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涵义与价值

浅谈《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涵义与价值

时间:2023-12-30 11:15:01 来源:网友投稿

符婷

摘 要:《朝花夕拾》区别于一般意义的作品集,它的创作过程是有计划的,书中含有明确统一的主题和意义完整的内在结构,内容上也相互呼应,是以作品集出现的“整本书”。那么,《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也需要统整的观念和宏观的把握,教者需要认识到教学时空跨度大,也需重视过程评价而非应试成绩。《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贴近大师、贴近文学。

关键词:《朝花夕拾》;
整本书阅读教学;
系统性

一、《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涵义

(一)《朝花夕拾》“整本书”的理解

《朝花夕拾》虽是由十篇散文结集而成,但它却不呈现出零散的特点,相反,它不仅是系列的回忆性散文集,而且呈现出统一的、系统的特点。王瑶曾指出:“《朝花夕拾》各篇虽然也可以独立成文,但作为一本书却是有机的整体。”

1.创作有计划

鲁迅的作品大多是先发表在报刊上,之后再集结出版。《朝花夕拾》是先以单篇连载的形式,连续发表在《莽原》的杂志上,之后才结集成书。《朝花夕拾》中的每一篇单篇的作品拥有独立意义,且作者在写作前也对所有文章做了总体的考虑,首先作者是将文章放在“旧事重题”的总的主题下,每发一篇都注明是“旧事重提”之一、之二、之三等,而且也清楚的知道后面还需要写几篇。显然,作者在创作时,是有着整体创作的意识的。

2.主题很清晰

读完十篇散文后,联系起来看《朝花夕拾》,我们会具有与单篇阅读不同的主题意识,这本书描写了鲁迅的教育成长过程,写了他从“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期逐渐到有着深刻思想与救国情怀的青年时期的大致经历,“教育成长”是《朝花夕拾》中一个清晰的主题。我们可以这样来看:第一篇《狗·猫·鼠》回忆仇猫的原因时,说到十岁上下的时候长妈妈不小心踩死了“我”心爱的隐鼠,此时“我”还是一种偏向自然学习的状态,从长辈那里听猫和虎的故事,望着床前“老鼠成亲“的花纸开始儿童奇特的幻想,这都是儿童自然而然接受的教育。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大概是作者十一岁上下,这时“我”很喜欢看有图画的书,总是想得到有奇异图案的《山海经》,也是如此,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还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下的。第三、四篇《二十四孝图》与《五猖会》都是偏向抨击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成长的压迫,儿童接触的这些书目是违背天性的。再到第五篇《无常》写到了民间习俗、民间戏曲的影响。第六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教育的一个转折处,从自由自在的百草园进入到传统正规的书塾接受教育,此时“我”十二岁左右。《父亲的病》中虽不谈自己接受的教育,但却是“我”成长的一个标志点。《琐记》这一篇,写到“我”离开绍兴,去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在新式学堂中接受现代教育。后去了日本求学,这再《藤野先生》中谈及,再弃医从文,踏上革命的道路,在《范爱农》中可见作者参与革命,希望救国救民。

这样来看《朝花夕拾》,有着比较完整的儿童到青年时期的经历和清晰的教育成长的主题。

3.内容相呼应

《朝花夕拾》各篇章之间的内容是有联系的。比如多次出现的“长妈妈”,并不是仅在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中出现,在第一篇《狗·猫·书》中就有提及,阿长一脚踏死了“我”心爱的隐鼠。第三篇《五猖会》中“我”被父亲要求必须背完书才能去看五猖会,长妈妈即阿长,无法营救我,只能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第五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长妈妈曾跟我讲美女蛇的故事。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总之,《朝花夕拾》中不同散文篇目之间的内容都是有呼应的。

(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与单篇教学不同,它内容多、阅读量比教材中的单篇课文也要大些,仅仅靠课堂的时间是不足的。我们需要认识到:整本书的阅读时间长,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周期也長,空间跨度也比传统教材单篇教学大,需要沟通课内外。在进行教学的规划时,教师需要对整本书的教学重点进行把握,并做好长期的、系统的规划。

1.统整的观念、宏观的把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需要教师自身先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通读,对整本书的内容有所了解,但又不能停留于此,接下来还要以研究者的视角继续读,对有文学价值的方面进行思考、研究,对《朝花夕拾》进行文本的理解。之后,要在教者的视角上来规划,分为几个阶段的课程,每一阶段大概要花几个课时,各课时的重点是什么。这是课内的思考。整本书沟通课内外,教者还要去思考,花多少时间让学生利用课外读,安排什么样的任务、采用什么方式检测这个课外的学习过程,这是课外阅读的思考。总之,《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要整体、系统的安排,要课内、课外多向思考,并且对整个教学过程有长期的把握、检测、调整。如果进行比喻,笔者认为这也像是放风筝的过程,对学生的整体阅读教学要有把控,但不可过于拘束学生。

2.时空跨度大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横跨课内外空间的教学。整本书的阅读不是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完全利用上课时间就把它读完也比较低效,因此,整本书的阅读需要学生一个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时间,意味着整本书的阅读战线长,可能是两周,也可以是五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教师的把握,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这说明,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间跨度大。《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也是横跨空间的,它既需要课内的教学,也需要课外自主阅读的引导。

3.重视过程评价

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为应试,而为素养。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对待文本会有不同的见解,语文区别于数学等其他科目就在于,很多问题的答案,不止有一种,那么,只为了一种标准答案进行的语文教学就丢失了方向,为了“好成绩”而进行的语文教学就失去了语文的美。《朝花夕拾》是鲁迅的经典作品,而且其中有许多鲁迅童年的经历,贴近现阶段学生的经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接触这种经典著作,又相对其他鲁迅的作品来说,易于接受,可以更好的提高初一学生的阅读素养。在评价方式上,也要注意对过程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理解与思考,而不是给一张检测卷考察之后让学生机械的记忆,那就是为了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学而进行的教学,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朝花夕拾》作为初中阶段第一本必读名著,需要努力做到“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让学生从第一本书开始,有对经典作品的亲切感,有对名著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意识和基础能力。

1.贴近大师

鲁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开创者,是出色的文学家。毛泽东这样评价他:“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的文章,在中学语文中的比重也比较大,对他作品的学习,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学习,也是在作品之中对这位大师冷峻的眼光、深刻思想进行学习。但中学生中,向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可见同学们对鲁迅作品有较大的畏难情绪。但《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能有效贴近学生们与鲁迅的距离。

了解一位作家,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了解这位作家的人生经历。那么,完整的了解鲁迅青少年时期,可以为今后深入了解鲁迅其他的作品以及理解难度大的作品的打好基础。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就展现了鲁迅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求学、生活的大致经历,了解这些经历,就能更好的理解他那理性的思考。魯迅为何“仇猫”,读完《狗·猫·鼠》之后,学生们会更能体会原因,一是因为童年的经历,二也有他对封建礼教的厌恶。同样的,体会鲁迅对封建主义的态度,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中鲁迅的经历来理解。在鲁迅的童年中,传统封建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束缚了小鲁迅好奇的天性,也束缚了他作为普通的人的部分人性,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讨厌封建社会的糟粕。在今后对鲁迅杂文和其他文章的学习之时,学生也就可以在了解鲁迅童年经历的基础之上,更深入的体会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病瘤的批评。

将作品与人联系,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鲁迅的“爱”与“恨”。《朝花夕拾》中有许多在鲁迅成长阶段上出现的人与事,对有些人,有着深深的怀念之情,比如有着他对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的尊敬和感激,也有对长妈妈深沉的爱,对父亲的愧疚等。对往昔的人与事的怀念,是《朝花夕拾》的一大主题。但也有对部分人与事的批判,这里多是隐含着文章背后“大鲁迅”的目光中觉察的,有《琐记》中对衍太太这类造谣生事的人的批评,有《狗·猫·鼠》中对媚态而虐待底层百姓的人的讽刺。

2.贴近文学

鲁迅除了思想家的身份,他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不仅是在思想上有高度,在文学上也有值得学习的价值。《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要梳理鲁迅的青少年经历,理解鲁迅对于现代中国人普遍性的病状的思考,也要从文学的角度对语言价值进行探析,从经典的作品中,学习经得起时间考验,耐得起磨砺的部分,逐步提高文学素养。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从语言运用中学习写作。《朝花夕拾》是记叙性的散文,而记叙文是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阶段的重点,学生可以从这其中学习如何记事、如何写人,从而“以读促写”。记事、写人的学习同样也是七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的写作任务。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从第二自然段,学习“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学习这一部分的景物描写,也可以学习雪中捕鸟“那一部分的动作描写,一连串准确的动词的使用让整个捕鸟的过程都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联系书本中对多种描写方法的讲解,配合“学习记事”的写作部分——“扩写一小段的事件,用多种描写方法,使这件事更丰满、生动。”可以更好的从阅读的吸收到表达的写作输出。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情”与“思”。散文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情感与思想内容的体现,阅读教学要依据文体特征展开教学,因此散文教学要重视对思想内容和情感两大方面。《朝花夕拾》中就有贯穿全书的“情”——对往事、旧人的怀念与爱,也有含于全部篇目之中的“思”——对曾经的经历和当今社会现象的理性评判。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朝花夕拾》中,有一些文化常识,是关于一百多年前的历史生活,比较传统的一些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对这些常识的理解,也会开阔学生的眼界。不仅于此,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不同于单篇课文针对某一部分的文字的学习,也不同于碎片化、娱乐化的学习,它更加系统的促进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与提升。

总之,《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单篇的学习有所不同,这部经典作品的教学更加统整、系统。把握好这一经典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好的贴近鲁迅,更加贴近文学。

猜你喜欢朝花夕拾系统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临床误诊误治(2021年12期)2021-12-04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9期)2021-03-29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年文学家(2017年29期)2017-11-08试论《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青年文学家(2017年14期)2017-05-18《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初探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10期)2017-02-10《朝花夕拾》作文评点报·初中版(2016年6期)2016-03-16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血浆D-dimer的临床意义探讨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1期)2015-02-06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名作欣赏(2014年29期)2014-02-28时态的系统性研究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推荐访问:本书 朝花夕拾 涵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