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校“云课堂”建设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学校“云课堂”建设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4-01-29 16:15:01 来源:网友投稿

方燕华

上海市海南中学

(一) 研究缘由

1. 政策驱动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2]在信息化时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而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

2. 变革驱动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催生了全国范围内首次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加速了教育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

笔者清醒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在推进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前瞻设计,加快学校线上“云课堂”建设,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智慧校园,也要深入每一个教育板块,挖掘多样的师生成长需求,更有效地推动学校教学模式由传统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的转变。

(二) 研究意义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探索“云课堂”阵地建设方法与路径。满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
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资源闭塞局面,实现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加速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转变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校际壁垒,突破时空阻碍,实现校与校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推动优质资源的流通,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 探索“五育融合”新途径

1. 建设“云课堂”教育载体

学校转变固有思维。2020年2月,上海市海南中学以公众号“云课堂”为载体,开展互联网赋能下的学校教育工作,在“五育融合”

方面进行了诸多有意义的探索与研究。

2. 挖掘“云课堂”资源内容

互联网时代“内容为王”,对于学校的“云课堂”提出了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也给了学校、教师巨大的开放性实践创新空间。我们提出“分享”的理念,教师群体“众筹众创”打造属于学校的“五育”资源库,让所有学生都能分享到教师制作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积极向上、富含正能量、丰富又有趣的内容。

在资源内容上,“云课堂”资源库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拓展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外,“云课堂”共享资源在惠及师生群体的同时,也惠及家长群体、校友群体等。

3. 探索“云课堂”实践路径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融合众筹众创,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理念,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以下四个阶段的探索。

第一阶段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停课不停学”期间。这一阶段是“云课堂”的推送初始阶段,以学校单向输出为主,还未建立互动和反馈机制。但在这一阶段,构建起了学校“云课堂”的基本推送框架,为后续工作的持续推进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为2020年暑假期间。在对第一阶段“云课堂”建设实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两点改进措施:一是要改变单向输出模式,增加教育引导。具体落实为在“云课堂”推送中配备相应的“学习单”,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加深印象。二是要增加即时反馈机制。面对这一难点,学校采用了数字化平台的即时反馈功能,初步建立了由公众号推送内容,数字化平台收集与反馈信息的模式。

第三阶段为2021年寒假期间。反思前两个阶段“云课堂”的建设实践,学校尝试增加了评价激励机制。一是利用数字化平台的“点亮”功能和“优秀作品墙”展示功能进行线上评价;
二是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对于积极参与“云课堂”学习的学生进行线下表彰,对于学习成果进行线下展示(展览)。至此,学校的“云课堂”应用模式逐步完善。

第四阶段为2021年暑假期间。到这一阶段,学校“云课堂”应用模式已进入稳步运行阶段。虽然在第二阶段,学校已经增设了配套学习单,但是如何了解“云课堂”配套的“学习单”反馈情况成了新的难题。经过多方平台对比,学校认为基于“问卷星”应用可以提供强大的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工具,深挖数据价值。学校制定了新一轮迭代方案:利用“问卷星”应用制作“学习单”二维码,在“云课堂”推送内容的同时,发布“学习单”二维码,很好地解决了“云课堂”推送后“学习单”情况的数据收集、储存和分析的问题。在“云课堂”实践研究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也逐步实现了教师教育方式的突破。

(二) 探索教育新方向

“云课堂”的建设为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面貌,从师生与学校两个维度同步推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1. 推动线上线下教育工作的紧密融合

(1) 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学生可借助“云课堂”,在校内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主题活动。

上海市海南中学和上海京剧院合作,打造学校艺术特色。以2021年9月1日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为例,学校组织开展了“‘品经典国粹 扬家国情怀’暨上海市海南中学傅希如京剧工作室‘戏曲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开学第一课”互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与之相关的暑期“云课堂”,为“开学第一课”做好“预习”,具体内容包括:《杨家将》之“穆桂英挂帅”“为国家”选段、《红灯记》选段、《梅兰芳·蓄须记》选段、京歌《我是一个中国人》。

通过“云课堂”前期的知识铺垫,学校帮助学生在活动前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的主题活动中做好服务工作。线上“云课堂”的知识铺垫和学校线下的主题活动相辅相成,这是我们探索的教育新方向之一。

(2) 与学科融合

我校是上海市首个挂牌的“沈尹默书法教育基地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学校“云课堂”推进学科探索,形成了一批艺术“云课堂”资源,向学生群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借助“云课堂”形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新型教学模式与学科的融合。

比如,学校举行“一起练字”活动,“云课堂”推送学科相关练字微课及书法知识。学生在数字化平台上练字打卡,教师给予线上点评、点赞、云展示。开学后,学校线下表彰能坚持练字的学生,并利用学校的艺术展廊展出“一起练字”活动中的优秀学生作品。

线上“云课堂”活动和学科线下的表彰、展示等活动相辅相成,这是我们探索的教育新方向之二。

(3) 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融合

2019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提出:“客观记录,重在过程。以事实为依据,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做客观记录和写实性描述,尤其关注学生社会考察、探究学习、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关注学生成长经历。”[3]

为此,学校组织开展了“行走课程”,纳入学生社会实践。以“上博”行走课程为例,活动前,学校设计了配套学习单,内容涉及学生参与活动的路线规划能力、礼仪自律能力、专注听讲能力、观察临摹能力、思考反馈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
活动后,学校收集整理学生参加行走课程后形成的学习成果,并编辑成视频资料,作为“云课堂”“众筹众创”的内容之一。

学生线下社会实践活动和线上“云课堂”反馈、展示相辅相成,这是我们探索的教育新方向之三。

2.“云课堂”与岗位“练兵”紧密结合

信息化时代对学校教育建设提出“新理念”“新实践”“新模式”的新要求。信息化与教育和谐共生,构建教育新生态的前提,是学校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和思维的转变。学校“云课堂”实践研究在推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师群体的转变。如杨晓哲所言,每一个从教人都可以“用自我驱动的方式拥抱不断变化的时代,这也是互联网给每个人带来的教育价值”。

学校“云课堂”的实践研究,不仅让教师感受到教育变革的强劲脉搏,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同时也激发学校有志于岗位“练兵”的教师群体的思想碰撞,引发其对相关教育行为的深度思考。

“云课堂”实践伊始,学校政教处德育团队的所有教师都加入“云课堂”的实践队伍中。在“云课堂”推进过程中,一些非德育团队的教师也主动要求加入,参与“云课堂”的探索实践。学校良好的教师团队氛围,从供给侧为解决“云课堂”的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就公众号“云课堂”的推送方式多次开展了线上线下的教研活动。“云课堂”从最初只有图片加文字的简单方式,到后来有视频、音频相结合的推送;
从初时利用公共资源里的视频,到后来由教师自己拍摄、剪辑、制作视频;
从一开始的“单兵作战”,到后来的“学科联手”;
等等。“云课堂”实践研究过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教师群体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打造“云课堂”教育阵地,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提高教师队伍信息素养、专业能力的同时,打造一支乐于分享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我们探索的教育新方向之四。

3.“云课堂”促进资源的整合重组再利用

教育“新基建”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要加大以5G为基础的网络建设及新型“学分银行”建设。

目前,学校“云课堂”积累的内容经过后期汇编整理,可以形成学校提供给学生的选修课程菜单。学校预期,学生可以在四年里自主选择菜单上的课程,开展相关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后,修得“五育融合”的相关学分,四年中积累到校级“学分银行”里。学生初中毕业时,学校颁发相关学分小证书。

通过“云课堂”的实践积累,探索智慧学校的建设和“校本布局”,是我们探索的教育新方向之五。

(一)“云课堂”建设初具规模

现阶段,学校“云课堂”已构建了“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生命教育”“科技教育”“团队教育”“劳动教育”“卫生教育(防疫)”“法治教育”“体育教育”“同伴教育”等11个板块。2020年,共计推送相关内容239篇。截至2021年9月,共计推送137篇。

学校微信公众号和不同板块的“云课堂”内容,涵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切实推进“五育融合”教育工作。“云课堂”的具体板块如下。

1. 家庭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也决定了孩子的初中时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时期。学校希望借助“云课堂”的家长学校板块,更好地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拓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更新观念,使其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同行者、人生方向的引导者、心理调适的支持者。

2. 心理健康教育

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和寒暑假期间,学校尤为关注学生居家的自我心理调适,推出了有针对性的“云课堂”心理健康教师专栏。当学生回归课堂后,学校仍继续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3.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云课堂”艺术教育板块内容丰富,包含“书法欣赏”“跟名家学唱京剧”“国画小知识”“茶艺”“书房雅谈”等。学校希望在实践研究中不断丰富艺术教育“云课堂”的内容,通过艺术公共课的方式,弥补线下艺术教育的不足,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在学生心田里“种下一粒艺术的种子”,慢养静待,观其“拔节孕穗”。

4. 生命教育

学校通过“云课堂”生命教育板块,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告诉学生要关注自身的生命,还要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使学生明白:要让人类和其他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长;
同时,关怀明日生命的发展。

5. 科技教育

我校是科技创新学校,有着优良的科技教育传统。结合学校“目的地想象力”(Destination Imagination,DI)团队优势,利用“云课堂”科技教育板块推送相关科技教育内容,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6. 团队教育

学校利用“云课堂”团队教育板块开展主题日教育、仪式教育等,包含共青团和少先队的组织意识、政治启蒙、信仰萌芽、成长取向等“大思政”教育内容。

7. 劳动教育

学校利用“云课堂”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借助劳动教育板块,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

8. 卫生教育

初中卫生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防疫教育为契机,学校利用“云课堂”卫生教育板块,带领学生认真学习防疫卫生知识,关注公共卫生,保护自己和家人,逐渐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的卫生习惯。

9. 法治教育

学校借助“云课堂”法治教育板块,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初中阶段这个“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能够知法、懂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

10. 体育教育

“云课堂”体育教育板块在学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积极参与中焕发新生力量。教师示范热身运动、示范八段锦等动图、视频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学校借助“云课堂”体育板块,教师带领居家的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健身的兴趣和习惯,提升体力,增强体质。

11. 同伴教育

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调查显示,青春期是同龄人最具影响力的人生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通常更愿意接受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学校利用“云课堂”展示学生寒暑假居家的点滴感悟,进行同伴教育,提高育人成效。

(二)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取得阶段性进展与突破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自媒体时代,学校是引导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抓牢线下教育的同时,学校也不能放松线上引导这个主阵地。学校以“创新和幸福”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通过打造“云课堂”公众号,在构建学校“云课堂”的同时,推动学校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的融合,以期逐步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一方面,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起到导向作用,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满足师生的发展诉求;
另一方面,可助力逐步形成学校未来教育资源新样态;
此外,还可以让学校在线上积极宣传发声。

在上述理念的推动下,学校“云课堂”建设已经完成了校园信息化“校本布局”的初步建设,现阶段已形成了一个属于学校的线上“新家园”雏形,具体维度如下。

一是形成工作推进方法。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更新调整“云课堂”实施的方式方法,使之适合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是打通反馈评价通道。过程中关注学生群体“学”和“习”的情况,即时给予互动反馈和评价。

三是形成“多赢”“共享”局面。学校以“云课堂”为抓手,结合初中学生综评、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技艺术教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内容,夯实学校“五育并举”工作的基础。

四是打造宣传窗口。学校公众号“云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的宣传窗口,也是学校积极向家长、社会进行宣传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探索,学校的“云课堂”已经形成了“共享·泛在·智慧——上海市海南中学‘云课堂’建设一览”的成果。相关调查问卷反馈表明,这些成果也得到了家长较高的评价。同时,学校也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不断反思与改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科融合。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时代的紧迫课题,各学科要考虑如何用好信息化手段,去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同时,学校的育人工作也要有前瞻性,积极思考学校信息化的“校本布局”。

二是资源共享。学校“云课堂”的建设,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一定要建设一支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还需建立一个“众筹众创”的教育资源积累体系,让学校教师、社会力量、学生自己能够生成教育资源,并加以利用。我们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发现在推进“云课堂”的同时,也能帮助教师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更新自我认知,实现专业进阶。

三是系统推进。学校“云课堂”的建设要有顶层设计,做到系统性规划板块、系列化推进和积累经验,逐步形成学校未来教育资源的新样态。

四是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群体“学”和“习”的情况,即时给予学生互动反馈和评价。做到以人为本,坚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习者,为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

五是技术迭代。要及时更新调整“云课堂”推进的方式,不断摸索“五育融合”在“云课堂”中的实践范式。关注已经生成的“云课堂”内容,挖掘其再利用的方式方法;
关注还未开发或尚不成熟的“云课堂”板块,不断建设更新和完善,使其系统化。

对于未来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我们的理解为:学生的学习没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是“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的学习。我们认为教育最好的形态是“和风细雨”式的熏陶,我们的实践是希望学校的“云课堂”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互补充,知识共享,从而能够惠及每一个学生,让其成为普惠的学习场。

猜你喜欢云课堂学校课堂甜蜜的烘焙课堂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美在课堂花开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10期)2021-10-20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小学科学“云课堂”的构建策略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年12期)2017-01-05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0期)2016-12-05基于云课堂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考试周刊(2016年56期)2016-08-01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

推荐访问:路径 课堂 探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