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合文图形化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合文图形化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4-02-08 12:45:02 来源:网友投稿

浙江理工大学/ 郑 艳

合文是一种极具东方特色的独特文字形式,自商周时期“不成熟”的甲骨文,到隶变之后的俗字、新中字,再到当今的现代简体汉字和网络用字,合文跨过了漫漫历史长河,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着它不同的功能和意义,衍生出具有时代特征与含蕴的新形式。设计师可以利用合文的设计原理,使其作为图形要素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标志设计、商业品牌设计等视觉领域。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是关于人类视知觉的重要理论,是关于人的科学,对视觉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的角度来探讨,有利于设计者更好地把握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合文图形化设计的范式与可行性进行优化与调整,避免其自身的局限,提高可识读性与互动性。

(一)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格式塔”由德语“Gestalt”音译而来,字面意思是统一的图案、图形、形式或结构,最先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埃伦·菲尔斯提出的,最初是应用在听觉领域。

后由沃尔夫冈·苛勒(1887-1967)、马克斯·韦特海默(1880-1943)和科特·考夫卡(1886-1941)三位德国心理学家继承并发展。①格式塔理论指出,知觉具有整体性,人的视觉系统可以自行输入并构建结构,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是一门基于“形”的研究。但随着其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不仅局限于一般所指的形状和图形,而是包括视知觉活动在内的经验整体。

(二)合文的图形化设计

合文也称为“合书”,是指将多个汉字通过构字部件的置换、重用或相合等手法合成为一个汉字书写单位(一个方块字字元),通常会伴随笔画删减、共用的情况发生。合文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甲骨文的书写中常出现二字占用同一字符单位的情况,如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姬发的谥号“武王”合成为“珷”,合文形态初显。先秦时期的虎符也是合文设计的典例,虎符是君主用以调君谴令之物,将多个篆字合体雕刻,再剖为两半,合之方可验真假。到汉代,道教盛行,合文频频出现于道教符箓中,开始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为宋代的吉祥语合文流行做了铺垫。宋代以后流行的吉祥警句合文至今仍为人们所熟知泛用,如双喜、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等。

近代合文开始出现合音现象,即取词组中前一字的声母和后一字的韵母拼合成一个新的读音。以化学造字为例,氢氧各取其一半组合成“羟qiǎng”字,其发音即取自“氢”字的声母以及“氧”字的韵母。地方口头用语中也常有合音现象,如北京话“不用”合为“甭”(béng),吴语“不要”合为“覅”(fiào)。

不难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合文作为书写文字的弊端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节奏加快而逐渐显露,一个汉字往往是要身兼数职具备多种释义的,而合文基本上都只能表达特定语境下的特定意思,缺乏延展性,且合文笔画繁多,违背了用字经济的原则,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容易被更为简洁符号、表情代替。如网络造字“”(hehehe),无法在输入法中输出,且笔画繁多,共24 画。与其同义的“哦”才10 画,且完全可以用表情符代替。此类网络造字结构多不严谨,缺乏理据,受众范围也狭窄,不具备经典流传性。

合文生于功能却也败于功能,但如果转换思路,将合文作为图形元素而非书写文字探讨其规律和应用,或许能使这一古老的形式焕发生机。以图形化的思路设计合文,便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呈现媒介、形式和组成元素,合文应用范围拓宽,也能为设计者在进行视觉设计时提供新的范式。

(三)合文图形设计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的联系

近代以来,设计师对合文图形化设计的探索从未停止,但质量良莠不齐,部分设计生搬硬套汉字的结构形式,虽保留了汉字体态,但不得精髓,堆砌文字和图形,缺乏巧思创意。合文的图形化设计脱离不了文字主体,如何使文字既保留识读性,又不失图形趣味,这是设计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和衡量设计合理性的重要标准。

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本就是图形的一部分,以简洁抽象的“笔画”指代事物,是一种意蕴丰富的视觉表现形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完形思想的体现。“笔画”是汉字合文的外形、构成与空间分布,深入了解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和视知觉发生作用的机制,有利于设计者更好地经营“笔画”与图形的关系,引导读者快速准确地把握设计传达的信息。

(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在一定场域内,较为突出的元素呈现为图形,而其他元素则退居其后形成背景,即所谓的图底关系。视知觉是一种具有自主选择性的活动,会积极地选择事物信息,使其更有条理、更有利于大脑的掌握。阿恩海姆就曾明确指出:“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觉形式”,“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正如它是其他具有理智的东西的基本特征一样”。视知觉并不能同时将事物的全部都清晰深刻地把握,而是更倾向于将感知范围内把意识活动集中于某一处,使中心感知突出,弱化其余部分成为背景,但这种图底关系并不是静态的定式,通过设计可以干预视知觉的自主选择活动,一般来说,二者的区别度越大就会越突出对方,视知觉的集中点就容易发生变化。浙江衡州的“宫宝药业”品牌标志中的合文“”就利用了这一点,黑白配色的对比强烈,会看到“宫”字,集中在白色上则会看到“宝”字,“宫”“宝”二字图底互换、深度融合,暗藏乾坤。所以在合文的图形化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借鉴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理,将多个文字要素置于同一场域内,通过色彩对比和字形融合,营造图底关系,形成可逆的模糊图形,呈现出富有创造性的全新视觉语言形式。

(二)视错觉原理

客观事物的结构和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与经验不断矫正来自各感知器官的信息,从而形成固化的经验认知,这种经验认知就是视知觉中的恒常性。在恒常性作用的范围区间内,视知觉对象的大小、形状、色彩、明度等发生不完全符合经验体验以及物理学规律的变化,均不会影响感知与判断。但是恒常性会降低人们触发反应的敏感度和兴奋度,所以设计者可以有意识地打破恒常性,使视知觉体验与已知经验习惯产生冲突,从而给人带来更为新鲜而深刻的体验,错视现象就是打破了透视的恒常性。错视是人眼所观察到的主观映像与客观实际的形态发生冲突产生歧义所造成的,冈伯里奇在《艺术与错觉》中说“多义性仍然是解释物象过程中的关键点,错觉的产生与人们过去的经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人们总是准备将图像理解为他们熟悉的东西,人类感知的过程并不解释事物的客观事实,而是在预测客观事物的模糊性。”设计者在进行合文的图形化设计时,可以将文字的偏旁部首进行错觉的处理,如利用笔画的借用和删减、空间的对立和矛盾等手法,这样既会产生非常态的错视效果,又可达到一种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或赋予文字新的色彩、结构和肌理,营造身心体验的冲突感。日本设计师井口皓太的GIF 作品《将来》(图1为动图拆解)极具参考意义,作者首先把“将来”两个字的笔画拆解,用三角、圆等几何图形代替部分笔画,使二字笔画设计基本相同,在旋转过程中调整“将”字笔画的透视角度,最终得到“来”字,通过空间上的移动错视实现多维立体的合文新图形,是合文图形化设计突破空间限制的一次创新设计。

图1

(三)接近原则

接近原则主要是指空间距离上的接近,即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结构关系,这会影响我们对其是否为整体的判定。当其他因素恒定不变时,我们更倾向于将距离较为接近、结构较为紧密的物体视为整体或分组,而距离相对较远、结构松散的事物会被划分到整体之外。

接近原则在合文的发展起源中就有所体现,早至商周,甲骨文中普遍存在着多字占用一个字位的现象,如“丁巳”、“三报”两字排列紧密,字间距相对较小,判定为合文。在字体、字符大小、颜色一致的条件下,我们的视知觉感知自动将距离接近、紧密排列的字符分为一组视为一个汉字单位,所以有了最初的合文形式。前文提到过的网络造字“”,也是改变原有词组的书写形式,重新排列使其结构更紧密,故被视为一个整体单位。但这种纯粹的文字堆叠并不具备良好而传播性和视觉效果,也很难称之为设计。设计者在践行接近原则时,往往会通过笔画变形、单个字的缩放使合文外形更具备文字结构特征。如木九十眼镜品牌标志中的合文图形“”,在同一圆形空间范围内调整三个字之间的距离和结构,三字浑然一体,整体性极强。

(四)相似原则

相似原则主要是指事物的明显特征影响我们对其的分类,强调内容上的相似,可以简单理解为“物以类聚”。人们倾向于将有共同明显特征(如颜色、大小、结构、形状等)的物体归为一组。设计者可以反向运用相似原则,有共同特征物体会被归为一组,换言之有明显差异化特征的则会被排除到整体之外。抓住这一逻辑之后我们就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利用相似原则去营造差异,从而使同一个整体里的单个文字能够凸显出来,更好地表现合文字义信息和结构层次。图2“武汉战疫”的海报,设计者首先将“武”和“战”、“汉”和“疫”通过接近原则以及适当的笔画共用,合成两个新的合文,每个单位里包含两个汉字,在不进行颜色的差异化设计时,新合文的可识读性则大大降低,阅读者很容易误解设计者的意图。但是当设计者将“战”和“疫”的主体用红色进行分组后,阅读者就可以通过相似原则轻松识别到“战疫”二字,同时也不会影响“武”“战”和“汉”“疫”两个合文的识别;
且从这个例子中不难发现,在合文的设计中,当接近原则和相似原则同时出现时,接近原则具有优先顺序,更能影响读者对整体的判断。

图2

(五)闭合原则

闭合原则是指当元素不完整或不存在的时候,阅读者会产生完形心理,自动补齐缺失的部分,将断裂、有缺口的形体进行闭合,修葺为一个完整映像。闭合原则示意图见图3,图形由3个缺失的圆形组成,3个圆形所形成的留白处,阅读者会将空白自动完形为一个白色三角形,同时会理解为圆形被三角形遮盖了一部分,而不会将其视为一个不规则图形。所以即便图像有所缺失,我们也会自行填补确实的讯息,创建熟知的形体。中国铁路的路徽“”,设计者选取了“工”“人”二字进行合文设计,分别表示铁轨横截面和与机车头的造型,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人民铁道的含义,可谓巧妙。设计者将“人”字的撇捺两个笔画延长并向内弯曲,由于“人”字本身撇捺的笔画走势并不相交,故并没有做闭合处理保留了“人”字的特征和识别度,但由于闭合原则阅读者仍会在视觉上感知到圆形机车头的形象。

图3

(六)简单原则

简单原则是指人具有简化主义倾向,在潜意识中更偏爱简单的事物。人们人在观察和感知事物时,通常会进行抽象化的处理,在保持事物整体框架与结构的同时,对其抽象化处理,主动选择较为突出的视觉形态特征。

简单原则在合文的图形化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合形与会意。合形上的简化应用最为广泛,一直伴随者汉字的演进,从甲骨文、金文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政府公布《汉字简化方案》之前,虽然偶尔存在繁化的现象,但是总体还是向简化趋势发展。合文在进行多字合体时也会适当删减和共用笔画,在完形的基础上简化非重要的笔画。如“生意兴隆”,以“兴”为形,将其余的字缩放拼接到部首中,成为一个整体。

与合形相比,会意上的简化思想则更适用于合文的图形化设计。汉字笔画繁多,形态方正,但是设计者可以在保持传达的信息不变的基础上,将汉字用同义的其他符号代替,如图形符号、阿拉伯数字、数学符号等。以数字符号为例,数字本身具有抽象、几何化的特征,同时又能指代多重含义,如次序、时间、数量,所以数字字符与中文组合功能性明确,在商业品牌中常用以告知信息。图4链家15周年的标用数字“15”替换“家”的部分笔画,用色彩区分的方式将“15”凸显出来,是简化原则和相似原则的共同体现。

图4

简单原则无论作为形式上的简化抽象,还是会意上的简化传达,都广泛应用于合文的图形化设计中,是贯穿其始终的思想原则,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也应始终将其纳入衡量的标准。

图形化的表达方式让合文焕发生机,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希望从视知觉感知的角度来了解人对信息接受处理的流程,通过对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的解读与归纳对合文的图形化设计提供设计准则参考和创新灵感,计出与人的视知觉规律相匹配的合文图形,使其既富有创造力又具有经典流传性。

猜你喜欢图形化设计者笔画基于Arduino图形化编程的教学应用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年9期)2022-05-10——识记“己”“已”“巳”">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0年12期)2021-01-16有趣的一笔画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2020德国iF设计奖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0年2期)2020-06-132019德国IF设计大奖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9年2期)2019-05-16找不同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0期)2018-10-15LKJ自动化测试系统图形化技术研究铁道通信信号(2018年1期)2018-06-06一笔画创新作文(小学版)(2017年5期)2017-05-13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深水区医改设计者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推荐访问:探究 心理学 图形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