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最新艾滋病基本知识普及(五篇)(完整文档)

最新艾滋病基本知识普及(五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4-04 20:2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艾滋病基本知识普及(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最新艾滋病基本知识普及(五篇)(完整文档)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艾滋病基本知识普及篇一

关于艾滋病十条“最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严重传染病。

2、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3、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首先是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其次是正确使用避孕套。使用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免怀孕,还可以预防性病和艾滋病。

4、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首先是不要吸毒,特别是不能共用注射器或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

5、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的另一个方面是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6、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怀孕和哺乳可以预防经母婴途径传染艾滋病。

7、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通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生活很多年,外表看上去完全正常,但他们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8、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生活工作接触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不必恐惧与艾滋病病人接触。

9、不要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给予他们人道主义的关心和帮助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hiv传播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一、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二、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

三、有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

塘高中医务室宣

2014.12.01

艾滋病基本知识普及篇二

艾滋病基本知识

1、艾滋病的中文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艾滋病的英文简称aids3、艾滋病病毒英文简称hiv4、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5、2010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6、预防艾滋病的abc原则?a禁欲b忠诚c避孕套

7、艾滋病主要损害人体的系统?免疫

8、目前全球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是非洲

9、“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月日12月1日

10、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

11、艾滋病可以通过人体体液传播,那么请写出两种人体体液血液,淋巴液,阴道液,精液,汗液,泪液,唾液等

12、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是在哪个国家发现的?美国

13、我国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是在哪一年发现的?198514、中国艾滋病人数在亚洲排第位二

15、目前,广西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在中国排第名二

16、写出两种以上艾滋病不可传播途径

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和办公用具、共同游泳、咳嗽、打喷嚏及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17、静脉吸毒的公用针具行为会不会传播艾滋病?会

18、到目前为止艾滋病可以治愈吗?不可以

19、一般的接吻会不会传播艾滋病?不会

20、蚊子能传播艾滋病吗?不能

艾滋病基本知识普及篇三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译,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文根据英文全称(acquired l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字头缩写“aids”,音译为“艾滋病”。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可以了解艾滋病三个明确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征: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何不同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内起,人体就开始了同它的斗争。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使人发生多种疾病,一般被称为机会性感染,如严重的腹泻、肺炎或某些癌症等,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以上。

3、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当健康人的皮肤和黏膜出现了伤口,而这些伤口又恰好接触到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和伤口渗出液等,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4、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自198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世界蔓延。虽然人类同艾滋病的斗争已有20多年,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发明有效的疫苗和治愈该疾病的方法。

5、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表现

艾滋病的潜伏期(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一般为6个月~5年,亦有长达10余年者;
艾滋病的窗口期(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形成抗体所需时间)一般为5周左右。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出现症状,可分为四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2)无症状感染期。常无任何症状及体征。但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几乎达100%。(3)全身性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持续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全身有两处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1厘米大小,不疼痛。

(4)艾滋病期。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持续不规则低热超过一个月。慢性腹泻超过 4~5次/日,3个月内体重下降>10%。患者有突发的咳嗽、气短、血氧分压下降等肺功能衰竭症状,常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弓体虫病,隐球菌脑膜炎,以及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粘膜的kaposi肉瘤,淋巴瘤等。

6、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

·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接受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

7、吸毒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如果其中有一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注射器就会被污染,那么艾滋病病毒就会通过针具传染给其他吸毒者。

8、输血时怎样预防艾滋病

如果输入了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接受血液的人几乎无一幸免,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保证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是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过血液传播的重要屏障。个人安全用血要做到: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如果必须输血,有权利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3)不要为了所谓“增加抵抗力”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9、怎样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

首先是要保护妇女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这样孕妇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孩子,那么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生孩子时,可采用腹剖产。孩子出生后,要避免母乳喂养。

10、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一般的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进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咳嗽、打喷嚏、谈话。

11、怎样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

七、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艾滋病基本知识普及篇四

《艾滋病基本知识》教案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艾滋病基本知识》,是艾滋病专题教育中的第一节课,教学对象为具备一些简单艾滋病知识的高中生。由于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初中,缺乏对艾滋病预防常识的认识,知识教学尽量做到简单化、生活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

2.描述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3.概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4.关注世界艾滋病的流行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艾滋病病人和谐相处。

本教案适合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班级大小:

教学对象应是具备一些简单艾滋病常识及生物学常识的高中生,教学时可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学生数在100—200人之间。

教学材料清单:

1.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卡片若干(每生一张);

2.hiv攻击t细胞挂图一幅;

3.艾滋病病毒模式图;

4.“红丝带”挂图一幅;

教学概要: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讨论、交流,引入课题

提问:回忆已有艾滋病知识 挂图,总结归纳:认识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

识图、讨论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问题讨论:艾滋病传播途径

讨论交流:如何预防艾滋病及与艾滋病病人和谐相处

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进行再创作,将比较抽象的一节课,经过加工,以卡片、挂图的形式带给学生直观的感觉,避免了空泛的讲述。

第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分析与讨论,体现了新课程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也体现了“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生活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教学中虽然没有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易于在一些条件差、设备简陋的学校进行教学。

教案使用建议:

可采用大班教学方式,根据教室(报告厅或阶梯教室)容纳的学生量,学生数在100—200人之间,无男女生比例限制,教学课时应为一课时,其中导课和结课各5分钟,“什么是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的教学10分钟,“艾滋病发病机理”10分钟,“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5分钟。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应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贯穿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细节:
学生活动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讨论和交流。

发放“全球aids流行情况”卡片,并提出问题:

(1)你对艾滋病了解多少?

(2)为什么艾滋病有如此高的死亡率?

(3)艾滋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如何才能预防?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

回顾以前了解的有关艾滋病的概念。

依据挂图,分析讨论和交流。

一、什么是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

1、学生回答艾滋病的中文全称和英文简写。

概述: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受损缺陷为特征的传染疾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简写为aids。

2、请一位同学回答什么是艾滋病毒?(包括中文全称、英文简写)

概述:艾滋病病毒的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简写为hiv。hiv是引起aids的病原体,它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攻击目标是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请看挂图:(1)艾滋病病毒模式图;

(2)hiv攻击t细胞。

提问,引发学生回顾,明确艾滋病及艾滋病毒的全称和英文简写。

学生通过直观图,体会hiv的攻击性,深刻理解aids的高传染性

据图分析、讨论艾滋病病毒在宿主内繁殖的途径。

二、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1)艾滋病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后,引发什么后果?

(2)hiv是病毒,它是如何在细胞内繁殖的?

概述:hiv感染人体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被大量破坏后,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疾病的感染。出示“hiv在宿主内复制示意图”。hiv进入机体后,在mg2+的参与下,借助于反转录酶作用,逆转录成dna前病毒。然后整合到宿主动物的dna中去,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学生理解艾滋病死亡原因。

从挂图中体会hiv在宿主内繁殖的过程。学生活动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分组活动,先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思考,比较艾滋病传播途径与以上行为的差异。

检查自己有哪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不良行为。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提问:以下行为会传播艾滋病吗?

1.接吻、拥抱、握手;

2.共用餐具、共用学习用品;

3.在同一个游泳池游泳;

4.蚊虫叮咬。

归纳总结:艾滋病通过一下途径传播,以上行为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

(1)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

(2)性传播

(3)垂直传播:母—胎,母—婴。

生活中如何避免hiv感染呢?

最有效的措施是靠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预防。要改变行为就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的习惯,增强自尊、自信和责任感,避免共用注射用具,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拒绝婚前性行为。

激起学生急切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兴趣。

明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关爱艾滋病人,与艾滋病人和谐相处。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作业:课后收集材料、交流

结课:请同学们写一篇短文,谈谈对红丝带标志的看法。

加深对世界预防艾滋病运动口号“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理解。

艾滋病基本知识普及篇五

艾滋病基本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艾滋病毒及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2、学习本课后,能了解艾滋病是怎样产生的。

3、宣传并预防艾滋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

设计思路:我由一个爱滋病家庭的惨痛故事展开,并把故事当成一条线,串连起各个知识点,分别介绍出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教学方法:讨论式、讲解式、探究式、启发式。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形势。)

2、教师收集相关的艾滋病的教学图片。教案设计:场坝小学

袁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这世界上,有很多人感染了“20世纪瘟疫”的艾滋病。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这一堂课是艾滋病的知识的课。关于艾滋病病人的故事很多很多。有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今天老师请颜曌同学把这个故事再讲给你们听听。(播放音乐,学生在忧伤的音乐声中讲述故事)。

故事的男主角是个王姓男青年。10年前,为摆脱贫穷,他只身到外闯荡,并加入了卖血的行当。在一次卖血中,王某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可怕的是王某本人并不知道。在外靠卖血挣了一些钱后,王某回到他的家乡,在家乡娶了妻子,生了儿子。这时他还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患上了艾滋病。2000年,一次偶然患上的“感冒”使王某检查出患有艾滋病!尤为可怕的是,因为王某对自己身患艾滋病毫不知情,因此王某早已把艾滋病毒传染给了妻子,他的妻子又通过母婴传染将艾滋病毒传给了儿子。当这一切全然揭晓和明了的时候,王某已经不治,很快撒手人寰。接下来的结果不难想见,王某的妻子于2001年遭受同样厄运。不久,幼子也离开了人世。两年时间,一家三口死于艾滋病,这不能不说是个惨痛的悲剧。可怜天下父母心。与王某同吃同住的老母亲,在两年的时间里,接二连三地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故事中的男主角得的是什么病吗?(学生回答)

二、设置疑点,进行新课。

(一)、艾滋病病毒?

教师问:我们知道,故事中的王某得的是爱滋病,什么是艾滋病病毒?它们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2分钟左右),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艾滋病的现有的知识和态度,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解答、补充、明确、澄清疑问,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的科学讲解:(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答案。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教师出示几张艾滋病病毒的图片。)

(二)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引入问题: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特性和进入人体后。它有哪些特点?它进入人体后给人体带来了哪些坏处? 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学生所得出的答案并板书:

1、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两个: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2)、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的特点:(1)、病毒小(2).破坏人体白细胞(3).变异快

(4).侵犯人体免疫系统

(三)、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艾滋病病毒的知识。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是艾滋病?它的英文缩写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1钟)教师总结并板书答案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

(四)老师提问,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这一名话中,你能得出艾滋病的什么信息?请同学们思考或讨论。给他家讲一讲。明确:

1、“免疫缺陷”,免疫力

教师: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率极高的传染病。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艾滋病病毒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值得一提的是,艾滋病病毒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2、综合征

老师讲述一般出现的综征症状,如:(1)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又称为症状性hiv感染,是指hiv感染者出现多种慢性症状和体征,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
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
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一般常见一、二种以上的症状。按受损器官来说,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
如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
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脑出血等。老师出示几张患艾滋病病人的图片,并进行讲解。

(五)、学习与运用。

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有什么区别? hiv(艾滋病病毒)代表人类免役缺陷病毒。一个人感染了 hiv 以后,此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役系统,人体免役系统的一个功能是击退疾病。经过几年,hiv 削弱了免役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一旦有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艾滋病(aids)代表获得性免役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征状。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六)讲一讲,说一说。你了解艾滋流行的严峻形势吗?

1、由学生合作探究课本知道,教师提问:你能从课本中讲述的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形势作出几点概括吗?教学上让学生共同探讨,老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其特点。

2、由学生通过种渠道收集最近国内外有关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形势。让同学们把得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读一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七).课堂小结 艾滋病基本知识

修文县场坝小学

2010年9月 场坝小学“防治艾滋病宣传月”

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10年12月1日是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我校将12月份确定为防治艾滋病宣传月,为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防艾知识水平,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与蔓延,我校将12月份确定为防治艾滋病宣传月。

二、宣传主题:

“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三、宣传口号:
“倡导、参与、落实”

三、活动时间:

12月1日——12月30日

四、活动内容

1、张贴宣传标语,营造活动气氛。

2、宣读《“防艾禁毒 从我做起”倡议书》。

3、校园广播宣传: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艾滋病防治知识。

4、黑板报:积极发挥学生能动性,组织各班出一期防艾知识黑板报。

5、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各班级召开专题班会,旨在让学生深入认识艾滋病,树立正确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班会主题由各班级根据情况自行拟定。

6、书写心得体会:发动中高年级学生每人书写一篇防艾活动心得体会,强化学生防艾意识,提高宣传实效。

五、活动拓展

广大学生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生力军,是防艾工作的重要宣传员,是重要的社会力量。学校充分发挥学生优势力量,通过开展 “告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活动,发动广大学生对家庭和社区进行宣传,做到每位学生都有一封告家长书,为遏制艾滋病的蔓延作出积极贡献。

修文县场坝小学

2010年秋季 场坝小学“防治艾滋病宣传月”

活 动 方 案

修文县场坝小学 2010年9月

推荐访问:基本知识 艾滋病 普及 最新艾滋病基本知识普及(五篇) 最新艾滋病基本知识普及(五篇) 艾滋病基本知识问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