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转化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转化

时间:2024-01-22 15:45:01 来源:网友投稿

朱海燕

在小学基础教育中,应该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内心比较自卑的学生,小学教师应该做出积极应对,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有健全的人格,促进这些自卑学生获得自信人格和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自卑学生的成功转化,有必要对其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进转化的策略,确保转化的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与借鉴。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卑,部分学生通常会表现出不自信、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最关键的是心理承受能力相对弱。自卑心理的产生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状况,还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有必要聚焦小学生的自卑心理,积极探寻转变策略,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导致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经常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足够的自信,经常会怀疑自己。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具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不能正确看待外界对自己的看法 很多小学生过于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对于自己外貌的评价。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家长会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人作比较,经常正面去评价别人家的孩子,而忽视了自己孩子的感受。有些家长还会经常否定孩子,给予他们负面评价,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拒绝与外界沟通交流,自卑心理油然而生。再加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还处在初期阶段,对是非观也缺乏正确的认识,经常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他们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一旦不能得到认可,就会怀疑自己,丧失自信,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升入四五年级后,会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如果外表不能得到外界认可,也会导致自卑心理的出现。总之,如果不能获得正面积极的评价,小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处于自我怀疑的状态。

成功的经验不足 小学生如果没有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就会产生挫败感。他们正处于天真烂漫的阶段,心中拥有美好的理想。但是如果在学习上没有完成目标,或者得到的都是否定评价,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相反,如果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就会自信很多。

缺乏積极的心理暗示 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且不够自信,经常否定自己,遇到困难就退缩。这主要是因为这类学生缺乏积极的心理暗示,在遇到挫折时不知道怎样进行自我调整,没有面对挫折的勇气,所以通常选择放弃,内心会有意回避困难和问题,最关键的是内心还会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此外,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得到满足。自尊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旦自尊心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就会使学生产生失落感,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家庭环境的影响 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偏激,孩子稍有失误,家长就会不停指责孩子。长期这样下去,孩子的自我认知就会产生偏差。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家长就会批评他们。在这样的环境成长下,学生很容易出现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内心会感觉到没有安全感、孤独,且不合群。而现在很多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独立意识不强,一旦得到充分的关注,内心就会失衡。部分学生还会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而产生自卑,导致从小性格内向,心理上产生严重的落差感,甚至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抵触心理。

转化策略

高度关注学生的自卑心理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应高度关注学生的自卑心理。若是某个学生内心较为自卑,教师就应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反之,如若教师没有充分关注和正确应对学生的自卑心理,可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所以,小学教师应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自卑心理,再进行积极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要高度关注学生自卑心理是转化自卑学生心理的基础,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卑心理的危害,有效预防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与此同时,学校也应关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状况。若是学校能对学生的自卑心理给予充分重视,上行下效,教师也必然能够更加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与成效,将实际结果引入绩效,并及时鼓励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另外,学校也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培训课程,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学生心理,并转变教育观念,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转化学生的自卑心理。只有充分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学生自卑心理才能够得到有效的疏导。如此种种,皆是教师和学校高度关注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也是转化学生自卑心理的有效策略,两者应共同努力、协同合作,让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为了改变学生的自卑心理,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在日常教育中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让这些学生能够客观认识来自周围的评价,从而正确看待自身的缺点和优点,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学生的心态,待学生的情绪平复后,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一方面,对于性格内向、不合群的学生要及时了解原因,再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例如,班级内有一位性格特别内向的学生,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发现这个学生是因为觉得班级内其他学生瞧不起自己,才不愿意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将自己的内心封闭了起来。对此,教师要先单独与这个学生进行谈话,了解清楚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之后再慢慢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纠正其不正确的看法,引导这个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主动去和同学交流。另一方面,对于内心孤僻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地与人交流,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例如,组织班级活动,引导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去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动;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增强与人交流的信心和勇气,使内向的学生逐渐变得开朗。

家校共同合作 自卑心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由于众多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改变学生自卑心理时,也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要与学生家长多交流,使他们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来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家长,并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学生的在家表现,共同解决孩子的自卑问题,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家校应积极给有自卑的学生搭建更多展示的平台,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要发挥他们的所长,特别是家长要善于发挥孩子的优点,多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多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心理拓展等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他们能够有面对挫折的勇气,能够迎难而上,不怕失败。同时,开设心理咨询室也很有必要,关键的是这种方式较为私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且效果也更为明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咨询师一定要坚守保密的原则,要理解和信任学生,只有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心理咨询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下去。因此,一定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他们愿意与教师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此外,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使用心理调节技巧。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由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在教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特别是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结合多种方式,如人际交往训练、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不断克服自卑的心理,适当调节情绪,掌握好自我排解情绪的方法。一定要告知学生,如果自己不能排解不良情绪,一定要告知教师,寻求帮助。

多元化的评价学生 为了有效激发存在自卑心理学生的自信心,就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表现,特别是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赏识教育是当前被广泛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快乐的感受。对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隐藏的技能和潜力,多肯定学生的行为,引导自卑学生走出误区。例如,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建档案,在档案中记录教師的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这样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就能够发现自己的改变和进步,从而不断树立和提升自信心。

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调节 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以正面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否则就会临阵退缩,长此以往,也会失去学习动力,变得越来越自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太注重于结果,而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怎么做上,要意识到无论结果如何,在体验的过程中都会有所收获。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鼓励。大部分自卑的学生都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一旦在学习上没有获得成功体验,就很容易意志消沉。教师要引导他们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不要好高骛远,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能够完成的目标,并不断鼓励自己,逐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才能够完成学习的目标,最终避免挫败感的产生。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自卑感,家长不仅要注重自己的教育方式,更为关键的是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幸福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且性格也比较活泼开朗。反之,一旦家庭关系紧张,就会让孩子经常处于焦虑恐惧的状态,不仅会变得不自信,也会比较胆小,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基于此,家长有必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一定要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要学会尊重孩子,除了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多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评价,不能一味地批评,而应该积极与孩子沟通。更重要的是,不能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多表扬,让孩子对自我能够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与同学构建良好的关系,改善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让孩子处于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思考与建议

小学教育应该从思想上对学生自卑心理的转化引起重视,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家长和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自卑心理对孩子产生的危害。学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班主任要加强与心理健康教师的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有自卑心理,要与心理健康教师积极探寻出解决的办法,引导学生去积极面对,克服自己自卑的心理。学校在落实这项工作时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了能够让小学教师更科学地引导学生,改善学生自卑心理状态,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要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通过各种培训活动,让教师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只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后,教师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的理念,能够正确评价孩子,对孩子有效地进行指引,提高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掌握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以此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还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有必要定期开设相关的活动,让家长参与其中,确保家长都能够积极地协助学校的工作,尽早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第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了让学生在学校能够获得更多快乐的体验,教师要多关心和爱护学生,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差别对待。要多包容学生,一旦发现学生犯错误了,不能一味地批评,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自身的问题,在今后改进。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关注,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要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和谐友爱的班集体能够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当自卑学生面临失败时,同学要多帮助他们。

小学生产生自卑的原因不仅有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和个人的因素,教师在转化学生自卑心理时也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量,以此来实施合理有效的转化策略。在转化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为学生考虑,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通过家校的有效合作,积极引导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猜你喜欢自卑心理健康心理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心理小测试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20年3期)2020-07-16自卑的三个真相,你知道吗祝您健康·文摘版(2020年4期)2020-04-19心理感受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0期)2019-05-28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1期)2018-05-10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创新作文·初中版(2017年7期)2017-12-26自卑,本质上是自虐感悟(2016年4期)2016-05-10自卑的地方商业评论(2014年4期)2015-02-28

推荐访问:成因 自卑 小学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