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在会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在会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4-02-14 16:15:01 来源:网友投稿

高 雅,汪 桥,耿刘利,陶雨萍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根据2021年4月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具有初级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持证人数分别是670.20万人、242.02万人、20.57万人。由此可见会计人才队伍日益强大,会计专业就业形势越发严峻,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会计基本知识、具有基本的处理账务能力、遵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法规,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和不做假账的财经职业素养,能在银行、金融机构、财税部门、法院等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但在实际中发现,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等,难以满足新时期新型会计人才培养需求。教育部、高校和企业希望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方法来推进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愿望十分迫切。因此,本文以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会计学”为例,探索“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践,并针对当前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中的问题,结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时代背景提出几点建议。

“双师同堂”是指理论型教师与实务型导师在同一个教学课堂上共同授课,这里的“课堂”既可以是校园课堂,也可以是企业课堂。理论老师负责讲授理论知识,实物导师以企业真实的案例来诠释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区别于传统的单一教师授课模式,“双师同堂”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教学模式新颖,实现“三动联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管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是“生生”之间的交流,主导课堂的一直是理论教师,模式相对单一。“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由理论教师和实务导师共同授课,突破了原来的师生双向互动方式,转变为“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三动联合”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多边、放松的关系中更能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和想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理论教师和实务导师之间也可以进行知识交流,用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短板,进一步提升了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

2.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大多数财务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指的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是利用集中性实践环节和毕业实习环节来实现,而这些实践环节一般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进行,忽视了从一开始的理论知识讲授中就应该将实践搬进课堂。会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一般在大一就开始学习,与大三大四的实践学习存在时间跨度大、难以衔接的情况。再加上会计理论知识本就十分晦涩,没有实践的指导,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原理方法并应用到实践中。“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种由于时间跨度产生的衔接问题,比如由实务型导师在课堂中以真实的企业经济活动为例进行情景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双师同堂”的“堂”既指校园课堂,也指企业课堂,实务型导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企业,从校园课堂走进企业课堂,给学生不一样的情景体验。因此,“双师同堂”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方法的掌握,提高了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3.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

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财务管理专业更倾向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双师同堂”发挥了校企协同育人中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不再是形式上的配合者,而是主导者。深化产学研合作教学,将企业实务导师请进课堂,与校园理论教师共同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优化课程结构,共同开展“双师同堂”授课,有助于加快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获取行业的最新动态,有利于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进而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育创新型和应用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1.理论与实践并未真正结合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目前主要是通过综合模拟实验、集中性实训环节和毕业实习这几种方式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标,且实践环节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学年,而理论知识从大一便开始学习,时间间隔太长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衔接不上。虽然“会计学”课程中设置了实验环节和手工账本的制作,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学生看到的依旧是枯燥的题目,在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的情况下,无法将自己带入到场景中,理论和实践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

2.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

首先,高校教师大多数为理论型教师,甚至部分教师并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因此其本身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而“会计学”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实践内容,因此在讲授“会计学”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照本宣科现象,无法从实务的角度详细、专业地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会计学知识进行记账、登账和编制报表等。而且会计理论知识相对晦涩难懂,授课过程缺乏生动性和透彻性。其次,理论型教师虽然对理论知识掌握透彻,但现实生活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会计行业一直在不断变革,企业中发生的经济活动也是各式各样的,因此教师的思维是否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贴近实际生活有待考察。

3.教学模式固化,师生互动性不足

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容易导致学生不懂得主动思考,不敢质疑老师,创新思维能力不足,师生之间持续互动性不强。每位教师一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模式,就很难改变,容易形成固化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式。即使是结合了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授课等教学模式,依然避免不了教师一味地“教”,学生被动地“听”现象。尽管现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但课堂中老师依旧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主角意识淡薄。此外,学生在同一种风格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性容易降低,形成惰性思想,师生之间的持续互动性随之减弱。

4.实践活动仍旧是“配角”来衬托理论教学

首先,从课程设置时间和内容上来看,理论知识的学习都远大于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形成实践不重要的看法。其次,实践环节容易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发挥效果,实践环节的学生人数众多,学习时间集中且短暂,教师的监督管理能力不足,容易导致学生组织涣散,学习效率低下。再者,教学大纲的编写和课程的规划基本上由学院和理论教师完成,企业参与非常少,在一定程度上实践环节就处于弱势。如“会计学”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实验课程、集中性实训实践等,但是这些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验环节设置的是固化且虚拟的经济业务,而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远比这个要复杂得多。

1.教师与课时安排

根据“会计学”的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型教师”与“实务型导师”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其中,实务型导师多来自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财税部门人员、企业财务人员和事务所执业会计师等。理论型教师和实务型导师根据各自的课程内容占比来安排课时,根据“会计学”的课程中实践部分与理论部分所占比重,“双师同堂”理论授课课时占50%,主要讲解会计含义、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原则和账户的分类等理论章节;
理论教师与实务导师共同授课课时占50%,主要讲解“会计学”课程中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成本计算、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实务章节。

2.授课过程安排

与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同,“双师同堂”不仅包括课前准备环节、课堂授课环节和课后答疑环节,还增加了理论结合实践环节和教学成果检验环节。在课前准备方面,由于是两位教师同堂授课,理论教师与实务导师之间要提前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新知识的讲解。另外,两位老师与学生也要提前沟通,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学习通和雨课堂等线上方式建立讨论组,教师提前告知学生本节课主要讲解的知识点以及划分重难点。根据课程安排,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按照预习通知提前准备资料,并形成与教师互动讨论的提纲。关于课堂授课环节,理论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例如“会计学”课程中的凭证编制章节,理论教师先讲解凭证的含义、内容、编制方法和审核原则。再由实务导师以企业真实的案例进行讲解如何编制会计凭证。在理论结合实践环节,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讲解完毕后,把课堂交给学生,由两位教师辅助学生共同操作完成会计凭证的编制,教学工具可以选择传统的手工凭证,也可以在实验室通过电脑模拟进行,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现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转换课堂的方法,由实务导师和理论教师共同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学习企业工作中的会计凭证编制,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关于课后答疑方面,在课堂授课结束后,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成果以及疑难问题上传到线上讨论组,由两位教师负责答疑解惑和总结经验,并对本次课堂表现优秀者予以表扬,为下一次双师教学做准备。

3.“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成效

一是“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个学生都是“双师同堂”中的实际参与者,从而让课堂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师生充分互动、气氛轻松活跃的交流研讨会。“双师同堂”授课方式让学生受益匪浅,获得感明显增强。二是“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校企协同育人目标的实现。“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引入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行业人才,以企业最真实最新的案例进行情景化教学,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对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会计人才作出了贡献。三是“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致力于问题主导、学生参与、理论+实践深度融合,开拓财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四是“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双师同堂”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实务操作环节,需要小组成员配合完成,因此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动手能力也得到提升。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实际参与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财务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符合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需求。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实务技能。另一方面,能够提升高校理论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实务导师多来自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单位骨干人员,可以弥补高校教师缺乏从业经验的短板。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中关于“双师同堂”的应用大多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发挥其作用,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鉴于此,应用型高校应当加大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让企业真正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堂上,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将“双师同堂”真正运用到课堂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双师实务理论坚持理论创新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神秘的混沌理论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1年9期)2021-11-24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湘潮(上半月)(2021年4期)2021-07-20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4期)2020-12-14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林秀娟 茶业“双师”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中国外汇(2019年11期)2019-08-27

推荐访问:同堂 会计学 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