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短篇民间故事大全

中国短篇民间故事大全

时间:2022-05-31 11:35:03 来源:网友投稿

【#能力训练# 导语】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下面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中国短篇民间故事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中国短篇民间故事

  郑板桥在范县做县令的时候,为官清正,只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芬档奶�平景象。这一天,东乡大集,郑板桥一身秀才打扮,带了笔墨纸砚,骑上小毛驴,去重操旧业――卖字画。当然,卖字画是个幌子,私访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郑板桥来到集市上,刚铺好摊位,就围上来不少人观看。只见一位老汉,拿起一幅牛画,左看右看,看得眼角都湿润了。郑板桥以为碰到了知音,便问:“老兄,你喜欢这幅吗?给个价吧,多少都行。”

  老汉说:“看着这牛画,我想到了我的卖牛钱。几天前,我去集市把牛卖了五贯钱,回到村头遇到了‘雁拔毛,他一定要借我那五贯钱,说过几天还我。可今天我去要钱,他却翻脸不认账,向我要证人,要借条,我两样都没有啊。”说完,用手背擦了擦眼泪。

  旁边一位青年对郑板桥说:“这老伯姓王,为人老实厚道,人称‘王老实。讹他钱的那人姓颜,为人*滑,好占便宜,是个雁过拔毛的主,所以外号叫作‘雁拔毛。”

  郑板桥听了众人的话,心里便有了主意。他对王老实说:“我把这牛画送给你。别看现在是张画,这头牛会长,长到这张纸放不下它的时候,它就会从纸上跑下来变成活牛,而纸上又有了一头小牛,还会继续长,还会变成活牛,如此反复,会生出许多头牛。”

  王老实虽然对郑板桥的话并不真信,但还是把牛画带回家了。

  牛画的事传遍了三村五里,好热闹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正如郑板桥所讲的,这画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天上,那牛大得要撑破纸边了。第十一天,天刚蒙蒙亮,人们便来到了王老实家,一进院门,就见王老实正给一头又肥又大的黄牛喂料呢。再看屋里贴着的那张画,上面又有了一头小牛。正当人们纷纷称奇的时候,“雁拔毛”挤出人群,对王老实说:“王大哥,你既然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画卖给我吧。”

  王老实倒也干脆,说:“行。五贯钱卖给你ǐ吧!”“雁拔毛”生怕王老实会反悔,马上掏钱买了那幅画。

  “雁拔毛”把牛画恭恭敬敬挂在了正堂。每天烧香上供,偏偏不见牛长。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郑板桥那天回去后又画了九张牛画,画面上的牛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把画送到了王老实家里,让他每天夜里换一幅。第十天,郑板桥又拿出五贯钱让衙役去集上买了一头牛,趁夜黑人静送到了王老实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诱财迷心窍的“雁拔毛”上当。

  郑板桥实在是太有智慧了,最后巧妙地帮王老实要回了卖牛钱,令“雁拔毛”有苦说不出,真解气呀!

2.中国短篇民间故事

  象棋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已有记载,到唐朝时发展到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闲着没事都喜欢下上几盘。传说在唐朝时期,象棋中的“车”[jū]并没有那么大的威力,一次只能走三步,为什么后来变得威力无比了呢?这还要从唐肃宗李亨说起。

  唐肃宗李亨是一个象棋迷,每天宁可不吃饭、不上朝,也要过足棋瘾。朝中只要会下点棋的大臣都被唐肃宗招进宣政殿下过棋。怕大臣糊弄他,每次下棋之前,唐肃宗总要先说上一句:“爱卿只管尽力下,朕不��责怪你们,要是让朕发现你糊弄朕,一定会重责不饶!”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没有大臣赢过唐肃宗。

  高手的世界总是寂寞的,唐肃宗没有对手,心里很郁闷。他的宠妃张良娣善于察言观色,就对唐肃宗说:“皇上,您可是为了找不到对手而忧烦?”唐肃宗说:“是呀,想我泱泱大唐,人才济济,竟无一人棋艺能胜过朕,朕心里怎不郁闷!”张良娣闻言,就上前献出一计,唐肃宗听罢眼睛一亮,连连称妙,说就照你说的去办。

  张良娣的主意就是,举办象棋大赛,先在县里选拔,胜出者可以去州府参赛……这样层层选拔,最后产生一名胜出者,不光授予其一品爵位,赏给一万两银子,还将入宫和唐肃宗下棋。

  象棋大赛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在全国举行了,下个棋就可能做一品大员,这是何等的荣耀!于是民间的棋手纷纷前去参赛。

  河南莒州(今山东莒县)刘家庄有一个地主名叫刘崇,家中有土地千亩,膝下却只有一个宝贝儿子叫刘韬。刘崇原本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事与愿违,这刘韬看见书本就头疼。他只喜欢下象棋,而且下得很好,整个莒州城都没有对手。刘崇想尽办法也不能唤起儿子读书的兴趣,只得罢了。

  这天,刘韬正在和一个高手下棋,刘崇急匆匆从外边跑来,说:“韬儿,好消息呀,咱终于可以不靠读书也能光宗耀祖了!”

  原来,刘崇得知象棋大赛的消息,喜出望外,赶紧来告诉儿子。刘韬听说后,自信地说:“爹,儿子肯定是大唐第一,您就等着享福吧。”

  经过层层选拔,刘韬被河南巡抚用自己的轿子和卫兵护送到长安参加决赛。

  来到长安的棋手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他们对黄毛小子李韬都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但经过几天的鏖战,这些高手们竟然都败在了李韬手中。

  唐肃宗听闻象棋高手已经选出,非常高兴,在宣政殿接见了李韬。李韬上了殿,只见棋局已经摆开,棋盘是紫檀木雕刻,棋子则用蓝田玉做成,不由得赞叹了一句。

  唐肃宗说:“今天咱们下三盘,如若李爱卿三局两胜,朕就把这棋盘、棋子赏给李爱卿!”李韬问:“万岁爷所言当真?”唐肃宗说:“朕金口玉言,绝无反悔!”

  两个人大战起来,双方杀得好不热闹,横马跳卒,车攻炮轰,你来我往,难解难分。唐肃宗刚开始还觉得对方不过是个黄口小儿,即便在全国大赛中取胜,又岂能战胜久经沙场的自己。可没想到这李韬果然棋艺了得,没走几步,唐肃宗的一个车就被吃掉了,接着又是一个马……半个时辰后,唐肃宗被杀得落花流水,只得认输。唐肃宗朝李韬竖起大拇指,夸道:“后生可畏!”

  第二局开始,唐肃宗不敢再掉以轻心,用尽全身解数终于扳回一局。第三局,李韬突然改变棋路,唐肃宗措手不及,眼见着对方步步紧逼,自己的棋子一个个被吃,即将落败。唐肃宗急了,突然拿起一个“车”来,一下跳过了七个格,直接杀向李韬的老帅,同时喊了一声:“将[jiāng]!”

  这叫什么路数?殿上殿下所有的人都蒙了,旁边监赛的张良娣刚开始也有些懵,不过她很快就反应过来,说:“万岁爷赢了。”

  李韬当然不服气,刚想反驳点什么,张良娣暗暗踩了一下他的脚。李韬猛然醒悟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万岁爷棋艺出神入化,草民自叹不如,甘拜下风。”

  唐肃宗故作大度地一摆手,说:“你下得也不错,朕是大唐第一,你也能算得上大唐第二,这个棋盘和棋子就作为见面礼送给你了。”

  唐肃宗用这招赢了李韬,为了防民之口,宣布象棋的“车”改变路数,只要直行,就可以横行无忌,威力无比。



3.中国短篇民间故事

  相传,皇帝有一位史官,叫仓颉,专管文件材料和记录国家大事。可是那时候没有纸和笔。连文字也没有,拿什么来记录呢?用绳子,在史官的屋子里挂满绳子。横着挂的是比较粗的主绳,每一根主绳上也都垂着一些较细的绳子。细绳上有些打了结,有些打了套,有些还挂着各式各样的贝壳。这些绳子就是帮助记忆的工具。“结绳记事”是那时候十分通行的方式。比方说,一根白色的主绳代表羊,下边垂着的细绳的数目就代表羊的数目。一条细绳代表一,两条细绳代表二。要是表示十呢,就在另外一条细绳中间打个结。

  然而仓颉管的事情太多了:牲口圈里有多少羊呀,地窖里有多少米呀,一年里举行过多少祭祀呀,打过多少次仗呀……他都得记载。

  “我简直变成了蜘蛛……”仓颉渐渐地发起愁来。事情一天一天多起来,难道老是增添绳子吗?

  有一天,仓颉走近孩子身边一瞧:啊,墙上画着牛、羊、陶器;孩子念着“三”又是在羊的下边刻了三个点,念着“十”,再在陶器的下边先刻一条竖线,然后在竖线的中间刻上一个粗粗的圆点。仓颉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圆点不就是绳子上打的结吗?用刻划的方法代替结绳,真是好主意!他回去马上照着孩子的办法做。

  可是日子一长,仓颉又发愁了。画图画也并不简单。画老虎得像老虎,画得不好就像猫;画陶钵得像陶钵,画得不好就像碗。况且,祭祀、打仗、纺织……该怎么画呢?

  这天,仓颉跟随老猎人去打猎。他们走进了树木参天的大森林,猎人在一棵大树旁边停了下来,弯着腰,仔细地在地面搜寻,嘴里还喃喃地说:“一直向前走,可以找到熊;往右边走,能够猎到鹿;往左呢,只能背回一些野羊。”仓颉感到新奇,赶忙问个究竟。猎人指着地面的痕迹说:“你看,这些都是鸟兽留下的脚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浅,还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每一种脚印就代表一种禽兽。”

  “一种脚印就代表一种禽兽。”仓颉突然又想到:我为什么不能用一些符号来代表事物呢?他回去后,立刻开始设计用符号表示事物的方法。比方,要表示羊,画个羊头代表不就行了?采取了这种用符号表示意思的方法,不但牛羊、弓箭等具体事物可以记录,连一些不很具体的意思,比如“冷”、“快”、“远”……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了。真是个好办法啊!

  仓颉设计的符号,不但自己使用,而且传授给各部落的人。这些符号逐渐推广开来。经过许多人的补充、修改,就成了最初的文字。人们有了文字,老一辈的经验可以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相隔很远的人也可以互通消息。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方便了,人类的进步也更快了。于是仓颉的名字传遍四方。

4.中国短篇民间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个个神通广大,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宝。

  铁拐李的法宝是一个葫芦,这个葫芦能炼出灵丹妙药,治病救人。汉钟离的法宝是一柄芭蕉扇。张果老整天倒骑着一头毛驴。吕洞宾的法宝是一把能降妖伏魔的宝剑。何仙姑的法宝是她手中的荷花。蓝采和的法宝是一个花篮。韩湘子的法宝是一支笛子。曹国舅的法宝是他手里的笏板,笏板一拍,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有一天,八仙来到了东海边,想要过海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吕洞宾说:铂我们各自使出自己的能耐来,看谁先到海的那一边!”

  于是,铁拐李把自己的葫芦抛到了海上,汉钟离抛出了扇子,吕洞宾抛出了宝剑,何仙姑抛出了荷花,蓝采和抛出了花篮,曹国舅抛出了笏板,韩湘子抛出了笛子。七位神仙各自站在自己的法宝上,在大海上航行。张果老呢?他直接骑着毛驴下了海!

  就这样,八仙各显其能,向着海对面出发了。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



5.中国短篇民间故事

  汉代有个书生叫刘向,上京赶考时,顺道登华山一游。华山上有一座神庙,庙神华岳三娘是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女,自从被王母派遣到华山后,一直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天,她正在庙中吟歌曼舞,消磨时光,突然发现一个书生跨进了庙门。她急忙登上莲花宝座,化为一尊塑像。走进大殿的刘向,一眼就看到了三娘的塑像俊丽、温柔、安闲,刘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能娶她做妻子该多幸福啊!可惜这只是一尊没有情感知觉的雕像。刘向怀着深深的遗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取出笔墨,深情地在墙上抒写了自己对三娘的爱慕之情。

  三娘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面前这个书生多么英俊倜傥,文采斐然,他对自己满怀深情,而自己又何尝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尝不爱恋他呢?可是,一个是上界仙女,一个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缔结姻缘呢?目送怅怅离去又依依不舍的刘向,三娘再也不能平静了。她沉吟再三,终于决定不顾天条禁令,要与刘向结为夫妻。于是,三娘便化为一民间女子,追上刘向,向他道出了真情,从而二人两情依依,结为伉俪,恩爱无比。刘向考期将临,三娘已有孕在身,依依惜别之时,刘向赠给三娘一块祖传沉香,说日后生子可以“沉香”为名。二人十里相送,难舍难分。

  刘向在京城一举中榜,被任命为扬州府巡按。就在他走马上任之时,华岳三娘却遭难了。原来,这时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宫大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均来赴会祝寿,可是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脱染病而留在华山。谁知,真情被三娘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责怪妹妹私嫁凡人,触犯天条律令,要捉她上天受惩罚。三娘一身正气,毫不畏惧,况且她随身还有一件王母赠的宝物――宝莲灯,此物是三娘的镇山之宝,无论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宝莲灯大放异彩,都会被震慑称服,束手就擒的。二郎神自知不敌,就令自己的天犬乘三娘休息之际,偷盗而出。这样,可怜的三娘就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三娘在暗无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儿子沉香,为防不测,她偷偷恳求夜叉,将儿子送到扬州,留在其父刘向身边。

  沉香长大了,渐渐懂事了,知道了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亲三娘。他把想法对父亲说了,无奈刘向也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叹气摇头。于是沉香便独自离家,去找母亲。他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华山。可是母亲在哪里呢?这个只有八岁的孩子,不知所措,放声大哭起来。凄厉痛苦的哭喊声,在空谷回荡,惊动了路过此地的霹雳大仙。好心的大仙,问明情由,深为善良的三娘和受苦的孩子鸣不平,可是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将沉香带回自己的住所。沉香在大仙的指点下,刻苦认真的学习,渐渐学会了六韬三略、百般武艺、七十三变。十六岁生日那天,沉香向师 父辞行,要去华山救母。大仙称他有志气,并赠给他一柄萱花开山神斧。

  沉香腾云驾雾,来到华山黑云洞前。他大声呼唤娘亲,声声穿透重重岩层,传入三娘耳中。三娘不由心情激荡,百感在心。她知儿子已长大成人,一片孝心来救自己,激动不已,就将沉香唤到洞前。三娘自知哥哥二郎神神通广大,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也败在他手中;沉香又年幼,况且二郎神还盗去了宝莲灯,儿子哪能是他对手呢?所以,三娘叫沉香去向舅舅求情。

  沉香飞身来到二郎庙,向二郎神苦苦哀求。谁知二郎神铁石心肠,不但不肯放出三娘,反而舞起三尖两刃刀,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怒不可遏,觉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抡起神斧,与他打起来。两人云里雾里,刀来斧往,山里水里,变龙变鱼;从天上杀到地上,再从人间杀回天宫;直杀得山摇地动,江翻海捣,天昏地暗。这件事惊动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个究竟。四仙姑在云端里看了一阵,觉得二郎神身为舅舅,如此凶狠地对待一个孩子,太无情无义了。于是相互使了眼色,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斗越勇,越战战神,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宝莲灯也落入了沉香之手。

  沉香立即飞回华山,举起萱花开山神斧,奋力猛劈。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华山裂开了。沉香急忙找到黑云洞,救出了母亲。整整十六年,受尽了苦难的三娘才重见天日,她与儿子紧紧抱在一起,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后来,二郎神也向三娘、沉香认了错;沉香也被玉帝敕封了仙职。从此,三娘、刘向和他们的英雄儿子沉香全家团圆,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啦。

推荐访问:民间故事 中国 大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