教室陪妹妹。觉得陪得差不多了,便要去上课,可妹妹又跟着“撵脚”。这样反反复复过了一个月,妹妹终于能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了。“现在,妹妹乖呢,成绩一直在班级前三名。”张凌飞提起妹妹很是自豪。

  邻居李从胜看着两个丫头坚强地成长,他逢人便说:“凌飞这孩子不容易,既要照顾残疾父亲又要拉扯妹妹,是个坚强的好娃娃。”

  “我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以后挣得到钱了,让父亲和妹妹过得好一点。”在采访中,这是张凌飞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她的成绩不错,一直名列班里前十名,读书是她的梦想。

  尽管生活过得艰辛,小凌飞并没有因此自卑。相反,她随时把屋子收拾得很整洁,一家人穿得干干净净。遇上场镇谁家生意忙,她主动帮人家看护孩子;班上的清洁她争着去做,同学遇到不会做的题,她也耐心地讲解……尽管日子过得拮据,在“5·12”汶川大地震、白血病患者等捐款活动中,小凌飞从微薄的生活中也挤出钱捐款。她说,自己再艰苦,还有比自己更艰苦的人需要爱心去呵护……

  乡邻们格外心疼乖巧懂事的张凌飞姐妹,偶尔会送点咸菜、猪肉、旧衣裳等等,每逢谁家有红白喜事,也会叫上两姐妹去打打“牙祭”。细心的张凌飞不忘“打包”一些食物回来,给父亲尝一尝。

  张凌飞照顾残疾父亲和妹妹的事迹在安化传开以后,关爱如潮水般涌来。学校专门组织学生捐款800多元,并解决两姐妹的贫困生生活补助。乡党委、政府优先解决了两姐妹的低保,让张玉祥吃上了“五保”。逢年过节,乡党委书记亲自带队为张玉祥送油送粮、送床上用品。“张凌飞身处逆境却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每一个人钦佩。”很多看望她的干部动情地说。

  在张凌飞昏暗的床头,笔者看到一个可爱的笑脸娃娃。张凌飞就像这笑脸娃娃一样,微笑着面对来自生活的艰辛,怀揣梦想努力地寻找人生的“花明”。

)

八、女大学生带着瘫痪父亲上学

每天中午一下课,她就冲出教室奔向食堂,打好饭跨上自行车飞快地骑到学校附近的小区,在一间小小的地下室里,将饭菜端给瘫痪在床的爸爸……在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有个带着爸爸上学的19岁大二女生侯立晴,她在去年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中感动了很多人。侯立晴说:“对我来说,最宝贵的就是亲人。我觉得,有爸爸在的地方就是家。”

侯立晴是江苏徐州丰县人,读初中时,妈妈因结核性脑膜炎去世。去年8月,她爸爸侯先春因为脑梗塞导致右侧身体瘫痪,被紧急送往县医院治疗。侯立晴的爸爸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出院后没有自理能力,连吃饭都成问题。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姐姐远在哈尔滨上学,侯立晴作出了一个决定,把父亲带到南京,边上学边照顾。

这个决定遭到全家人的反对,理由只有一个:这样会耽误她的学习。她爸爸侯先春说:“我不要成为女儿的负担!”但侯立晴也很坚决:“我把你照顾到情况好转了,就送你回家!”去年8月28日大学开学前,侯立晴带着爸爸踏上了回南医大报到的旅程。

为省钱中午只喝汤

去年9月开学后,为照顾爸爸,侯立晴离开宿舍,搬到了给父亲租的地下室。一张单人床、一个柜子、一个洗手池和一盏灯,是这间小屋的全部陈设。她的同学们曾来探望,这里的现状令她们吃惊:很狭小,没有阳光,空气也不好。但侯立晴已经尽力了,每月300元的房租远远超过了她的全部生活开销,她不敢有更多的奢望。

侯立晴每天早晨先在小区附近买好豆浆馒头,中午12时一下课,立即奔去食堂打一份饭,自己喝碗汤,然后跨上自行车飞快地骑到学校附近小区的地下室,晚饭也从学校带去。“给爸爸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口味清淡的饭菜,比较适合心脑血管病患者吃。”每顿饭的费用,都控制在4元至5元,为了节省水电费,热水也是从学校打来的。

“丫头,吃了吧?”“吃啦,放心吧。”爸爸每次都会关切地问,他哪里知道,侯立晴为省出房租,很长时间都不吃午饭。中午的两小时就像打仗一般,一刻不容耽误:给爸爸做推拿,然后带上空水壶,骑上自行车往学校赶。常常是刚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下午课程结束后,她才会在食堂匆匆扒几口饭,菜都是挑最便宜的。

侯立晴每天要为爸爸推拿两次,晚上用热水给爸爸泡脚。“按摩推拿的手法是从老家的一个小诊所里学来的,爸爸之前一直在那里做理疗。”侯立晴在一边偷学,学会了一招半式。来南京之前,她央求医生把按摩手法全部教给她。

晚上,侯立晴就守着爸爸打个地铺。因为地方太小,铺的只是一张凉席,她只能蜷着睡。她说,在这里才能安心睡着。照顾爸爸的日子,没让侯立晴觉得有多苦,“只要早上比别人早起一些,晚上比别人晚睡一会儿就好了。”侯立晴说:“我觉得,只要有爸爸在的地方,就是家。”

在侯立晴的悉心照顾下,如今她父亲已经能够站立慢慢行走,不久前回到老家休养,侯立晴每晚总会打个电话,问问爸爸的身体状况。

侯立晴申请了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和助学金后才得以维持学业。每晚10时,侯立晴要到宿舍楼查房,只为领取每月240元的勤工助学金。翻开侯立晴大一的成绩单,有好几门课都是90分以上。在照顾爸爸期间,她通常都是带着书本跑来跑去。等到父亲睡下之后,她还要拿出书来学上一阵。“在这个学期,最重要的两门课程是《生理》和《生物化学》,这两门课被同学们列入学生们的四大名‘补,不少同学都落马了,可她一门考了86,一门83。”侯立晴的辅导员老师孟楠评价说,这个成绩是比较优秀的。

《花田半亩》是侯立晴爱看的书,爱、感恩、坚忍、真诚是这本书的主旨。侯立晴说:“我喜欢看这些书,因为它们会给我勇气与毅力,帮助我克服消极的心态。”“感到有压力的时候,我会出去爬山。”这学期,侯立晴还常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替他们推拿、按摩。侯立晴笑着说,每个人生长的环境不同,所要承担的东西也不同。“我要承担的,我一定会勇敢地承担”

九、 珠乡孝女——黄来女

黄来女,女,1985年出生于广西合浦县沙岗镇一个普通家庭。一直以来,她怀着一颗真诚而感恩的心,勤奋学习、乐观生活、呵护家人、自强自立,特别是在相依为命的父亲六次重病住院而又举目无亲的日子里,挑起了照顾父亲、坚持学习的重担,用意志和行动挽救着父亲的生命。在此期间,她仍保持着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荣获国家奖学金,并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武汉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先后被授予武汉大学“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优秀团员”、“武汉大学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湖北省大学生“文华科技”品学奖,“湖北省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2007年9月,黄来女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07年底,当选“2007年荆楚十大新闻人物”。2008年当选为奥运火炬手,参加了湖北武汉的奥运圣火传递。

黄来女4岁时,母亲因不堪生活压力离家打工,从此杳无音讯。不久,父亲黄道富打临时工的文工团又解散了。黄道富只好带着女儿到外地闯荡,靠卖唱、帮工、做小买卖相依为命。

她从小就相信:出生的条件,并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但生活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1992年8月,眼看着黄来女到了上学年龄,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黄道富终于把女儿送到了钦州市铁路局附属的铁路小学。让他感到欣慰的是,黄来女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常常是第一名。

1994年10月,黄道富带着女儿流浪到北海市,在一个简易工棚和女儿住了下来。当时,学校已开学,而黄来女又没有北海市户口,黄道富找了好几所学校都没能让女儿入校。情急之下,他决定亲自教女儿学功课。黄道富当过老师,教自己孩子自然不难,难的是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

晚上,他一手拿琴,一手牵着女儿在烟雾弥漫的摊点卖唱。白天,他给女儿上课。没课本,他就到废品店去翻找,把别人的旧课本买回来。尽管课本散发着霉味,父女俩却视若珍宝,没有黑板,他就捡来一块废弃的油毡挂在墙上当黑板用。

父亲无论流浪到哪里,小来女都紧紧跟在身边,帮父亲收拾行李,递给父亲擦拭干净的乐器。父亲嗓子哑了,小来女马上端来一杯热茶,为父亲忙前忙后。而父亲稍有空闲,就从随身携带的提包里拿出女儿的书本,一字一句地教女儿学习。黄来女深知学习的艰辛和困难,所以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认真学习。黄来女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常常是第一名,她从小学3年级跳级进入5年级,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沙岗中学读书。

2000年,黄来女考上廉州中学,父亲在县城郊外租了一间小房,以做豆腐脑和帮人做烧鸡鸭为生。学校免收了她高中时期的全部学费。

2003年,黄来女以763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录取。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黄来女既感到开心,但更多的是害怕。黄道富决定把家搬到武汉,在武汉挣钱供女儿上学。因为难以按时凑足路费,父女俩一直拖到报到的最后一天才来到学校。高额的学费,遥远的城市,陌生的环境,能够适应吗?可是一来到武汉大学,黄来女的所有疑虑很快就被打消了。学校通过“绿色通道”让身无分文的黄来女同学进入了大学殿堂,并且校学生工作部和计算机学院专门为她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学生工作部帮助她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给予每月120元的特困补助,并给予一定额度的助学金帮助她生活学习,这一切让黄来女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就是温暖的家,老师们就是她的家人,同学就是她的兄弟姐妹”。黄来女如是说。后来,因没办妥做小买卖的手续,黄道富回到老家。

当一切都走上正轨时,平静的生活波澜再起。2005年1月父亲,黄道富再次来到武汉打工。到武汉的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倒下了。靠着向同学借来的钱,黄来女熬到了出院。

不幸接踵而来,黄道富再次突发脑溢血。黄来女说:“当时放了寒假,学校里没什么人,我只找到一个女同学,可我们两人无法将父亲背出来。我疯了似地跑出门叫人,雪地里,我拦住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男同学,他帮我将父亲送进了医院。我当时一遍遍地在心里喊:‘父亲啊,你不能走,我一定要救活你!’”第4天早晨,黄道富终于醒了,黄来女喜极而泣。

接着,黄道富又几次住进医院。今年初,他被查出患了糖尿病、膀胱癌。黄来女一次次地带着父亲到医院进行化疗,四处寻求药方。为了给父亲治病,她接了两份家教和一份学校勤工俭学的工作,并委托亲戚将老家的祖房卖了。

她的悉心照料创造了医学奇迹,神志丧失的父亲竟苏醒过来。医生告诉黄来女说,恢复神志的关键是做体疗,这样还能节省一些医疗费用。于是,黄来女学会了基本的体疗指法。每天中午,她风雨不误地赶到医院给父亲做体疗,费劲地替父亲按摩手脚,寒冷的冬日也会累得满头大汗。

女儿的指尖连着父亲的心。一天傍晚,黄来女正在给父亲按摩,突然听到父亲的喉咙里发出了“噢噢”的声音,两眼发出亲切柔和的光芒——那分明就是久违了的慈父的眼神啊黄来女!的心一时暖暖的。“爸爸——”她不禁惊喜地喊出了声,父亲点了点头,眼角竟然有两行泪水淌落下来……“没错,你爸爸恢复了神志,还有可能重新开口说话。这真是一个奇迹啊!”医生惊奇地说。

苦难没有压垮单薄的来女。为了给父亲治病,她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做好早餐给父亲,然后去上课;中午买菜做饭,吃完再去上课;下午下课后照顾父亲吃完饭,再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汉口当家教,晚上10时后回家。除此之外,她每天还要给父亲打针、熬药。黄来女一边上课,一边在外做家教在校内做勤工俭学挣钱,维持生计。最多时一个月做3份家教,此外还在学校做一份勤工俭学,“这样一个月下来挣600元钱,除去房租,300元做生活费。”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父亲洗脸刷牙、打针吃药。吃完饭后花半小时步行到学校上课,中午和下午课后连忙往家赶,替父亲做饭、熬药、打胰岛素。晚上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到汉口做家教,深夜昏黄的灯光下,安顿好父亲睡下,她就打开书本开始学习,每天的睡眠常常不足四个小时,在公交车上都睡着过好多次……午饭做好了,黄来女开始照顾父亲吃饭。她告诉记者:“从4岁开始,我跟父亲相依为命,从没想过没有父亲的生活会是怎样。守着父亲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对于当年跟随父亲在屋仔村饭店门前卖唱、捡废品的生活,黄来女一点也没有感到难堪。她说:“父亲教会我坚强、乐观、感恩,我非常满足。”

听到黄来女的不幸遭遇,同学们深深为她的孝心、责任心与执著所感动,寝室的同学把自己的生活费和奖学金都拿出来支持她,每人都达1000元以上。班上同学们知道了她的困境,主动到医院轮流帮她照顾父亲,给她带来上课的笔记,帮她补习落下的功课,还经常带来热好的饭菜给她和父亲改善生活。黄来女的辅导员李勤老师在自己父亲同样突发脑溢血生病住院的时候,在母亲的鼓励和帮助下,和平时一样主动帮助黄来女父女,经常一天做两份饭,一份送给自己的父亲,一份送给黄来女的父亲。

为了支援黄来女,校园里同学们自发捐款三次。尤其是2005年3月,计算机学院全院同学共捐款17000余元,三次累计捐款总额已超过40000元。计算机学院2003级学生党员除了带头捐款外,还在党支部的号召下拿起笔给黄来女写信,鼓励她战胜面前的困难。“40多封党员同学写的信我都保存得好好的,他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黄来女高兴地说。

计算机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在学校樱花开放期间背着黄来女的父亲走进珞珈山观赏美丽的樱花;在黄来女外出家教的夜晚主动排班陪护她的父亲;开展“以旧换‘心’”活动,收集废品卖出后将钱捐赠黄来女。父亲多次病危,基本上是靠着对女儿眷顾与牵挂的意志支持下来的,在黄来女的细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渐渐好转,一度能下床了。记者采访时,她说:“如果父亲不病,家教和勤工助学及学校的特困补助已经够我们的开支了。”她还说:“可能在别人看来我的命运很曲折很不幸,但是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的身边总有一群人在支持和帮助我,他们给我春天般的温暖,让我觉得除了父亲外,我还有很多亲人,这世间的温暖与爱,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会将这些关爱铭刻在心,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将爱心传递下去!”

黄来女的情况,一进校就引起了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的重视,当黄来女父亲第一次病重住院时,校学生工作部负责人,计算机学院的院长、书记便亲自前往医院探望,并送去慰问品。

2006年4月28日,校党委副书记王传中前往黄来女租住地探望,同时,对她珍视亲情、知恩图报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她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实现自己对人生的执著追求。

2006年5月9日,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受一位省领导的委托探黄来女望父女,并将这位省领导个人资助的2000元现金亲手交到黄来女的手中。路钢高度赞誉了黄来女乐观生活、呵护家人和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并鼓励她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战胜疾病,永葆乐观精神。

2006年5月15日,湖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在计算机学院二楼会议室进行现场调研并探望慰问黄来女父女。16日,团省委书记肖菊华、副书记毕华带领调研组到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了黄来女专场调研暨授予黄来女湖北大学生“文华科技”奖表彰颁奖会,为她颁发奖学金。

2006年5月22日,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参加“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黄来女事迹座谈会”,在听取了计算机学院关于黄来女事迹的介绍、黄来女本人的自述以及同学们的座谈后,他鼓励同学们要向黄来女学习,把为人、为事、为学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

2006年7月11日,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省教育厅授予黄来女“全省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2006年9月11日,中央督查组在视察武汉大学时,督查组副组长、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振斌在听完黄来女的发言后,深有感触地说:“黄来女同学真是武汉大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缩影呀。”10月10日,杨振斌司长在2006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新闻发布会的致辞中,对黄来女给予高度赞誉,他说:“一个瘦弱的青少年,甚至还是个女同学,要承担起家庭的沉重负担,还要把学业做好,……这次到武汉视察工作,我见到了她(黄来女),她的父亲病得非常厉害,有癌症等多种病症,但是她乐于助人,而且成绩非常优秀。”

黄来女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感动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就在大学生年度评选百名候选人名单揭晓的当天和第二天,新华社、 《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 、 《中国青年报》 、 《中国教育报》 等新闻媒体对的黄来女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省内外许多大学、中学纷纷至电、来函邀请黄来女作报告。2006年9月13日,武汉大学全体新生静静地坐在小板凳上,倾听黄来女的故事。听着她平淡而深情的讲述,不少新生流下了眼泪。湖北省教育厅的一位领导把自己的女儿也带去听……一位同学在听完黄来女的事迹之后说:“黄来女不仅赚钱养活自己,还要寄钱回家养活父亲,我们怎么有理由挥霍父母给的钱;黄来女每天打工做家教,学习成绩还是名列前茅,我们怎么有理由不加倍努力,搞好成绩;黄来女面对生活的挫折始终都能乐观向上,从不放弃,我们怎么有理由面对学习生活的一点困难就沉沦下去。我们应该像黄来女一样坚强,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黄来女是在珞珈山的阳光环境里成才起来的阳光女孩,她的事迹也像阳光一样撒进了珞珈学子的心,感动着她的同龄人,以下是部分深受其感动的网友的留言:

——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话语来表达对她的敬佩只想跟她分享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听了她的故事,太感人了,这样的生活会有多大的心理压力,真想帮帮她,不想让她失去一位好父亲。

——我哭了。我和她同样是在一所学校里面成长起来的,同样考上了重点大学,虽然我的生活条件比她好很多,但学习方面和面对人生方面却差得太远太远黄来女。,我要向你学习!

——感动盈满我心。在她身上,我看到好多自己想追求的品质,我要把她和她的事迹长久地珍藏在心中。

第4篇: 德育故事孝篇

24孝故事

《二十四孝》是古代二十四名孝子在生活中行孝的故事集,计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等共24个人物至孝的故事。

古人将他们的孝顺故事编写成《二十四孝》一书,成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故事如下:

一、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三、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

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少顷,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四、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到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到家中有事,当即弃官返乡。回到家中,知道父亲已重病两日,经医诊治,疗效甚微。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如果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担忧,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亲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五、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朝天长(今安徽天长县)人,字康叔。七岁那年,他的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妒忌,只好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终于得到线索。于是决心弃官到陕西去寻找生母。他告别家人,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走到陕州(今河南陕县),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苏轼和王安石曾经用诗歌赞美朱寿昌的孝心。

六、涤亲溺器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是著名诗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又是著名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官至著作佐郎。他十分孝顺,虽然身居高官,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七、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字文疆。他九岁失去母亲,事奉父亲非常孝顺。夏天暑热,他给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他用身体温暖父亲的被子。江夏太守刘护听说了他的孝行,特地旌表他。黄香少年时就博通经典,能写文章,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当时魏郡遭受水灾,黄香拿出自己的俸禄和所得的赏赐赈济贫民.他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文章。

八、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字仲君。他少年丧父,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赶上饥荒,柴米昂贵,不足以供养母亲,只好拾桑葚母子充饥。有一天,不巧遇到了赤眉军,他们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别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 “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椹 通“葚”,桑树的果实。赤眉军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因用赤色染眉做标识,故称。

九、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明帝时广汉(今属四川)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十分孝顺,庞氏侍奉婆婆尤其勤谨。婆婆喜欢喝长江水,虽然长江离他家有六七里远,庞氏也常去取水回来给婆婆喝。婆婆又爱吃鱼,姜诗夫妇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就请来邻居老母一起吃。有一次,因为风大,庞氏取水回来晚了,姜诗怀疑她怠慢婆婆,训斥一顿,把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舍家,昼夜辛勤纺纱织布,把积蓄起来的钱托邻居老母送回家中孝敬婆婆.时间一长,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的事。让姜诗把庞氏请回来。庞氏回家这天,院子里忽然出现喷涌的泉水,口味和长江的水一样,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庞氏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再到远处去取了。

十、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性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有诗颂曰: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十一、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唐朝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那时还是崔家的少妇,十分孝顺。每天梳头盥洗后,她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给婆婆吃。婆婆不再吃其它饭食,数年之久,仍然身体康健。一天,长孙夫人病重,把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孙媳妇也象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象长孙夫人所说的那样,孝敬祖母唐夫人。

十二、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冬天,天寒地冻,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解开衣服,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继母食后,果然病愈。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十三、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在今山东)甫麓。他十分孝顺,尽拣美味供奉双亲;活到70岁,从不言老,常穿着五色斑斓的彩衣,手持拨浪鼓,在双亲面前如小孩子一般戏耍,以讨二老欢喜。有一天他给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看见大笑一场。楚王听说他贤明,召他做官,他闻讯携家人迁居江南,不知所终。老莱子属道家,曾著书十五篇,言道家奥妙。

十四、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美貌女子,自言无家可归,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槐树所在地改名孝感。有诗颂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十五、刻木事亲

丁兰,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他是东汉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他年纪很小父母就死去了,没有尽到供养父母的责任。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像他们活着一样对待他们,凡事都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先敬双亲然后自己才食用;出门一定禀告,回家一定面见,一年到头从不懈怠.时间久了,他的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有一天好奇地用针去刺木像的手指,没想到木像的手指真的流出血来。丁兰回家看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十六、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字次翁。少年丧父,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当时正赶上战乱,江革背着母亲逃难,路上几次遇到匪贼。有的匪贼要杀死他,江革哭着说:“老母年迈,没有人奉养。”匪贼看他孝顺,不忍杀他。战乱平息后,乡里人称赞他为“江巨孝”。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贫穷得没有鞋穿,自己去做雇工供养母亲,母亲所需用品一样不少。明帝(58—75)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76—88)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宫中郎将。

十七、怀橘遗亲

三国时,有一位孝子姓陆名绩,字公纪。六岁的时候,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悄悄把两个桔子揣到怀里,告别跪拜的时候,桔子掉在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跪着说:“我母亲一向很喜欢吃桔子,我想把它拿回去孝敬母亲。”陆绩年仅六岁就知道孝敬母亲,袁术大为赞美。有诗颂曰;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桔实,遗母报深慈。

十八、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家里原本富足。父亲死后他把两千万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他对母亲十分孝顺,但家境逐渐贫寒起来。后来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想:如果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便和妻子商议说:“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怎么能够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奉母亲。”妻子勉强答应了。郭巨让妻子抱着孩子,要挖坑把孩子埋掉;挖下二尺,忽见一坛黄金,上有铁制的证书,写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十九、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继母和异母弟象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相传他的继母、异亩弟,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继母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继母恭顺,对弟弟慈爱。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赞曰: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二十、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二十一、啮指痛心

曾参(约前505一前436),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 以孝著称。少年时家里穷,他常入山打柴。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怎么办好,看曾参还没有回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于是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二、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子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有诗颂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二十三、芦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在一儿单,母去三子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二十四、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有诗赞曰:亲疾鹿乳医,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第5篇: 德育故事孝篇

德育小故事七篇

1、《只需十分钟》

有一个小男孩,练琴每天坚持4个小时,他的老师知道后,对他说:“你不能这样练,因为一天两天能坚持,长期这样练是做不到的。你应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练,即使几分钟也行。”他听从了老师的劝告,把练钢琴的时间分解到各个时间段。其它时间用来写日记、看书、踢足球……而这一切,并没影响他的琴艺。这个美国小男孩后来成为出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极其出色的钢琴家,他之所以在各个领域取得璀璨的成就,原因在于他能分解自己的醉心到每天的时间中,他即使只有5分钟的空闲也会利用起来,写几句诗,弹一首曲子。

孩子,几分钟的时间并不长,但如果能利用它并能成为一种习惯,这些短短的时间就有可能成就一个人。

2、《信念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较体面的职业。而罗杰·罗尔斯却例外。这得感谢他的一位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一次,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但他记下了这句话。从那天起,纽约州长就像一面旗帜飘在他心中。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不再污言秽语。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他在就职演说中说:“信念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孩子,学习需要自信,做事需要毅力。

3、《我的身后有一只狼》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青人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获得了冠军,并且打破了世界记录。新闻记者蜂拥而至,不停地提问:“你是如何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的?”年青的冠军喘着粗气说:“因为我身后有一只狼。三年前,我开始练长跑,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在山岭间训练。可我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进步却一直不快。有一天清晨,我在训练的途中,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狼的叫声,开始是零星的几声,似乎还很渺远,但很快就急切起来,而且就在我的身后。我知道是一只狼盯上了我,我甚至不敢回头,没命地跑着。那天训练,我的成绩好极了,后来教练问我原因,我说我听见了狼的叫声。教练意味深长地说,原来不是你不行,而是你的身后缺少了一只狼。后来,我才知道,我听见的狼叫,是教练装出来的。从那以后,每次训练时,我都想象着身后有一只狼,成绩突飞猛进。所以我胜利了。”

孩子,老师希望你时时能感受到身后有一只狼,快马加鞭,争取更大进步。

4、《千斤顶的故事》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年青小伙的汽车,在偏远的山路上抛锚了。修车需要工具,千斤顶,但小伙子没有。他抬头四望,发现在远处,有一户人家,小伙子决定前往那户人家借千斤顶。

风声呼呼,雨声簌簌,小伙子不禁心里暗想:“如果那户人家没有人在家,怎么办啊?”“如果那户人家有人在家,但,没有千斤顶,怎么办?”“如果那个家伙有千斤顶,但就是不肯借给我,怎么办?”小伙子越想越气,结果可想而知。

孩子,凡事往好处想,阳光就在你眼前。

5《圣经上的蜂蜜》

犹太人有一个古老的风俗,孩子刚懂事时,母亲就翻开《圣经》,在前几页每页滴上一滴蜂蜜,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让其意识到书本是甜的,而且越来越甜。再大一点,父母都要问孩子一个问题:“有一种没有形态、颜色、气味,谁都抢不走的宝贝,是什么?”孩子答不出来时,大人就会告诉孩子:“它比金、银、宝石更值钱,只要你活着,它就永远跟着你,它就是智慧。”这个风俗也许就是犹太人另一个秘密——为什么犹太人里多“巨人”的最佳的答案。

孩子,阅读是一件喜悦的事。它能给予我们纯真的心态,对人和自然的信心,对生活的乐天态度。

6、《珍稀的礼物》

一个国王添了一个可爱幽美的王子,在孩子洗礼那一天,有12个仙女受上帝的派遣前来祝贺,每一个仙女都带来了一样珍稀的礼物。第一个仙女带来的礼物是智慧,国王高兴地收下了。第二到第十一个仙女分别带来的是崇高、力量、财富、英俊、情感、康健、喜悦、朋友、知识和关怀,国王都高兴地一一收下了。但到了第十二个的时候,国王愣住了,因为她带来的礼物是不悦。国王认为,我的儿子什么都不缺,怎么能够让他有不悦呢?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随着岁月的流失,王子渐渐长大了,继承了王位,他英俊幽美,性情温和,身体康健。

但是,在他的心灵里,却没有因为不悦而产生的追求未来的雄心大志。久而久之,国家渐渐困穷被邻国吞并了。老国王忽然醒悟:原因是他把上帝送给儿子的最珍稀的礼物拒绝了,不悦对于儿子来说才是最珍稀的。

孩子,只有一个人的心灵里时刻存在不悦,才会不断地克服弱点,才会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进取。

7、《钉子》

有一个孩子脾气不太好,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

终于有一天,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父亲又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

孩子,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饶地看待他人,灿烂的笑容会从头回到你的脸上。

第6篇: 德育故事孝篇

孝德故事

让爱充满人间

也许,黄昏对于每个人来说,是美丽的,是舒适、幸福的时光。然而,对村里的一位老人来说,黄昏却是一场噩梦,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三年前的一个黄昏,残阳如血,与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子不幸坠河身亡,但他始终不肯接受这个现实,只是每天守候在河边,期盼着奇迹的出现。

泪水的浸渍、痛苦的折磨,使他的眼睛越来越不好使了。黄昏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痛苦,那天,我送他回家,看到他家那破旧的房子在风雨中已近支离破碎,杂乱的废品充斥在房屋中,并不时发出难闻的气味……那一刻我便决定:一辈子做他的孙子,给他失去的爱。

于是,但凡妈妈给我的苹果,我都毫不犹豫地带给他;上学时、放学后我都会去探望他,只有将他送回家后我才安然离去;放假时,我会给他讲讲学校的趣事,他总是那么津津有味地听着。当然他也会给我讲一些他孙子爱听的故事。他不爱打扫,于是我便把他那破烂不堪的房子打扫干净;有时,我会到山上去帮他拾些柴火;他生病了,我会拿出我的压岁钱给他买些药丸,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是他总是欣然地笑着……

时间就这样过去,在那段日子,天空是那么蓝,白云是那么柔,我和他彼此都很快乐。但是不幸总是来得不经意。我的亲爷爷离我远去,那时我才了解他的悲痛,我也盼望奇迹出现,但奇迹终没有出现,可喜的是我又有了一个爷爷。

进入初中后,由于每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我周末才能去他那儿。那时我已长大了不少,除了帮他做以前的那些小事,还能帮他洗衣、做饭、扛重物……凡是力所能及的我都办了,并且我还带些同学们一起去看望他,让他感觉一下热闹的气氛,忘记心中的愁绪。

那一年的春节,我经妈妈同意,将他带到我家吃年夜饭,爸爸妈妈都很热情,向他碗里不停地夹菜,那一夜他笑得那么灿烂。事后,他对我说这是他吃过的最好、最幸福的一次年夜饭。

幸福总是那么短暂。他走的那天,我在学校,并不知道。至今我都遗憾没有在他死之前见他一面,然而我始终记住他这些话:“有你这个好孙子,我一生没白活。你对我的关爱一定要传递下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爱需要爱的人。”

我牢牢记住这些话,并鼓励同学、朋友、家人去关爱、帮助别人。初三时,虽然学业紧张,我还是带着班上的同学到附近的敬老院去看望那些孤独的、年迈的老人。虽然我们只能带给他们一点点安慰、关心,虽然只能帮他们做一点点小事,但我知道,他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朋友们,尽你们的微薄之力,奉献一点爱去温暖世界吧!

推荐访问:德育 精选 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