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基础知识(2022年2月)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基础知识(2022年2月)

时间:2022-07-06 13: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基础知识(2022年2月),供大家参考。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基础知识(2022年2月)

 

 2022 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基础知识(2022 年 年 2 月)

 共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

 1.(2021 秋•广饶县期末)根据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场面描写的知识,判断下列句子不是..场面描写的是(

 )

 A.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B.突然,枪声一响,运动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几,一阵阵喝彩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跑道上正在进行激烈的 400 米比赛,运动员们像一支离弦的箭,向终点猛跑,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

 C.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校春季田径运动会的“战幕”拉开了。别看它小,它却是我们心目中的“亚运会”“奥运会”,是我们盼望以久的一次盛会。

 D.一枝黄花(学名:Solidago canadensis L):是桔梗目菊科的植物,这种植物花形色泽亮丽,常用于插花中的配花。1935 年作为观赏植物从加拿大引入中国,是外来生物。引种后逸生成杂草,并且是恶性杂草。主要生长在河滩、荒地、公路两旁农田边、农村住宅四周,为多年生植物。

 2.(2021 秋•麦积区期末)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独之旅》的作者曹文轩,擅长儿童文学的创作,他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推动者。主要作品有《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2016 年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

 B.《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的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讽刺小说。

 C.莫泊桑是 19 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人称“短篇小说巨匠”,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的一篇著名杂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3.(2021 秋•广饶县期末)下列所学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沧海一粟

  ②硕大无朋

  ③弄巧成绌

  ④井然有序

 B.①孤芳自赏

  ②心弛神往

  ③无穷无尽

  ④气壮山河

 C.①顾影自怜

  ②排山倒海

  ③奄奄一息

  ④迥然不同

 D.①聚精会神

  ②嘎然而止

  ③无穷无尽

  ④龙凤呈样 4.(2021 秋•游仙区期末)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与《杞人忧天》均出自《列子》,《列子》为道家学派的著作,开创了融寓言与哲理为一体的散文文风。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这是一部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它与《大学》《礼记》《论语》合称为“四书”。

 C.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帝王登基或遇大事时可以更改年号,《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中的“元丰”就是年号。

 D.都护,汉代始置,唐代为防卫边境与统治周边少数民族而设置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使至塞上》中的“都护”即指前线的统帅。

 5.(2021 秋•麦积区期末)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谢太博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B.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D.狼亦黯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6.(2021 秋•凉州区期末)下列有关作家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手法,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7.(2021 秋•游仙区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为了让大家了解龙鼓这门濒临消失的艺术,朱福林老人殚精竭虑....,编写了相关的科普读物。

 B.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任劳任怨....的作风,张桂梅老师在华坪高中很快就赢得了学生的尊敬。

 C.近年来,鹿田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前来观光游览的游客络绎..

 不绝..。

 D.“瓷器修复大师”刘一技艺高超,那些残破的瓷器,往往在他颔首低眉....间,便可恢复如新。

 8.(2021 秋•坡头区期末)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线教育品牌能否持续获得用户的青睐,取决于其机构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课程内容。(在“机构”后加上“是否有”)

 B.局长反复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一定要做好校园的疫情防控工作,把师生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将“几个”调至“领导”前)

 C.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不久前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排名保持在第十四位。(删去“保持”)

 D.这些参与援助的医务人员中,有不少人经历过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抗击埃博拉等任务。(将“经历”改成“执行”)

 9.(2021 秋•澄海区期末)下列句中加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曾经的心有灵犀已成过往,多年信息不通使他们彼此隔膜起来。

 B.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C.东西方文化不存在谁先进谁落后的问题,我们不能把差异和差别混为一谈。

 D.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游客望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

 10.(2021 秋•凉州区期末)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B.我们学过的《三峡》》和《与朱元思书》,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C.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奇观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作者展现了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D.有时候说话就应该照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11.(2021 秋•麦积区期末)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又称为消息,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B.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C.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D.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12.(2021 秋•麦积区期末)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枯涸 hé

 蜷曲 quán

  酝酿 niàng

  杞人忧天 qǐ

 B.收敛 liàn

  肥硕 shuò

  滑稽 jī

 忍俊不禁 jīn

 C.憔悴 qiáo

  匿笑 nì

 静谧 mì

 头晕目眩 xuán

 D.啜泣 chuò

 感慨 kài

 宽恕 shù

  踉踉跄跄 niàng 13.(2021 秋•游仙区期末)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泄气

 倦殆

 眼花缭乱

 春寒料峭

 B.序幕

 篡改

 油光可鉴

 坦荡如抵

 C.题跋

 不辍

 筋疲力尽

 自出心裁

 D.雄跨

 琐屑

 重峦叠障

 巧妙绝伦 14.(2021 秋•坡头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漫步江南庭院,池中碧水扑入眼帘,娉婷..绿竹在墙角摇曳,金红的鲤鱼则在荷叶间嬉戏。

 B.在《上新了•故宫》中,聂远从旁白到表演都与故宫完美契合..,受到网友们的一致好评。

 C.今年的柑橘林雨水充足,病虫防治到位,果农们看见硕果累累的柑橘树喜出望外....。

 D.武汉市烈士纪念日活动中,前来敬献鲜花的人络绎不绝....,人们纷纷借此来表达对英烈的无限哀思。

 15.(2021 秋•凉州区期末)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8 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美国政府挑起贸易摩擦,企图遏制中国发展,这种做法不但会伤及自身,更将伤害国际经济体系,不得人心。

 16.(2021 秋•麦积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几年的同窗好友,你怎么能那样麻木不仁呢?

 B.据悉,刻意破坏公共设施的男子,警方刨根问底,四天后终于将其抓获。

 C.大兴安岭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D.他经常说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时间久了,人们也就不在意了。

 17.(2021 秋•游仙区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日趋多元,新闻的写法与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B.讲故事既要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还要把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讲述清楚是关键。

 C.上世纪 90 年代,航天人众志成城,成功将“亚洲一号”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航天迈出国门。

 D.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涉及文中的事件都必须准确,有时还需在文中利用一些资料,以保证真实。

 18.(2021 秋•钦北区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表现出年代和社会文化特征,是衡量优秀文艺作品的标准之一。

 B.《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且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C.这幅图画的主要景物是由寒月、残荷、败柳等意象组成,给人一种苍凉凄清之感。

 D.经过文化部门的整顿治理、重拳出击,让各种媒体平台的直播变得健康规范了。

 19.(2021 秋•麦积区期末)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手段之高明,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打造“森林天水”,城市绿化既要 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C.班级联欢会上,王明同学幽默的表演让大家忍俊不禁....。

 D.工作组成员在“脱贫攻坚战”中从不拈轻怕重....,敢于直面困难,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

 20.(2021 秋•霍林郭勒市期末)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拿出毅力来!”査老师鼓励道:“当然,我也很需要毅力!”

 B.《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C.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D.分队长原是胶济路工程工人,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家伙,他接二连三地把五、六个炸弹绑在一起。

 21.(2021 秋•龙华区期末)班级举行“文学与时代”的自由讨论,以下同学回答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西汉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余年的史事,被称为“史家之绝唱”。

 B.“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茨威格巧用夸张,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天才对时代的洞察。

 C.正如李白所讲,人生得意须尽欢,志得意满的苏轼,在月明之夜,与张怀民闲适漫步,尽享美景。

 D.新闻特写不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是采用文学手法描写精彩瞬间,比通讯更具时效性和现场感。

 22.(2021 秋•广饶县期末)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习近平在纪念建党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 5000 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____的贡献。

 ②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_____找到另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

 ③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一一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_____。

 A.抹杀

  尚未

  美丽 B.磨灭

  尚未

  漂亮

 C.磨灭

  没有

  美丽 D.抹杀

  没有

  漂亮 23.(2021 秋•大兴区期末)同学们拟张贴书法作品“笔歌冬奥,墨舞冰雪”作为“迎冬奥书法展”的首幅。此幅作品的书体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4.(2021 秋•凉州区期末)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B.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

 C.《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渡江战役第一天的情况,它的语言高度凝练,又极具震撼力,堪称消息中的经典之作。

 D.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东汉历史学家。

 25.(2021 秋•中山市期末)九年级 1 班召开名著阅读分享会,下列同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霞说:“《聊斋志异》中的婴宁,热情而不轻狂,诙谐而不粗俗,机警而不怪讹,尊重而不迁就,她是蒲松龄塑造的最理想的女性形象之一。”

 B.小明说:“梁山好汉三打祝家庄时,吴用巧妙安排新投梁山的孙立等人作为内应打入祝家庄内部,再安排燕青等人让孙立捉住,里应外合,救出被捉的好汉们。”

 C.小红说:“《世说新语》记录了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士人的轶闻趣事,鲁迅称它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D.小军说:“《唐诗三百首》的编者以艺术性为最高尺度选诗,不受诗人身份和名气限制,题材宽泛,众体兼备。” 26.(2021 秋•朝阳区期末)下面语段是对“一起向未来”的阐释。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起向未来”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一起”展现了在面对困境时人类①_________的理念,“向未来”表达了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与希望。主题口号传递出②_________。

 A.①团结与共

 ②中国人民将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世界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B.①团结与共

 ②世界人民将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中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C.①勇往直前

 ②中国人民将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世界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D.①勇往直前

 ②世界人民将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中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27.(2021 秋•麦积区期末)下面是我校一位退休老教师写给“抗疫英雄”的一副对联,在上下联横线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病毒 ①_____,②_____ 逆行,天使驱妖无畏; 下联:天水 ③_____,携爱驰...

推荐访问: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基础知识(2022年2月) 速递 年中 基础知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