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文三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石油机械》期刊论文为例

论文三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石油机械》期刊论文为例

时间:2024-02-01 14:30:02 来源:网友投稿

王刚庆,吴 捷

(中石油江汉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出,出版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责任担当,将新时代出版工作做得更好[1]。为此,各出版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工作制度,以高度的责任心、历史使命感做好出版物的三校工作[2]。三校是图书和期刊出版前从行文内容质量方面、编辑质量方面、排版布局方面等对出版物进行的最后一次校对。三校落实到位不仅显示了期刊严谨的治学态度,而且是期刊在质量控制方面所做工作的体现。三校的责任和重要性在出版物的质量控制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石油机械》是中石油主管的一本月刊,主要刊登石油天然气工程装备领域新技术、新设备及工艺方面的论文。刊物中论文的语言存在长句多、术语冷僻、句意深奥的特点,论文涉及的图形、表格复杂。在论文的三校工作中涉及语言文字、专业术语、数字用法、量纲及标准等,校对工作量大,对三校人员的专业知识、语言文字处理能力要求较高。为了使刊物的编校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本文总结了在刊物论文三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此也希望这些措施能为行业人士提供借鉴。

1.1 局部用法不统一

所谓局部用法统一就在同一篇文章或同一篇文章的某些章节,在符合出版物标准的基础上,对语言的表达方式、数字用法、专业术语采用相同的说法或用法。

1.1.1在语言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祖先的智慧与文明能得以传承与发展,是因为汉语具有相对收敛性,语言稳定,有其自身的表达特点。在汉语表达中,人们很少采用“被动句”,这点和英语不同。在论文的三校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超长的被动表达方式,一来不便于阅读,二来使得句子的意思很难理解。这点在综述性和前瞻性论文中较多,特别是由外文编译的论文,其产生的原因为作者本身对原英文的理解不够彻底,再者作者采用了翻译软件直译,未对文字做进一步处理;
各编辑的文字加工水平参差不齐。这种问题在三校中发现让人颇为纠结,若改动句子可能造成版面浮动;
若不改,句子的表达不符合汉语习惯,不便理解。笔者认为,在编辑文稿时,被动的表达方式完全可借助科技论文无主语的特点处理。

语言表达中还存在词语的主谓表达没有采用统一的形式,阅读时有拗口感。例如某文在介绍某地区地质特点时,表达如下:该地区地层压力梯度大、油藏空隙度大、高的地层温度。虽然句子无语病,但总觉有拗口感、口语感,因为在地层温度的表达上没有采用与前二者相同的表达手法(地层温度高),缺乏局部统一性。

在一些现场来稿中,由于写作水平有限,语言表达中存在大量的“把字句”,一则显得句子呆板,二则显得论文的技术水平低。在生活用语中“把字句”较为常见,可用在科技期刊中则显得较为口语,不能体现科技用语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编辑完全可进行文笔润色处理,采用“设置”“将”“预设”等字词重新加工。

1.1.2在数字用法上存在的问题

科技期刊在数字用法上应符合《出版物上数字出版用法的规定》(GB/T 15835-2011)。在科技论文中若要表示数量时,该标准推荐使用阿拉伯数字[3]。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数字为“1”时显得很别扭,使语言显得不是很得体。在《石油机械》论文三校过程中,论文中常出现 “1次打捞1根短节、1趟钻可节约钻时3 h、每下1根套管短循环1次”等说法。由于每位编辑的处理方式不同,使得这种表达在三校中出现了各种形式,以“1次打捞1根短节”为例,常见处理方式为“每次打捞1根短节”“每次打捞一根短节”。遵循得体原则,本文建议“前一后1”原则,即“一次打捞1根短节”。

1.1.3在小数点的尾数上不统一

《石油机械》刊登的论文一校和二校由不同的编辑来完成。在处理同一物理量的精度时,不同编辑采用了不同的小数位数。在统一小数位数方面,有的编辑采用每一自然段用一个位数标准,有的编辑采用全文一个位数标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来稿中的物理量采用了英制计量单位(比如PSI、英寸、英尺等),作者在将英制计量单位换成国际标准单位时难免产生小数,同一物理量精度不一。在采用全文为一个小数计量标准时,有的论文篇幅较长,编辑的工作量很大,难免有遗漏;
采用每一段一个位数标准时,则显得全文的物理量计量精度较为混乱。为此,本文建议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同一物理量一个章节采用一个计量精度。

1.1.4同一物理量表达混乱

在三校中经常出现同一物理量的表达不统一,不同章节采用不同说法的现象,易给读者产生误解。例如在某篇论文引言中出现了术语“井下流体密度”,此术语作者在有限元建模过程中,由于其参考别人的文献,术语为“井下钻井液密度”,而在实例分析中采用现场常用说法(井下液体密度)。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作者在建立模型时对问题的剖析不够深入,没有将有限元模型与其研究问题完全对正,而编辑和后期校对就此问题也未深入剖析,将其处理成3个术语。

1.2 文题或章节题目命名不精准

读书看皮,读文看题,文题是论文的“眼睛”和“窗口”。论文题目高度涵盖研究内容,不仅显示了作者的学术水平,而且能给读者查阅文献提供参考。在三校中时有发现论文的题目和研究内容有出入,文题中的关键词在文中从未出现。例如某论文题目是《基于强制环状流的电导法持液率测量技术》[4],关键词“持液率”仅在文题中出现,而文中的研究内容却是入口气相表观流速对液膜厚度的影响。

文题不精准还表现在文题过大,文题中的核心词超出了论文的研究内容。文题中关键词涵盖的范围广固然对作者创作时可提供查阅的文献多,但会增大写作难度,使论述的重点不突出。这点在综述性论文中较为常见,三校中应严格确认核心词的涵盖范围,既不能缩小也不能放大论文的研究内容。例如题名为《我国石油管近10年来的发展状况》,题名核心词为石油管,而论文综述的确是钻修井用管,实质上石油管包含油井管和输送管,可将核心词“石油管”改为“油井管”。

章节题目不确切的问题最容易被忽视,往往在章节处理中,编辑、一校和二校的关注度在内容上,疏忽于章节题目的命名。例如某篇论文章节的题目是密封结构校核,而章节内容如下:密封结构最大应力为420.62MPa,安全系数为2.33,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避免了环空压力和管内压力侵入电路仓的可能性,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满足现场工况的要求。这很明显是作者把2个章节(结构校核与性能特点)的内容杂糅在一起了,一则是写作不到位,既然是密封结构校核,但缺少工况分析和相应的计算模型;
二则是编辑功夫不到位,校对浮于形式。

1.3 术语错误

术语错误在三校中很难发现,主要表现在一些交叉学科中出现的术语。交叉学科中术语辨别时难度较大,对编辑及校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往往需要仔细甄别,与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在题名为《DJB型载人载物电动绞车研制》论文中出现了术语“无极调速”。“无极调速”属于物理学名词,在电磁行业应用较多。而该论文的研究重心是钻井用绞车的速度调节,隶属机械学,经过与作者的沟通,文中正确术语为“无级调速”。在题名为《固井中泥浆的调制方法》一文中,依据《常用科技名词规范使用手册》规定,“泥浆”属于现场用语,编辑将其改为“钻井液”,其后的校对人员认为术语正确,未加辨别。实际上作者研究的状态为固井及修井工况下的泥浆,明显属于是编辑错误,应该为“水泥浆”。

1.4 突兀性结论、过度拔高和现象陈述性结论

结论起到总结全文、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助于读者加深论文的印象,明确论文的主要内容与作者的主要工作,可为读者提供信息检索窗口。为此,所有的结论都要在文章的主体部分有所体现,或找到相应的依据,即主体部分有论证或数据可为结论提供支撑。然而在三校中常发现有些结论很突兀,文中根本未提及,或者是文献中的结论;
有些结论则属于一般的现象陈述,这源自归纳结论时缺少条件限制或对研究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概括;
有些作者为了彰显论文的技术水平,在结果中过度拔高了研究成果,这源自作者在建模时所做的假设条件太过理想化,与现场条件区别较大,或者所进行的试验样本有限,有一定的特殊性。

1.5 公式参数解释模糊

《石油机械》刊登有大量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论文。这种论文作者常会建立各种非线性模型,涉及大量的理论计算。在解释公式参数时,某些关键参数的解释很简单,作者只是将文献中的参数意义复制,对参数未做深入剖析,没有与其实例分析中的研究对象对正,在论文研究变量较多、模型复杂的情况下,容易给读者造成困扰,不便于文章的理解。例如某篇文章中作者给出了Mixture模型的动量方程,如式(1)所示:

(1)

在参数解释时给出了井下压力、流体密度、体积力等。这样解释太过笼统,与所建立模型的研究对象不对应,前期的校对只注重参数解释是否有遗漏,公式量纲是否正确,忽视了读者在阅读中可能存在的疑虑。经与作者沟通,参数中的压力应为井下混合流体压力,密度为钻井液与气体的混合密度。

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来是论文存在写作方面的问题,二来是三校工作有敷衍了事的现象,编辑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为了提高论文的编校水平,期刊社要严抓“三审三校”制度,力争将论文的写作问题在审稿环节解决;
编辑要不断提高修养,弘扬“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精神,给作者的论文产生更多的附加值。

2.1 严抓三审制度

“三审三校”制度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对出版单位开展业务的基本要求。首先初审不只是论文查新,个人以为初审环节最为重要,首先初审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最好有在科研战线上工作的经历,熟悉本行业的前沿技术、专业术语,标准规范,具有一定的技术把关能力;
其次初审要根据论文的技术内容,给出具有同行评审该论文的二审专家。为了不影响同行评审的公正性,建议采取“双盲审”制度,因为稿件上的公开信息会影响专家的公正性,同时对于高校来稿应规避该高校的二审专家[5]。三审是论文的最后把关,不仅要专业技术扎实,而且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能感知文中关键术语所涵盖的信息,全局把握论文的尺度,结合前面“二审”意见,提出论文的修改意见。照此做法,前文提到的公式参数解释模糊、突兀性结论及术语错误问题完全可以在审稿流程中解决。

2.2 编辑要不断提高修养

2.2.1编辑要提高道德修养

自古以来出版行业就是清水衙门,编辑岗位恰是一碗清汤挂面,所以想挣大钱的不适合当编辑。编辑职业要求其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要发挥工匠精神、奉献精神,编辑是为作者做嫁衣的。编辑论文时首先要保持积极乐观和平和的态度[6],仔细研读作者要表达的意图,逐字逐句修改,去除病句,完善专业术语,对比修改前后句意的深度。

2.2.2编辑应不断拓宽专业知识,坚持学习

《石油机械》的编辑都有从事专业技术研究及设计的工作经历,对本行业的专业术语都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当今社会技术发展迅速,新术语不断出现,加之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不断与传统的石油钻井技术结合,迫使编辑要加强学习,力争参与行业的重大科研项目和技术交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向业内权威人士学习,拓宽专业知识。作为编辑应多与作者沟通,论文编辑过程中把作者当作老师,积累知识;
生活中把作者当成朋友,以诚相待。人都是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编辑更不例外,除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以外,应多向行内的期刊编辑学习,学习其办刊经验、编辑处理技巧,工作中善于运用知网和术语在线等网络平台。要想做好编辑,闲暇之余,应多阅读中外名著,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充盈自我,久而久之,处理文稿时便会有“润物细无声”之感。周振甫先生说过:“苦读的背后是古代典籍的博洽多闻和文字功底的潜滋暗长,并且随时间的流逝逐渐积淀为扎实的国学功底和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

三校是期刊论文出版的最后环节,是行文质量控制的最后把关,是从专业技术角度、编校角度对行文进行审核。三校的质量是期刊质量的一面镜子,反映了期刊对待学术的态度,也是编辑编校人员素质的体现。本文简述了《石油机械》在三校中存在的局部统一问题、题名问题、术语及公式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三审三校”和编辑素养提高方面给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刊物论文的编校水平,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也以此与编辑同仁共勉。

猜你喜欢石油机械术语论文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钻采工艺(2022年4期)2022-10-22天津市东方先科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石油企业(2022年6期)2022-08-04石油工程中石油机械的应用探讨中国设备工程(2018年8期)2018-01-29石油机械的防腐方法研究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14期)2016-07-05下期论文摘要预登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11期)2015-03-01下期论文摘要预登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5期)2015-03-01下期论文摘要预登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1期)2015-03-01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新闻前哨(2014年1期)2014-03-12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中国科技术语(2012年3期)2012-03-20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中国科技术语(2012年3期)2012-03-20

推荐访问:为例 原因 三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