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生态逻辑与生态策略

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生态逻辑与生态策略

时间:2024-02-13 08: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吴济慧,孙焕良,龚丁,郭磊

(1.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2.江苏理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3.重庆科技职业学院,重庆 大足 402360;
4.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夏布,是一种将苎麻通过手工纺织加工而成的平纹布。据古籍记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至元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为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1],夏布在唐代曾被列为贡品[2]。可见,以苎麻为原料的夏布产业为中华民族繁衍、华夏文明传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2008年,江西万载和重庆荣昌“夏布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然而,伴随现代麻纺织工业,特别是化学纤维纺织工业的迅猛发展,以手工作坊式生产为特征的夏布产业面临着产业凋敝、传承缺人、创新乏力的现实困境。在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讨苎麻种植业、夏布织造业、服务业等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不仅有助于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扬,也是重振夏布产业的现实需要。

1.1 夏布产业的历史发展

夏布产业以苎麻种植为基础、手工绩纱织造为主导、服饰产品应用为目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我国苎麻种植利用距今已有4700余年,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及以南的广大区域。苎麻是中国特产和独具特色的天然纤维作物,种植面积与原麻产量一直占世界90%以上。江西万载、四川隆昌、湖南浏阳是夏布的著名产地[4]。

我国夏布织造历史可追溯到东晋后期甚至更加久远的古国时代,唐代开始被列为贡品[5]。江西贵溪龙虎山崖墓中发掘的苎麻印花布,精细如丝绸,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的苎麻布,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印花布[6]。湖南长沙战国墓出土的苎麻布,经线、纬线密度达28、24根/cm,相当于当今经纬线均为24根/cm的细棉布[7]。陕西宝鸡西高泉春秋墓和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苎麻布、湖北江陵西汉墓出土的苎麻絮,纤维分离度好,经光谱分析,纤维上虽含有少量胶质,但织物上有残留的钙离子,证明出土苎麻布、苎麻絮均经过石灰水脱胶。我国自先秦就有苎麻脱胶的记载,而王祯的《农书》是苎麻脱胶工艺记述的集大成者,其苎麻脱胶方法的记述与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的夏布织造技艺的脱胶方法异曲同工[8]。可见,我国苎麻种植及原麻脱胶、撕麻绩纱、夏布织造、坯布漂白及其印染、服装缝制等手工技艺至少已经传承了2000年以上。

苎麻种植与加工的主要目的是服饰与家用,夏布产业一直都是服饰服装行业的主流产业,为人类的繁衍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然而20世纪以来,随着棉花纺织工业特别是现代化学纤维纺织工业的兴起,夏布迅速退出主流服饰品市场,逐渐被更加细薄、柔软、廉价的棉织品所替代。随着苎麻化学脱胶(20世纪50—60年代)和细菌脱胶、酶法脱胶(20世纪80—90年代)的研究与应用,以精干麻为原料的苎麻纺织工业迅速崛起,苎麻机织布及其制品比起夏布制品更加细薄、舒适和便宜,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苎麻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然而,随着全国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持续推进,作为高能耗、强污染的苎麻中小型纺织企业纷纷关停并转,加之原麻剥制的高强度、低效率和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劳动密集型的苎麻产业遭遇“严冬”。庆幸的是,夏布织造技艺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西万载、重庆荣昌的夏布织造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夏布织造技艺的多样化得以保全,为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1.2 夏布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从服饰行业的“主流”演变为日渐式微的“支流”,夏布产业面临的问题是全方位的,如产业的科技化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形态单一、产品缺乏竞争优势等,但主要问题仍在于夏布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尚待完善、从业人员急剧减少、夏布核心技术陈旧落后等。

1.2.1 夏布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尚待完善

从苎麻原料到生夏布(坯布),必须经过苎麻种植、原麻处理、夏布织造三个阶段;
从坯布到熟夏布,需要经过漂白、整理、印染三道工序;
从熟夏布到日常生活用品、文化旅游产品、工艺美术作品等,还要经过品牌设计、加工制作、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诸多环节。可见,夏布产业从原料生产到多样的夏布终端产品销售,构成了由众多产业链交织而成的夏布产业网。然而,夏布产业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公司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
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意识不足、能力不强,导致终端产品结构单一,质量稳定性差;
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易受买方市场控制,属粗放被动式经营等系列问题[9]。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层面的,而夏布产业缺乏产业融合、行业整合、企业联合的深度融合机制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产业链视角而言,原料生产、夏布织造、产品营销等环节虽能自行调节运行,但各环节仍是基于传统经验简单地被动适应,缺乏对夏布产业主动地、前瞻性地系统研究和统筹规划,导致夏布产业难以摆脱粗放式发展的桎梏,也是导致上述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

1.2.2 夏布产业从业人员急剧减少

苎麻作为我国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多年生纤维作物,生态适应性和生产适应性强,栽培成本低而经济产量、经济系数高,但市场应变能力差、剥麻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虽有苎麻剥制机械却应用极少,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地调查发现,重庆荣昌等夏布之乡的麻农基本上沿用传统的手工剥麻技术,原麻剥制效率为每人每天5 kg左右,成本达50元/kg以上,苎麻种植的比较效益差、原麻人工剥制的劳动强度大。在四川省大竹市走访时发现,夏布产业的人才越来越少,懂得苎麻种植技术、熟悉夏布技艺、热爱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年农民更是寥寥无几,留守在农村从事苎麻种植与夏布织造的多数是年逾花甲的老人,江西和重庆夏布织造技艺传承人甚至是耄耋之年的老者。

1.2.3 夏布产业核心技术陈旧落后

从苎麻到夏布,再从夏布到夏布制品,是一个夏布织造与再造的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系列技术的加持。其中,苎麻原麻的半脱胶、手工撕片、人工刷浆等核心技术陈旧落后,直接影响麻纱的细度、强度和织物品质。如原麻脱胶过生,韧皮组织排列紧密不利于撕麻、撕细;
反之,韧皮组织完全解体不利于绩纱、加捻。原麻手工撕片即将麻片撕成细丝,无法用机械替代,全凭经验,熟能生巧,且撕麻效率很低(据实地考察,一个熟练工一天只能撕麻150 g左右)。尽管业界有人宣称夏布“柔软润滑、平如水境、轻如罗绡”,但土法织造的坯布是未经脱胶的原麻制品,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胶杂物质,刚性强、毛羽多,妨碍夏布的增值和深度开发。可见,面对同类产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如何在夏布产业的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成为夏布产业能否重塑辉煌的关键。

2.1 融合系统——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理论基础

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是指夏布原料生产、夏布织造、设计研发、品牌宣介、市场营销等产业链之间紧密衔接融合。从生态系统的视角而言,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本质是构建由苎麻种植、夏布织造、产品营销等各产业子系统融汇共生的新融合系统,以发挥融合系统的功能集成优势,从而实现单个子系统所不具备的功能。产业链是一个涵盖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价值链的产业经济学概念,是基于特定的逻辑关系与时空分布的产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贯穿农工商、产供销的物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夏布产业链是一条以苎麻种植为起点,以夏布织造为纽带,以夏布产品、夏布生活用品、艺术作品、文旅产品、手工艺产品等为终端的物质生产链,是一条以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价值转换为载体的产业经济链。从这个意义而言,夏布产业是苎麻种植生态系统、夏布织造生态系统、产品研发生态系统、品牌推广生态系统、产品营销生态系统相互共生的融合生态系统(图1)。

图1 夏布产业融合生态系统示意图Fig.1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grass cloth integration ecosystem

2.2 系统融合——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逻辑路径

城乡融合、军民融合、媒体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产业融合等均标志着融合时代的到来。产业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命运共同体等时代热词均凸显出融合已然广泛渗透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系统。对夏布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而言,不仅需要实现夏布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更需要实现夏布产业生态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融合共生。产业集群是特定区域内专业生产某类产品及其关联产品、中间产品的行业或企业的集合,表现为企业地理上靠近、产品上关联、利益上交集、功能上互补与空间集聚、合作网络等基本特征。夏布产业是集苎麻 种植、织造加工、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具有鲜明的传统产业型、小企业群生型、产业综合体式的产业集群特征。苎麻种植、坯布生产及夏布商品企业聚集于江西万载、重庆荣昌、湖南浏阳等地的夏布之乡和夏布特色小镇,以苎麻种植、购销为基础,作坊式手工织造生夏布,以生夏布为原料研发生产用品、生活用品、文旅产品和艺术作品等,具有苎麻原料手工剥制、夏布中间产品(生夏布)手工织造、夏布商品手工制作等特性,是一个休戚相关的产业集群和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基于此逻辑,夏布产业应走纵向延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与横向拓展(产业群、关联产业)相结合的融合发展之路,在保持夏布织造工艺及其产品共性的前提下,彰显夏布及其产品的区域特色。

上文从夏布产业的历史发展、现实困境与生态逻辑三个方面,阐述了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逻辑必然,并诠释了夏布产业是一个集生产、加工、营销于一体的产业生态系统。遵循产业生态系统的培育逻辑,应从建构夏布产业生态系统、培育夏布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化夏布产业结构、丰富夏布产业形态等方面系统推进。

3.1 建构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政府部门既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也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关键主体,政府可以通过其“看得见的手”对整个社会生态系统进行调控[10]。夏布织造技艺作为国家级文化遗产,不仅蕴含了夏布独有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更彰显了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发布夏布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度,激发夏布产业从业人员的热情,建构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以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夏布织造技艺这一文化遗产。

3.1.1 政策引领夏布产业生态系统培育

从系统构成要素维度而言,夏布产业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夏布产业生态主体(包括从事苎麻生成、夏布织造加工、工艺设计、产品开发、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的各类人)、产业生态环境(涵盖夏布产业的相关资源、文化、政策制度、信息平台等)等。从产业链的视角来分,又可分为种植业、织造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生态系统,每个大的产业系统又包含若干个子产业系统。相对于其他类型布料产业而言,夏布产业目前存在从业人员少、发展规模小、市场环境差、产业链不完整、产品形态不够丰富等诸多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应整合行业协会等力量,通过政策制度和经费支持,整合所需资源,引导人们对夏布产业进行需求调研、产品生产、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在此基础上,打通从夏布原料生产,到夏布工艺加工和产品研发,再到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的整个产业链系统,理顺夏布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建构种植业、织造业、服务业融合式发展的夏布产业生态系统。

3.1.2 制度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夏布产业

人才是夏布产业生态系统建构的主体要素与关键因素。由于夏布生产工艺流程烦琐,目前夏布产品品种少、深加工进展不明显,从事绩麻、挽麻团、挽麻芋子和织布的从业者多为中老年妇女,且夏布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导致其成本高、利润低,再加上劳动强度大,导致年轻一代人群不愿意学习夏布编织技艺,年轻化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11]。夏布产业的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发力,但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因子。需要通过政策制度引领夏布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学习、研究,以提升夏布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增强产业吸引力,从而引领更多的人才从事夏布产业的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创意设计、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助力夏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1.3 组织制定发布夏布产品质量标准

夏布织造主要是手工分散加工,且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导致夏布产业相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仅影响了产业质量的标准化、规范性和稳定性,也严重阻碍了夏布产品品牌的创建、规模的扩大、持续的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组织地方夏布产业协会等力量,基于区域夏布产业发展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制定夏布产品的分类、分级、分型标准,夏布产业的从业标准、产品标准。在此基础上,由政府主管部门协同行业协会,成立夏布产业的质量检测工作组织,制定质量检测工作方案,开发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同质量机制倒逼夏布产业生态系统的规范性、稳定性、持续性。

3.2 优化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生态环境

夏布产业要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式发展,离不开有助于融合式发展的生态环境,要从资源融合共用、信息平台共建共享、文化环境共营、从业人员共育、技术研发共进等方面,共同营造有利于各产业链融汇共生的生态环境。

3.2.1 计划与市场:双轮驱动夏布产业融合系统的资源投入

资源投入是影响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能否顺利推进的最重要生态因子,应建构“计划”和“市场”双轮驱动的资源投入机制。资源条件不仅包括人才资源、经费投入、土地及场地、设备设施等有形资源,还包括技术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等无形资源。需要构建一个政府“政府引导式”投入和产业主体“盈利驱动型”的资源条件投入体系,以建立“外部输血”+“自我造血”的双轨投入机制。一方面,在初始阶段,夏布产业具有“投入多”“产出少”“风险大”等特征,地方政府应承担更多的资源投入责任,可通过设立专项经费的方式,以政府的“计划投入模式”进行资源投入作为主渠道;
另一方面,在夏布产业链逐步完整贯通、市场逐步打开后,应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产业主体的“盈利驱动型”资源投入多渠道机制。

3.2.2 线上与线下:双元推动夏布产业融合系统的信息传递

信息共享是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夏布种植业、织造业、服务业产业链之间的信息共享既是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前提,是确保夏布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条件保障。在信息化时代,夏布产业应在传统的产业信息传递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大数据信息平台。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力量,通过政策引导及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研发夏布产业大数据平台,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数据平台管理,尽可能保证信息内容真实性和权威性。同时,建立大数据平台的有偿分享机制。可尝试通过积分会员制的方式,实现积分与现金相互兑换,提供信息可赚取积分,获取相应信息需消耗积分,以实现数据平台信息交流共享机制。

3.3 调整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生态结构

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夏布产业生态链是否全贯通,产业类型是否全具备,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有序,是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能否实现的基础。基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视角,结合夏布产业融合式发展的需要,探讨夏布产业生态系统的结构问题。

3.3.1 打造“纵横融通”的夏布产业集群结构

夏布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需要打造“纵横融通”的夏布产业集群结构(图2)。

图2 夏布产业集群结构图Fig.2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grass cloth industrial cluster

一方面,做到夏布全“产业主链”的纵向贯通。夏布产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原料供应、夏布生产、产品研发、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等全部产业主链的联结。类似于生物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任何一个产业链的断裂或割裂,如苎麻种植与夏布织造企业停工、商品停产、市场缺货、技艺失传等,都将导致夏布产业系统因结构缺失而导致功能缺失,而关键环节的断裂直接导致系统崩溃或解体。没有苎麻种植业,夏布织造业就是无源之水、夏布服务业将成无本之木;
没有夏布织造业,苎麻种植业与夏布服务业将失去联系的纽带,夏布产品开发就无从谈起;
没有夏布产品营销,苎麻种植和夏布织造将因产品销售市场缺失而发生梗塞。可见,产业链结构的完整性和贯通性是整个夏布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如在江西分宜为了实现夏布的产业升级、农工双赢的目标,分宜夏布产业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已经形成从苎麻种植到家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12]。

另一方面,围绕各“产业主链”做好相应“产业支链”的横向融通。在做到夏布全“产业主链”的纵向贯通的同时,还要做好基于每个产业主链所衍生的产业支链的横向融通,丰富夏布产业链的类型、延展夏布产业链的长度,以进一步实现夏布产业生态系统结构的丰富性和稳定性。如图2所示,以处于夏布产业主链中的苎麻种植环节为例,可以进一步通过“横向融通”的方式,拓展融合苎麻种子产业、苎麻种植肥料产业、苎麻种植农具产业、苎麻种植农药产业、苎麻种植人才培训产业、苎麻营销产业等等。

总之,可通过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方式,进一步延展、拓展、丰富整个夏布产业链的长度、宽度,从而实现夏布产业结构的完整性、复杂性与稳定性,才能有助于夏布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

3.3.2 理顺夏布产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关系

夏布产业链的完整性是夏布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理顺夏布各类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则是促进夏布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夏布产业是一个以苎麻生产者、夏布织造者及其成品研发者、销售者、消费者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组织、集体行动组织和产业生态系统。夏布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应根据夏布各类产业链、产业群的产业类型、产业资源、地理位置、产业人才、文化环境等方面情况,理顺产业资源结构、类型结构、人才结构、布局结构、共生结构等各方面的结构关系。这里以夏布产业的原材料苎麻生产环节为例,来说明夏布产业空间布局结构的重要性。杨林洁等[13]研究认为,苎麻处于夏布这条产业链的直接上游,整个生产流程各个关节环环相扣(图3),其中四川大竹主要承担了种麻、打麻、剥麻的初始环节,然后将其以原麻形式销往荣昌,荣昌再对其进行后续加工,制成的夏布远销国外。由此可见,作为“苎麻之乡”和“夏布之乡”的大竹和荣昌两地,由于合理配置了产业链上的资源结构、人才结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而形成了守望相助、互利共生的夏布产业生态系统。

图3 夏布生产简要工艺流程Fig.3 The brief process flow of grass cloth

3.4 基于特色生态位丰富夏布产品的多样形态

夏布产业生态系统要素的多样性与形态的多样化不仅能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而且有助于夏布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一直以来,传统的夏布产业主要以服饰和蚊帐作为主要产业形态,且长期在服饰与蚊帐产业市场占据统治地位,然而随着近代更为廉价、更为优质的化工纤维织物等可替代性产品出现,夏布产业不仅未能在技术工艺方面推陈出新,而且在产品质量和产品形态方面也未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质量诉求和多元化诉求,夏布产业日渐式微。利用苎麻产品的天然优势及其文化属性,打造更加丰富夏布产品类型,并基于多样产品带动夏布全产业链融合,是重振夏布产业辉煌的重要举措。

3.4.1 利用苎麻原料优势与工艺改进推出多样优质产品

作为长期占据服饰市场统治地位的夏布衣物,具有清汗透气、离体和抑菌等特点[14]。可以挖掘利用苎麻原料的天然优势,融合现代技术工艺,创新丰富更为优质、价格适宜的夏布服饰类产品。

同时,应基于夏布工艺革新推出更多新型产品。在纺织产品品牌领域很多企业和机构重视材料的科技研发,通过改变纤维结构、材料合成、织造工艺、后整理环节提高面料的功能性,在此基础上开发设计的终端产品同时具有科技含量、时尚感和实用性。夏布产品有优良天然属性和时尚元素,但仍难推广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含量不高,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实用、好用的要求。在吸收夏布产业传统工艺优点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生产工艺技术,攻克原麻收剥及预处理、坯布织造及后整理、夏布制品设计与制造等技术难题,在生产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以推出质量更高、样态更多的夏布产品,真正实现夏布产业融合式高质量发展。

3.4.2 挖掘夏布文化属性推出多类文旅产品

文化旅游产品不仅可以直接带来经济上的收益,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其“溢出”效应,可“以点带面”带动整个产业品牌价值的提升,通过文旅产品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耦合发展,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夏布织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较强的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等特征。应以江西万载、重庆荣昌、湖南浏阳等“夏布之乡”作为基点进行横向拓展,以文旅产品为基点进行产业链纵向延伸,紧扣夏布产业悠久发展历史所积淀的文化属性,衍生具有文化基因的多样态夏布文旅产品,推出更多文旅类终端产品,如夏布画、夏布扇、夏布绣等高端产品的开发,实现从夏布文旅产品延伸迈向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进一步提升夏布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生命力,重塑夏布产品品牌,助力夏布产业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15]。

3.4.3 基于夏布艺术属性推出工艺产品

夏布由苎麻纤维手工编织而成,在材质、肌理、色泽等方面独具特色、具有自然美、肌理美、造型美以及触觉美等美学特征[16]。按照制作方式及工艺过程又分为传统纯手工夏布、半手工夏布、现代工艺夏布。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夏布手工艺制品仅限于高端定制、艺术收藏品,主要限于少数富裕且具有鉴赏能力的客户群体,未能实现雅俗共赏,未能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不仅大幅度压缩了夏布手工艺产品的市场空间和经济价值,也不利于夏布品牌的大面积推广,不利于夏布产业的联动性、系统化发展。基于此,应进一步拓展并丰富面向普通大众的夏布手工艺产品。如在家居装饰中,可以涵盖家居中的吊顶、墙面装饰、电视背景墙装饰、家具表面装饰、窗帘、隔断、灯饰、床上用品、沙发、桌旗、桌布、夏布画、夏布装饰工艺品,以及各种以夏布为材料制成视觉可见的家居装饰品[17]。

猜你喜欢夏布苎麻融合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中国麻业科学(2021年5期)2021-12-02融合菜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08-22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1年1期)2021-03-19伍艳辉夏布山水画作品欣赏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0年3期)2020-06-28《融合》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夏布遇上扎染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20年12期)2020-01-14浅谈浏阳夏布文化传承的困境以及解决途径长江丛刊(2017年31期)2017-08-15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中国麻业科学(2015年5期)2015-12-28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中国麻业科学(2015年5期)2015-12-28

推荐访问:夏布 生态 融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