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应用型人才需求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

应用型人才需求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

时间:2024-04-28 0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吕冬生 张家林

摘要:2016年九江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体系开始改革研究,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没有与时俱进;(2)课程体系陈旧,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不明显;(3)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足。主要实施的改革措施有:(1)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建立培养目标体系;(2)厘清课程脉络、提高理论课占比、优化地方和专业特色课程;(3)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增设校内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社会体育;人才培养

前言

社会体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对高等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社会体育专业被列为正式本科专业,2012年“社会体育”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体育是重要的社会事业,也是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在“大健康”背景下,“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俱增。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障人才培养质量,2016年九江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着手改革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几经修订,效果显著。

一、主要问题

通过前期调研,结合《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现九江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没有与时俱进;(2)课程体系陈旧,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不明显;(3)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足。

二、改革措施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目标和规格是人才培养的方向标,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两者即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有其差异性,对两者清晰的认识,并准确、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让整个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站得稳、走得实。以《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蓝本,最终确定九江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地方培养健身运动指导、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策划、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领域的中高级社会体育工作者。

为深化人才培养质量,针对目标定位,制定了5个“毕业5年后预期培养目标”:(1)具有较好的科學、文化、艺术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具有创新观念、创业意识的应用型人才;(2)具有系统的社会体育理论知识、熟练的运动技能,具备中高级社会体育从业资格的运动健身领域专业工作者;(3)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胜任组织策划地方性中小型大众体育活动中高级社会体育管理者;(4)能够独立管理和运营中小型体育产业机构,具有较强的体育产业营销、管理、运营等能力的中高级管理者;(5)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熟悉体育产业市场,具备创业认知能力、专业职业能力、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体育产业经营者。

培养规格是对目标的具体化(即毕业要求),本研究从人文素养、专业素质、专业应用能力、社会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制定了10项毕业要求,并细化为34个指标点(见图1),明确了培养方案实施的具体工作标准,也为学生为何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明晰了方向。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为了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把五个培养目标和十个毕业要求建立对应关系矩阵(见图2),为培养方案的落地实施指明了具体方向。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表现和重要条件。针对问题,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改革:厘清课程脉络、提高理论课占比、优化地方和专业特色课程。

为了厘清课程体系脉络,按分类进行逻辑关系疏理,在开课学期上充分考虑各门课程的延续性和承接性。专业理论课前期通过体育史、社会体育导论等纲领性课程使学生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立宏观上的正确认知,后期通过健康教育学、体育概论、体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对专业理论课进一步深化总结和应用;专业技术课通过常规技术类如田径、武术、体操等普修课程奠定基础,发现兴趣与特长,进而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主项提高课。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偏重于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服务,要区别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的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对纯技术水平要求并不高,为此,相对降低专业技术要求,提高理论课时占比。

根据校外专家提出的“地域性院校专业自身办学 ‘特色’方面不够突出”、“若能进一步优化整合相关课程体系设置,进一步明确办学特色,则人才培养定位及质量定会大幅度提升”等意见,主要在专业拓展课(专业选修课)增设专业和地方特色课程,创新地建立了四大模块体系:专业特色课、专业必选课、专业任选课以及专业方向课。在拓展课中增设大量特色课程,如结合地方山水旅游特色设置体育旅游、野外生存技能等课程,结合本地传统体育文化特色设置舞龙舞狮、龙舟运动等课程,健身健美与器械维护、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尤其是专业方向课(专业主项提高课),打破传统的以田径、球类为主的格局,增设健身健美、瑜伽、体育舞蹈、现代搏击健身、户外运动、高尔夫、棒球等课程,从整体上凸显课程设置的专业和地方特色。

(三)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主要的做法有:(1)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至2020年,校内实训基地增设了体质检测中心和体能训练中心(健身房),建设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个;(2)增加课内实践环节,如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等课程中部分课时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教学;(3)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资源落实和强化专业综合能力实训;(4)实习模式由“放羊式”自主实习→自主+推荐→统一实习,2019年首次取消自主实习,实行统一安排实习,规范管理,实习时间由8周增加至16周;(5)毕业论文要求结合个人学习和实习经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结语

人才的培养要紧密地结合时代的发展所带来社会需求的变化,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适时做出调整。九江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几经修订,大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对2016-2020届毕业生的调查中了解,学生的就业质量显著提高,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省内就业率居各专业前列。后续课题组将继续深化改革,如针对专业人才需求更深度的社会调查、有方向性地建立优质的师资团队、进一步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精细化专业口径等,真正解决“为何培养、培养什么、如何培养”,以实现九江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期望本研究能够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袁靖宇.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9(02):6-9.

[2]赵德,石振国.基于期刊载文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方向[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9,35(06):90-97.

[3]程晖,董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0):111-112.

[4]郭洛群. 河南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8.

[5]段文义.我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2):84-89.

作者简介:

吕冬生(1966—),男,九江学院体育学院教授;

张家林(1982—),男,九江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19年九江学院校级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XJJGYB-19-02

猜你喜欢社会体育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科学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武术研究(2016年9期)2016-12-15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人才需求 指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