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时间:2023-12-30 08:15:01 来源:网友投稿

裴东霞

“双减”政策,其实质精神在于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缩减学生课时作业的时长及总量,在降低作业负担的同时帮助学生重返校园。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打造高效学习课堂,在达到“提质减负”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由于数学知识对学生而言相对抽象,理解起来存在客观难度,为此教师要立足“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基于此,本文会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简要分析小学数学的相关教学策略。

一、“双减”政策推动数学课堂变革的体现

教师虽然知道数学教育应该“精讲多练”,可当前依然有一些教师将课堂时间均用于知识内容的讲授,而将练习放在课后,因此学生要承担巨大的课外作业负担。但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一方面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向课堂教学发起挑战。在政策中明确提出要减少作业量,取消课外培训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回归课堂。从当前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一些教师会为学生留出练习时间,即使在教学中做到“精讲少讲”可是也容易出现“速教浅教”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课堂时间短而且教学难度浅;
二是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
三是倾向知识教学而忽视思维训练;
四是教学缺乏深度,导致学生学习流于形式。

教师应清楚认识到,急功近利并不可取,此类教学方法也许能收获明显的短期利益,但是不利于其未来发展。数学教师不应该为了降低作业负担,而减少教学深度、降低学习质量。落实“双减”政策有效推进课堂变革,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转化教学模式,虽然表面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可是学科素养、学习质量等方面都未获得提升。数学教师在“双减”政策指导下,要转变“师本课堂”的模式、“速教浅教”的教学,为学生打造高效的数学学习课堂。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打造高效数学学习课堂的意义

在“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及任务。作为教师不应以牺牲时间的方式换取课堂学习效益,而应进行高效教学,要求学生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在“双减”政策要求下进行“深度教学”,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策略,还能突出深度学习这一教学指向,在教师的引领与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生课堂学习中始终维持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索。教学理念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而在“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注重让学生主动了解、处理知识,强化学习的价值和获得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在开发学生潜能和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提高获得感。数学教学如果单纯停留于表面,忽视数学知识的内在关系,单纯组织学生参加重复机械化的训练,既没有深入剖析知识内容,也缺少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仅是学习基础的知识及技能,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关键能力的养成。发展性作为“双减”政策引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作为宗旨,让教学更具实践性、丰富性的特点。在丰富学习画面感的同时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高阶学习思维。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明确课前预习指导要点

在预习指导中精确把控其中的细节要点,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学生能结合实际需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将教学重难点及时化解。数学教师应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前导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着重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降低课上学习压力。正式进行教学活动前,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以此为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提供支持。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相关知识时,导学案的设计应包含本堂课的基础知识点,还应以递进式的问题辅助学生进行思考并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例如:首先列举日常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场景(最少三个);
其次要求在预习过程中了解百分数的定义及概念,在此基础上尝试表述以下案例“据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
最后在将预习任务完成之后,你对那些百分数的了解增加多少,利用百分数知识尝试处理导学案中的几个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导学案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百分数知识,防止预习思路出现混乱、学习目标不清楚等问题,在提升自主预习质量的同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组织“1+X”主题拓展教学活动

有关《1+X》教学模式中的“X”囊括十分丰富的学习内容。常见的学习活动为“数学游戏”“应用性拓展”和“数学实验”等。

例如在《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趣味立体图形”作为主体设计拓展活动,通过数学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把一个表面刷涂蓝色颜料的正方体切割为3*3*3块的小正方体,请问三面有颜色、两面有颜色、一面有颜色和没有颜色的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学生通過观察模型、实际操作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主题拓展教学需要教师对拓展材料精心选择,确定拓展学习目标并合理设计活动环节,进而保证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

在《圆柱与圆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选择一张长方形白纸,将其卷为两个不同大小的圆柱,并且分别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如何卷才会得到最大的圆柱体积?”为能够激发学生深度探究意识,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设计“玩转立体”的研究课题,即学生利用喜欢的方式创造不同的立体图形,以此拓展学生的活动形式,比如将长方形白纸卷为圆柱或是将其旋转制作圆柱等。总之,多样化的探究内容和目标,能够大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的主动性。

(三)采取教学情境法

概念教学的核心在于构建抽象与感性的联系。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且让学生“置身其中”,学生在心理层面更愿意接受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学生可以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明确数学概念由何而来,在平时生活中运用所需的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

比如在《购物》这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数量、单价、总价”等概念,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昨天老师去商超买东西,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老师发现在商品的前面均标有一个带有数字的小卡片,老师在结账时也受到类似的小字条,就是我们常说的购物小票(展示实物)。”接下来,让我们结合PPT上的图片分析小票上包含的数学信息有哪些。购物情境是每个学生均经历过,因此情景带入比较容易,因为学生拥有切身体验,所以学生能主动说出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再把握住时机引入相应的数学概念。

另外,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化的方式,处理数学概念由何而来与为何学习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发言的基础上,以问题驱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以《认识更大的数》为例,教师依托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病毒感染”的过程,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演示“一传十,十传百”的病毒传染过程。结束播放之后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传十,十传百的这个现象,其中涉及哪些计数单位?”待学生回答完之后追问:“之前我们学习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大家知道计数单位存在怎样的联系吗?”讨论回答之后由教师归纳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水到渠成地进行课堂导入,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确定教学主题之后,使用“拨数器”展示一万、十万,再结合导入环节设计以下填空题,建议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十个一万为(十万),十个十万是(),以此类推。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引导下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学习有多么难,结合情境理解相关概念,在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实现减负增效。

再比如,“时、分、秒”这堂的教学中,学生可能无法在抽象层面理解时间的概念,又因为小学生仍以具象思維为主。教师如果采取以往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利用PPT组织进行“自己一日生活”的时间规划,让学生设计安排一天的行程,把教学内容及时迁移至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四)采取分层教学法

因为每个学生都难以复制,学生身上也蕴藏巨大的发展可能。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彰显“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的重要价值,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个别数学教师会将教材、教参与课标作为评判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标尺,但是这样的“唯本唯书”教学思想,不仅局限了知识范围还会限制学生的能动性。一部分拥有活跃思维、学有余力的学生,难以有效锻炼和提高个人能力。数学课堂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能用数学知识为生活提供指导,强化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画出三角形的画》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先利用教学微视频进行示范,结合讲解让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了解三角形底与高的概念,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在学生可以正确画出指定边上的高。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不仅要了解这堂课的基础知识点,能通过数学知识阐明直角三角形其他两条高在三角形直角边上的原因,在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
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已经扎实掌握数学知识且具备较强接受能力,愿意钻研难题加之拓展能力出色,所以课本中的知识“吃不饱”,数学教师要设计比教材标准更高的学习目标:一是“钝角三角形如何在图外画高?”二是“如何找到这两条高?”,利用学生挑战性思考问题,将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激发出来。从顶点向三角形对边作一条垂线段,在难以和三角形底相交时,需要予以适当帮助让学生画出三角形底边的延长线,尝试画出三角形图外的高。针对拓展知识而言,教师要做到“不总结、不强制”。在确保满足学习目标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展开分层教学,以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和难度递进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保证每名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合理设计课时作业

第一,设计生活化作业。

数学作为工具性学科,源自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索,还能为生活提供服务。设计数学作业也要源于生活并重点开发生活化资源,实现生活情境和书本作业相结合。在我国积极提倡“数学生活化”的背景下,无论是教学还是作业均要保证其内容生活化。比如,学生在学习完“小数乘除法”的知识后,教师以“郊游”作为设计背景,让学生设计班级同学的车辆、食物采购方案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了解食品的市场价格、搭配主副食品与安排往返路线等问题。学生在这样的作业模式下,不仅是问题提出者还是问题的解决者,积极制定活动方案,主要探讨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个人见解,确保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与设计乘除法计算题的作业形式相比,在实现知识迁移运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第二,设计多样化作业。

1.游戏作业。关于“加减乘除运算”部分,在学习数字大小比较时,要求家长与学生将扑克牌顺序打乱,从中随意抽出带有数字的两张牌,让学生依据大小排列,然后再由学生抽出一张扑克牌,家长询问这张牌要放在较小牌前、较大牌后或者位于两者之间,也可以设计抽出四张牌计算24点的游戏作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巩固运算法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体验作业。比如学习重量单位“克与千克”时,为让学生能够清楚克、千克到底多重,了解单位进率为1000,仅通过课堂讲解以及书面作业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通过设计体验式作业,回家使用电子秤测量一根香蕉多少克,一挂香蕉多少克,这样使学生既能对重量形成清楚认知,还会掌握并运用课堂学习的测量技能。

3.观察作业。事实上,数学作业不仅是运算作业还可以设计观察作业。以《轴对称图形》为例,让学生观察家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说一说这些图形存在的共同特征,以及如何快速辨别?教师要认识到减轻学习负担的核心之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可是学业负担减轻并非没有负担,也不是没有作业。教师应在教学和作业设计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以研究“减什么”“如何减”助力数学教学改革。

四、结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直接影响到传统教学模式,但是也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完善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让教师提高对课堂的整体把握,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及运用技能奠定基础,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打造高效数学课堂。虽然“双减”政策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数学教学成效,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学习中面对巨大压力而且效率低下。为此,教师应深化教学改革,全面解读和深入分析双减政策内容,充分发挥数学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双减数学知识作业“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5期)2021-07-21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农家科技中旬版(2019年2期)2019-05-08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作业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我想要自由儿童故事画报(2013年3期)2013-06-24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2009年9期)2009-09-14

推荐访问:策略 政策 分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