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未来五年五大商业趋势(全文完整)

未来五年五大商业趋势(全文完整)

时间:2022-07-02 14: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来五年五大商业趋势(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未来五年五大商业趋势(全文完整)

 

 势 未来五年五大商业趋势 气候变化带来对新一代基础设施的需求、电网级储能电池革命、全球再培训浪潮、与新流行病“孤独”做斗争、社会无现金化,这是 2019 年-2024 年影响全球未来发展和商业环境的五个趋势

  文 文 | 科尔尼 全球商业政策委员会

 每年年底,科尔尼全球商业政策委员会(GBPC)都会发布未来五年的新兴趋势。不同于面向未来人口、经济、环境、地缘政治和科技演进的宏观趋势预判,科尔尼的“新兴趋势”侧重于关注近一年开始涌现,但当下看似不太引人注意,却可能会对未来五年商业和政府的运行带来显著影响的中期趋势。这些趋势将随着时间变化逐渐分化,部分中期趋势可能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具备长期影响的趋势。

 随着中国即将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中国企业与各级政府在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长期宏观趋势,也需要重视未来五年的新兴趋势,理解其影响与冲击,以提高面向下一个五年的战略规划的相关性。

 一、为适应气候变化,将新增巨额基础设施投资

 未来五年,随着产业、政策决策层和全球民众逐渐感受到严峻气候挑战的影响,全球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投资或将超过 5000 亿美元。政府和私营部门都将加大力度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引发的天气事件。

 2018 年,全球自然灾害数量高达 394 起,和过去 50 年相比增长近三倍,影响波及所有地区和行业。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包括强风暴增加、极端高温天气增加,以及导致洪涝、干旱和农业生产中断的天气模式变化。这些都会对当地经济造成系统的、负面的影响。

 。

 预测表明,全球将面临灾难数量持续增加和应对成本日益上升的局势。到 2050年,全球 136 个大型沿海城市每年因洪水遭受的损失预计将高达 520 亿美元,而2005 年这方面的损失为 60 亿美元。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每年的损失将飙升至1 万亿美元。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到 2100 年,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因极端天气事件遭受的损失将占 GDP 的 7%左右。

 到 据世界银行估计,到 2050 约 年,这种气候的波动可能导致全球约 1.4 亿人迁徙,的 相当于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 55 %,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南亚地区受到的。

 影响最大。事实上,太平洋和印度洋岛屿的居民已经开始迁移。斐济有 4 个社区已经搬迁,未来几年,可能还会有 80 个社区加入搬迁大潮。

 。

 气候紊乱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据全球 200 多家大型企业最近的估计,它们面临的气候风险敞口将高达 9700 亿美元左右。保险业站在处理气候相关灾害损失最前端,现正在努力研究如何调整商业模式,以适应这种新常态。今年,有 63%的全球保险专业人士把气候变化视为最大的新兴风险,而 2018 年持此观

 点的保险专业人士只有 39%。2018 年全球气候相关灾害共造成损失 1600 亿美元,保险公司为此做出的赔偿高达 800 亿美元。

 全球各地政府都在努力探索提高抵御气候相关灾害的能力。签署《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 195 个国家都承诺做出必要投资。因各国面临的气候相关灾害风险不同,因此投资方向也比较多样,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产能、改善供水系统、增加公共交通电动汽车比例等。荷兰易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此荷兰主要投资堤坝和沙丘建设,加固海岸线。越南通过种植红树林和修建海堤加固海岸线,哥斯达黎加计划建设“抗环境变化”的交通基础设施。

 总体而言,为实现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中低收入国家平均需要投入 GDP的 4.5%。研究表明,环境变化将进一步扩大亚洲本就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到2030 年,该缺口将达 1.7 万亿美元。

 世界银行指出了这些举措的紧迫性,近期已经将用于 2025 年之前气候相关项目的可用资金增加了一倍。非洲撒哈拉地区的 17 个国家最近宣布将在未来 12 年共同投资 4000 亿美元。但其他地区尚未建立环境适应性措施。

 调动大量资金升级改造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是对国家政治意愿的考验。英国和哥斯达黎加等多个国家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脱碳目标。但是哪些国家能够实现

 这些目标以及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否能够对极端天气事件产生显著影响,现在还不明确。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五年,气候风险将进一步加剧。大量基础设施会因气候相关因素遭到破坏,移民由此加速产生,为住房和医疗保障带来更大压力。对企业而言,政府、社会和股东将不断对其施压,要求其采取环保经营措施,因此支持环保标准的人会越来越多。

 ? 这一切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未来环境法规会越来越严格,要求企业遵守环保标准的预期会越来越强烈。

 企业领导人应强化全球价值链,已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制定全面的减灾策略。

 二、电网级储能电池革命

 全球电力行业正走向脱碳化。而电网级储能电池将对推动这一进程发挥主要作用,可以解决太阳能和风能一直以来困扰电网的间歇性问题。随着技术进步带来成本下降以及更多政府出台支持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政策框架,到 2024 年,电网级储能电池市场,尤其是锂电池市场,规模将扩大 13 倍。世界各地政府越来越关注通过电网级电池储能加速脱碳工作。美国 50 个州中已有 44 个开始运营、拟建或建设电池储能项目。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统计,过去几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以平均每年 8%的速度增长。2018 年,全球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太阳能和风能占 84%。可再生能源 的成本现已低于煤炭和核能,随着设备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太阳能。

 项目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未来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成本会比天然气还低。

 然而,发电量的不稳定性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另一方面,风能和太阳能还存在电量过剩问题,导致出现负电价。为提高可再生能源产出和成本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世界各地的电力公司一直在寻找一个解决方案:电池。

 电网级储能电池(尤其是锂电池)的发展十分迅速,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经历了与可再生能源类似的成本下降曲线。根据科尔尼能源转型研究院(ETI)研究,

 这一趋势将持续,因为随着规模效应增加,特斯拉千兆工厂(Gigafactory)这样的大型工厂电池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幅度可达 30%。

 当可再生能源和电网级储能电池相结合,政府和个人客户都将看到能源成本的下降,从需求端推动投资增长。例如,特斯拉在澳大利亚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储能系统,投入使用的第一年电网成本下降 4000 万美元。美国佛蒙特州电力公司(GMP)启动了住宅电池储能计划,在 2018 年 7 月持续高温期间,共为用户节约 50 万美元。2017 年,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发现,如果使用太阳能发电并用电池储能,25%的能源用户可以实现资金节约。此外,能源弹性也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池并网呼声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因为发电和储能的本地化有助于防止停电,或者可在停电后快速恢复供电,最大限度减少系统中断。

 虽然电池储能行业取得一定进步,但发展仍面临很多障碍。锂电池的主要金属原料存在巨大的供应链风险,如钴。因此,包括索尼、特斯拉和中国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在内的大型电池制造商都在积极探索生产低钴或无钴锂电池的替代方案。虽然尚未找到与钴效率相同的替代原料,但电池生产所需的钴含量已经在逐步下降。这些低钴电池未来几年预计将快速替代高钴电池。

 由于电池生产面临供应链方面的风险,探索废旧电池原材料回收再利用是较为可取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未来五年,电池的“二次生命”将推动电池储能市场的可观发展,为电网级电池储能带来福音。例如旧的电动汽车电池往往在寿命用尽之前被淘汰,剩余容量一般超过 50%。因此,回收利用电动汽车退役电池的二级市场出现了,例如用于固定式储能、电动车充电站等。这些二次利用将进一步降低电池储能的成本,减少前面提到的电池原料采购的供应链风险。

 未来五年,电网级电池储能和全球能源产销合一者的规模将呈指数级增长,市场将由美国和中国主导。随着自用发电和现场储能成本逐渐下降,企业实现“绿色”能源消费将更加容易。政策环境的快速成熟以及技术的持续进步意味着电网级储能电池行业(由太阳能和风能支持)将在未来脱碳化发展道路上持续发挥作用。

 ? 这一切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让新的能源模式为你所用。电池储能正在改变全球电力行业,推动能源、配电和用电创新,让更多用户能够使用可再生能源。随着分布式能源体系等新兴技术应用的普及,能源和技术公司等未来将有机会利用这些新的能力打造新的产品与服务。

 成为产销合一者。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投资不仅能让大型能源消费者兑现或提高清洁能源和环境 可持续发展承诺,还能帮助其有效降低成本。拥有大量实体网络(如仓库和数据中心)的企业尤其适合采用产销合一模式。

 发现绿色发展道路的优势。投资建设自用发电和储电设施的企业和政府能够有效提高应对电网中断的能力。

 三、全球再培训浪潮

 过去几十年,全球劳动力人口经历了快速增长,但现在已经基本停滞。全球适龄劳动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已经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 1.9%下降到现在的 1.3%,而劳动参与率过去 25 年来持续下降。其中,非技术工人和技术工人短缺现象在全球越来越普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盛行导致移民政策收紧,限制了全球劳动力流动对全球劳动市场的平衡作用。

 在人口、政策、技术进步的多重压力下,劳动力再培训对保持和提升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未来五年,国家和企业层面的劳动力再培训投资都将持续增加。随着全球再培训浪潮升温,不投资员工再培训的企业与投资员工再培训的企业之间竞争力差距将持续拉大。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自动化水平将不断提高,非技术工人大量失业。爱德曼《2019 年全球信任度调查》发现,55%的员工担心自动化会导致自己失业。

 各国自动化发展速度不一,有一部分国家发展明显较快,比如中国。2017 年,中国采购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采购总量的 36%,其次是日本、韩国和美国。不过德国和美国的机器人密度更高。德国和美国每万名工人部署机器人的数量分别是 322 台和 200 台,而中国仅有 97 台。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未来 15 年至 20 年,全球 14%的工作岗位可能因自动化而消失,另有 32%的工作因单个任务的自动化发生根本性改变。

 高科技产业的普及带来技术型 人 才需求的增加,特别是在国家竞争力下降的领域。新加坡人力部 2018 年职位空缺报告指出,“具备必要专业技能或工作经验的人才紧缺是 PMET(专业人士、经理人、高管和技师)职位空缺难以填补的首要原因。这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引发了全球性的“人才大战”,拥有全球化和多元化人才库的企业创新力更强、营收更高,但同时也受世界各地移民政策收紧的不利影响。这一现象在硅谷尤为明显。过去,硅谷的技术人才中有近 75%是外籍,但由于美国新 H-1B 签证的限制,导致硅谷外籍技术人才占比下降。

 另一些国家正好相反,它们面临的问题是非技术型劳动力紧缺,比如日本。为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日本政府于 2019 年初放宽了移民政策。新的移民政策针对在指定行业工作满五年的外籍非技术工人推出新的签证,申请条件是通过职业技能测试和日语水平考试。美国也面临类似问题。长期以来,美国农业等主要行业一直依赖非法劳工的稳定流动。但由于近年来移民执法更加严格,美国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各地的企业都感受到了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为满足劳动力需求,许多企业临时签证的使用创下新高。

 面临技术快速变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力市场持久失衡以及世界最富裕经济体教育不平等问题,各国纷纷进行自我审视,评估本国“再培训的体系完善程度”。德国的学徒计划久负盛名,其移民和难民再培训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使雇主和移民共同受益。瑞典的再培训计划也处于领先地位。瑞典联合为低技能职工提供再培训的各行业及工会就业保障委员会,为因机械化导致失业的工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印度教育体系无法跟上科技发展步伐,目前正与世界经济论

 坛密切合作,通过再培训改善就业前景。其他国家也正在实施更多促进再培训的通用计划,包括针对老年人口的再培训计划。

 部分国家和地区再培训工作开展较晚。例如,美国历史上从未强调建立公共基金用于劳动力培训。2015 年,丹麦和法国在劳动力培训方面的支出分别为 GDP的 0.60%和 0.37%,而美国仅占其 GDP 的 0.03%。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解决再培训问题,但在目前的美国财政环境下,如何为这一艰巨任务提供足够的资金仍有待观察。

 世界经济论坛发现,在未来十年可能失业的 140 万美国人中,有 95%能够转到需要类似技能且工资更高的新岗位上。虽然这一发现令人振奋,但这将需要 34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 86%可能需要由联邦政府提供。因此,政府需要权衡不提供再培训的情况下,职工失业政府所需承担的福利支出和税收损失有多少。

 虽然充分发挥再培训的潜力离不开政府的财政和战略支持,但很多企业也在根据自身需求开发自己的教育计划,安排不定时的再培训。例如亚马逊宣布将于近期斥资 7 亿美元,在 2025 年之前为公司三分之一的美国员工提供再培训,帮助他们转到更高级别的工作岗位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计划投入 10亿美元启动 Future Ready 计划。如果计划成功,到 2020 年,AT&T 将有 10 万名员工完成再培训。

 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 2022 年,全球一半以上的劳动力需要接受再培训。未来五年,与教育机构和大学院校合作建立内部再培训计划的公司将成最大赢家。

 ? 这一切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

 确定可能因技术创新而改变的工作岗位。

 

  

 吸纳具备...

推荐访问:未来五年五大商业趋势 五年 五大 趋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