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以法为盾守护湿地”心得感悟体会(7篇)

“以法为盾守护湿地”心得感悟体会(7篇)

时间:2022-11-22 0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法为盾守护湿地”心得感悟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以法为盾守护湿地”心得感悟体会(7篇)

“以法为盾守护湿地”心得感悟体会(7篇)

古往今来,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都有所成就,同时我们还构建了自己的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系列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以法为盾守护湿地”心得感悟体会(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地球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的哺育着我们这些儿女。老师说:“湿地与森林、草原一样具有强大的吸收、汇聚和储存二氧化碳的功能,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集合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于一体的生态体系,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

面对昆明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我不禁产生了疑问,湿地在哪里呢?小记者们迈着轻快的脚步、怀着无比愉快的心情,来到古滇湿地公园。这一次的相遇,让我真正见识到了湿地的美丽。

这里的湿地是那样的宁静,湖水是那样的清澈,陆地上长着高大的芦苇,一群鸟儿都会在这个鸟语花香的地方栖息着,这里就是它们的天堂;
翠绿的植被映着蓝天白云,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假如有一天,我眼前的景象变成了另一番模样——荒草众生,工厂污水横河,湿地大片大片地消失,动物无家可归,小鸟凄厉地划过天空,鱼儿浮在水面,我想那样恐怖的画面是谁都不愿看到的。所以从现在开始尽己所能保护湿地,不要让眼前这美丽的画面成为记忆中的`一个片段,而是让它源远流长。

湿地是地球母亲留给我们的礼物,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其实母亲的要求不高,只需要我们:不要往天空吐烟、不要破坏植被、不要往河流里排放脏水、不要给母亲增添麻烦,让生命的温床充满缤纷美丽的色彩。

这次郑东新区的湿地之行对我们整支队伍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不仅整个湿地公园的建设与构造对我们的印象很深刻,而且虽说我们参观的是人工湿地公园,但是我们由此拓展到自然湿地系统上,我们不禁被大自然的智慧所震撼了。

湿地作为界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客体,湿地兼有水、陆特征,是自然界中最富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之一,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宝贵的自然资源价值:
首先可以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在多雨或涨水的季节,过量的水被湿地储存起来,直接减少了下游的洪水压力。然后,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里,再慢慢地释放出来,补充给河流或下渗补充地下水,有效地缓解枯水期河流缺水或断流的问题。

其次是调节气候。通过蒸发,湿地可持续不断地向大气输送大量的水气,调节区域的气候,降低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拉萨气候干燥,有那么一大片湖泊和湿地,水分蒸发,可使城市的空气湿润,没有这片湿地,拉萨的气候条件就更加干燥。专家们呼吁,高原都市拉萨旁有一大片湖泊和沼泽地,千万要保护好,不仅有利于城市市民的生活,而且也有利旅游者的身体健康。

第三起到净化天然水体的作用。水流经过湿地,流速减缓,有助于污染物的沉淀,特别是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有毒、有害和矿化物质,对水体起净化作用。因此,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成为一种简便、节省、实用的初级污水处理技术。

如果把森林比作“大地之肺”,那么湿地则常常被誉为“大地的肾脏”、“天然水库”和“天然的物种库”。

保护湿地成为国际环境保护的热点和各国防洪的一项重要生态措施。而湿地也开始成为一些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的目标。

通过这次湿地公园之行,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保护水资源不仅在于保护河流湖泊,湿地保护也是重点,因此节水护水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

保护湿地,从你我做起!

我的家乡在益阳市大通湖区,位于洞庭湖湿地的正中央。“山美张家界,水美大通湖”,我们这12。4万亩烟波浩淼的大通湖,被誉为“三湘第一湖”,是国家湿地公园。我和爸爸妈妈都从小生长在这里,这里漂亮又干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植物繁茂、物产丰富。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这一切的美好都是湿地带来的。

湿地是“地球之肾”,可以去除水体中氮磷及重金属等污染物、保留营养物质、控制洪水、补充地下水;湿地是“物种基困库”,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是“生境园”,是动植物生长、栖息的重要场所,特别是众多珍稀水禽生长的乐园;湿地是“天然空调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温及降低大气含沙量等;湿地是“净化器”,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湿地是“蓄水库”,我们国家湿地储存了全国约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宝库;湿地是“储碳库”,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35%的碳;湿地是“植物发育地、动物栖息园”,就好比她们的母亲一样。

以前,随着砍伐、污染等破坏,全球湿地越来越少,现在地球上的湿地总面积仅占陆地总面积的8。6%。中国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国家,因为中国湿地有96%的淡水。听爸爸说,我们家乡洞庭湖曾美称为“八百里洞庭”,而如今面积已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巴西亚马逊湿地每年可以为地球提供70%的氧气,有”地球之肺“之称,不过,亚马逊湿地的破坏已经让它的森林损失了5%,人们都在为亚马逊担心,因为一旦失去了亚马逊,地球上的湿地将减少6。2%。近年来,各个国家都开始保护湿地,有的把对湿地的破坏减少到最低,有的开始人工制造湿地。而我们中国对湿地的保护尤为突出,通过建立保护区、退田还湿、保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采取工程措施等,像对待母亲一样去呵护她,让她变得更加漂亮、更加有活力。爸爸告诉我说,我们大通湖也正在努力地保护湿地。

水天一色、万鸟翔集、芦花飞扬、绿草如茵,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洞庭湖湿地。我爱我的家乡,所以我更应该去保护好它,爱护家园、保护湿地,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生命在水中产生,在陆地繁盛,在生命产生与繁盛的过程中,湿地是片温床。假如地球少了湿地,生物的种类也就随之减少。

对于以前的我来说,湿地是一个过于陌生的名词,和许多人一样,我对它并不了解。

面对耒阳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我不禁产生了疑问,湿地在哪里呢?看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我不断寻找,终于在耒水河畔发现了它的痕迹。那次偶然的相遇,让我真正见识到了湿地的蛮荒与美丽。

这是天然的鸟类栖息地。这里有白鹤、苍鹭,成千上万只鸟每年都从其它地方飞来这里过冬。这附近没有工厂,也没有喧嚣与吵闹。这里的湿地是那样的宁静,湖水是那样的清澈。

可以想得到,这里的春天,枝繁叶茂,杂草丛生,湖面清澈见底,使人感到美不胜收;
在夏日炎炎里,陆地上长着高大的芦苇,一群鸟儿都会在这个鸟语花香的地方栖息着,这里就是他们的天堂;
初秋时节,整个湿地依然翠绿,翠绿的植被映着蓝天白云,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四季变化,时光流转,湿地,这生命的温床日益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想,这样一片如此简单的湿地,为何能涵养出如此多的生命。湿地的与众不同,在于它独有的宁静,与世无争的谦和,默默无闻的包容,让生命在这里有了生息繁衍的念头,定居的想法以及在这里进行生命的进程的愿望。

城市发展的步伐已经迈向乡村,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假如有一天,我眼前的景象变成了另一番模样——荒草众生,工厂污水横河,湿地大片大片地消失,动物无家可归,小鸟凄厉地划过天空,鱼儿浮在水面,我想那样恐怖的画面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尽已所能保护湿地,不要让眼前这美丽的画面成为记忆中的一个片段,而是让它源远流长。

湿地是地球母亲留给我们的礼物,我们不应当为了眼前利益断绝子孙的发展之路。保护湿地,从我做起,让生命的温床充满缤纷美丽的色彩。

湿地,地球的肾脏,而如今,它即将衰竭,而身为守护者和享用者,我们能做的仅仅是保护它,我们应该保护它的每一寸土地,保护它的每一股水流。我们应该将它一步一步带出黑暗,还它一片绿色的世界。

但是在当今社会,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行为正在使这片土地面临消失的险境。比如:人们大量的砍伐树木,滥杀动物,导致湿地一大片大片的消失,让动物无家可归,天空中的小鸟也有气无力地划过天空,伴随着几声凄凉的哀鸣,没有水的鱼儿在干涸的池塘里蹦上蹦下,在池塘中流着悲伤的眼泪。许多生物甚至已经失去它们的栖息场所,这是一场莫大的悲哀。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保护生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能做到的。

同学们,为了使我们的家乡更美丽,使我们的地球更和平,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为建设湿地生态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我倡议大家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保护环境。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从现在开始,做到不乱扔一片废纸,不随地吐痰,不随便丢放垃圾。使用绿色环保袋,不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使白色污染远离我们。

第二、要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了水也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

第三、要参与植树造林。绿色是生命的源泉,地球多一片森林,人类与大自然就会多一份和谐。植树造林是人类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的重大举措。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爱惜学校草坪,不随意践踏攀折花草树木,让我们的周围永远充满绿色。

第四、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不乱砍乱伐,不破坏草坪和森林,不随意堆放垃圾,不滥用农药和杀虫剂,保护水源和空气也是保护动物栖息地的一部分,有良好的栖息环境动物才能长久生存。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未来的希望。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爱护身边的每一处环境开始,从保护湿地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呵护我们的家园。

让我们重新为湿地披上绿色的外衣,为生物重建一个家园吧,因为它们也有权利享受大自然赐予它们快乐生存的空间和自由,让我们快快为它们献出一点点的关心和爱护,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谱写“保护湿地,我们在行动”的乐章吧。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我国湿地面积约占全球湿地面积的4%,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我国湿地分布广、面积大,湿地资源的丰富度和独特性在全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它填补了我国生态系统立法空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国湿地管理进入法治化的新阶段。

有人认为,湿地保护远不比大气、水污染治理来得急迫,排排座次,资金、人力都很难安排到前面,这样的想法十分偏颇。生态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了生态安全,生物灭绝、灾害频发,哪有高质量的生存环境?期待各地拿出有力措施、投入真金白银,让湿地保护走向春天

这几天,有两个跟自然相关的日子。先是每年2月2日的世界湿地日,再是昨天的立春节气。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们也以“逢春”形容事物生逢其时,将有大的发展。然而,从近年的数据看,我国湿地的命运却还没能“逢春”。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
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
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甚至能调节局地气候。湿地的功能的确不少,但它的重要性很晚才被社会所认识。也正因此,大量湿地遭受人为破坏,很多只能从地名中窥见其存在。比如北京的“海淀”“积水潭”“苇子坑”“水碓子”“北洼”,都曾是典型的湿地地貌,如今早已被水泥森林所取代。

资料显示,我国湿地率为5、58%,低于全球8。6%的平均水平,人均湿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的1/5、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年至-年,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达8。82%。大规模的无序开发建设使许多湿地成为生态“孤岛”,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已成为我国最突出的生态问题之一。

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第一批对8省区进行督察,5个省区的督察意见中包含湿地破坏的内容,其中,黄河湿地无序开采导致严重生态破坏;
呼伦湖大面积湖滨芦苇湿地丧失,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等问题广受关注。而在我们身边,一些根本进不了名录的小湿地同样在加速消失。去年,北京市昌平区都市芳园小区的200亩人工湖被填埋,环保民间组织和业主干脆把“肇事”的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告上了法庭。

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与“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到-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的目标,这在湿地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指导5年工作的湿地保护“十三五”规划迟迟不能露面;
同时,一些地方的保护条例规定要按照名录管理,可由于湿地管理存在多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名录难产导致保护缺乏依据。这都让人感觉湿地保护实际工作依旧难与目标相匹配。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12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对新形势下湿地保护修复作出部署安排,这对于急需“疗伤生肌”的湿地来说,无疑是一缕春风。划分湿地管理事权、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将湿地保护成效指标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体系等方针,让湿地保护有了明确的制度安排。

一年之计在于春,很多人期盼借此春风,湿地保护能有一个全新的局面。然而,有人认为,湿地保护远不比大气、水污染治理来得急迫,排排座次,资金、人力都很难安排到前面,这样的想法十分偏颇。生态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了生态安全,生物灭绝、灾害频发,哪有高质量的生存环境?必须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重新认识湿...

推荐访问:湿地 守护 感悟 “以法为盾守护湿地”心得感悟体会(7篇) 保护湿地心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