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探索与实践【优秀范文】

高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探索与实践【优秀范文】

时间:2022-07-08 12:5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探索与实践【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探索与实践【优秀范文】

 

 高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作

 者:

 阮佳慧

 作者简介:

 阮佳慧,浙江省路桥中学(321004)。

 原发信息: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京)2015 年第 20152 期 第 69-73 页

 期刊名称:

 《中学外语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5 年 10 期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虽然教材的编写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设计理念,但如 Tomlinson(1998)所说:“教材编写的目标群体即便再小也避免不了理想化。不经过改编和调整,再好的教材也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求。”可见,教材必须经过适当的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课堂,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育部,2003)。然而,一线教师对教材的利用率不尽如人意,中学英语教师普遍对教材内容繁杂与学生基础薄弱之间的矛盾感到困惑(李宝荣、李慧芳,2011);有些教师无法驾驭教材,整个教学过程匆匆忙忙,无法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江淑玲、郑志恋,2009)。这些矛盾的产生与教材自身在编排上的不足有关,但也反映了教师教材“二次开发”能力的滞后。笔者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后发现,大多数教师把教材开发能力看成自身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教学中却不知道如

 何实践。同时,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认识不深,甚至将其等同于传统的“备课”。这显然不利于教师教材“二次开发”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界定了教材“二次开发”的内涵,并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其实现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材“二次开发”能力。

  二、教材“二次开发”的内涵

  教材“二次开发”是相对于“一次开发”而言的。不同于教材的“一次开发”,“二次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非课程学科专家及相关出版单位。它是基于教师教育哲学的一种课程实践:立足于教师自己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直接指向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俞红珍,2005)。这也正是教材“二次开发”区别于传统“备课”的关键点。传统“备课”中,教师虽然也对教材内容做一些处理,但这些细微的调整其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教教材”,并非创造性地“用教材教”。教师只是教材的“执行者”。在教材“二次开发”中,教师和教材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材不再是教学“圣经”,教师对教材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并根据教学情境个性化地使用。然而,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使用不等同于随意地删减教材内容。实际上,它是一项有特定目的和设计理念的活动。教师必须先进行教学情景分析和教材分析。教学情景分析是指在教材“二次开发”前,对学习者、教师本身和教学环境的分析;教材分析是指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变身到“课程开发者”,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课程知识,创造着新的课程经验,成为自己专业生活场的主人,实现教学的再技能化(俞红珍,2005)。

 总之,教材“二次开发”就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材使用者通过教学情景分析和教材分析实现教材与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教材“二次开发”的有效途径

  教材“二次开发”的两个基本环节,即教学情景分析和教材分析,分别强调了教学环境和教材的重要性。基于此,俞红珍(2005)从教材和教学资源两个维度,提出了实际教学中教材“二次开发”的三种策略:一是对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二是对其他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三是自主开发其他新的教材资源。因此,结合笔者自建的课堂观察记录资料库,本文以新编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以下简称 NSEFC)为例,从教材的灵活运用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两个方面探索教材“二次开发”的有效途径。

  (一)教材的灵活运用

  不少学者(程晓堂、孙晓慧,2011;McDonough & Shaw,2004)对教材“二次开发”提出了不同的技巧分类。本文采用McDonough & Shaw(2004)的分类,将教材创造性使用的途径分为“添加、删减、修改、简化和重新排序”五种。以 NSEFC 模块五 Unit 1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为例,首先对教学情景和教材进行分析,再对比教师“二次开发”教材后的问题和课文原有的问题(见表1),以探讨教师灵活运用教材的技巧。

 本节课的阅读文本讲述了 John Snow 通过绘制地图发现了霍乱的传播途径,从而战胜了霍乱王的故事。其体裁(科普类文章)和题材(霍乱和 John Snow)对学生而言都较为陌生,加之篇幅较长,增加了阅读难度。基于该情景分析,教师删去原 Warming-up 测试,以“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为主线(Pre-reading 练习 2),展示它们的病毒图片以及传播途径,最后引入霍乱。在 Pre-reading 环节,学生阅读完题目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后,教师首先让学生猜想霍乱被称为“霍乱王(King Cholera)”的原因,随后呈现“1831—1832”“1848—1849”“1854”三个时间段霍乱爆发的情况以解释原因。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猜测 John Snow 和霍乱的关系,并且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对教材原问题设计的添加、删减(如 Warming-up)、重新排序和修改(如 Pre-reading 练习 2)使课文的导入从一般(传染疾病)到特殊(霍乱),循序渐进,并且扫清了背景知识障碍。

  Comprehension 环节分为快速阅读和精读。快速阅读中,教师保留Task 1 的连线题形式,将细节连线调整为段落大意连线,使学生对文章结构有初步了解。精读阶段(Task 2),删掉原设计问题 3,把问题 2 改为“用地图作答”。以第四段为例,设计问题“Which places had many deaths in Broad Street?”要求学生在地图上圈出地址,并追问“What did.those locations have in common with?”在接下去的问题“Which places have no death and why?”同样要求学生在地图上做标记。

 最后 Post-reading 环节,教师将原设计一中的 summary 调整为难度较低的 report,从 problem,caus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 五方面对文章进行总结。原设计二调整为 Pre-reading 中的设计一。在 Comprehension 环节中,学生已通过地图的使用“体验”了科学研究。这样的调整更符合从具体实验“体验”到抽象科学“逻辑”的认知顺序。

  “二次开发”后的教材设计环节重点突出,环环相扣,整体设计围绕着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这一标题展开,如 Warming-up 导入围绕 infectious diseases 的特点;Pre-reading 部分扫清 John Snow 和 King Cholera 两个背景知识障碍;Comprehending 部分旨在宏观了解和细节深挖;最后,总结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步骤(Pre-reading 练习 1)。教材改造后的课堂教学难度梯度适中,学生参与度较高。

  (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教育部,2012)。结合香港《高中英语课程与评估指引》(2007)对教学资源的界定,本文认为广义上的教学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如学生等。俞红珍(2009)将学生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贡献方式分为数据来源(如需求分析、学生所犯的错误)、真实教材的提

 供者(如学生自己挖掘的报纸文章)、教材的合作编写者(如模仿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设计一个活动样本)及教材的独立编写者(如学生自编课本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手头教学资料以及社区教学资源,将其与教材进行整合,最终实现教材最优化。

  本节以 NSEFC 模块三 Unit 2 语法情态动词为例(见表 2),分析一位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教材“二次开发”方法。

  高一学生对情态动词的用法已基本达到可以运用的程度,但体会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仍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以翻译句子的练习形式既复习了上节词汇课的知识,又使学生在无意识中运用了情态动词。在句子校对阶段,教师圈出情态动词并追问其意思。以学生例句为资源,既起到教学示范作用,又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反思其用词,加深理解。随后的练习资源(English Weekly)和其他教材资源(《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在多样化教学示例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时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此外,短小有趣的对话文本以及音频的引入不仅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交际性,更将语法教学和听力、阅读教学相结合,达到了技能的共通。

  此外,束定芳(2004)有关教材的调查也表明,学生渴望形式多样的语言输入,渴望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展示和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因此,创造一个尽量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更易于达到教学最优化。如另一位教师在 NSEFC 模块三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结束后,删去原设计活动(讨论你认为最重要和有趣的节日),设置了下列活动(见下页表 3)。

  该案例中,教师有效地利用了校园中“留学生”这一教学资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心——“节日背后的文化”,设计了“文化介绍”环节,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学生在表演和讲述的过程中巩固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有意义的运用,并在与外国留学生交际的过程中形成了语言交际能力。同时,通过体验和交际活动,学生对于节日背后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文化意识都得到了提升。

 本文通过课例再现了一线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模块内容的删、增、调、简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在实践中教师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全面理解教材

  虽然教师需根据实际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但教师若未能仔细分析教学内容,体会其多元利用价值,就会对教材产生误读、漏读,造成教学目标迷失、教学过程缺乏整体性与层次性、活动设计随意等现象。教师要从多维度解读教材,挖掘其潜在的价值。例如,教师可以从细节入手,对文章的标题、插图、句子进行分析体会,挖掘其内含的价值。

  (二)完善教育哲学

  课堂教学由教师真正讲授的内容和传递给学生的内容组成,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信念和态度而解释了的课程。因而,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水平首先取决于他们能达到的教学认知水平。Living & Borko(转

 引自陈冰冰、陈坚林,2008)在研究专家型教师时发现,由于他们的认知范式比初学型教师更精细、复杂,更有内联性、接近性,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选择的策略也更易于解决问题的本质。因此,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关注自己的课堂实践,以批判反思的眼光进行教学研究;也可增强教师间的合作学习或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以不断提高自身对教材做“二次开发”的能力。

  (三)恰当选择资源

  在甄选教学资源时,Grant(1987)基于情景分析和教材分析,提出教材“二次开发”所必须遵循的四条原则:交际性原则、相关性和目的性原则、满足学习者需求原则以及语言材料真实性原则。因此,教师应避免为了开发教学资源而开发,产生教学资源和教材之间“本末倒置”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可以多“留心”,建立起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并及时加以归类整理。此外,要充分利用和引导学生资源,如学生习作可用于改错练习、范文背诵。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材“二次开发”中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资源的组织等直接影响教学实践,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推荐访问:高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探索与实践 探索 实践 高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