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反刍性沉思心理干预对消化道息肉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反刍性沉思心理干预对消化道息肉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时间:2024-02-13 10:15:01 来源:网友投稿

袁敏娟,刘玉琴,占霞娟,刘乾乾

(1.都昌县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江西 都昌 332600;

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学生科,昆明 650034)

消化道息肉属于良性肿瘤,是消化内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消化内镜下息肉切除是针对这一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有研究[1]证实,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一定的创伤,面对未知的治疗方法,以及经济问题,消化道息肉患者面对内镜手术时会产生不良情绪,有些甚至发展为焦虑、抑郁。而研究[2]表明这种伴随患者整个治疗周期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其治疗效果,以及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所以,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里健康干预,平缓或者改正病患的负性情绪,对于患者当下以及远期治疗有着极大的帮助。伴随着心理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3-4]开始关注反刍性沉思。反刍性沉思是指个体在经历了疾病或者其他创伤事故后,对所经历事件的回顾思考,以及对以后生活的展望[5]。有研究[6]指出,反刍性沉思可以指引病患积极思考,提高患者今后的情绪积极性。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是反刍性沉思的一种,是对问题更为积极性的认知,能够帮患者更有效地解决情绪问题。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应用能完整、确切、高效地体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疾病程度[7],本研究选用SAS和SDS量表对内镜下息肉切除患者进行评测,同时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内镜下息肉切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1.1 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1)通过CT、B超等确诊为消化道息肉病并实行内镜下息肉切除;
2)神志清楚,能够自主完成实验所有问卷,且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通过SAS和SDS评测且都超过50分。排除标准:1)意识不清患者;
2)存在语言沟通障碍;
3)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

选取都昌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具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患者162例,年龄22~80(43.5±11.2)岁,其中男89例,女73例,按照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入院后接受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协助患者进行入院准备,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入院须知,交代医院制度,进行护理评估(包括体温、呼吸、脉搏、体温等),检查患者皮肤口腔,按医嘱给患者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接受反刍性沉思的心理健康干预。1)成立完善的反刍性沉思的心理健康干预团队共计4人,职称为中级及以上,分别负责材料收集、健康宣教、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组内队员都是富有临床经验且沟通能力强的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并邀请临床心理科的专家对所有团队队员进行反刍性沉思心理健康干预的专项培训,培训形式以院内讲座模式,共计培训4次。2)充分了解实验对象的病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性格特点、生活习性,从而制定出合适对象的教育方法,一对一地进行独立心理健康干预。第1步:从患者入院第1天至术前3 d,建立医护人员和病患之间的信任,适当缓解病患面对陌生医疗环境的负性情绪。团队成员开始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其病情和当下的内心想法,推动病患敞开心怀,将自己的顾虑和想法告知团队护理人员。第2步:从术前3 d天至术后第3天,推动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正确面对疾病对自己以及家属的生活影响,促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获得更多的自我肯定。特别是从下面一些问题着手让患者思考:“从患病的经历中我是否能学到什么?”“对于这个疾病我本身是什么认知?”“患这个疾病是否对我价值观产生影响?”“通过这次的经历我如何展望未来的生活?”“我是否能通过这次经历获得更多的东西?”。在一个相对舒适且安逸的环境下记录病患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和心理状况。第3步:从术后第3天至患者出院,归纳并总结,主要是团队协助患者回顾这个阶段所有思考的结果和心路历程。在进行反刍性沉思的心理干预后,现在的感受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可以问“在经历我们的疏导之后,你的感受比之前有什么变化?”“是不是更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这一步主要是引导患者注意自身的情绪变化,提高患者的积极情绪,适当缓解患者的压力,树立其对生活的信心,以更饱满的心态来面对以后的生活。对于部分住院时间短的患者,团队护理人员应当加紧线上心理疏导的步伐,通过电话或者网络与患者积极沟通,按照预定的计划完成心理干预。

1.3 评价指标

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干预前)和完成反刍性沉思联合心理健康干预后进行测平。1)对患者反刍性沉思情况评估,使用中文事件相连反刍性沉思问卷(Chinese version of 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CERRI)。该问卷由国内的学者[8]本土化,包括20个项目,单个项目运用Liker四级评分,分为“从未有过”“偶尔有过”“常常发生”“基本符合”。分值为0~3分。测评表格的总分为0~60分,分值越高代表测评人反刍性沉思的倾向越高。2)采用SAS、SDS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整个治疗周期的情绪变化,2个量表各有20条目,每个条目按照1—4等级评分[9],其中10条为正向评分,其余为反向评分,焦虑、抑郁评定的最低分为50分,统计分数越高,抑郁、焦虑倾向愈明显。50~59分为轻度焦虑或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或抑郁,70分以上为中度焦虑或抑郁[10]。

1.4 统计学方法

2.1 反刍性沉思得分比较

干预前,2组的反刍性沉思总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试验组的反刍性沉思总分以及其中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比对照组低(均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反刍性沉思分值比较 M(P25,P75),分

2.2 SAS、SDS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比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分

大部分消化内科患者因罹患慢性消化道疾病而入院,而因为家庭、身体、社会压力、对自身疾病的缺乏认知等多方面原因,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1]。有研究[12]表明,面对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大部分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可能由消化道疾病引起。负性情绪能够对胃肠道产生影响,造成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13]。抗抑郁药物能够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症状[14]。

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运用主观能动性对患者“因材施教”。本研究开展的反刍性沉思的心理健康干预,由专门组建的护理团队负责,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制定详细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案,以达到最好的干预效果。通过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让患者对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学习[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反刍性沉思的心理健康教育后,试验组的目的性反刍沉思得分和反刍性沉思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侵略性沉思得分则比对照组低。这是因为反刍性沉思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积极地促进患者进行自我认知和对疾病的思考,同时加强患者的自信,正确的梳理自我的负性情绪。

2组干预后SDS和SAS都比干预前降低,干预后试验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健康干预需要护理人员增进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从多角度出发帮助患者舒缓负性情绪,增加对疾病的认识,放松病患心情,以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充分的精神呵护在情感上可与患者产生共鸣,进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反刍性沉思的心理健康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因为未知感而产生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更加积极正面的处理所面临的困难;
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能够增加患者克服困难的信心,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全方位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负性病患息肉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保健与生活(2021年11期)2021-06-10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心理学报(2021年1期)2021-01-29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2020年2期)2020-09-10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3期)2019-02-01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智慧健康(2019年7期)2019-01-30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智慧健康(2018年29期)2018-02-09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中国临床护理(2017年5期)2017-01-12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6年2期)2016-06-27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31期)2015-03-01

推荐访问:反刍 息肉 消化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