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理论力学(哈工大)考试选填判断简答重点内容(全文)

理论力学(哈工大)考试选填判断简答重点内容(全文)

时间:2022-07-14 14: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论力学(哈工大)考试选填判断简答重点内容(全文),供大家参考。

理论力学(哈工大)考试选填判断简答重点内容(全文)

 

 1、二力杆: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构件。

 2、静力学公理:

  1)平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刚体或者变形体都适用。

  2)平衡(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只适用于刚体。

  3)加减(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意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只适用于刚体。

  (1)可传(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动到刚体上的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2)三交汇(三力平衡交汇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平面上,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也通过该汇交点。

  4)相互(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对刚体或变形体都适用。

  5)刚化(刚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3、自由体和非自由体:运动不受限制的物体称为自由体;运动受到限制的物体称为非自由体。

 4、两力相等和两个力等效不是一回事,力相等(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等效(根据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点可不一样,教材第 7 页;一个合力可以与力系等效,但合力不等于力系)。

 平衡力系: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

 等效力系: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可以用另一个力系代替,二不改变物体的原有状态。

 5、约束反力,存在于相互接触之处,与约束所能限制的位移方向相反。光滑铰链约束特点:构件只能绕销钉的轴线转动,而不能相对移动。

 6、各种约束的约束特点:

 柔性约束:方向沿着绳索中心线而背离物体。

 光滑面约束: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被约束物体。

 滚轴支座:约束反力垂直于支承面且通过铰链中心。

 球铰链:可用三个正交分力

 7、 力矩: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

 力偶矩: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力偶矩的大小等于力与力偶臂的乘积。

 8、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

 O 点是固定铰链支座,以圆盘为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板书画出),由力的平衡方程可知,存在一竖向约束力 F’,与 F 形成力偶,与主动施加的力偶 M 平衡。

 9、力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不共线的两个力(作为一个整体)

 10、汇交力系的简化结论:汇交力系可以简化为一个合力,合力等于各力的矢量和,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的汇交点。

 11、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力系的合力等于零。

 12、力不能与力偶等效,即力系不能简化为力偶。

 13、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若力多边形自行封闭,则主矢量为零,主矩若不为零,则简化结果为一力偶。

 14、一力矩形式; 二力矩形式(X 轴不垂直于 AB 两点连线); 三力矩形式(三点不共线)。

 15、主矢:平面汇交力系可合成为作用在 O 点的一个力,这个力就称为原力系的主矢。

 16、主矩:附加平面力偶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这个力偶的力偶矩就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O 点的主矩。

 17、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结果:三种情况

 18、静定问题:所考察的问题的未知量的数目恰好等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目。

 19、静不定问题:所考察的问题的未知量的数目多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目。

 20、库伦摩擦定律:最大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其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21、产生滚动摩阻的原因是由于轮子和地面都不是刚体,它们受力后都会有局部微小变形,地面产生的阻力不均匀地分布在一小块接触面上,将这些力接触最低点 A 简化为一个力和力偶矩为 M 的力偶,该力偶为滚动摩擦力偶。

 22、自锁现象: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全部主动力的合力的作用线在摩擦角之内,无论这个力多么大,物体必保持静止;反之,则反。

 23、力对轴之矩为零的情况:力的作用线与轴平行或相交(即共面)。

 如何判断力对轴之矩的正负号:右手螺旋法则,将右手手心朝向转动轴并握住它,四指握拳与物体转动方向一致,伸开拇指,若拇指指向与转轴正向一致,则力对该轴之矩为正,反之为负。(逆为正,顺为负)

 24、平面法求解法可否求出空间力系中的 9 个未知量:(1)不能。

 (2)3 个轴上的投影平衡方程用了两次,因此实际仍 9-3=6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仍最多可解出 6 个未知量。

 25、铁丝变成不同形状。其重心位置是否会发生变化? (1)一般情况下,重心会发生变化。

 (2)重心由合力矩定理推出,当铁丝弯成不同形状时,虽然总质量不变,但一般情况下,力矩会跟着改变,导致重心位置改变。

 26、将物体沿着过重心的平面切开,两边是否等重? 一般不等重。与力臂有关,力臂长的一段重量轻,比如杆秤。

 26、力对轴之矩:力使刚体绕一轴转动效应的度量。

 27、力螺旋:F R 、M 0 不为 0,且方向平行,力与力偶的作用面垂直。(钻头、螺丝刀)

 28、重心:物体的重力作用点。

 29、动点运动三种方法及意义(P96):

 矢量法:主要用于理论推导。

 直角坐标法:主要用于运动轨迹未知的情况。

 自然法:适用于运动轨迹已知的情况。

 30、 刚体的平动:刚体运动时,如果刚体上任一直线始终与它最初的位置保持平动。(可以用点的运动学理论来解决刚体的平动问题)

 31、刚体的定轴转动:刚体运动时,如果刚体上有一条直线始终保持不动。

 32、刚体的平动可为曲线平动,这是各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33、角加速度与角速度同号时加速转动,反号时减速转动。

 34、刚体平动时,若已知刚体内任一点的运动,刚体可由此点的运动确定刚体内其他各点的运动。

 35、点的三种运动 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 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 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

 36、科氏加速度: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牵连运动和相对运动相互影响而出现的一项附加的加速度。

 37、刚体平面运动可以分解为刚体的平动和转动。

 38、对平面图形的角速度、角加速度而言,无需指明是绕哪个基点转动的,统称为平面图形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39、速度瞬心:一般情况下,每一瞬时,平面图形内或平面图形的扩展部分上,都唯一地存在一个速度为零的点。4 种方法确定。

 40、方位角:矢量 AB 和 X 轴正方的夹角;方向:从不动边 ox 轴转向矢量 AB,转动方向即为正向。

 41、角速度、角加速度表示了刚体方位变化的快慢,是与转轴无关的量。

 42、牛顿三大定律:

 牛一(惯性定律):不受作用力的质点,将永远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牛二(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定律):质点受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质点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牛三(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作用线且同时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43、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惯性的度量。

 均质细直杆:2z31I ml 

 均质细圆环:2zI mR 

 均质等厚圆板:2zmR21I 

  44、动平衡:在任意瞬时,作用在质点上的主动力、约束力、惯性力在形式上组成平衡力系。

 44、虚位移:在约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某瞬时质点系的任何无限小的位移。

 45、虚位移与实位移的联系:二者都要符合约束条件。

 区别:实位移是在一定主动力作用下、一定初始条件下和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的位移,其方向是唯一的(与时间间隔有关);而虚位移则不涉及由于主动力,也与初始条件无关,是假想发生、实际未发生的位移,所以它不需经历时间过程,其方向至少有两组,甚至无穷多组(与时间有关)。

 46、虚功:质点或质点系所受的力在虚位移上所做的功。

 47、与实功的区别:(1)实功恒为正值,计算式前有系数 1/2;虚功可为正、负或零。

 (2)由于实功是变力作功即作功的力与位移成比例,外力功是外力或位移的二次函数(非线性关系),所以,对实功不能应用叠加原理。虚功是常力作功,外力功是外力或位移的线性函数(线性关系),所以,对虚功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3)由于虚位移是假想的,因而虚功是假想的;而实功是实际存在的。

 48、虚位移原理:具有理想约束的质点系,其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作用于质点系上的主动力在任何虚位移中所做的虚功之和等于零。适用于刚体、变形体。

推荐访问:理论力学(哈工大)考试选填判断简答重点内容 哈工大 力学 判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