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项目创投和工作坊机制为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项目创投和工作坊机制为例

时间:2023-12-22 14:15:01 来源:网友投稿

孙景旋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新疆艺术学院开办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为新疆乃至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的人才[1],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逐步向应用型本科艺术院校的方向转型,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也要进行有效的调整。因此,如何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新疆艺术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艺术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课题,也是培养高质量艺术创作人才的重要途径[2]。就目前来看,新疆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硬件相对匮乏

除了课后布置的相关实践作业之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部分课程的考核要求是所有学生要充分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创作一部完整短片。而在具体的创作中,拍摄短片所需要的硬件器材非常多,包括摄影机、不同的镜头、录音机、麦克风、三脚架、LED灯、轨道车,等等,仅靠学生自己去购买、租赁或者借用这些影视器材是不现实的。因此,高校应配备足够的拍摄硬件以供学生学习和使用,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目前新疆艺术学院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硬件的配套比较匮乏,部分设施比较老旧,不能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这也加深了专业教学问题的严重性,导致课程的实践拍摄和制作相对滞后,学生很少有机会去了解和掌握比较先进的拍摄技术。

(二)教学师资配置失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与播音主持艺术、摄影、录音等专业一样,属于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需要一支具有高度政治素养、熟练拍摄与制作技术的一专多能复合型师资队伍来支撑。从新疆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资配置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整体年龄结构差距大,缺少具有理论修养和实战经验丰富的骨干专业教师;
部分教师毕业于中文、新闻、哲学等人文类专业,缺乏艺术类专业的学科背景,与专业教学的要求不相符;
一些教师是从传媒或者影视行业中转行而来,在授课过程中会以自己原先的经验来解决新的教学问题,等等。总而言之,师资配置的失衡不仅会造成一定的负面的影响,也会使高校无法完全适应新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发展和建设的要求。

(三)学生专业基础较差

新疆艺术学院作为教育部确立的全国三十一所具备独立招生资格的艺术类高校,往年所有的学生都是通过严格的艺考招生进来的,但是从2020年开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始采用文化课的分数标准进行录取,相对于通过艺考选拔进入艺术类高校的学生而言,这批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比较高,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是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专业的热情度不高、上课的活跃性过低、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不透彻,等等。除了这些问题外,由于新疆艺术学院是位于边疆多民族地区的高校,少数民族的学生占比较大,他们的汉语水平相对较弱,导致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课程出现了非常大的教学成果差异。面对以上一系列特殊问题,艺术类高校需要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不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一)项目创投机制发展背景和现状分析

“创投”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内涵是突破传统产业发展藩篱,“用冒险精神和创新技能去投资科技型创业企业,并助推企业快速成长,与创业家共享新的价值创造,同时也共担风险”[3]。1983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早开设了创投环节,从而将“创投”这一概念引入到电影行业中,目的是为年轻的电影导演们提供机会,为他们的电影项目找到投资。发展至今,该电影节已将其创投模式设置为“每年推选15个项目,为项目定制推广计划和一对一的会议日程,为电影人和投资方建立较为匹配的联系”[4]。从现在来看,影视项目创投主要是对一些有潜力的影视剧进行发掘和培育,并进行相应的融资、发行和销售等。事实证明,该机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向潜在的出品公司、制片机构和发行部门提供新颖和创新的影视项目,更能为年轻导演们提供难能可贵的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从国内外电影节的发展现状来看,众多电影节已经引入了项目创投机制并将该机制作为重要主题来运营,比如,自2012年起,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始搭建项目创投交易平台,经过多年的精心运营,目前已成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核心板块之一。除了电影节之外,其他有关影视创作的平台、机构、协会也陆续开展了项目创投计划,比如,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的“青葱计划”和爱奇艺发起的“金钥匙创投计划”等,都是以淘汰制的方式进行选拔比赛,最终入围的导演将会得到完成电影拍摄和制作的资金扶持。

(二)项目创投机制在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面对影视创作模式的发展和改变,作为培养学生影视导演创作思维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具体的专业课程授课中,笔者借鉴国内外风靡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融入项目创投的想法,不仅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创作经验,还专门开设了实践课程让学生进行项目创投的训练。比如,让有项目创投想法的学生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逐一上台介绍项目的拍摄计划,阐述项目的拍摄技巧、预期效果以及它的不同之处,其他学生针对项目进行提问和探讨,并选择自己想要合作的项目,之后,组成项目小组共同完成拍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参投的项目纷纷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比如影片拍摄的成本是多少?拍摄的周期大概需要多久?操作的可行性有多高?会不会去参加微电影节?而这些问题恰巧也是市场创投中评委和投资人关注的问题。最终会有个别学生的拍摄项目大受欢迎,很多学生想要与其创作者进行合作;
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的项目会因为各种问题受到冷落,对此,教师应鼓励他们进行课后的反思,并为下一轮的创投做好准备。由此可见,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中引入项目创投机制,不仅能让学生提前熟悉和适应行业发展的环境,也能解决部分学生作品和市场脱节的现状。

(三)项目创投机制对专业建设的意义和效果

我国影视市场的发展自21世纪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甚至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影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发行的整体商业市场环境,而项目创投作为目前电影市场最受欢迎的商业模式之一,应该引起行业和专业高校的重视。从艺术类高校培养专业影视人才的角度来看,大多数艺术类高校认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和商业运作毫不相干,这种狭隘的思维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对影视行业和市场的认知显得尤其重要,艺术类高校可以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的讲授中注入一些商业元素,让学生提前有所接触,使学生能够充分挖掘具有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的拍摄主题和元素,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创投作品,比如,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班热依汗古丽同学拍摄的悬疑短片 《嫌疑人》,就融合了悬疑片的紧张效果和少数民族的特色,初步具备了商业类型影片的特色,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创投的作品,参加一些短片类的竞赛或与相应的视频网站签订分成协议,通过这些方法使自己的作品获得商业经济效益,比如,得到网络的播放量、获得比赛的奖金、拿到一些广告分成,等等。只有当作品产生具体、实在的商业价值时,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市场的重要性,也会更加努力去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此来不断激励自己。

(一)国内短片创作工作坊的发展现状

“工作坊”英文简称为Workshop,起源于欧美国家,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研究领域。在影视专业的教学中,“工作坊”模式可以加强课堂内外实习的联系,防止各个实习环节的脱节,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项目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5]。目前,工作坊的培养模式在国内非常盛行,有些电影节或影展也将它称之为训练营,比如,在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FIRST青年电影展自2012年起,除了设置项目创投会之外,也建立了训练营板块。在训练营设置之初,影展邀请嘉宾作为导师,为学员开设故事创作及编剧训练等相关课程。如今的FIRST训练营采取的是导师轮换制度,每年会邀请不同的导演进行授课和拍摄指导,学员们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能够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创作出极具实验性和特点的短片,提升了学员的创作能力。通过近10年的发展,FIRST训练营为中国电影市场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充满才华的年轻导演,可以说,它是新晋导演的制造工厂。除此之外,由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建的金鸡青年导演训练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与苏格兰纪录片学会举办的“北京故事”纪录短片工作坊、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NAFC新亚洲影志携手推出的电影工作坊等,都受到了很多青年学子的欢迎,这种学习和创作的崭新模式不仅让学员跟随导师学到了实用的技巧,也提高了发现优秀电影人才的可能性。

(二)短片创作工作坊在专业建设中的延伸

通过研究和分析国内部分影视类创作工作坊的运作模式,笔者在进行借鉴和学习之后,以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为主体和依托,组建了“冬日之光”短片创作工作坊,以此对专业课程进行延伸和拓展。该工作坊主要的运作流程和计划的实施环节包括:第一,体现在对学员的选拔上。结合项目创投机制,选取5位有项目创投想法的学生,利用寒假等空余时间进行为期7-10天的集中培训和拍摄,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进行深入合作,最终完成短片的创作。第二,体现在授课层面上。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利用心口相传的学徒制教学模式进行讲授,也会邀请其他专业资深人士进行讲解,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获取和实践的操作。第三,体现在实践拍摄上。在极其有限的拍摄环境和低成本的限制下,充分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第四,体现在实践对理论的反哺上。对工作坊学员创作的短片进行公开的学术展映,搭建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观众之间交流的桥梁,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高专业理论的修养。第五,体现在工作坊的可持续性上。工作坊不能只举办一次或偶尔举办,而是要长时间、循环地推进下去,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未来笔者也会通过申请相关的项目和基金来巩固工作坊的成果,努力为学生打造更具特色的专业平台。总而言之,通过工作坊的运作实践可以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各个课程之间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与行业和市场接轨的机会,因此,根据当下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基于工作坊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发展的大趋势。

(一)实施作品集体打分制度

为了配合项目创投和短片工作坊机制,在对学生拍摄的作品进行评分时,笔者并没有一味地采取传统的评分方式,而是让学生集体参与打分,最终确定每位同学的总成绩。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在进行作品联合展映时,为学生和教师准备好相应的评分表,评分标准和内容包括故事主题、叙事手法、演员表演、镜头运动、画面构图、灯光色彩、声音效果、剪辑技巧、导演艺术以及作品结构10个方面,每一个打分项目为10分,总分为100分,当放映完一部作品时,所有人按照自己对影片的理解进行相应分数的评价,并匿名提交打分表。第二,将所有打分表收集并统计之后,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各5份,将剩下的考核表进行平均计算,最后得出的成绩便为该作品创作者的最终考核分数。第三,为防止有些学生在进行打分时出现其他因素的干扰,当某学生的作品质量与所得成绩有巨大差异时,可由该学生提出复核,重新由教师本人进行考核打分。此方法的综合使用不仅实现了学生的自主评价,体现了学生对他人的评价,还将每位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理解进行了有效运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评估偏差、恶意打分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持续优化和完善。

(二)建立末位淘汰考核体系

末位淘汰制作为当今商业市场中一种常见的绩效管理制度,在很多企业、公司中都被广泛使用,它指的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以此为标准对企业员工进行考核,得分靠后的员工将会被淘汰出局。从笔者采用的集体打分制度来看,成绩排名靠后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拍摄、制作、表演、剪辑等方面的瑕疵和问题,因此,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笔者最终会选出10%-20%的学生进行淘汰,这也意味着没有通过作品考核的学生可以对其作品进行补拍、删减和调整,之后再重新提交修改后的作品直至考核通过。与企业中的制度相比,此方法对学生的考核可能会显得比较严苛,但是事实证明,越是宽松的环境和考核体系,学生对专业的追求和学习会越怠慢,因此,适当地建立和采用末位淘汰制体系是有效且必要的。但是,末位淘汰体系如何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更紧密地进行结合,还需要艺术类高校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当下的市场和就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媒介环境,社会对应用型和创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因此,本文针对新疆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培养高质量编导人才的一种有效探索,旨在为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编导人才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模式。

猜你喜欢工作坊编导专业课程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11-16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9年10期)2019-08-13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年8期)2018-09-08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近代史学刊(2017年2期)2017-06-06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中国音乐教育(2016年8期)2016-05-20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医学教育管理(2015年3期)2015-12-01

推荐访问:编导 为例 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