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720世纪战争与和平新人教版(精选文档)

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720世纪战争与和平新人教版(精选文档)

时间:2022-07-14 19: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720世纪战争与和平新人教版(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720世纪战争与和平新人教版(精选文档)

 

 单元质检十七

 0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凡尔赛和约》中,协约国曾宣布,严厉裁减德国军备的目的是“推动所有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同时根据国联盟约第 8 条,国联成员国承诺“为了维持和平,要求把国家的军备减少到足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在裁军领域中赢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在华盛顿会议上,主要海军大国的海军吨位和比例为明确的数字计划所限制。它使国联能够在陆军编制的所有重要问题上运用同样的原则。“有效地促进国联盟约第 8 条规定的裁军”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须裁军。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 1932 年 2 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和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了。

 ——摘编自[英]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裁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国联“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的因素。

 参考答案:(1)巴黎和会严厉制裁战败国,巩固战胜国的军事优势;国际社会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反思,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2)经济危机激化了各国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各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难以达成裁军共识;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德国对国联单独限制其军备强烈不满。

 2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 年 2 月 4 日的一次会议将决定大部分欧洲和亚洲战场的命运。会议选址在黑海边的雅尔塔,位于苏联的克里米亚地区。雅尔塔会议主要探讨了欧洲的战后格局,包括如何瓜分欧洲大陆。但亚洲战场也是一大议题。同盟国联合参谋部坚信,直到 1947 年胜利才会到来。他们告知罗斯福和丘吉尔,给二者施加压力以确保斯大林会出兵亚洲。然而,斯大林的参与是有条件的。他要求控制千岛……还要求控制……库页岛的南部。另外,苏联还希望获得在中国东北的各项军事和交通特许权,以及对蒙古的实际控制权……斯大林希望同盟国其他领导人不要事先同中国有任何磋商,直接同意这些要求。作为交换,他承诺在欧洲战场结束 90 天内将出兵参与打击日本。

 ——摘编自[英]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雅尔塔会议。

 参考答案:(1)内容:战后处置欧洲(德国)问题;亚洲战场;苏联有条件地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

 (2)评价: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会议做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雅尔塔会议主要探讨了欧洲的战后格局,包括如何瓜分欧洲大陆。但亚洲战场也是一大议题”“斯大林的参与是有条件的……作为交换,他承诺在欧洲战场结束 90 天内将出兵参与打击日本”,可知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第(2)问,结合材料中雅尔塔会议对欧洲和亚洲战场的安排,可知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从在没有当事国在场的情况下同意斯大林条件,可知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从雅尔塔会议对战后格局的讨论,可知会议做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3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并成为战时“四大国”之一。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美开始有了共同的敌人日本。1942 年元旦,26 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身份出现在战时的国际政治舞台上。1943 年 10 月,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据此,中国有权参与各大国之间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协调行动,有权参与筹建联合国。莫斯科《四国宣言》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四大国之一,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大国角色铺设了道路。1943 年 12 月,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表示团结一致,决心把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并规定战后把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开罗会议是战时中国外交的最高峰,标志着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顶峰。

 ——摘编自徐德荣、向冬梅《二战时期中国的大国地位析论》 (1)根据材料,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确立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得以确立的原因。

 参考答案:(1)历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开始以大国的身份出现;参与签署《普遍安全宣言》,中国获得了作为大国的权益;发表《开罗宣言》,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顶峰,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2)原因: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结束最晚的反法西斯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政府为争取大国地位主动努力,如开辟滇缅战场,保持与美苏的合作关系;美国的支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面临共同的敌人,存在共同利益。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42 年元旦,26 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1943 年 10 月,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1943 年 12 月,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可得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开始以大国身份出现;参与签署《普遍安全宣言》,中国获得了作为大国的权益;发表《开罗宣言》,

 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顶峰,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第(2)问,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可得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结束最晚的反法西斯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美开始有了共同的敌人日本”可得出美国的支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面临共同的敌人,存在共同利益;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中国政府为争取大国地位主动努力,如开辟滇缅战场,保持与美苏的合作关系等。

推荐访问: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720世纪战争与和平新人教版 战争与和平 年高 广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