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考小说形象考查类型及解题策略例析(全文)

高考小说形象考查类型及解题策略例析(全文)

时间:2022-07-01 08:0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小说形象考查类型及解题策略例析(全文),供大家参考。

高考小说形象考查类型及解题策略例析(全文)

 

 高考小说形象考查类型及解题策略 例 析

 高考对小说形象的考查主要有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分析人物形象(或物象)的作用。

 (一)要求概括与分析 人物形象

  方法有:

 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方面来入手。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③从情节入手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入手。

 例题 1 1 :(9 2019 江苏卷《表妹》)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6 6 分)

 【答案】从所拿工资等,看出她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从背着手、做派头等,看出她有优越感和虚荣心;从扑过去抢着洗衣服等,看出她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

 【 解析 】

 1、人物相关信息:从两人的对话,尤其是“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铁饭碗”等,可以看出表姐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

 2、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从同表妹谈论自己的工资,表面埋怨、实则得意的语言描写,“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等心理描写和“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的动作描写上,可以看出表姐是一个有优越感和虚荣心的人;当得知表妹一个月能挣二百时,表姐“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揉搓起来”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她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

 3、情节:在最初陪表妹洗衣服时,表姐虽然也很勤劳能干,但是出于矜持和骄傲,没有动手帮忙;在听到表妹收入很高后,又焦急不安,扑过去抢着洗衣服,这些情节表现了表姐渴望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生活道德迫切心情。

 例题 2 2 :(8 2018 全国 I 卷《赵一曼女生》)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6 分)

 【答案】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题 例题 3 3 :(《初心》)小说中钟方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 5分)

 【 答案】钟方格是一位多次参加紧急行动,屡次立功的资深警察。他执法公正,不徇私情,做事严谨。虽曾遭受不公正待遇但仍不改初心。在打掉拦路抢劫团伙案中,即使团伙头是当时局长的表侄,钟方格仍严格执法,不徇私情。经受了一系列不公正待遇,在抓捕涉毒行动中,发现副局长也在被堵人群中,短暂的思想纠结后,仍实施抓捕,并将此事主动向局长汇报

  (二)要求指出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人物描写手法有: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借助物象衬托、借助环境烘托。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比、夸张等 题 例题 4 4:

 :

 (9 2019 国 全国 I 卷《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 6 分)

 】

 【答案】(1)外貌描写。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写他破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2)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

 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3)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

 【 解析 】

 (1)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现禹埋头苦干、为民请命、无畏无私的精神。外貌描写面貌黑瘦”“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体现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千、拼命硬干的精神;语言描写“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体现他了解民情,为民请命的坚定决心。

 (2)而他作为官员,深入民间,公而忘私,面对施压意志坚定,不改初心,又与其他官员的吃喝享乐、无所作为形成鲜明对比。

 题 例题 5 5 :(9 2019 全国Ⅱ 卷《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例题 6 6 :小说写到“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请你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表现“爷爷的胆量”的。(6 6 分)

 (1)对比写法。人们对巴克莱家的服从,与“爷爷”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爷爷勇于反抗的品格。

 (2)侧面衬托。格特鲁德的惊奇害怕,突出“爷爷”坚定、勇敢的形象。(或:人们用歌声 来表达不满,反映“爷爷”揭露真相的行为具有感召力。)

 (3)场景烘托。流浪时落魄潦倒的场景,衬托出“爷爷”就算遭遇不幸仍要坚守正义的品 性。(台秤称重的场景,衬托爷爷大胆、机智的特点)

 (4)言行描写:“爷爷”把格特鲁德的给的糖丢到地上用脚踩,并当众揭穿巴莱克家的阴谋。

 (三)要求分析 人物形象( ( 物象) ) 的作用

 1 1 、分析 主要人物的作用

 (1)从结构方面,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2)从内容方面,考虑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题 例题 7 7 :(5 2015 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6 6 分)

 【答案】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 解析 】

 (1)对主题表达的作用:从他破烂的穿着和说话时无人理会的情形,可知他是身份微贱的小人物;从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可知这个看似微贱的老头,内心也有着强烈的尊严意识,不愿受到别人的歧视,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由此可见作者通过对“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的描写,意在揭示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也有着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2)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从“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等可以看出,作者对“捡烂纸的老头”受到周围人漠视的处境是十分同情的,作者呼吁人们对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多一些同情、理解和尊重。

 2 2 、分析 次要人物的作用

 (1)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

 起,推动情节发展。

 (2)塑造人物形象上:侧面衬托。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

 (3)内容上: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4)主题上:揭示主题,增添魅力。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题 例题 8 8 :(6 2016 全国卷 Ⅲ 《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6 分)

 【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 解析 】

 (1)衬托主要人物:“我”的存在凸显了王有福的思想性格特点,使他的形象更加鲜明。

 (2)推动情节发展:“我”参与了整个事件,“我”约王有福见面,对王有福提出建议等,推动了情节发展。

 (3)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可信度:故事由“我”叙述出来的,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故事读来真实、可信。

 4 4 、 分析 物象的作用

 其角度有:

 (1)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揭示深化文章主旨。

 (3)反复出现,串联起相关情节,是全文的线索,使结构更加严谨。

 (4)创设环境,渲染气氛,铺设背景。

 (5)具有象征意义。

 题 例题 9 9 :(7 2017 江苏《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 4 分)

 】

 【答案】(1)奎尼一路小跑在童车旁,又说它躲过了很多灾难。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我的朋友”的命运多舛;(2)“我的朋友”给他核桃肉吃,表现了她的善良与对奎尼的关爱;(3)奎尼在地上打滚,显现了“我的朋友”的高兴,突出了她的心情;后文的该睡了但它还不走,也显示了“我”和朋友的内心的兴奋;(4)最后叙述只有奎尼与“我的朋友”作伴,表现了她的孤独,也表了我的愧疚。

 【 解析 】

 本题只从人物塑造的思考即可,即只考虑小狗奎尼对“我的朋友”和“我”的映衬作用。

 (1)小狗奎尼的遭遇和“我们”的命运与遭际息息相关,甚至是“我们”的形象的写照。如,小狗奎尼躲过了很多灾难,从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我们”的命运多舛。

 (2)“我们”给小狗奎尼核桃肉吃,给小狗奎尼买牛骨肉,表现了“我们”的善良与对小狗奎尼的关爱。

 (3)小狗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显示了“我们”当时的快乐幸福。

 (4)叙述只有小狗奎尼与“我的朋友”为伴,小狗奎尼的离世更突出表现了“我的朋友”的孤独寂寞。

 例题 10 :(《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 6 分)

 】

 【答案】(1)它是贯穿小说的重要线索(揭开台秤秘密——偷台秤——抢回台 秤),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连贯。

 (2)它是人们与巴莱克家矛盾冲突的焦点,折射出两类人的形象:台秤主人的虚伪,人们 的妥协与反抗。

 (3)它象征着当时社会上那些虚伪的“公平正义”,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形象。

 题 例题 11:

 :

 (《青磨》)

 小说中的事物青磨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

 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青磨是故事的主线,串联起了故事。“青磨”与屈颖在战争中的爱情与青磨相关(约定抗战胜利后每天磨豆浆);“青磨”退伍后每次搬家都带着青磨;孙子认祖归宗,以青磨为信物。②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如“青磨”为何对青磨情有独钟?为何喜欢喝豆浆?设置层层疑问,使情节富有吸引力。③使故事余韵悠长,增添感染力。结尾“青磨转动”,连接现在与未来,代表怀念与传承,“青磨最重”赋予故事以厚重感,引人感慨。(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例题 12 :(《 古砚 》)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古砚 ” 的作用。4 (4 分) )

 【答案】①“古砚”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小说围绕姚斌送给舒老的两方古砚展开,层次清晰,结构严谨。②通过“古砚”塑造人物形象。如小说通过“送砚”“还砚”等情节,塑造了舒老不重名利、简朴、坦诚、洒脱的形象。③通过“古砚”表达主题。小说通过舒老“还砚”,表达了对老一辈知识分子不慕名利、向善求真的高尚品格的赞美。

推荐访问:高考小说形象考查类型及解题策略例析 高考 考查 解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