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中国70年: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历程、特征与启示

新中国70年: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历程、特征与启示

时间:2024-02-10 14:00:05 来源:网友投稿

黄书朋,唐元超,蒋东升

新中国70年: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历程、特征与启示

黄书朋1,唐元超2,蒋东升2

1.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530007;
2.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53000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新中国70年学校体育思想的流变进行梳理,认为:新中国70年以来,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奠基期、探索期、泛化期、分化期、深化期5个阶段,贯穿了劳动体育、体质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健康第一、习近平大健康观的主导思想;
表现出时空维度、内涵本质、功能定位、意识形态4个不同维度演进的多维特征。提出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应服务于国家利益诉求,新时代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大健康观为总体指南;
凸显人文关怀,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具体指导;
实现多维目标,新时代学校体育应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为主要任务。

新中国;
学校体育思想;
演变;
特征;
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相继实施,体育强国的建设,一系列的顶层设计将体育推上了更高的舞台,新时代的学校体育将承载着新的使命、价值和担当。学校体育思想是引领学校体育发展的行动指南,它在教育过程中以具体的表象存入受教育者的头脑中,整个过程既体现了个体发展的教育需求,又映射出社会发展的教育需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始终对学校体育思想有着深刻的关注度,傅砚农,崔乐泉、高庆勇,彭国强,程传银、彭泽平等一众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内容涵盖演进脉络、历史分期、理论根源、思想主线、指导意义等方方面面,为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指引。但仔细梳理发现,从多维视角对新中国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特征进行逻辑归纳概括以及其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借鉴和指导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而学校体育思想的演进脉络、发展特征对于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纵然,立足于加快推进健康中国的进程和体育强国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新中国70年来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历程,从不同视角维度审视其发展特征并进行逻辑归纳概括,以古鉴今,为新时代独具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继承与改革、融合与创新提供借鉴与启迪。

1.1 奠基期(1949年—1978年):苏联“劳卫制”借鉴下的“劳动体育思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战争洗礼的中国,充分意识到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综合国力的迫切需求。受时局的影响,全面学习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学校体育的发展迅速确立了劳动体育思想。1950年,教育部颁发《小学体育课暂行标准》草案,标志着新中国学校体育翻开崭新的一页;
1952年教育部颁发《学校体育暂行规定》,标志着新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开始;
1956年,以苏联体育教学大纲为蓝本颁布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则标志着新中国劳动体育思想的基本确立[1]17。劳动体育思想大力提倡“劳动卫国”,认为体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建设者,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基础技能的“三基”教学模式增强学生体质,以便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服务,因此又称为“社会主义体育思想”[1][21]。这种模仿苏联模式的劳动体育思想为当时新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起步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末,以清华大学的马约翰教授为代表的体育思想界学者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性,力图结合实际实现本土化,然而受“大跃进”的影响,思想的觉醒暂时搁浅;
20世纪60年代初,经过大跃进的反思和沉寂,学校体育思想出现短暂的复苏,实现了苏联模式与中国实际情况的结合,确定了以体质教育和运动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均有所提高。然而好景不长,“十年文革”使学校体育取得的成就遭到严重的破坏,以阶级斗争为纲,大力提倡“知识无用论”和“体育无用论”,打着“劳动最光荣”的口号,劳动和军事训练充斥着体育课堂[2]直到1976年才恢复了体育课。总之,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思想受苏联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较大,后虽有短暂的结合本国实际的尝试,但总体上没有改变劳动体育思想的本质。

1.2 探索期(1978年—1985年):“体质健康教育思想”

改革开放的春风尚未席卷中华大地之时,关于思想文化的改革已然先行,现代化的学校体育思想改革已经进入探索阶段,确立了“体质健康教育思想”。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开始重视思想文化。摆脱了政治的束缚,学校体育思想上首先否定了之前的“劳动体育思想”,以林笑峰、徐英超教授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体质健康教育思想”逐渐受到国内体育思想界学者的认同。1978年,教育部在1月、3月、4月、9月连续印发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文件,集中批判了“文革”期间以劳动代替体育的错误思想,强调学校体育工作要以体质健康教育思想来指导[3]。1979年在扬州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确立了“体质健康教育”思想[4],会议之后相继颁发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强调必须立足于增强学生体质,要把“学生体质是否有所增强”看作学校体育工作成绩评定的最根本标准[5],标志着学校体育思想回归教育本质,告别了“劳动体育思想”的旧时代,迎来了“体质健康教育思想”的新时代,走向新的探索之路。体质健康教育思想使体育教学回归学科本质,围绕“增加学生体质健康”为中心,通过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础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6],学校体育发展明确了方向,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重新进入正轨;
然而受思维认知的局限性,学校体育仅限于身体的生物健康,很少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层面的健康教育。

1.3 泛化期(1985年—2000年):素质教育思潮下的“思想争鸣”

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解放,教育改革愈演愈烈,新中国学校体育思想进入素质教育思潮下的“思想争鸣”阶段。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7]。随后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升民族素质”[8]。从此“素质教育”思潮下的学校体育进入泛化阶段。在广泛学习、借鉴和吸收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理念和体育思想的基础上涌现了“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挫折体育”“主体体育”“终身体育”等一系列体育思想实践教学;
这些体育思想以不同的理论基础为出发点,最终都以提升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归宿,极大丰富了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也丰富了当时的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受孕于“终身教育”思想的“终身体育”思想在当时收到学界的普遍认可,以李清柔、陈琦、韩勤英为代表的“终身体育”思想强调追求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同时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将体育运动延续到剩余的生命周期中并从中获益[9]。“终身体育”思想的出现标志着学校体育思想的布局从在校期间调整到整个生命周期,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总之,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思想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同时也开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由于缺乏同一性,学校体育思想体系没能实现统一,在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了“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在发展素质教育时的主导地位。

1.4 分化期(2000年—2016年):“健康第一思想”

世纪之交,随着“素质教育”思潮的不断演进,涌现了“健康第一”思想,并进一步强化了“终身体育”思想。2000年12月颁发的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同时进一步强调了终身体育思想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
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
2002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高校学校体育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自此,从中小学到高等学校教育统一了“健康第一”思想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主导地位[10]。以季浏、卢元镇、周登嵩、陈琦等为代表的一众体育思想界学者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维度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并将其最终指向终身体育;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无论是教育部或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还是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场合讲话涉及到的学校教育问题都不止一次的提起“健康第一”思想,健康第一思想强调学校体育工作要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把学生的健康素质放在第一位,并充分发挥终身体育思想在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作用。总之,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在改革的实践中逐渐明确了发展方向,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进一步强化了终身体育思想,两者相辅相成,在促进学生全方面素质提高,身心健康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思想体系更加科学。

1.5 深化期(2016年—至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大健康观

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学校体育的发展进入深化期,形成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大健康观。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关于体育工作的部署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体育强国的建设”[11];
2019年8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前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进一步明确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随着一系列政府报告和文件的出台,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下形成了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为核心的大健康观。大健康观将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国家战略部署紧密结合,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发挥着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多元功能,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体育事业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动力,实现体育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标志性事业。作为健康第一思想的升级,大健康观要求学校体育发展在“健康第一”思想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诉求,不仅要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
而且提高青少年的社会服务能力,养成体育素养和健康行为,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投身社会建设。大健康观将国家利益诉求融入学校体育发展,把社会发展和建设的使命与担当内化至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实现了学校体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使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得到全面深化,内涵更加丰富[12]。

总之,新中国70年来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与新中国的发展进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历了奠基期的起步阶段,探索期的摸索阶段、泛化期的“思想争鸣”阶段、分化期的统一思想阶段,最后到深化期的升华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面的形成,最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体系。

新中国70年的发展风云变幻,回顾新中国70年学校体育思想的整个发展历程同样饱经磨难,从不同的视角维度分析,简要概括有以下特征(图1):

图1 新中国70年学校体育思想的多维特征

2.1 时空维度:曲折的演变历程

以时间为线索看新中国70年学校体育思想的整个发展历程是曲折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都会遇到新的困难,甚至在某些时期其发展遭到严重的冲击。

新中国初期,受政治上“以俄为师”的方针政策的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首先否定和批判了民国时期盛行的西方国家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学习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体系,自此新中国的学校体育思想步入新的发展轨道,这种学校体育思想完全照搬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致力于增强人民体质,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目的是劳动卫国,为社会建设服务。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学校体育从“以俄为师”到“以俄为鉴”,力争结合国家实际实现苏式学校体育思想的本土化,但由于受政治上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思想本土化的过程困难重重,“大跃进”使学校体育发展严重受阻,“文化大革命”10年,社会扭曲,学校体育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完全偏离轨道,甚至出现明显的倒退迹象。粉碎“四人帮”后,学校体育思想拨乱反正,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学校体育的发展摆脱政治的束缚,首先否定了之前的劳动体育思想,确定了体质健康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重新进入正轨。国门的打开,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日本、西方国家的学校体育思想有了更多的交流和融合,呈现出思想上的百家争鸣之势。世纪之交,初健康第一思想的涌现,使学校体育的发展有了统一的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体育思想的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思想体系更加多元立体[10]7。

2.2 本质内涵:单一到多元立体形态变迁

新中国70年来,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认识逐渐科学化,学校体育思想的内涵得以丰富,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学校体育思想体系更加立体。

新中国初期,学校体育思想的起步阶段,学校体育以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增强人们的体质,体育课以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学习为主,“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段时期,学校体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意图更加直接,学校体育增强人民体质的目标也更加直接纯粹、体育课直接被劳动课、军训课代替。改革开放初,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摆脱了政府的束缚,学校体育确立了体质健康教育思想,纯粹地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为目标,体育课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的学习为主。随着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泛化期的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出现“百家争鸣”之势,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快乐体育思想、成功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等以不同的理论基础去发展素质教育,其目标都是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课除了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外,还进行智育、德育、美育等。20世纪末,21世纪初,健康第一思想使学校体育思想得以统一,并进一步强化了终身体育思想,目标上仍然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主,体育课上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2016年以来,全民健身计划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体育强国的建设,学校体育思想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进一步得以丰富,学校体育不仅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为全民健身计划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为体育强国的建设服务,体育课不仅要促进学生个人层面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体育事业的能力。[10]8-9自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为核心的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形成,内涵更加多元立体。

2.3 功能定位:服务社会向关注个体、个性发展转型

新中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夕,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期,人民刚刚从战乱中解放出来,国家百废待兴,国家的意图十分明显,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提倡“劳动卫国”,通过劳动增强人们的体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学校体育的思想定位就是为社会服务。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发展找到了新的道路,社会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思想意识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更新,学校体育的发展得以回归学科教育本身,社会定位从服务社会转变为关注学生的个体、个性发展,学校体育思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开始的只注重学生体质健康的培养到全方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素质教育,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思想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完善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2016年以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以及体育强国的建设,学校体育的发展再一次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与新中国初期的“简单粗暴”相比,这一次的服务社会有着长远布局,将国家的建设与个体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个人层面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培养个体的社会服务能力,参与社会体育事业的能力,以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学校体育也更加科学高效的发挥着服务社会的职能[13]。

2.4 意识形态:“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人文理性”演进

新中国70年以来,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也经历了奠基期、探索期、泛化期、分化期、深化期5个不同的阶段,回顾不同时期学校体育思想的具体内涵,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期社会和学校体育的工作者在意识层面上对学校体育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段时期作为学校体育思想的奠基期,新中国经历了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在这期间,新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切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目的是保卫国家,求存图强,学校体育也不例外,当时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也称之为劳动体育思想,在意识认知上即表现出“工具理性”的特征。学校体育思想的探索期,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找到新的发展道路,社会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变得开放起来,没有了政治上的束缚,学校体育的发展回归学科教育本质,学校体育的工作者从学科特点出发认识体育,发挥体育的育人价值,意识认知从工具理性演进为价值理性,但由于思维的局限性,仅表现出生物价值,从生理上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学者们的思想在与日本,西方国家学校体育思想的不断碰撞与交流中也变的日新月异。泛化期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思潮,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更加科学,学校体育不仅可以体育,而且可以德育、智育、美育等,不仅可以促进体质健康而且可以陶冶情操,磨砺意志、提高修养、锤炼品质;
学校体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发展成人文教育,这种文化熏陶延伸至个体的整个生命周期,使其终身受益,甚至将这种个人发展提升到了服务社会层面,更多的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在意识认知上表现出“人文理性”的特征[14]。

3.1 服务于国家利益诉求:新时代学校体育思想改革发展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大健康观为总体指南

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体育事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格局,新时代体育的价值有了新的审视,健康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体育事业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动力;
实现体育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标志性事业。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起点,学校体育有着全新的价值、使命与担当;
学校体育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主要阵营,其发展应顺应时代潮流,服务于国家利益诉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大健康观是“健康第一”思想的全面深化升级,大健康观的健康不仅指个体的健康,更是全民的健康,不仅是当下的健康更是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不仅是人的健康,更是整个社会生态的健康。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大健康观为指南,确定其发展的方向和思路:不仅要服务人,也要服务社会;
不仅要关注当下,更要长远布局;
不仅要把人作为一个生物个体,只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更要注重人的社会属性,培养其服务社会能力。这样的学校体育思想方能满足国家利益诉求,发挥其教育价值[15]。

3.2 凸显人文关怀: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具体指导

“终身体育”思想在主张促进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人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以致力于体育可以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并使其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领域获益。这种思想更能体现体育的人文价值,使体育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全面而持久,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大健康观的整体布局,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因此,终身体育思想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学校体育的改革应以实现人的终身体育为出发点,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围绕“终身体育”,由健身向求知、启智、调心、育人全方位方向转变,致力于构建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的课程内容体系;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探寻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突出学生的个性塑造,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由传统的、经验式的单学科教学向求真务实的、科学化的多学科综合教学方向发展;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创造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轻松地教学互动中习得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方法,培养运动习惯,以满足其终身参与体育健身的需求[16]。

3.3 实现多维目标:新时代学校体育应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为主要任务

只有健康才能实现生命价值的无限可能。新中国70年以来,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一直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放在首位。尤其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以来,体质健康有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学生的各项体质健康指标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增强,但国家期望远不止于此,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更是提出:不能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的硬性指标,国家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可见一斑[17]。竞技体育人才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基础和保障。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体育事业成了彰显国家综合实力的橱窗。竞技体育作为国家体育外交的主要形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成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18]。人体成长发育的生理规律决定了青少年时期是竞技体育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任务,学校体育义不容辞。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将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既是人的教育需求,也是社会的教育需求,更是国家大健康观全面战略的具体要求,将贯穿整个学校体育教育阶段,针对小学、中学、大学不同阶段学生身体发育的生理规律,统筹兼顾,整体布局,更加科学和高质量地完成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任务。

新中国7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体系更加多元立体。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起点,我国学校体育有着新的价值、使命与担当,把握好体育强国梦与中华民族复兴梦的战略关系,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为指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体育强国之路,为实现健康中国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1] 程一军.新中国60年学校体育思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 刘 芳.建国以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轨迹及未来发展走向[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6):14~16.

[3] 李晋裕,滕子敬,李永亮.学校体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101~106.

[4] 徐树东,史友宽.“扬州会议”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3):118~122.

[5] 傅砚农,曹守和,赵玉梅,等.中国体育思想史:现代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6.

[6] 张玉超,康娜娜.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回顾与展望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04):92~98+105.

[7] 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在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的讲话[DB/OL]. http://www.cse.edu.cn/index/detail.html?category=127&id=2276, 1985~05~19/2021~10~23.

[8] 中国教育学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B/OL]. http://www.cse.edu.cn/index/detail.html?category=127&id=2277, 1985~05~27/2021~10~23.

[9] 彭国强,项贤林.新中国60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演变及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03):205~208.

[10] 彭泽平,李 礼,罗 珣.新中国学校体育思想70年:历程与特征[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09):1~10.

[11] 新华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 http://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l, 2017~10~27/2021~10~23.

[12] 彭国强.日本竞技体育政策演变的历程、特征与启示[J].体育学研究,2019,2(03):19~28.

[13] 古雅辉,刘 昕.从规训到关怀: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中身体观的演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06):140~148.

[14] 江 娟,王华倬,刘 昕.新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与体教关系演变逻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7):104~113.

[15] 彭国强.日本竞技体育政策演变的历程、特征与启示[J].体育学研究,2019,2(03):19~28.

[16] 朱 军.终身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2):57~59.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2019~10~08/2021~10~23.

[18] 季 浏,马德浩.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9,39(03):3~12.

The 70 Years of New China: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Evolu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

HUANG Shupeng1, TANG Yuanchao2, JIANG Dongsheng2

1.College of Education, Guangxi Voc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cience,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8, China.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comb the changes of school sports thought in the past 70 years in New China. It holds that 70 years ago, the evolution of school sports thought in China has gone through five stages, namely, the foundation period, the exploration period, the generalization stage, the differentiation stage and the deepening stage. It has run through the leading thinking of sports sports, physical 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health first and Xi Jinping"s great health concept. It shows the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ution of four different dimensions: space-time dimension, connotation essence,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ideology. China"s school sports development should serve the national interest demands in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ideology in the new era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great health” in Xi Jinping"s new socialist sports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idea of lifelong sports. “Improving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training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s the main task.

China;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Enlightenment

1007―6891(2022)06―0108―05

10.13932/j.cnki.sctykx.2022.06.21

G812.9

A

2021-07-29

2022-01-14

202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B类“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1+2+3”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22JGB425)阶段性成果;
广西民族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卓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21XJGY21)。

猜你喜欢体质思想体育中医“体质”问答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中医“体质”问答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中医“体质”回答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28天吃出易瘦体质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2016体育年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20期)2016-12-08

推荐访问:新中国 演变 启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