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穴位注射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穴位注射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4-01-03 16:30:01 来源:网友投稿

吴娟娟 柯晓玲

脑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在我国的患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每年新增患者达到200万,同时成为国内第二大死因,其中幸存者也容易因为脑组织受损而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例如语言功能、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直接危及患者身心健康[1]。随着中医技术的进步,临床发现穴位注射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较好,能够修复患者受损的神经组织,同时促进缺血组织侧支循环与血管新生。但单一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快速控制病情[2]。近几年,医学技术及仪器设备的更新发展,肌电生物反馈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其主要按照机体生物原理设计,属于肌电生物反馈介导的电刺激,能够刺激患者下肢肌肉,同时改善肌肉力量[3-4]。与穴位注射联合后,可进一步增强疗效,促进脑梗死病情早日好转。但目前相关报道较少,文章对此展开试验,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纳入的脑梗死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3例。研究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46~75岁,平均(60.38±2.14)岁,病程1~4 个月,平均(2.96±0.58)个月;
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45~78岁,平均(60.77±2.36)岁,病程1~5个月,平均(3.04±0.66)个月。两组基础信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患者及亲属均知情,签订同意书;
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与《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5]中诊断相符,经核磁共振、CT等检查确诊。(2)意识正常,自愿参与本次试验。剔除标准:(1)合并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感觉功能障碍或者其他影响下肢运动的疾病。(2)依从性较差,未能配合试验者。(3)试验前存在精神障碍、严重痴呆、视听障碍、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穴位注射,第1天,确定患者足三里、阳陵泉、百会穴,常规消毒清洁,选择阿魏酸钠[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782,2 mL∶50 mg],0.2 g/次,与生理盐水稀释,将针头垂直于患者皮肤刺入皮下,缓慢进针,直到患者出现酸胀麻后停止,回抽无血后将药物缓慢注入穴位中,其中头部穴位注入1 mL,而肢体穴位注入2 mL,1次/d。第2天选择头维、悬钟、解溪穴,治疗方式与第1天相同,穴位间隔交替治疗。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选择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上海伊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AM800型),帮助患者调整坐位或者卧位,将电极放在下肢小腿伸肌位置,调节刺激波形成方形,频率35 Hz,脉宽200 ms,刺激时长8 s,间歇时长8 s,电刺激强度以肌肉收缩为宜。反馈仪显示屏上显示肌电信号,等待扬声器出现指令后,嘱咐患者主动收缩相关肌群,若到达设置的阈值后,实施1次电刺激,使得靶肌肉收缩。以循序渐进原则提升诱发点阈值,使对应肌肉收缩强度增大,实施电刺激,20 min/次,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测定两组干预前后的步速、步频、跨步长。

(2)干预前后评价两组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 神 经 功 能 缺 损(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平 衡 能 力(Berg balance scale,BBS)、 功 能 性 步 行 量 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CA),①FMA:<50分为无运动,肢体重度障碍;
50~95分为中度障碍;
96~100分为轻度[6]。②NIHSS:0~15分为轻微缺损;
16~30分为中等;
31~45分为严重[7]。③BBS:0~20分为摔倒风险高,平衡能力差;
21~40分为平衡能力一般;
41~56分为完全独立,平衡能力好[8]。④FCA:满分5分,得分越高步行能力越强[9]。

(3)干预后评价两组下肢肌力,Ⅰ级关节无法活动;
Ⅱ级关节可活动,但难以抵抗地心引力;
Ⅲ级可抵抗地心引力,但难以抵抗阻力;
Ⅳ级可抵抗阻力,但未达到正常肌力;
Ⅴ级正常肌力与运动[10]。

(4)测定两组干预前后的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Vm)、峰流速(peak flow rate,Vp)、差值(symmetry difference of average flow velocity,peak velocity symmetry difference,DVm、DVp)。

(5)干预前后测评两组生活质量(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11],该量表源自1988年Stewartse研制,内容包含精力、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四大项,各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全文数据选择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算,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步速、步频、跨步长的变化

干预前两组步速、步频、跨步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指标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步速、步频、跨步长的变化 ()

表1 两组步速、步频、跨步长的变化 ()

组别 例数 步速(m/s) 步频(步/s) 跨步长(m)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53 0.16±0.05 0.28±0.09 0.85±0.28 1.17±0.38 0.37±0.12 0.46±0.14对照组 53 0.18±0.06 0.23±0.07 0.82±0.23 1.03±0.32 0.33±0.10 0.41±0.11 t 值 - 1.864 3.193 0.603 2.052 1.864 2.044 P值 - 0.065 0.002 0.548 0.043 0.065 0.043

2.2 两组 FMA、NIHSS、BBS、FCA 的变化

干预前两组FMA、NIHSS、BBS、F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FMA、BBS、FCA高出对照组,但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NIHSS、BBS、FCA的变化(分,)

表2 两组FMA、NIHSS、BBS、FCA的变化(分,)

组别 例数 FMA NIHS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53 15.32±4.11 23.09±1.58 15.87±2.92 7.46±1.01对照组 53 15.60±4.23 19.42±2.36 16.01±3.04 10.33±2.52 t值 - 0.346 9.408 0.242 7.696 P值 - 0.730 <0.001 0.809 < 0.001组别 例数 BBS FCA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53 25.47±3.69 48.21±1.36 1.69±0.56 3.88±1.29对照组 53 25.82±3.45 40.25±2.67 1.75±0.53 2.46±0.80 t值 - 0.504 19.340 0.567 6.810 P值 - 0.615 <0.001 0.572 < 0.001

2.3 两组下肢肌力的对比

研究组Ⅰ级、Ⅱ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Ⅲ级、Ⅳ级、Ⅴ级发生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下肢肌力的对比[例(%)]

2.4 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

干预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Vm、Vp高出对照组,但DVm、DV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mm/s,)

表4 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mm/s,)

组别 例数 Vm V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53 30.58±4.22 41.07±6.36 53.26±8.37 75.01±10.42对照组 53 30.71±4.36 34.51±5.28 53.45±8.91 69.58±9.33 t值 - 0.156 5.778 0.113 2.826 P值 - 0.876 < 0.001 0.910 0.006组别 例数 DVm DV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53 20.53±4.16 4.16±1.38 25.48±3.65 5.44±1.02对照组 53 20.77±4.09 8.52±2.80 25.79±3.21 8.39±2.15 t值 - 0.299 10.168 0.464 9.025 P值 - 0.765 < 0.001 0.643 < 0.001

2.5 两组SF-36评分的变化

干预前两组SF-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SF-36评分的变化(分,)

表5 两组SF-36评分的变化(分,)

组别 例数 精力 生理机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53 63.25±4.17 85.49±2.01 65.18±5.20 87.36±1.42对照组 53 63.82±4.56 79.56±3.25 65.39±5.04 80.59±2.43 t值 - 0.672 11.297 0.211 17.512 P值 - 0.503 < 0.001 0.833 < 0.001组别 例数 躯体疼痛 健康状况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53 61.95±3.88 90.34±1.05 67.25±4.54 92.01±0.53对照组 53 62.04±3.51 84.37±2.01 67.80±4.92 86.74±1.12 t值 - 0.125 19.166 0.598 30.964 P值 - 0.901 < 0.001 0.551 < 0.001

近些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导致我国脑梗死的发生率呈日益增长趋势,且幸存者出现功能障碍的概率占75%左右,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并限制其日常生活能力[12]。针对此,临床认为尽早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措施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减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经分析发现,大部分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目标以恢复步行功能为主,下肢肌肉力量不足、平衡功能障碍等均是影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原因。既往临床多选择穴位注射的方式进行干预,由于中医认为疾病的病因是由经络淤堵、气虚血瘀造成,因此,穴位注射中选择的足三里、头维、解溪穴作为足阳明胃经上重要穴位,而阳明经存在通经活络、补血益气的作用;
而悬钟、阳陵泉属于足少阳胆经穴,前者为八会穴的髓会,后者则是八会穴的筋会;
最后百会穴是三阳五会,经针刺后均可增加脑缺血皮质脑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脑梗死病灶周边正常神经元出芽以及再生,改善缺血半影区域的神经元,使得受损的神经组织恢复[13]。另外将阿魏酸钠注入穴位,其属于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神经功能,并促进血管新生。由此可见,穴位注射融合了针刺与药物的双重作用,有助于延长药效,加强穴位针刺的功效。但有研究发现,单纯穴位注射的效果较为局限,不利于病情的快速恢复[14]。随着医疗设备的进步,发现肌电生物反馈在多种疾病中获得一定功效,其属于新型康复方式,可促进大脑重新学习,并将正确的肌肉收缩感觉以及关节运动感觉信息传递至大脑,使得大脑功能重组,并刺激潜在的神经通道,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加快受损神经通道重塑,最终改善运动感觉反馈环路,增强患者下肢运动能力。从文章结果中看到:干预前两组步速、步频、跨步长、FMA、NIHSS、BBS、FCA、SF-36、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Ⅰ级、Ⅱ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Ⅲ级、Ⅳ级、Ⅴ级发生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不仅能够改善肌力、平衡能力及下肢运动能力,同时还可增强步行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生活质量提升。经分析发现,肌电生物反馈能够将患者活动期间的肌电信号转变为视听觉信号,并自动测定治疗区域的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动态设置阈值,指导患者进行收缩,一旦肌电信号超出预设的阈值,治疗仪即可实施电刺激,由于肌肉收缩引起的肌电信号较弱,经放大后显示在屏幕上,同时伴有声音提示,为患者提供了直观的视听反馈,并实时掌握其自主运动对肌肉的控制程度,进而增强肌群力量,改善下肢运动能力,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15]。与穴位注射联合后,疗效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此文的研究结果为脑梗死患者后期治疗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穴位注射的效果更好,促进下肢肌力与平衡能力增强,改善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使得下肢运动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步频肌电生物反馈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7期)2022-04-22苏炳添、谢震业百米跑技术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浙江体育科学(2021年3期)2021-05-07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年5期)2019-07-11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中国体育教练员(2019年1期)2019-04-18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年2期)2019-02-14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6年4期)2016-07-10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四川精神卫生(2015年4期)2015-12-23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体育科学研究(2015年4期)2015-02-28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推荐访问:下肢 穴位 注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