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阅读中应和生命成长节拍

阅读中应和生命成长节拍

时间:2022-07-19 1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中应和生命成长节拍,供大家参考。

阅读中应和生命成长节拍

 

 在阅读中应和生命成长的节拍

 成长,是由每个曾经奋斗过、挣扎过和思考过的人书写的。对成长的回忆和梳理,既是重现成长的过程,也是再构个人内在自我生命的过程。教师成长,需要三大积累:阅读积累、实践积累和写作积累。

 回望自己的成长之路,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无疑是阅读积累。我的专业阅读之旅大概开启于走上教科室主任岗位之时,任务型驱动也罢,成长性诉求也罢,10 多年的沉潜,我的教育教学理念也随之潜滋暗长。哲学类书籍,让我萌生“儿童在场”教育观;语文专业类书籍,让我锚定“言语生长”教学观。

 “刨子式”阅读:滋养捕捉力,助推思想立场的裂变

 众多书目中,王尚文先生的《语文品质谈》如晨曦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我的語文教学之路:藉由品质之回归,守护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

 信息爆炸时代,尤其需要冷静地、审慎地对信息进行甄选与捕捉,犹如木工使用刨子刨去木器的多余部分,在木屑、木花纷飞之际,扬其糟粕,留其菁华。阅读,也是如此。王尚文先生的《语文品质谈》,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面对语文教育的病象与病根,给出了多剂“良方”。

 首先,给语言文字作“注解”。从运用语言的视角(或曰作者视角)来解读,语言文字不是外在于人的工具,而就是人本身;也即,思想与使用语言乃是同时发生的同一件事情。从品鉴语言的视域(或曰读者视域)来解读,咀嚼语言文字,诚如歌德所言,需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即,在文字上“推敲”,其实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其次,给语文教学“松绑”。语文应当而且必须拒绝“语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语句写通顺,把意思说清楚”,共 12 个字。语文教学从“工具说”,到“人文说”,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说”,再到“学科核心素养说”……不管思想如何流变,表述如何更替,但先生所说的这 12 个字,应该“立在语文课程的正中央”。不用遮遮掩掩,左顾右盼,语文,就该干语文的正经事儿。或许,还可加上先生在第一辑“语文品质初探”中提及

 的“适切”与“得体”。

 再次,给学科育人“正名”。学科育人一度上了“热搜”,而对于“什么是学科育人”“学科何以育人”“学科如何育人”的谈论,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学科育人”,先生也摆明了自己的观点:“不同的课程可以并且应该依据自身独特的角度、独特的内涵、独特的优势各自发挥育人的作用,就像车轮的辐条指向一个轴心一样。”同时,他又辩证地指出,不能一说要“学科育人”,每门课程都一哄而上。如果每门课程的课标只是强调“育人”这一“根本的目标”,势必会影响各门课程完成自己的“独当之任”。的确,“学科育人”应该是与“学科教学”水乳交融的,而不是游离其外的。其主要途径就是在阅读、写作中咬文嚼字,含英咀华,以求在语言文字里与作者心意相通,与自我坦诚以对。

 王尚文先生的《语文品质谈》,是语文教育的守望与变迁,是流淌着的传统与文化。他的这一主张,成就了我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言语品质的小学语文生长性课堂教学研究”,使我的语文教学立场——“引领学生走上用母语编织的有意思、有意味、有意义的学习之旅”更为明晰。

  “钩子式”阅读:润养转化力,催生教学行为的质变

 教学立场需要教学行为的印证。在一段段用母语编织的学习之旅中,犹记得 2021 年 3 月的那次非常态教学现场——参加无锡市“课题进课堂”研究共同体小学教学研讨活动。经与导师梁昌辉商讨,确定执教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 19 课《剃头大师》,并把教学重点锁定为:讲述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尽量讲完整、讲清楚。

 第一次试上,在厘清老剃头师傅、小沙和“我”的人物关系,了解小沙怕剃头的两大原因之后,我根据课后习题一的要求,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

 “你能根据这‘二怕来讲讲老剃头师傅是怎么给小沙剃头的吗?老师给你起个头: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结果,课堂上看不到半点“波澜”。望着一张张“漠然”的脸庞,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上课完毕,我狼狈地“逃离”了现场。

 曾经侃侃而谈的学生,为何集体“失言”?曾经自以为傲的课堂教学,为何遭遇“滑铁卢”?是文本的目标定位出现了问题,还是我的活动设计有失偏颇?……一连

 串的问题,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迷茫之余,猛然想起假期阅读的戴维·珀金斯的《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轻轻地翻开,扉页前面的几张图文映入我的眼帘:“知识必须能够在某些场合实际运用,才值得学习”“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前言中的几段文字引起我的共鸣:“对那些不一定有趣的话题,学生们根本不愿意给予半点机会”“在学校里,什么才是值得学习的知识”。目录中的几个小标题让我茅塞顿开:“你学过的哪些知识,今天的生活还用得上”“第三类接触,让更多知识在生活中有价值”“教育的初衷,源于有生活价值的学习”。

 原来,是我的学习活动没能融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没能对接学生的“现在”与“未来”。你想啊,讲述“老剃头师傅是怎么给小沙剃头的”,依然驻留在书本世界,局限在别人的生活之中。难怪学生会作壁上观,丧失参与的积极性与内动力。

 阅读的最高境界,应该如“钩子”一般,努力把阅读中涌现的有用资源“钩”出来,把有价值的东西“钩”到自己的笔记本上,“钩”到自己的脑海中,乃至“钩”到

 自己的教学现场,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

 经过学习与反思,我把上述活动进行了“生活化”包装:“小沙被老师傅整得这么惨。有一次,他忍不住和自己的表哥,也就是课文中的‘我吐槽。他会怎么讲呢?请同学们看看板书,结合老师提供的插图讲一讲。”稍一转变,换来的是“群情激愤”,有的同学提到老师傅吓人的剃头工具“锃亮的剃刀”“老掉牙的推剪”,吐槽小沙外在的惨状;有的同学提到老师傅令人惊悚的个人条件如“耳朵不好”“眼神差了点儿”等,吐槽小沙内心的崩溃;有的同学从剃头费用(每次剃头,都要付双倍的钱)切入 , 吐 槽 价 值 秩 序 的 颠 倒 … …1EDEFA38-03CC-4249-BAC6-7C29D790DD1D

 学生还是三年级的那批学生,为何课堂却发生了如此逆转?细细推敲,不难发现,一切源自学习活动的几大改变:

 其一,学习方式的转变。用“吐槽”替换原来的“讲述”。虽然两者都是“讲”,且“讲”的内容大同小异,但“吐槽”更契合文本所呈现的场景。其二,学习情感的转化。由于是“吐槽”,学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移情体验,

 代入故事情境中;而“讲述”,不需要介入过多的情感。其三,学习价值的转向。“讲述”更多指向学生的当下学习,也即复习巩固当堂所学;而“吐槽”,更多指向学生的生活,也即再现或重构课余生活。

 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年轻时学过文学、社会学、法学等,但这些学问都逐渐从他的生命中流逝了,最终他的治学落脚到了哲学。晚年,回顾这段学术历程时,他感叹道:“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没有真学问出现。”那么,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中,什么地方是生命所在的地方?应该是关联“现在”与“未来”,勾连“学习”和“生活”的课堂经历。

 “钉子式”阅读:蓄养专注力,促使作业方式的蜕变

 有些书籍,比较“好”读;有些书籍,比较“难”读。好读的,一般都是与自己的认知力、理解力、思考力等相匹配的;而难读的,一般需要调动更多的“力”,比如,专注力。夏雪梅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于我来说,就是一本难读的书,因为书中有很多学术化、陌生化、情境化的概念和样例。这本书,我读了三遍。

 第一次阅读,是为了完成薛法根江阴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任务。那次活动,由我和同伴讲解“项目化学习”的概念理解和课程实践。结果,我们用 17 张 PPT 讲了“何为项目化学习”“为何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视野下读写融合课程实践”。讲解完毕,薛老师提点我们,夏雪梅的这本书,需要多读,精读,回读。听了薛老师的话,我原本的沾沾自喜转化成了继续阅读的动力。

 第二次阅读,是参加江阴市教研室夏江萍老师的课题“组块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研究”开题论证。为了更好地介入,我又一次开启了“项目化学习”的阅读之旅。这次,我用思想的触角探入“项目化学习”的世界,探及的不是策略、方法和手段,而是项目化学习的“原点”:项目化学习是系统的学习设计,涉及六个维度——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全程评价。至此,“项目化学习”的面目似乎清晰了不少,但留存于心的,还是一些基本的概念,无法操作。

 第三次阅读,我重点研读了“项目化学习”怎样操作实践、怎样设计成果、怎样进行评价。其中,这段语句给予我启发:“学科项目化学习不是学科的活动化,而是学

 科核心知识在情境中的再建构与创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汇聚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科概念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创造作品,让学生产生新知识,获得更深的理解。”

 三次阅读,宛如“钉子”一样,帮助我牢牢“钉”住“项目化学习”这个主题,凝神屏息,倾尽全力,不放过一个细节。而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与认识,也从浅表走向深层,最终走向品质化实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聚焦项目化学习成果和作业评价,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比如,2020 年“超长版”寒假,我班举行了“小小厨王争霸赛”系列活动。项目活动一:夸夸家乡的美食,可以用图画绘出来,或用手机拍下来,也可以用文字寫出来。项目活动二:看一集《舌尖上的中国》《回家吃饭》等烹饪类节目,了解更多的中国美食,然后说说自己看到的最诱人的一道美食,可以录制短视频,或音频,或抖音。项目活动三:学做一道家常小菜,可以是家里人或自己平时最爱吃的,也可以跟着看过的烹饪节目或美食视频开发新菜,然后和家人一起品尝。项目活动四:以图文形式呈现活动成果。活动期间,同学们一个个化身美食小达人,在动手操作中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更深入了解了中国的美食文化,民族自豪感在内心氤氲、

 升腾。

 阅读,就是一根“弯枝”,富有弹性,能在外力的作用下,释放内在生命的力量,润泽自我成长的品性;阅读,总是“具体的人”的历史,是活在每个人的“生命实践细节”中的历史,是有呼吸、有体温、有挚情的历史。让我们守住阅读的家园,意态执着,神清若水,在专业阅读中走向愈发高远、广远、深远的生命澄明之境。

推荐访问:阅读中应和生命成长节拍 应和 节拍 成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