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四篇

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四篇

时间:2022-05-08 18:10:16 来源:网友投稿

重要性又称“意义”或“重要意义”。人们在宣传中常常分析作品、人物或事件的意义、重要性,这是指它们的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英文意蕴“meaning”翻译成现代汉语,有“意义”、“意思”的含义,但在解释学中是指作品本身具有的含意,不涉及作品在理解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4篇

第1篇: 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班级:091本

姓名:汪洋

学号:20090801050121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把信息类别设置在正确的分类是极为重要的,这对信息的效果有极大的影响。信息的基本属性(1)真伪性(事实性)真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2)层次性(等级性)信息与管理层(决策层)对应,也分为3个层次:

(3)不完全性(筛选性,可压缩性)适当舍弃,滤波浓缩滤波:去掉干扰;

浓缩:压缩冗余(适当冗余有一定必要).(4)扩散性,充分利用,普及知识;重视保密,保持价值;去伪存真,防谣防假。(5)传输性速度快,成本低(减少物流),信息运动的基础(6)分享性,只能共享,不能割交。但分享非零和。MIS(及网络)的一个重要特性.(7)增殖性与时间非线性相关;累积升值,价值再生;(8)转换性(变换性)可用不同方法、不同载体承载,信息、物质、能源相互转化,其中信息起主导作用。(9)时效性(滞后性)先有事实,后有记录;加工转换,需要一定时间。⑽可加工性

⑾可存储性

信息

一、信息的基本定义

信息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

二、信息的通俗哲学表达

通俗哲学表达就是信息是物质世界的运动状态与转换方式,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在这里,物质泛指一切人类和动物可以识别的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不断的增进认识的外部宇宙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运动、化学运动、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运动方式”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多种复合复杂过程;“运动状态”则是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态。举例说明:人们有时间就是生命,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信息就是指令,信息就是商机,这在某种层面上,充分地揭示了信息是物质世界的内在规律。而人们掌握的某种信息只不过是无视表现规律的一部分内容!

中国的古代成语: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等等无不表现日常生活的通俗哲学,都是规律性的解释和表达!

三、信息的具体表现

1、定义来源

人们都知道,任何信息必须经过信息标准专家,解释和揭示物质世界的多种复杂表现,内部的某些可识别规律;并且经过阶段性的科学技术定义。

2、信息表现

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化,不断的积累的科学技术实践过程中,信息一开始都是表现为真伪难辨的消息群,由于物质世界的内部规律对于人类来说,需要借助五官和思维以及识别监测技术手段,并且这些技术不断的与时俱进,动态发展;而消息只是信息的外壳,信息则是消息的内核;信息不同于信号,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信号所载荷的内容;信息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同样的信息也可以用文字或图像来表述。信息还不同于情报和知识。总之,“信息即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这个定义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能涵盖所有其它的信息定义,还可以通过引入约束条件转换为所有其它的信息定义。例如,引入认识主体这一约束条件,可以转化为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定义,即信息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换一个约束条件,以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为依据,则可将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进一步分为先验信息(认识主体具有的记忆能力)、实得信息(认识主体具有的学习能力)和实在信息(在理想观察条件下认识主体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全部信息)。 层层引入的约束条件越多,信息的内涵就越丰富,适用范围也越小,由此构成相互间有一定联系的信息概念体系。

比如:人类的最初的语言交流,咿呀学语,都是交互交流的信息动态表达。分别表示食物寻找、安全警告、求偶繁衍、睡眠疲劳等。

四、信息高度发展——信息技术

信息与人类认识物质世界和自身成长的历史息息相关。

人类社会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都是因为信息和信息技术一直持续进步的必然结果!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

2、通信经济学中的定义:

信息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状态、特征和变化的反映,其最高形式是人类的思想理论。

3、传递信息的方法:

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海报、报纸来传递信息。

未来信息技术

21世纪将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将在信息资源、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方面实现微电子与光电子结合。智能计算与认知、脑科学结合等,其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和多样给人类带来全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目前,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21世纪,它的发展将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在我国,因特网用户1999年从年初的210万增长到年终的600万至800万之间。在这样一个增速下,有人预测明年将达到近千万。到那时,整个行业就将发生质变。这个质变就是因互联网渗透到各行各业而产生出大规模社会效益。其实,互联网目前在国内已经开始慢慢向各个行业渗透。从长远来看,这种渗透还将蔓延到零售业、生产制造业及传统商业领域。

今后,互联网经济将体现两大核心价值。一是规模化、普及性。对互联网的认识从少部分人的先行一步逐步普及进入百姓生活,成为百姓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个就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和渗透。互联网事业将从单纯集中于IT产业,逐渐渗透到所有的传统行业,成为各行各业本身进步的一部分,甚至是助推器。这两大核心是互联网价值的真正发挥,又是未来整个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趋势。

信息化最直接的形成者便是信息技术:

1、带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表现在: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产生了一大批以往产业革命时期所没有的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体系步入衰退,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改造,成为传统产业获得尊重的出路;服务业的发展使其越来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带来生产要素结构与管理形式的变化,现代社会中,生产要素结构中的知识与技术的作用大大增强,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而物质资料与资本的作用相对减弱

3、加速经济国际化进程,一方面表现在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发展的国际化,另一方面表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经济国际化的推动;4、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表现在城市化的分散趋向,家庭社会职能的强化,职业结构中知识与高技术化职业增多,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知识与柔性管理。

5、技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知识化、可视化、柔性化发展。

6、产品呈现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和市场周期短的特点。

7、社会分配按照贡献大小及知识结构分配。

8、市场呈现全球化、网络化、无国界化与变化快的特点。

9、产业结构以知识和信息产业为主,物质生产和服务业为辅。

10、在就业方面,从事信息、知识生产的劳动者就业率高,体力劳动者的失业率提高。

11、企业文化是创新、合作与学习。

1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知识和信息,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必然会给我们带来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当前的问题不是我们想不想、愿不愿意,而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引发许多新的变化,面对市场的全球化、国际化,面对中国加入WTO,我们可能在新的国际分工面前作出新的选择,由此也必然引发一个地区和企业的重新洗牌。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同国民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同我们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增强国际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一定要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认真把握好三个度:

(1)认识要有高度。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而不是现代化的内容;无论对国家、企业和个人,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全球竞争的制高点:信息化是发展中国家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的极好机遇,必须防止信息穷国与信息富国相对立局面的出现,否则在今后发展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甚至因“数字鸿沟”而被边缘化。

(2)认识要有广度。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信息技术在各部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过程;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三是信息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四是信息活动规模扩大和作用强化的过程;五是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劳动者信息素质提高的过程。信息化是这几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和有序发展的过程,因此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信息化不仅要经营和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而且要以管理和业务两个方面促使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开支,增进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更使社会成员普遍享受有益的信息服务。

(3)认识要有深度。信息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技术问题的解决必然与经济社会问题相联系、相结合。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信息化就是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是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过程,这种联系和结合越紧密,信息化水平就越高。

归根到底,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参与。

第2篇: 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推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三大产业稳健快速发展的不断需求,集团及各产业采取战略管控与运营管控并举的管控模式,以达到精细化管理和实现“纵向可控,横向协同”的管控目标,而现有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加之企业管理中资产管理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对资产的管理方式不断的进行完善。

面对集团公司三大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集团各产业呈现出组织架构庞大,地域广、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大、设备维护难度大的总体格局,单靠手工操作已无法满足各企业的发展需求。长期以来各产业对资产的管理一直难以达到实施有效监控的管理标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信息变化仍然不能实现同步;固定资产的帐实不符的问题也没有彻底的解决;对固定资产寿命周期实施全过程监控也只是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这种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集团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至此,推动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才是完善资产科学化、高效化管理的最佳途径。

通过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大力推行,能够全方位的反映集团公司各产业、公司以及分支机构的资产总量、分布情况、资产构成、资产变动等信息。通过信息化管理软件的信息分析功能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监管、实时统计、决策支持等功效,确保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强制性和规范性。同时实现集团公司与各产业、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资产管理信息传递通畅。达到资产信息共享,完善资产购置、维修保养、调拨、报废等环节,达到物尽其用及节约企业投资的目的。

管理应该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而信息化管理做为先进管理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浪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是产业发展对管控手段提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只有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的精细化、动态化、规范化管理,才能全面掌握企业的资产状况,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决策服务。

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随着集团公司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迫切需要高层领导的认同与参与,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固定人员具体抓。各公司和职能部门都必须有专兼职人员负责资产信息化工作,为推进该项目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使集团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完成,早日为集团及各企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

2012年4月12日

第3篇: 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及其重要性。(1)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大量的安全生产信息如果再用传统的方法去管理,无疑是不能胜任的;而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存贮量大、数据精度高,能够高速处理大量的数据,特别是通过Internet/Intranet网络及时向人们提供准确的管理信息。(2)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保证安全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对安全信息资源实现现代化管理。(3)大力推行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的建设,政府和企业逐渐使用科学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各种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 我国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安全信息缺乏;信息的共享性差;安全信息收集不规范;安信息检索困难;基础信息普及性差,成果信息转化率低;事故信息渗透性差,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率极高。

3.我国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现代化管理意识,不注重采用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安全管理;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和缺乏对安全管理工作长远的、系统的观念。

4.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对象: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如何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安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安全管理事务的有序化、系统化和自动化,应用各种现代安全管理手段,以达到保障生产和非生产过程安全的目的。

5.事务处理系统的概念:面向组织基层的管理活动,即对组织每日例行的正常运作必需的常规事务所发生的信息进行处理。特点:处理结构化的问题;主要面向作业层管理。

6.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是面向组织的管理控制层和战略决策层,它应用模型化的数量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支持管理者就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问题进行决策。特点:处理半结构化的问题或非结构化的问题;支持管理人员决策,而不是代替决策;帮助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

7.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方法去开发、操纵和维护软件,即把工程应用到软件上。

8.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1) “接收式的”开发策略,是通过初步调查,确认用户对系统的信息需求正确、完全,同时现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和方式科学、合理,则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现状直接进行系统开发的方式。(2)“直接式的”开发策略,是指经过调研分析后,可以立即确定用户需求和处理过程,系统的开发可用某种开发方法的工作流程正常进行,直到完成的方式。(3)“迭代式的”开发策略,是指当问题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而无法立即确定系统目标和需求时,通过反复分析、设计、研讨和修改,逐步完成系统开发的方式。(4)“实验式的”开发策略,是指系统需求很难确定,无法很快制定具体开发计划时,只能通过反复实验逐步完善进行系统开发的方式。

9.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及特点。(1)自主开发:企业本身具备从事系统开发所需的各方面的人才和技术。2)合作开发:由熟悉本企业管理业务的人员,与专业软件公司的各类计算机技术人员合作开发。(3)委托开发:系统规模不很大,企业自身缺乏从事系统开发的人员和技术(4)利用现成的软件包开发功能单一的小系统;缩短开发时间\节省费用

10.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定义:是自顶向下结构化方法、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结合的产物.是至今为止所有开发方法中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系统开发技术。基本思想:采用结构化思想、系统工程的观点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先将管理信息系统,自顶向下,进行模块分解,再自底向上按照系统的结构将各模块进行组合,最终实现系统的开发。

11.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原型法,也称渐进法或迭代法,是一种设计思想、过程和方法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不注重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而是根据对用户的信息需求的大致了解,借助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迅速构造一个新系统的原型,然后通过反复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新系统的开发。运用原型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初步需求进行总结,然后构造一个合适的原型并运行,此后,通过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对原型的运行情况的不断分析、修改和研讨,不断扩充和完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至得到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为止。

12.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基于类和对象的概念,把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由各种不同的对象组成,每个对象都有各自内部的状态、机制和规律;按照对象的不同特性,可以组成不同的类。不同的对象和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客观世界中的不同的事物和系统。开发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系统分析(分析和求解问题 )阶段(OOA);系统设计(确定问题模型)阶段 (OOD);系统实现(程序设计)阶段(OOP);系统测试阶段 (OOT)。

13.如何理解现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的管理信息系统都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但现代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局限于一般的计算机应用,也不等于“计算机辅助管理”。四大要素:科学的安全管理意识;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应用。

14.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

15.一、目前常用程序语言:(1)FORTRAN语言(2)BASIC语言(3)C语言(4)C++语言(5)PASCAL语言(6)COBOL语言。选择的原则:(1)应用领域——选择语言的关键因素(2)算法和计算的复杂性(3)软件的运行环境(4)各种性能的考虑(5)数据结构的复杂性(6)程序设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二、常用数据库系统:(1)ORACLE数据库系统(2)DB2数据库系统(3)Sybase数据库系统(4)Microsoft SQL Server(5)Visual FoxPro 选择的原则:(1)支持先进的处理模式 (2)具有高性能的数据处理能力(3)具有良好的图表、图形界面的开发工具包(4)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培训(5)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5.1 系统规划的任务:(1)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2)确定组织的主要信息需求,形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3)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阶段:战略规划;组织信息的需求分析;资源分配。

5.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定义:IBM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数据、自下而上设计系统,支持系统目标实现的结构化规划方法。

5.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流程:1)识别目标;2)识别CSF;3)识别指标;4)定义D D

5.4 企业流程改进与重组的步骤:1)识别现有业务流程2)分析流程之间信息/数据的交流;3)结合信息技术制定流程优化的方案;4)评估和选择流程优化方案5)制定文化变革计划 。

5.5 系统调查的目标:(1)了解领导对管理系统的要求与设想(2)根据企业资源(资金、人员与设备等),提出系统目标及各子系统的目标。步骤:(一)初步调查:内容:调查一个组织的总貌及其对信息的总需求; 目的:为了合理地确定系统目标、进行系统总体分析以及可行性研究,应收集并整理与整个系统有关的资料、情况及存在问题。 初步调查的主要内容:(1)整个组织的概况(2)现行信息系统的概况(3)组织与外部的关系(4)管理部门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态度、支持的程度、对信息的需求。(5)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二)详细调查:调查组织内部各部门业务工作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处理的功能)及各功能之间信息流通的关系。要求开发人员与业务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分析:(1)管理工作的制度与方法;(2)管理业务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了解与收集有关的报表、账册、台账、凭证与单据,及业务工作的分析表、计算表等;(3)管理业务过程中所使用的标准、定额、指标及编码等。

6.1 系统分析的任务:对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和需求分析;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方案(模型),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组成系统分析说明书。

6.2 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1)结构化语言:是专门用来描述功能单元的逻辑功能的一种规范化语言,它介于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之间。与程序设计语言的结构相似,结构化语言也只允许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2)判断表:是一种表达判断逻辑的工具,它以表格的形式给出各种条件的全部组合以及在各种组合下应采取的行动。当条件的个数较多、每一条件的取值有若干个、相应的动作也很多的情况下,使用判断表比判断树更加有效和清晰。(3)判断树:是用来表示逻辑判断问题的一种图形工具。它用“树”来表达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处理,判断树的左边为树根,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各种条件,左边的条件比右边的优先考虑。根据每个条件的取值不同,树可以产生很多分支,各分支的员右端(即树梢)即为不同的条件取值状态下采取的行动地称策略。

6.3 业务流程图的画法。首先,分析系统的边界,确定系统外实体和系统中人员;其次,弄清各过程传递的数据内容及数据方向;最后,正确辨别数据处理过程需要使用什么数据存储文件,及是否对数据存储文件进行修改。其中系统中人员读取数据文件时应将数据流向的箭头指向系统中人员,只有同时修改数据存储文件时,该数据流才是双向的。

6.4 数据流程图的画法。分析系统边界,区别出外部实体与系统内的关系;分析系统内各处理的顺序,并给处理编制编号;注明各处理中数据传递的内容;分析系统内各处理所引用的数据存储,给数据存储编制编号并指明数据的流动方向(单向还是双向)。

7.1系统设计主要目的: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方案--物理方案;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图;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任务: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逻辑模型的要求,根据系统实现的内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从技术的角度去考虑系统的划分、功能结构等问题,从提高系统的运行水平、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去完成系统物理方案的设计,使企业能从信息系统的应用中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7.2系统划分的原则。①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要使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 ③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 ④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 ⑤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 ⑥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

7.3模块间的耦合和聚合(1)耦合原则:一般来说,模块之间的联系越多或越复杂,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就越高,即模块的独立性就越低。两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成为耦合。它是决定系统内部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设计模块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对系统设计方案的质量有重大影响。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低,说明系统的复杂性越低,易于理解。影响模块之间耦合程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模块之间信息传递的复杂性。(2)内聚性原则:内聚性是度量一个模块功能强度的一个相对指标,主要表现在模块内部的组成部分为了执行功能而组合在一起的相关程度,即组合强度。模块的内聚和耦合一样,对系统设计方案的质量有重大影响。更进一步一个模块的内聚程度往往决定了他和其他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

7.4 模块结构图的主要用途。模块结构图又称控制结构图、系统结构图,它用一组特殊的图形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描述系统整体结构。它可以描述的问题包括:模块化分解后的系统结构层次、模块间组成层次的调用关系、模块间传递的数据信息及控制信息等。

7.5目前有哪几种输入校对方式?人工校对;二次键入;根据取值范围进行控制。

7.6代码的种类(1)顺序码: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 (2)区间码: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 (3)助忆码:用文字、数字或文字数字结合起来描述,将编码对象的名称、规格等作为代码的一部分,以帮助记忆。 (4)校验码:为保证输入的正确性,在编码设计结构中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加一位校验位,使它变成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代码设计原则 (1)唯一性 (2)系统性(3)合理性(4)稳定性 (5)可识别性

8.1 系统实施的定义: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实施)阶段,开发人员将把系统设计所得的“设计图纸”转换成为应用软件系统,交付用户使用,解决“具体做”的问题。是指将新系统的设计方案转换成实际运行系统的全过程。任务:硬件的购置及安装;系统软件的购置及其安装调试;程序设计、调试与优化;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转换。

8.2 软件开发要注意的问题。一、制定开发规范:系统开发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设计规范;程序编写规范;项目管理规范。二、合理的人员构成与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具有鲜明的整体协作和艺术创造等特性,因此,系统开发的成功必须要有一个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开发小组。一般来说,开发小组应包括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测试人员和必要的后勤保障服务人员。三、严格监控开发进度:由于影响系统实施进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如开发过程中对设计的修改、软件编程工作量掌控等因素,常使项目开发工作不能按预计的时间完成。因此,为了管理好项目进度,首先要制定一个可行的项目进度计划;其次,恰当估计开发时间;第三、规划开发管理。四、程序设计技术(一)程序质量的评价:正确性;可靠性;简明性;有效性;可维护性;适应性。(二)程序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选择成熟的程序设计方法;2)选择配套的编程语言;3)选择好标识符;4)适当安排注释行;5)程序设计实用化

8.3 系统安全实施的策略。一、树立正确的系统安全指导思想;二、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1)机房管理2)操作管理3)密码权限管理4)档案管理5)防病毒管理。三、配备专职的管理和维护人员;四、认真处理系统开发的四个关系:1)建设规模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2)用户使用中方便与限制的关系;3)安全规则的制定与网络结构的关系;4)安全手段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8.4 系统测试的概念。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4.3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组成。

2.3.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周期。

3.4原型法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第4篇: 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扈新红

【期刊名称】《神州(上旬刊)》

【年(卷),期】2017(000)020

【摘要】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档案管理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信息技术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具有着一定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总页数】1页(276)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

【作者】扈新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房屋建设综合开发集团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 [J], 张静

2.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J], 李鸥

3.浅谈档案管理信息化对国企管理的重要性构建 [J], 甘静

4.浅议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J], 杨媚

5.浅谈规划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J], 卢雅楠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推荐访问:信息化建设 重要性 财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