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考试卷

中考试卷

时间:2024-05-01 12: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中考2022试卷第1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是“家争鸣”时期甲时期民间对儒学完全否定乙时期认可程度高是因为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试卷,供大家参考。

中考试卷

中考2022试卷 第1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是“家争鸣”时期

甲时期民间对儒学完全否定

乙时期认可程度高是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

人们对孔子和儒学的认可和政府的政策关系不大

历史学家茅海建在评价某一次侵略战争后的社会状况时说:“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这是对鸦片战争后影响的评价

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指学习西方近代文明

负面作用是指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如图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于1938年创作的漫画,下列该作品所表达的意味不正确的是()

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此时推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士气

嘲讽日本侵略者不自量力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是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不久前做出的断言。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78年,中央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推动了我国对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1978年-发表南方讲话时强调,中国的改革就是要发展市场经济

不同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据此回答5-6题。目前,俄罗斯教科书修订专家组一致认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所经历的是苏联现代化道路的一种选择。这条“现代化道路”()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

以重工业为重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重视改善民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既促进了国家迅速发展,又埋下了解体祸根

不同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对下面两幅图片中的措施所体现的共同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迅速推进了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最重要的目的是带有军事安全战略性质的,但这一重要的战略目标并没能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张骞出使西域却使一条横贯东西方的陆上交通要道被正式开通了。所以,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视为“凿空”之行。张骞……奉汉武帝之命访问西域诸国,密切了西汉和西域诸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张骞出使以后,西域与中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西域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

——《从“凿空西域”到“一带一路”》

材料二 海船出海,每艘船上的客商多达百余人,船上由巨商兼任船长、副船长、杂事等,持船深而阔,商人每人分得几尺地方,分占贮货,夜晚睡在货物上,货物多为陶器,兼有其他,大小相套,少有间隙。……其他国家的人到广州数年也不会归去,时人称之为“住唐”……广州的蕃坊里,海外诸国人聚居,设有蕃长,蕃坊公事,一般为蕃人,其衣袍穿着如同华人一样。

——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革命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

——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1)材料一中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军事战略目的是指 ______ ;张骞无意中开通的这条陆上交通要道被称为 ______ ;张骞出使后,西域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______ 的设立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主要表现。

②依据材料三,说明清统治者采取的“逆大势而行”的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这一政策的推行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 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如下图,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不绝于耳。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从此,中国思想文化格局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的新人物,包括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主张中西学的会通和融合。随着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崛起,近代中外文化经百年的互动和融合,最终促成中国古老文化的新生。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第二条: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4-1919年中国无产阶级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在20世纪20年代初有何重大意义?

(2)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提出的革命口号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图中“两只相握的手”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文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中国无产阶级从产生、壮大到领导国家经历了艰辛的成长过程,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促成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因素有哪些?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无序的世界】

材料一 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劳台?乔治和乔治?克里蒙梭实际上一起控制着整个世界。他们坐在巴黎,决定着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将不存在,将创造哪些新的国家,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分,谁将统治它们,以及……决定如何对俄罗斯进行军事干涉,从中国榨取经济特权。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美实现控制世界的主要条件。从维护公平正义和世界和平的角度来看,应该从巴黎和会中汲取哪些深刻教训?

【平行的世界】

材料二

(2)反映了二战后怎样的政治格局?其实质是什么?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3)请谈谈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冷战”的影响并举出一例20世纪50-70年代时期反映世界紧张局势的重大事件。

【交织的世界】

材料三 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两大经济体系归为一体……在技术方面,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传递和技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不仅直接刺激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和国际资本的迅速流动,而且使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

——张书琛《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4)依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中国应如何应对?

中考2022试卷 第2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AADAB CADCB DDADA

DCCAC BAAAC BACA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1)战国时期;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封建制度。

(2)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1978;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变革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变革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13分)(1)成就:莎士比亚宣扬人文主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提出力学三定律。

(2分)(2)贡献:荷兰—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推行自由贸易,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推行新政,政府大力干预经济。(3分)共同特征: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1分)共同作用:建立世界霸权,促进人类文明的演进。(1分)

(3)国家:苏联(1分)。建立世界秩序方面:成立华约,建立经互会,展开美苏争霸(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最后结果:苏联解体。(1分)

(4)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①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经济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和为贵的价值观念;

③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侵略、掠夺建设不了和谐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只能给世界带来灾难;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决定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友好相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分,答出两条言之有理即可)

(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2)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意思相近可得分)

(3)经济全球化;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丝绸之路;大秦(古罗马)或者欧洲。

(4)国家应创建一个健康、良性的竞争环境,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鼓励企业参与竞争。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的核心竞争力。鼓励创新,加强自主研发,让更多的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言之有理即可)

20XX中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五相关

中考2022试卷 第3篇

一、单项选择题

《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夏朝

商朝

周朝

秦朝

2、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主张,在调节父子关系时,要求父子之间要互相尊重。父亲要儿子讲孝道,也就应当以慈爱对待儿子。儿子不愿父亲对他不慈,他就要以孝来对待父亲。以此为例,可以推广到其他方面。据此可知,该学派是( )

道家

儒家

法家

阴阳家

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墨家思想

法家思想

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全都由他决定。他在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 )

实行分封制

设丞相

设置行省

推行郡县制

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

王国

侯国

6、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首次出版。该书中指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实行了( )

闭关锁国

休养生息

轻徭薄赋

自由贸易

7、某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段话旨在强调辛亥革命( )

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改变了社会风俗文化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8、日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中“贸易的钥匙”。据此推断,能够体现日本人意图的条款是( )

①协定关税 ②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9、-运动期间,在各地的抗议活动中,抵制日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数以十万计的宣传国货小册子、各种标语充斥大街小巷。……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142家。材料反映了()

北洋军阀政府注重发展民族工商业

爱国运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实业救国的兴起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社会生活的变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引文评价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的反应?( )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运动的( )

爱国主义精神

民主科学精神

民主法治精神

民主革命精神

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这番话所指的是(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

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

挺进大别山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平津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参加平津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历史论著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电影作品《平津战役》

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 )

只注重与近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重返联合国

“一国两制”的实践

年11月,-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友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的这一思想主张( )

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中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澳门回归

认为:“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为“这些东西”献身的科学家代表有( )

屠呦呦 袁隆平

邓稼先 王进喜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战后社会改革

实行幕府统治

建立法西斯专政

大化改新

《全球通史》在评价某一社会思潮时指出:它“关心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强调人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这一社会思潮是( )

人文主义 社会主义

理性主义 自由主义

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

“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十七世纪以前,中国土布大量输往欧美;到十八世纪,情形完全变了,土布失去了输出的机会,洋布却大量涌进中国。这是因为( )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

《马关条约》签订

列夫·托尔斯秦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一位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文所说的这些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变化( )

废除农奴制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十一月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为此,日本进行了哪次著名改革?( )

大化改新

彼得一世改革

年改革

明治维新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指出,他用数学的理论来表述法拉第的想法,完美阐释了电磁场理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 )

牛顿 麦克斯韦

达尔文 爱因斯坦

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 )

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下图为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导致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发展滞后于苏联的原因( )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二战的全面爆发

《北大西洋公约》规定:“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发生,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引文中假设的“武装进攻”来自( )

苏联和东欧

美国和西欧

轴心国集团

同盟国集团

当今世界,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联合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成立于1945年,总部在纽约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③最高行政首长为联合国秘书长④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⑤联合国采取了多次“维和行动”,维和部队被称为“蓝盔部队”

①④⑤

②③④

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12分)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4分)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2分)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2分)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2分)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2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

——摘编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银行体系的改革、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开始建立社会安全网。

——摘编自《剑桥美国经济史》

材料三二战后,联邦德国确立了福利国家的原则,社会保险的内容、范围和功能大为扩充提高。到70年代后期,用于社会福利保险的开支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不断加码的社会保障系统已成了国家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四改善民生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摘编自《--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XX年版)》

(1)据材料一,概述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在工农业两方面“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的主要措施。新政又是怎样建立社会安全网的?(4分)

(3)据材料三,归纳联邦德国的“福利国家”制度有什么特色?该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3分)

(4)综合材料三、四,谈淡你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建议。(2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任务一 运用年代尺﹣﹣梳理史实

(1)写出下列发生在1921、1927、1931年的历史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经济危机爆发 九一八事变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开始 -运动 希特勒上台 红军长征

(2)简要说明年代尺上中外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关联的一个例子。

任务二 制作大事年表﹣﹣归纳阶段特征

(3)填写下面表格

任务三 识读文献,形成历史理解

材料一 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1普特千克)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在这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材料三 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

材料四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讲话(1937年7月17日)

(4)①材料一种导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相关政策有何特点?

②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个五年计划对苏联的影响。

③材料三中美国失业率逐年上升最快的那一段时间段,为解决失业率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怎样具体的措施?

④据材料四,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危机?是如何解决危机的?

⑤归纳美、苏两国政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调整经济政策的共同点。

中考2022试卷 第4篇

(1)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等。

(2)盛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等。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等。

(3)史实: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共同认识: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1)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2)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农业: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内容、范围、功能不断扩充提高;社会保险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4)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福利水平的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或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九一八事变。

(2)巴黎和会上中国合理要求被拒绝引发-爱国运动;经济危机爆发后,为摆脱危机,罗斯福施行新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成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资助和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立等。(1例即可)

(3)帝国主义确立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全球秩序,国共对峙,十四年抗战

(4)①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②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③实行罗斯福新政,大力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缓解就业压力。④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⑤面对危机,在不改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的方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中考2022试卷 第5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孙中山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制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其中“平定蚩尤乱”的地点是( )

涿鹿 牧野 长平 阪泉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中国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西周 秦朝 西汉 宋代

他是尊崇儒家的,但他的好大喜功、迷信神仙等,又无不与儒家思想相背驰:他有时表现得异常果敢,如痛惩匈奴,却又时时提防别人的暗算。他一生兴高采烈的致力于开边事业,最后却又在痛悔中结束。他是( )

秦始皇 秦二世 汉高祖 汉武帝

“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材料说明古代“丝绸之路”( )

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强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沟通

商贸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商人改变了初衷

商贸活动承载了风俗习惯,所以推动文化相互融合

商贸活动加快民族融合,到元朝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①实行郡县制②建造阿房宫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骊山陵

①② ①③ ②③ ②④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华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②《兰亭序》是祖冲之的代表作品③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业④《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玄奘 鉴真

阿倍仲麻吕 马可˙波罗

就历史发展阶段而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国家分裂的时代

经济重心南移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林则徐 左宗棠 邓世昌 李鸿章

“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北京条约》

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教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宣读婚誓,互换约指,携手同归

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德国闪击波兰 日本偷袭珍珠港

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 变法成天下之治

解放战争期间,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 )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体营业执照。这表明()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国营企业改革起步

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匆忙制作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源于(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有个家庭,成员是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若去参加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可以去几个人?( )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是( )

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促使封建主日益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形成了早期资本主义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提高了西欧国际社会的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如图是哪一宗教的传播线路( )

佛教 伊斯兰教 道教

法国人民把每年的7月14日作为国庆节,是为了纪念( )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巴黎公社的建立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法兰西帝国的建立

汤恩比说:“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敢于引起旧瓶爆炸。”“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做一种惊人的技艺。”他评价的是(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

德国《世界报》3月7日报道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临近之时,来自中国的礼物——一座高米、重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6日下午抵达德西南部小城特里尔,这里是马克思的出生地。以下属于马克思发表的文献是( )

《共产党宣言》 《独立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国家工业复兴法》

年,假如你作为一名外交官出席巴黎和会,在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

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围绕如何处理德国,英美法争论不休

签订《九国公约》

中国没有收回山东权益,德国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

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

华盛顿会议 雅尔塔会议

慕尼黑会议 开罗会议

当地时间20XX年3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向斯大林墓献花,纪念斯大林逝世65周年。以下史实与斯大林无关的是( )

新经济政策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实现农业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端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对工业的调整

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以下哪一项不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 )

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引进西方技术

发展近代工业 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伏尔泰说:“即使中国的皇帝,也不能向最下等的人说……禁止你思想”。这表明他主张( )

人文主义 反抗神权 三权分立 自由平等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共40分)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材料二发生在某国的一次变革

——整理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三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国此,他主张,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他还建议政府进行公共设施建设以提供就业岗位,并通过税收政策重新分配收入。——改编自《新全球史》材料四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1)商鞅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商鞅变法在土地制度上“不法古”的表现是什么?通过变法,当时的相关诸侯国逐步确立了哪种社会制度?

(2)材料二所述变革发生在哪个国家?该变革的名称是什么?这变革使该国的社会性质产生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萧条”指的是哪一历史史实?凯恩斯的思想在哪一事件中得到了提前利用?这一事件对整个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中划线处应填写的时间是什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做法是什么?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对变革创新有何认识?

(13分)阅读下列选自《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作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6—17世纪,推动英国崛起的文化成就有哪些?(2分)

材料二“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新,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荷兰、英国和美国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的贡献。这些创新的共同特征、共同作用各是什么?(5分)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3)20世纪后期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而且“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结合该国史实加以说明。(4分)

(4)现在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2分)

对外政策往往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实践证明,唯有顺应历史潮流,方能发展壮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空,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加大西部、内陆和延边开放力度,拓展经济合作新空间。

——-总理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1)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指哪个历史事件?从世界联系的角度来看,它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从材料可得知当时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一带一路”合作的提出源于中国历史上哪条商道?当时沿着这条通道,从中国出发,最远能到达哪里?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实现“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有何建议?

推荐访问:中考 试卷 中考试卷 中考2023试卷(集合5篇) 2023中考卷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