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德育的实效性(通用6篇)

德育的实效性(通用6篇)

时间:2022-05-21 16:15:03 来源:网友投稿

实效,读音是shí xiào,汉语词语,意思是实际的效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德育的实效性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德育的实效性6篇

第一篇: 德育的实效性

增强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作者:张树锋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46期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制度的改革,学校不断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构建高效教学课堂,这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构建高效课堂也不是能靠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综合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初中发展化学高效课堂的原因及相对措施,以期对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立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改革

        引言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发展,中学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这也给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构建中学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就必须重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初中发展化学高效课堂的原因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国际竞争和社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教学效率的提高,构建高效课堂。这样一来,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整合,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学生将来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做好准备。但是由于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概念混淆等问题,想要提高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打造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和手段切实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给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故事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催化剂,也是促进学生坚持学习的主要动力。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及时排除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因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虽然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但是对学生来说,初中化学是一门新学科,大部分学生在一开始会对化学实验感兴趣,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当学习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化学概念时,学生常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结合书本中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故事,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化学,深入体会化学世界的魅力。这样不仅可以引出本堂课的新知识点,同时也可以补充更多的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稀有元素”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跟同学们讲解居里夫妇发现镭元素的过程,利用故事介绍居里夫妇是如何进行自己的化学研究的。这种名人科学故事具有传奇性,故事情节也比较强,很多学生容易被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及学习兴趣。

第二篇: 德育的实效性

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作者:尤育俊
来源:《双语学习》2014年第05期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九中 325800 学校德育作为一个系统的树人工程,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全社会呼唤“减负”的今天,学校德育工作依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真正体现在学校工作中,则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因而,学校德育就要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在德育方法的运用上去寻找一条新的思路,做到学校德育改革的步伐与新课程改革、减负工作有机统一,切实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德育管理,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德育队伍,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人格在塑造青少年的道德灵魂中是其他教育影响无法比拟的。德育的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本身素质发展的水平,不仅取决于他们的学识能力,还取决于他们的道德面貌、意志情感、信念等多方面的修养。因此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是提高学校德育质量的关键

        首先,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设,建立班主任工作责任制,明确班主任工作目标,包括德育目标。定期培训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讨论、经验交流,整理档案,以备查考,不断提高班主任的育人水平。建设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制定一整套规范的教育机制。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领头羊的作用。

        其次,抓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其它任课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整体素质,使广大教师不仅能熟练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还能灵活自如地在课堂教学中育人,联系社会、家庭对学生进行教育。

        2强化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中学时期正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基础教育的中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我们只有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建设起良好的班风学风,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三篇: 德育的实效性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和结果,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研究。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把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1.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还深刻、尖锐地指出了:“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纵观历史,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之情。对此,我们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基地,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使学生把思想政治觉悟与学术本领、红与专、德与才结合起来。

  2.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他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各种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会继续散发着影响;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将会趁我国的改革开放之际,加紧思想灌输,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以实现其在中国‘和平演变’的愿望。”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使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有少数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要求势在必行。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发展和适应时代的需要,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了《中学生学生守则》、《中学生学生行为规范》等制度,开展了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态度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实践研究证明:抓住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中心,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共同理想和信念,就能转化为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

 二、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地位。

  邓小平同志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政治工作能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献身精神,能激发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作为一个学校,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我认为要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推进是难以做好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才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

  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系统工程,要教育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学生,除领导重视以外,还必须有政治素质高的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揭示了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我们的做法是:⑴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把自己定位于做高尚的人,无私奉献的人。

  3.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是提高学校德育的源泉。

  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随时地把握教育的时机,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⑴寓德育于各科教育及活动之中,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⑵把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尽可能使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体验。⑶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只有教育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我们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三、发挥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效应。

  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对此,多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体有以下认识:

  1.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常规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定期考核。

  2.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运用电教,研究教法,增强德育效果。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如:结合教材内容播放一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有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等内容的录像等。电教手段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增强了爱国主义的热情,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因素构成一个人教育影响的全部源泉。”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我们要做如下工作:

  1.知——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目标一致的,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为了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与学生健康专长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取得共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融入到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2.助——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调动家长们积极参与和协助的重要性,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第一,为适应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我校应采取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比较,家长们找到了差距,懂得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和“山外有山”的道理,认识到必须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独立的能力。其次,教师与家长彼此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借活动机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从中相互沟通,共同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

  第二,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校成立了义务服务队为敬老院打扫卫生,为孤寡老人服务。学校开展了爱国奉献希望工程活动,发动师生为贫困灾区捐款捐物。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应竭尽全力,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亡安危为己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振奋学生为祖国、为四化而学习的刻苦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第四篇: 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生态观: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起点

张静如

【期刊名称】《课外阅读:中下》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教育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形成了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的限制因子定律、耐度与最适度定律、局部生境效应、教育节律、群体动力关系、一潭活水效应、教育生态系统效应等原理,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德育生态观,在偏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德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搞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总页数】1页(P.106-106)

【关键词】教育;德育生态;生态系统;实效性

【作者】张静如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西山校区,河北石家庄050200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G41

【相关文献】

1.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J], 周占忠

2.提高德育实效性做一个大写的人--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德育实效性的实现 [J], 方红梅

3.树立德育实践观 提高德育实效性 [J], 高学通; 袁日晨

4.树立新型德育观,提高德育实效性 [J], 茅晓辉; 沈军明

5.德育“有形化”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J], 梁启中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五篇: 德育的实效性

加强德育建设 提高德育实效性

作者:郴州市桂阳县桥市中心校

摘要: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都是党和国家交给学校的重要任务。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心和决心。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提高领导意识着手,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同时,要以教学为中心,在学科教育中积极渗透德育知识,再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关键词:德育 思想道德 德育实效性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以及品德能力教育等,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和任务,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德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德育管理。为了通过有效的管理形式,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潜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德育质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我们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德育建设:

一、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原则等,并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把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党给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了我国教育的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还指出了“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毛泽东同志也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江泽民同志更充分地指出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由此可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历来都是我国十分重视的重大问题,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纵观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作为学校,我们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复合型人才。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党给学校在新教育形势下的重要任务和战略任务。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各种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会继续散发着影响;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在趁我国的改革开放之际,加紧思想灌输,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以实现其在中国‘和平演变’的愿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青少年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对学生开展广泛的德育教育,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在思想上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将满腔的热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成为祖国建设的真正接班人。

二、端正思想,以德育为首,将学校德育教育摆在首要地位。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也说:“道德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其目的是培养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必须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和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要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就必须做到:

1、领导重视,将德育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

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将学校德育工作放到学校的首要位置,体现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合理构建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德育工作网络模式,制定相应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学生德育教育序列化实施方案,把德育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日程上来,通过合理安排德育和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的德育合力网络,优化学校德育环境,注重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环境文化向学生传递德育教育信息。只有通过领导重视,才能保障学校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和多渠道途径,也才能体现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全员参与德育教育,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宏伟的工程,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仅仅有领导的重视是不够的,还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邓小平同志将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是指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是小平同志对教师作用的概述。“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从学校教育来说,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大德育观念的引导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做到德育工作的全员性。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加强政治学习,通过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三个代表的思想精髓,学习中央八号文件有关精神,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大德育观念意识。②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教师的育人水平、政治素养以及师德行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与教学成绩等同起来,在注重教学成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而不是单一的以学生成绩评定教师优劣。③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提倡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确立教师中的典型形象,并以此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典范,体现教师的表率作用和“蜡烛”精神。④推行德育“教师首任制”。树立“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的思想,通过教师首任制的推行,贯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思想,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3、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做到全程育人,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教育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尤其是作为德育教育,应该随时把握教育的时机,推动德育教育。通过教师有目的的组织,使学生在课堂上、活动中甚至在游戏中,受到感染,潜移默化。首先:将德育活动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通过学科知识的教育,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其次,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活动,要体现出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思路,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认同、内化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转变自己的行为。最后,通过校园文化传递德育信息。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通过有意识的对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甚至是每一壁墙都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要使德育教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使学生素质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提高,这样的德育教育才是合理的德育教育,也才能体现出德育工作实效。

三、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的实效性

《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提出的“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在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1、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在课堂教育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语文、政治到历史、地理,众多的学科内容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间段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作内容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增强教师育人观念,在推行德育首任制的同时,强调学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长期不懈地抓好德育教育工作。

2、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在实践中推进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是多形式的。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好实践课,首先要求指导教师要以德育内容为中心,围绕中心设计活动;其次,要求设计的活动具有可操作性,感染性;最后,活动的组织要有序。总的说来,就是要通过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得到启发。一次好的主题班会课,可以让学生热情高涨;一次生动的小品演出,可以让学生哽咽在喉;一次有序的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启发……因此,以实践活动为基础,有利于学校推进德育教育工作。

3、搞好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主题教育是实现德育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学校德育教育活动中,按照序列化的要求,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分解为若干主题教育活动,并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和精神,通过树立一个德育教育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完善和发展。比如:利用好“校风建设活动月”主题活动,搞好学校三风建设,利用“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月”主题活动,灌输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精神等。

四、抓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希望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作为学校部门,应该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这是江泽民同志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希望。作为学校,应该理解家长的要求和想法,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家长正确教育下一代,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体现:

1、抓好家长学校工作,做好学校与家长的协调沟通工作。

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却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另一方面,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而学校也不了解学生回家后的表现,造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要理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的途径,由学校组织学生家长,进行定期的交流与学习,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其实,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能力出众,这些想法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学校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同时,通过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在家庭的情况,有利于学校实施德育的针对性教育,也有利于家庭针对学生出现的特定情况进行专门的教育与沟通,从而促使学生改正错误。因此,开展好家长学校的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衔接,围绕学校与家长的共同目标,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2、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来。

家长学校是学校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主渠道。但仅仅限于沟通交流,远远达不到德育工作的要求。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来,是德育工作实效性得以保障的基础。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就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中来,协助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工作。①让家长走进校园。除了家长学校开课期间,在其它时间,将家长请到学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其育人的责任感。如在学生艺术节活动、体育运动会、军训汇报表演等活动中,邀请家长到校观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利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加以准确的定位,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②让教师走进家庭。通过教师的家访活动,将学校德育带入家庭。组织教师定期进行家访,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也使学校了解家庭的教育情况等。通过学校、教师、家长的督促,促进了学生的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③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中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学雷锋活动等活动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切实开展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但它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在学校教育中,面对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书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人民日报社

《中小学教育管理》 主篇:贺乐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毛泽东选集》 人民日报社

《关于教育的谈话》 江泽民

第六篇: 德育的实效性

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老师,传道者和忏悔者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传福音”,然后就是“学会解决问题”。可以看出,道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那么如何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笔者就个人见解进行了探讨。

首先,道德教育是一件小事,潮湿而精致

任何人的言行都表达自己的思想,精神和品质。任何思想,精神和品质都是由言行的积累形成的。古人说:"不要好或小,不要做坏事。 “也就是说,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的形成应该从小事做起,而不是从小事做起,学生的良好素质成就不能讨论。为此,学校应该提出“免费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的理念。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教育,没有受过教育。每个班级老师都可以利用团队会议和上午的会议,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一日常规》为内容加强“两规”教育,从道德行为的培养入手,始终做好培养。学生的。从童年开始,学生就会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如文明,纪律,勤奋,艰苦和简单,以及帮助他人。二是要注意教师榜样的示范作用。每位教师都应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共同的德育。教师从小事做起,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并以高尚的人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岗位,如红围电台,商店橱窗,升旗仪式等,宣传孩子的每一个闪点,引导孩子纠正和克服不良行为的萌芽。让孩子们的亮点闪耀,辐射他人,影响和联系在一起,这样不良行为就不会使土壤生长,从而让孩子们在健康的道路上成长。有必要将每位教师都培养成道德教育工作者。教育资源的每个要素都是教育人们的花园。这就像一场春雨,滋养着学生的心。

其次,德育是主体,活动促进发展

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从旧到新的矛盾运动过程。它是知识,情感,意图和行动的互动。影响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参与道德教育活动的活动,积极地,积极地认识,体验,实践,并能够解决认识,不知道,不相信和失败的问题。这要求我们把重点放在所有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意志,道德,品格和气质在实践和体验中得到升华,使学生的知识和理解是统一的。

1.体验活动

有可能创造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并从中创造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能够以微妙的方式内化和升华。你可以开展“我为父母做的事”的道德教育体验活动,主题是“两爱两搏”("爱父母,为孩子而战;热爱劳动,争取好青少年"),"我作为父母做这件事作为一个载体,引导学生每天为父母做同样的事情一周。以此为契机,我们将呼吁并鼓励学生在“体验周”之后养成习惯,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帮助父母尽其所能。让学生心怀感恩,重新思考他们的感情,重温父母,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以纪念他们的父母。类似的经历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校外生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2,团队将积极参与

德育的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和优秀的素质,不断加强和深化,完成学生的教育,以微妙的方式识别学生。团队会议活动是幼儿道德教育先驱教育的主要渠道。这是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形成良好的阶级作风具有重要作用。学院围绕学期德育的重点,每学期开展各种课堂活动,重点是安全教育,“十心”教育,文明礼仪,理想教育等,使学生深入学习。感染并在心中传播。将道德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入学生的思想中。

3.表演活动

如果学生作为表演者,观察者或作为艺术品的欣赏者,他们将进入一个真实的问题状态,这有利于道德教育的内化。同时,表演活动非常具有吸引力和吸引力,能够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无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学生都会深入挖掘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力量,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并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教材表演,器乐表演,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发挥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舞台。

4.比赛

为了满足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一段时间的德育竞赛,使学生能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其中。与比赛相比,比赛将每学期举行一次。文体竞赛,小型制作比赛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还使学生在竞赛中得到了微妙的教育。

5,展示活动

为了突出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在学校走廊的窗口打开展示架,展示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开展了“清流一”歌唱比赛,将活动作为一个平台,让学生沉浸在自我表现,启发,激发内在因素,积极接受教育。

6,实践活动

除了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外,学生还需要与社会联系,并受到社会不同影响的影响。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在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学会做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社会责任。如果你上街,清理街道垃圾;鼓励学生自愿组建护理小组前往养老院为孤独的老人服务;用积累的零花钱买一些日用品,去福利院,军人和家人送温暖.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努力成为一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德育课,全体学生

课堂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教育人的核心和关键环节。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和方法,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在课堂上的耳聋将巧妙地反映给学生。成长过程。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育人,抓住课堂,抓住“道德教育全体成员”的本质,只有把握学校道德教育的生命线。课堂中的道德教育应该在每个学科中实施,并在每个教室中实施。教师应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综合教育观念,建立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育观念,在解释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渗透道德教育。组织学生实验,渗透德育,渗透所有教学活动中的道德教育。准备课程是基础。所有教科书都有道德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的内容具有表面内容和深刻内容。道德教育的内容往往不在教科书的表面,但在教科书的内容中,我们需要关注深层内容。在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内容应纳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道德教育。教师应善于将道德教育转变为“小溪流”,使他们能够伴随自己的教学,渗透和滋养学生的心灵多年。

陶行知先生认为,“道德教育是做人的基础”。要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树立新的理念。我们必须从学生周围的小事做起。我们必须面对整个社会。我们必须抓住道德教育活动。我们必须立足于课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确保道德教育内容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推荐访问:德育 实效性 通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