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PLC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PLC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3-12-30 0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龚君 张大海

摘 要:在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引领下,本文以“正德—格力产业学院”为平台,从提升教师素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改革三个方面,探讨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PLC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PLC;
产教融合;
教学改革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reform method of "PL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by enterprise technicians,and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taking "Zhengde—Gree Industrial College" as the platform.

Keywords:PLC;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从国内外职业教育实践来看,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产业、经济功能区、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动能,也必须走产教融合道路。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

一、课程现状与问题

“PLC技术应用”课程是我院汽车与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及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基础课程,它是将继电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集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课程。该课程按照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分别以电动机控制、交通灯控制、数码管控制、数控机床控制为载体,设置4个学习情境、15项工作任务。教学总课时为72课时,教学模式为理实一体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熟悉PLC的基本原理、编程的基本技巧、PLC设备的调试与安装,会分析项目要求,能独立完成项目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传统的PLC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基于经典的案例,一般2~3人一组,在实验室进行理实一体化授课。由于学生的学习及实验都是在学校完成,相对学习环境封闭。专业课教师经过走訪相关制造业的真实生产线,发现教学与实际工业生产的差别,在课堂上未能及时带领学生了解甚至练习新产业最新技术使用情况,待学生就业时发现课堂教授与工厂生产实际存在差距,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所以,该“PLC技术应用课程”的产教融合、深度校企合作的改革非常迫切。

二、课程改革的平台

2021年12月,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与格力电器(南京)有限公司签署共建“正德—格力产业学院”协议,标志着江苏省首个民办高职产业学院诞生。在正德—格力产业学院平台的有力支持下,我系与格力(南京)有限公司展开了一系列的深度合作:教师假期工程实践培训教学方法的改革、核心课程的校企共建、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等。其中重点建设校企共建课程五门,“PLC技术应用”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建设有很好的学院支持和技术支撑。

三、课程的教学改革

“PLC技术应用”课程的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如图1所示:

(一)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培训

格力电器(南京)有限公司为我院教师精心设计了培训方案。教师化身“学员”“工匠”,深入车间、融入生产,近距离接触产品,大视野考察企业,他们结合自身教学与课程建设,在“学”中感受与品味企业之“教”、回顾与反思学校之“教”,看到与找到了教育与职业之差距、学校与企业之差距、岗位与教学之差距。在各分厂车间,通过厂领导与技术人员的介绍与讲解,老师们翔实地了解到空调制作的流程与工艺,为基于对标行业企业岗位的校企共建课程、共建团队、共建专业找到了合作路径。参加企业实践培训的专业教师均通过了考核,拿到了“正德—格力”产业学院教师工程实践培训班结业证书。

从企业文化到工匠精神,从课程思政到产教融合,教师的企业培训对课程建设、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很大的触动。让教师更加意识到必须要提升理念、对标新版专业目录,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培养,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更加自觉地强化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交流。

(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1.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标准定制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重点是要把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理清,培養有工匠精神、专业过硬、技术熟练,能够掌握企业先进生产技术的高技术性人才,助力“中国制造2025”。在校企共建的课程中邀请格力电器(南京)有限公司的控制器分厂的PLC技术工程师张厂长与技术工程师们参与到教学设计中,重新定制“PLC技术应用”课程的课程标准,优化课程结构。把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中使用PLC技术的情况与学习现阶段的教学融通,与“PLC技术应用”课程教研组老师共同制定适合于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合作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改革主要在于课程的定位、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思路三个大方面,如图2所示。

2.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是教学结构的主体,只有优秀的教学设计,加上老师的生动讲课、学生的勤动手实践,才能让学生有专业知识的收获和动手能力的提升。邀请格力(南京)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参与到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对传统的PLC实验实训项目进行改革,以产业发展为先导,把PLC技术在行业使用的实际项目渗透到课程设计中,强化企业实践教育,也为后面的顶岗实习等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生产实际,PLC技术可运用于教学中的项目如下表所示:

在学习PLC的过程中,使用的企业真实PLC技术项目。让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项目化的实践,能够在后续顶岗实习和工作中直接将学校学习的知识和企业对接,最短时间内胜任企业的工作,完成相关的技术任务。

3.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部分教学活动

与以往的传统专业老师授课的教学不同,在此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共建“PLC技术应用”课程中,课程教研组为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学生聘请了企业导师,让格力电器(南京)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参与学生的教学中,当学生有一些关于企业先进技术的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解决。此外,课程教研组邀请了企业工程师到校为学生授课,把企业的新标准、新规定、新技术、新发展带到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以后就业情况。目前考虑将部分课时放置于企业的真实产线中,由专业老师带队,企业工程师主讲,带领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高科技生产线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的整个过程,实现教学和生产的双向互动,企业工程师加入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提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效果,高素质的学生毕业后就业于企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件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的教学方式,值得深入改革探索。

四、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课程预习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预习一般让学生预习课本相关知识点,容易与企业实际脱节。改革后,在预习中教师使用雨课堂给同学们发布预习课件、预习题目,要求学生们在课前就针对本节课要学习的项目做好课程知识点的预习与相关工作背景的调研,了解该技术在行业中的运用、设计方案的发散思考以及小组的讨论。在上课前,专业课教师会批改预习作业,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开展相关生动实际的讨论作为课程的引入。

(二)课中授课方式的改革

以往“PLC技术应用”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授课,两人一组,学生们跟着授课教师的思路针对既定的项目,一步步进行软件设计、硬件安装、综合调试,授课效果一般。课程改革后,将一部分课程放进企业的实际生产线、调试工作间里,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将课程中的实践项目进行拓展,加入了很多与企业生产对接的项目,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自己组团队,真干实做,进行设计、安装与调试,打破传统实验室理实一体化与企业现场的距离,产业的生产和学生教学能双向交融。在企业工程师将新的理论带入课堂的同时,学生也能亲自感受企业的文化、生产的发展、技术的需求,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考核方案的改革

传统的“PLC技术应用”课程的考核方案,大多是以平时部分+实验部分+期末理论考试为主。此次改革颠覆以往传统的考核方式,取消期末理论考试,全部改为过程性考核。该课程的课程考核设计为:总评成绩=课堂出勤(10%)+课堂参与(20%)+课堂项目(50%)+实验报告(20%)。该考核方案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每一个项目的过程中。其中,课堂项目的得分是由整个课程的十个小项目得分加权平均得到,评分标准公正客观,让学生更愿意深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

结语

产教融合是未来高职院校专业课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是一种很好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与专业素养的方式。本文以“正德—格力产业学院”为平台,从提升教师素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改革三个方面,探讨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PLC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在实行之中,目前已经收到部分学生的较好反馈。未来,更加深入地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仍然是专业课改革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童克波.PLC综合应用技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22.

[3]刘建平,宋霞,杨植,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4):230232,245.

[4]张更庆,刘先义.智能制造趋势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破[J].成人教育,2021,41(04):6169.

[5]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6]高慧慧,钱坤,李杨.“理实一体化”实训项目开发与教学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4850.

[7]安育林.PLC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J].职业,2020(20):7576.

[8]陈杰.“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2020(7):3337.

[9]唐未兵,温辉,彭建平.“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8):1416.

项目基金:2022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SJYB0906;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课题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建设专项),项目编号:JG22KCJSE04

作者简介:龚君(1984— ),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
张大海(1992— ),男,汉族,安徽阜阳人,本科,初级讲师,研究方向:智能制造。

猜你喜欢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高职 融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