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三个务必”的内涵诠释、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向

“三个务必”的内涵诠释、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向

时间:2024-01-27 13:30:01 来源:网友投稿

张鹏虎 赵平

[摘要]学习贯彻“三个务必”是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举措。“三个务必”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意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担当精神、中国共产党迎接党内外风险挑战的斗争精神。它发轫于中国共产党治党管党的经验总结、发展于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升华、满足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诉求、实践于中国共产党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践行“三个务必”,必须将其融入黨员学习教育之中,提升新时代党员思想觉悟;
必须将其融入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培养新时代青年;
必须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之中,传播好主流意识形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三个务必”;
科学内涵;
生成逻辑;
实践路向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6—0036—07

[作者简介]张鹏虎,男,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赵平,男,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中国传统美德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以广阔的历史视域和全方位的历史思维审视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工作方法、文化传统和领导艺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我们将其概括为“三个务必”,它不仅是对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法。厘清“三个务必”的内涵诠释、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向,为新时代坚持和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思想动力,并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一、“三个务必”的内涵诠释

“三个务必”是立足当下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境遇,继承发扬党的先进思想建设理论而形成的思想硕果,深刻阐发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使命意识、担当精神及斗争精神。科学把握“三个务必”的本质内涵,为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提供思想动力。

(一)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意识

“三个务必”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思想指南。从这一层面出发,“三个务必”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一种战略意识,具体包含使命意识、忧患意识与斗争意识三个部分。“三个务必”对于强化党的思想建设,激发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中心任务以及应有的使命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时代任务激发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心任务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意识。只有在这种使命意识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始终保持正确前进方向,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其次,“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强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以及应有的忧患意识。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中国共产党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之中,党面对“四种考验”和“四种风险”的现实挑战,部分党员干部因缺乏理想信念,出现精神懈怠、损害群众利益、脱离群众等危险。新时代党充分发挥历史主动再次提出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念,彰显了党强大的战略定力,这对于新时代提升党员干部防范脱离群众风险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共产党迎接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也是强化全体党员干部忧患意识的重要举措。

最后,“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强调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时应有的斗争意识。当前,国际上“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世界经济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世界格局不断调整,与此同时,在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出现的惠民政策落实落地以及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等现实问题。“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3],党才能够掌握历史主动,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伟大事业建设之中。“三个务必”的提出唤醒了全党的斗争意识,敢于和各种“妖魔鬼怪”“老虎狐狸”作斗争,敢于迎接各种风险挑战,从而不辜负人民对于执政党的期望。

(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担当精神

“三个务必”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担当精神。它既包含了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谋发展的使命担当,也包括为全国各族人民谋幸福的现实担当以及为人类文明谋进步的时代担当。这种担当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从担当精神的视角来看,“三个务必”表现出党主动担当历史使命,承担时代责任。其一,“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党对于历史任务的使命担当。党从历史发展进程和国家实践发展状况出发,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范式。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4]这不仅表现出我们党善于结合自身特点,以独特的方式来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任务,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时代之问。

其二,“全党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全国各族人民谋幸福的现实担当。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党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之一。人民美好生活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5]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为党在谋求人民幸福和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提供了思想指引,也彰显了党建设伟大事业的担当精神。

其三,“全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人类文明谋发展的时代担当。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壁垒出现、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风险挑战接踵而来。面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部分国家想以战争和经济掠夺等方式来完成现代化的目标。这种损人利己的方式不仅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严重破坏了国际社会的稳定秩序。面对多变的时代境遇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新论断,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党的斗争精神不仅深刻表现出党随时准备经受时代考验的高度警醒,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的伟大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迎接党内外风险挑战的斗争精神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党内外风险挑战的一种斗争精神。具体而言,这种斗争精神是与腐朽的思想做斗争,与外部风险挑战作斗争的一种精神动力。“三个务必”指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主题,为新时代党与各种风险挑战进行斗争提供思想武器。

“三个务必”体现了党敢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斗争精神。党的二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率的第二个答案。“三个务必”的提出,是党敢于革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并同各种不良思想作斗争的重要表现。“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敢于与各种错误思潮及价值理念做思想斗争,摆正全党的思想方向。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扭曲了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三个务必”的提出,有利于唤醒全体党员的使命感,增强其政治定力,在时代发展中做出清醒判断。“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敢于和不良作风做斗争。当前,党领导人民群众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使得部分党员同志出现了骄傲自满的工作态度和奢靡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再次提出为全党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提供思想武器。“三个务必”的提出,彰显了新时代党敢于与自身出现的问题作斗争的决心,并为新时代党敢于自我革命提供强劲的思想动力。

此外,“三个务必”彰显出了党善于迎接各种风险挑战的斗争艺术。习近平强调,斗争艺术是“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7]。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经济贸易的壁垒、强权政治的打压、不良文化的渗透等风险挑战下,我们党必须善于运用斗争艺术。其一,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在实际开展各种工作中,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严谨态度,科学预判各种潜在的风险挑战,将自己的方案尽可能地做到周密详细。同时,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时,党员干部应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事情的发展。其二,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党所有的战术判断都应该围绕这一矛盾开展,做出科学的战略安排,采取正确的斗争形式,做出正确的战术决断,以更加自信的状态投入到斗争实践之中。其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個循序渐进的过程,党要坚持斗争过程与斗争实效相统一。增强斗争的实效性就是有理有节的进行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尤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立场、观点贯彻其中。同时,也要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斗争,不能急于胜利而盲目出击。“三个务必”的提出,正是彰显了新时代党在斗争过程中的方法艺术,为新时代党的斗争提供强劲的信心和底气。

二、“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

“三个务必”是对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党把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的动力引擎。它发轫于中国共产党治党管党历史经验的总结,拓展于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理论探索,实践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诉求,满足于保持中国共产党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时代要求之中。因而,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是增强党弘扬“三个务必”理论底气的前提条件。

(一)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治党管党的经验总结

“三个务必”是在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百年实践中,对党的治党管党经验做出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以总结自身建设的经验来促进自身发展。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百年历程中不断夺取伟大胜利的关键所在。“三个务必”正是党总结自身发展经验的精华所在。

“三个务必”发轫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取得全国性革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未来发展,提出了“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此后,党将“两个务必”作为建设自身和开展工作的重要思想方法。同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也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譬如,早在革命前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并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北伐战争,在此过程中党逐渐形成了注重斗争的优良传统。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三大改造”,使得中国从“一穷二白”社会状况转变成具有完备工业体系的国家,为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敢于破除一切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将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之中,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之后,党继续保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面对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以及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向全党郑重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全体党员应谨记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之后,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部署了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9]此外,习近平对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也有所强调。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时就强调“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10]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一再强调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重要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党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本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我们党要发扬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之后,面对党内外出现的风险挑战,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斗争”,要求党员干部掌握斗争艺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三个务必”的新论断,这不仅保持了党善于总结治党管党经验的优良传统,也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理论逻辑: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升华

社会实践的不断拓展,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创新性发展。“三个务必”正是党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与升华。

从理论层面来看,其一,“三个务必”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建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理论为“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供思想动力。《共产党宣言》阐释了共产党是为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11],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解放全人类为奋斗目标。此后,世界共产党人一直为这一目标而不懈奋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正是对这一奋斗目标的延展和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反映出党的性质与宗旨,也强化了党将人民至上作为永恒的追求的思想理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斗争观点的理论为“全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供理论支撑。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12]斗争具有长期性、尖锐性、艰巨性等特点。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面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中国共产党善于抓住斗争的特征,掌握斗争的本领,把握斗争的艺术。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既是对党优秀革命思想理论的一脉相承,也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风险挑战的积极应对,彰显了党深厚的历史自觉,表现出了党强大的历史主动精神。

其二,“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与发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前夕,党中央面对工作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变化以及党内出现的自满问题。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理论,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3]。体现出了党的忧患意识。正是在“两个务必”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才能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并取得一系列的伟大胜利。当下,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转折期,面对新矛盾和新的问题,党中央继承了“两个务必”思想理论的精华并创造性提出了“三个务必”。这不仅传承了党的优良工作作风,而且为新时代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思想指引。

(三)实践逻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诉求

“三个务必”是党百年奋斗实践历程中的思想精华。“三个务必”的本质是在党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意识形态理论。从实践维度来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诉求催生了“三个务必”的提出。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3]当下,中国共产党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诉求下,“三个务必”应运而生。其一,中國式现代化式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党要带领十四亿人口全部迈入现代化的任务是艰巨的和复杂的,在此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风险挑战。譬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布局的问题以及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制度等。这些现实难题的出现,党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为实现十四亿人口的现代化的目标提供思想方法。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的过程中,面对城镇化建设体系有待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等难题,“三个务必”的提出为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了思想武器。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目前,党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和功绩,这使得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浮躁和骄傲的情绪。与此同时,国家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需解决;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历史虚无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抬头。为了协调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个务必”的提出成为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其四,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世界格局动荡不安,俄乌冲突加剧,经济贸易中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抬头。国际上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加剧,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自然灾害变多、水资源和空气污染严重等一系列新困境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三个务必”的提出为党带领人民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指引。

(四)价值逻辑:中国共产党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内在要求

“三个务必”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根本所在。“三个务必”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彰显出了党与人民群众利益相统一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三个务必”是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所在。发扬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巩固我们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15]使得党的人民底色永远不变色、不变味、不变质。自党执政以来,党的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为防范这种危险的发生,全党务必加强人民至上的思想理念,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难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三个务必”,发挥其价值引领和思想导航的作用,使得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具体而言,“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以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拉近了党与人民群众的思想距离,也强化了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三个务必”的提出为新时代党把握人民主体,强化党群关系提供了思想武器。

另一方面,“三个务必”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习近平强调“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16]中国共产党源于人民群众,也植根于人民群众,这不仅说明了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也决定了党始终能够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谋利是党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坚持在发展中改善和保证民生,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外,当前党内所出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新的腐败问题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三个务必”的提出,为党坚定人民立场,增强反腐败能力提供了思想利器。

三、“三个务必”的实践路向

新时代,弘扬“三个务必”,应注重其科学内涵与实践主体的融合,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三个务必”的强大引领作用。将“三个务必”融入党员学习教育之中,抓住新时代伟大工程建设;
将其融入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抓住新时代时代新人的培育;
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抓住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

(一)融入党员学习教育之中,提升新时代党员思想觉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7]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键在于党员的思想觉悟。新时代将“三个务必”融入党员学习教育之中,为新时代的伟大工程建设筑牢思想底线。

首先,以“三个务必”理论学习为着力点,提升党员思想觉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18]新时代,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加强党员的思想理论学习成为必然选择。党员通过深入学习“三个务必”的历史发展脉络、形成根基、时代背景等理论知识,掌握其思想精髓,不断增强自身对其信服力。此外,通过“三个务必”的理论学习,党员能够弄清楚“三个务必”的叙事逻辑、情感逻辑以及理论关系”等,从而增强党员干部践行“三个务必”的理论底气。

其次,以党日活动为发力点,提升党员践行“三个务必”的执行力。开展党日活动是各基层党组织根据不同类型党支部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加强支部建设与强化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环节。各级党支部可以开展学习“三个务必”的主题党日活动,运用征文、海报、演讲比赛或者观看主题影片等形式,强化支部党员对“三个务必”的理解并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出来,不断将其转化为砥砺前行的思想动力,最终实现提升党性修养的目标。

最后,以党员的日常生活为落脚点,筑牢党员的行为底线。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9]“三个务必”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是帮助党员干部解决思想作风难题的有力武器。将其融入党员的日常生活中,将抽象化的思想理论做实做细。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对待日常工作事务,时刻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
在生活中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勤俭节约、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等。这不仅展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也将“三个务必”转化为实践行为。

(二)融入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代青年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20]将“三个务必”融入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战略性工作的关键一步,有助于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各类先进组织应积极开展宣传“三个务必”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社会青年对“三个务必”的践行。在社会各界中,加强对“三个务必”宣传,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和理论宣讲等方式,增强“三个务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社会各级机关应主动组织社会青年参与一系列学习“三个务必”的实践活动,如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展、参加红色志愿者公益活动、爱心支教活动等,让社会青年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实践活动中践行“三个务必”,更加深刻领悟到“三个务必”的精髓所在,最终以满足时代的要求。

(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好主流意识形態

“三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论断,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的根本所在,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思想理论资源。将“三个务必”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好主流意识形态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做法。

一方面,将“三个务必”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之中。“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民族伟大复兴,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三个务必”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以及实践理路构建了“三个务必”形成的机理。这一机理彰显了“三个务必”的整体框架,也是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条件。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从价值角度分析“三个务必”对于学生精神品质的涵养作用,明晰“三个务必”的当代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自强;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程中,以“三大规律”为基础,把握和理解“三个务必”形成客观规律和理论逻辑;
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以发展的角度,掌握“三个务必”与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赋予“三个务必”新的思想内涵;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握“三个务必”的历史价值,并找出相关史料为其提供历史依据。

另一方面,将“三个务必”切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之中。其一,基于教学目标,将“三个务必”的现实价值目标融入课程的价值目标之中,引导学生体验“三个务必”的现实价值。教师通过讲解“三个务必”理论渊源、分析现实中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在现实中践行“三个务必”,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目标。其二,基于课程设计,教师通过理论讲解、案例筛选、实例分析等,将“三个务必”与课程的整体环节有机结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三个务必”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和培育时代新人的现实路径。

参考文献:

[1] [2] [4] [5] [16] [18]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0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25.

[6]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扬斗争精神 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 [N].人民日报,2019-09-04(01).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8-59.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17-10-28(01).

[9]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6.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3.

[1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14]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G].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29.

[15]正当其时的重大主题教育——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6-02(01).

[17]习近平.在中央党校 ( 国家行政学院 )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N].人民日报,2019-03-01(01).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责任编辑:张洋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安徽师范大学)(项目编号:21SZJS3401037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20MYB04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2年1期)2022-04-26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当代陕西(2020年13期)2020-08-24充分认识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重要意义中州学刊(2017年4期)2017-05-20网红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其引导中州学刊(2017年4期)2017-05-20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贵州省党校学报(2017年2期)2017-05-06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理论导刊(2016年12期)2016-12-27全面理解绿色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学习月刊(2016年19期)2016-07-11『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学习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论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13期)2014-10-22

推荐访问:务必 诠释 内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