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开展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五篇】

关于开展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五篇】

时间:2022-05-12 09:05:02 来源:网友投稿

事迹,读音是shì jì,汉语词语,意思是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开展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开展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5篇

开展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篇1

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男,中共党员,xxx区xxx人,****年xx月出生,1998年入党,2003年至今在xxx镇工作,曾任土管所科员,计生办网长,现任xx区xx镇行政执法执法队副局长。

xx同志自参加工作以后,经历过多个工作岗位的锻炼。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他对工作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同事处以公心、坦诚相待。特别是担任行政执法执法队副局长以来,带领执法人员战斗在乡镇管理第一线,严厉打击乡镇违法建设,规范乡镇市场秩序,出色地完成各项检查任务。在行政执法系统中树起了威信;以不徇私情、不思索取的一身正气,赢得了行业相对人的尊重和敬佩。

一、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其支撑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对此,他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立足于建,着眼于学,具体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沉下心来,安于本职。利用自己上班和业余时间学政治、学法律法规、学专业理论,使自己能全身心进入角色。二是注重学用结合和学习成果的转化,用自己所学的正确理论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导工作实际,用自己的实际言行影响自己身边的人。三是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了政治上的鉴别力,消除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理论上的困惑和实践当中的疑惑,更加坚定了政治信念,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方面与上级保持一致。

二、开拓创新,创造性开展行政执法工作

为全面改善城区环境,提升乡镇品位,执法执法队在xxx同志的带领下,克服人员少,任务重,设备缺,天气恶劣等困难,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连续作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面对广大业户的不理解、不配合,xxx同志带头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逐门逐户进行宣传、劝说,从改善乡镇环境,做文明市民角度出发,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共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单400余份。为使广大业户自觉做好户外广告整治工作,xxx同志组织专门人员,制做2辆宣传车,进行了为期3天的宣传,特别是“致广大业户的一封信”发出后,得到了多数群众和沿街业户的理解。对个别不整改业户,xxx同志多次对他们做耐心地思想教育工作,对多次督促仍不整改的业户,xxx同志带领执法人员亲自到现场,依法进行拆除。历时一个多月,使城区98%以上户外广告均达到了“高、平、齐”相一致,“规范、减量、上档次”。一度使我镇的户外广告、美化亮化工作走在了全区的前列,受到了镇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

为做好“城市牛皮癣、野广告”专项整治工作。针对“牛皮癣野广告”这一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的社会难题,执法人员在xxx同志的带领下,严格按照全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活动会议的安排部署,集中人力、物力、时间,积极投入到整治工作中去。一是排查摸底、摸清底数,制定方案,广大执法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对镇主干道的“野广告”进行了排查摸底,登记造册,为整治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二是巡回宣传、广造舆论。为争取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整治活动中来,执法队在xxx同志的带领下,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统一制作了整治“野广告”流动宣传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巡回宣传。执法队还在城区主要街道设立宣传站,通过发放宣传单,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等方式,大力宣传“野广告”治理的重要意义。三是加强督导,保证按时按质完成整治任务。作为这次“野广告”整治工作检查督导主要成员单位,xxx同志亲自带领执法人员徒步向沿街单位下达整治任务通知单1000余份,多次上门协调,对于拒不进行整治的单位及时进行了统计。四是夜间巡逻、蹲点守候。为了保证已粉刷、清洗街道的整治成果,xxx同志和执法队执法人员一起,一方面抽调专人组成夜间巡查队,守候重要地段;抓逮小组经过几昼夜的努力,共抓获乱涂乱写人员10余人,按照法定程序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处理。通过努力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城市的市容市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抓好违法建设查处工作。违法建设影响乡镇规划,破坏乡镇环境,蚕食地方财政,成为乡镇管理工作的一大顽症,广大群众深恶痛绝。针对这一情况,xxx同志带领全体执法人员,迎难而上,积极主动的开展整治工作。一是加大监控力度。执法队组织专门的巡查队伍每天8小时全镇主要街道及重点管区进行巡查,对违法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确保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区分类型、强拆违建。对乡镇以往遗留下来的违法建设,巡查队伍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摸底,对全镇利用现有院落扩建、新建、翻建的违法建设,会同国土、城建等部门办理登记,分清类型,要求其补办手续,对于规定期限内未能补办手续的,坚决进行拆除。对新出现的违法建设,特别是一些大型的违法建设,xxx同志白天亲自带领执法人员进行勘验、测算、评估及下达各类法律文书等工作,晚上组织人员研究案情到深夜,忘我工作每天达十几个小时,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忘我工作精神,使执法队在2010年共巡查违法建设210余处,进入一般程序立案调查37余件,共对14处占用耕地和道路乱搭乱建的棚厦和部分影响乡镇容貌的建筑物进行了强制拆除,拆除面积达800余平方米,责令自行拆除各类违章搭建500余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蔓延的势头。

以上工作只是xxx同志从事执法执法队工作以来所做工作的一个缩影,正是这些工作使执法队的同志们看到了xxx执法队长那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那种敢为人先、鞠躬尽瘁的公仆精神。队员们深深的被xxx同志的工作态度和忘我工作精神所感动,认为他是执法队伍中的好带头人,为执法队伍有这样的好干部而骄傲和自豪!

三、廉洁自律,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xxx同志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身上有着为人处事难得的立场、果敢和坚毅,不怕得罪人,特别是他立党为公、坚持原则、不谋私利更为全镇上下所称道。政治上,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对照先进性教育的要求,深入剖析自己,写出了4万字的读书笔记;注重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无论在系统内还是到系统外开展联系工作,对人尊重谦让为先,处事周到得体,努力做到以良好的品行亲和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开展;在执法工作上,从不利用职权之便谋私利,更不为别人开“后门”。 从不利用职权之便谋私利,更不为别人开“后门”。 对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而有求于他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拒绝,用自己的无私、公道、正派保证了执法工作的公平、公正。

开展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篇2

他走了,走得是那样匆忙,未来得及与领导和同事们打声招呼,似乎他只是又一次下乡采访……

  2013年11月11日,中共平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齐庆三因心脏病突发倒在工作岗位上,永远离开了他坚守17年的宣传阵地,时年44岁。

  “平山人民失去了一个好儿子。”平山县委书记这样悼念他。

  “庆三是我们永远的榜样。”生前的同事这样痛惜他。

  “老齐,是个好人。”采访联系点的基层群众这样缅怀他。

  ……

  17年间发表新闻稿件多达1360多篇

  “我与齐庆三副部长一起工作了近3年时间,三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齐部长勤勉忘我、激情创业的工作精神;忠诚事业、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采访中,平山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工作人员张绍娟这样向记者介绍她的好领导。

  2013年11月13日,齐庆三的遗体入殓时,几度昏厥的妻子双手颤抖着,把一个空白笔记本和一支崭新的钢笔放进了丈夫的棺椁。同族的一位大爷哭着说:“写了一辈子了,命都搭上了,不能再放这个了。”妻子李静平却低声而坚定地说:“放进去,放进去!”此时此刻,也许只有她最清楚,也最能理解丈夫对宣传工作的热爱、赤诚和融入的心血。

  从27岁调入宣传部,到44岁被病魔夺去宝贵的生命,齐庆三在老区平山的新闻战线上整整拼搏了17个年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老区平山的新闻宣传事业。

  从调入宣传部到被病魔夺去宝贵的生命,齐庆三在平山的新闻战线上整整拼搏了17个年头。17年间,由他亲笔采写,并发表于党的各级媒体的新闻稿件多达1360篇。

  他是物质上的穷人,却是精神上的富翁

  齐庆三去世后,有人曾悄悄从物质的角度对他的一生“盖棺论定”,但清贫的程度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想象。其实,他的清贫在宣传部内部早已人所共知,即使在他的朋友圈里也已不是什么秘密。

  ——在县城工作,却买不起县城的房子,回离县城12华里的老家住,路又太远,容易耽误工作。于是,结婚后,他便借住到县城的岳父家里,谁知这一住就是22年,直到他离开人世。在这个“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时尚用品,老式电视机、生锈的老吊扇、靠墙摆放的几件老式桌椅、小板凳、小马扎,这几乎就是他“家”客厅里的全部摆设。十多年前,单位曾集资建房,他也报了名,当时房价低,只需8万元左右,但最终他还是因无力承担而放弃。2009年,他通过按揭贷款的方式,在县城买了一套住房,但直到他离世也没有正式入住,贷款也没能还清。

  ——一辆老式28型“飞鸽牌”自行车黑漆斑驳,破旧不堪,寂寞地停放在齐庆三居住了22年的老院里,这就是一直陪伴齐庆三上下班20多年的“老伙计”,至于它是哪年买的,就连它的老主人——齐庆三的岳父也早已记不清了。

  ——齐庆三一生用过三部手机。第一部手机用了六年多,键盘上的标识全部被磨掉了,同事们经常开玩笑说:“齐部长,你的手机可是‘保密手机’,扔到大街上估计都没人拾,因为拾起来也不会用啊。”第二部手机是他借了同事800元钱买的金立牌手机,特点是“便宜、耐用、待机时间长”,但样式老套,连他的妻子也认为这部手机太寒酸了,撑不起台面,不符合他“好歹是个副部长”、“经常抛头露面”的身份。去年10月下旬,妻子咬牙给他买了一部1200元的国产oppo手机,不曾想,这部手机他用了还不到20天,就撒手人寰,手机也作为随葬品,成了妻子送给他的“最后的礼物”。

  做了三个心脏支架依然坚守在一线工作岗位

  2012年12月9日凌晨2点,在单位值班的齐庆三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便喊来也在单位值班的司机给他捶背,想坚持到天亮再说。凌晨5点,司机看他的病情不见好转,难受得不行,就硬把他拉到了县医院。急诊检查后,在医生的要求下,他被立即转送省会医院治疗。没想到这一去就是28天,等他走出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时,心脏里已放进了三个支架。这以后,他的精神状态似乎变得非常好,就连医嘱三个月和半年一次的例行复查也不做了。每当有人问起他的病情,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我的心脏放上支架了,有了‘主心骨儿’,这回可没事儿了。”于是,他循着以往的人生轨迹,加班比以前更多了,熬夜比以前更长了,也比以前更像个“好人儿”一样活跃在平山县大大小小的工作场合……

  齐庆三把一腔赤诚都扑在了老区平山的新闻宣传事业上,以每况愈下的病弱之躯,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了13个年头,虽然病魔在一步步蚕食着他健康的生命,但丝毫不能动摇他立志干好新闻宣传工作的信念,即使在他生命最后的两天多时间里,他依然在为宣传平山、推介平山奔波着、奋斗着。

  坚守成就不平凡

  什么是平凡?什么又是卓越?可以说一百个人回答,就可能有一百种答案。

  但在齐庆三看来,世界上没有卓越的岗位,只有卓越的业绩,基层宣传工作虽然是“务虚”的行当,很平凡,没有人们常说的硝烟战火,也远离了金钱、权力,平凡到让许多人几乎想不起它的存在;可是,只要能把这平凡的工作干好、干到极致,能迎着群众的方向走,准确地反映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务虚的工作就是务实,这平凡的工作就是卓越。

  1998年8月,平山县西部山区突遭特大暴雨袭击。齐庆三主动请缨到重灾区北冶乡采访。乡里的同志说“路都不通,你就在乡政府附近看看算了”,但齐庆三坚持到受灾最重的村去采访。

  2009年2月21日,全县“两会”结束的第二天下午,天空飘着雪花,县里突然下发通知,要求农口部门汇报当年的重点工作安排。会上,12个单位的负责人都是脱稿儿发言,也没有大话套话,平均只用了6分钟。

  2014年9月12日,齐部长来到北滚龙沟村,对“村支书带领村民10年栽植板栗8万棵”的事迹进行采访。采访结束时,看到漫山的板栗树,齐部长十分激动,平时很少照相的他,特意让同事,给他在板栗树前拍了一张照片。

  ……

  一幕幕平凡的感动串起了齐庆三不平凡的事业追求,也成就了齐庆三不朽的人生。

  新闻老兵,天国有爱,请一路走好!

开展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篇3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精神学习心得【篇一】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当看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因救落冰小孩不幸逝世的消息时,我的脑海里回荡起这首悲伤的旋律。寒风呜咽替他哭泣,大雪纷飞为他哀痛,致敬守护在云端的“帕米尔雄鹰”,虽然他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永远向前!

“无私奉献,大爱无疆”,他用生命诠释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在去往餐厅途中突然听见哭喊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冰面断裂,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湖边苦苦求助。他奋不顾身,踏上冰面,直奔孩童;他牺牲自我,奋力托举,拼尽全力;他在面对群众困难时,将个人生死抛之脑后,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革命战争时期,是无数先烈勇士前仆后继,用生命和信仰铸造了坚实的基础;和平年代,是一代又一代志士默默付出,负重前行,用奉献和理想守护了安定的幸福。新时代的我们,更要接力好这份为民奉献的无私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要有洞察百姓疾苦的敏锐力,倾听百姓心声的耐心,关心百姓冷暖的热心,解决百姓问题的能力,时刻做好准备,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无私奉献。

“兢兢业业,忠诚正直”,他用行动彰显人民公仆的实干担当。“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拉齐尼·巴依卡在新疆喀什地区当护边员,那里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山区海拔高,终年积雪,环境非常恶劣。恶劣的环境更显他的坚韧执着,为了祖国的护边事业恪尽职守,不忘初心。他用无限忠诚和满腔挚爱,担当责任,践诺使命;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捍卫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新时代的我们,也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坚守初心使命,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实现理想抱负。

“三代守边,守望和平”,他用接力践诺保卫祖国的铿锵誓言。“我们虽然不穿军装,但同样是边防卫士,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要去边关建立哨所,由于山路崎岖复杂,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成为当地第一位义务向导员,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20世纪70年代,他的父亲继续担任护边员,一干就是几十年。2004年,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把护边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再也没有离开过雪山。一家三代护边员的巡逻足迹遍布了这片雪山的每一块界碑,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帕米尔雄鹰”。新时代的我们,也要学习这份传承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时代楷模的优秀品质,用传承接力民族发展,用传承续接民族振兴,用传承奋进新征程。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拉齐尼·巴依卡这铿锵的誓言,依然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山巅,“帕米尔雄鹰”将永远飞翔在祖国的边境线上。致敬“帕米尔雄鹰”,学习和传承无私奉献、实干担当、守诺践诺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做好人民好公仆,当好新时代接棒人、建设者、实干家!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精神学习心得【篇二】

2019年大年三十,面对着帕米尔高原上的漫天风雪,参加完升旗仪式的拉齐尼·巴依卡怀里揣上馕、挎上包,和边防军人一道向大山深处走去。今年春节他又行进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护边路上。

今年40岁的拉齐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一名护边员。那里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山区海拔高,终年积雪,环境非常恶劣。在大山深处分布着很多通往边境的山口,这些山口就是护边巡逻的重点区域。

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要去边关建立哨所,由于山路崎岖复杂,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成为当地第一位义务向导员,并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20世纪70年代开始,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继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护边员,一干就是30多年。

从2005年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开始,拉齐尼·巴依卡便把护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再也没有离开过雪山。他说:“我们是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

过去近70年里,爷爷、父亲和他一家三代护边员的巡逻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块界碑、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

护边员们每次巡逻靠骑牦牛或徒步行进,拉齐尼·巴依卡和其他护边员出门时都穿着厚棉衣。他说,山里面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夏季常常“一日过四季”,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大晴天,如果天气好的话,巡逻一次需要一个星期,遇上差天气,则最起码半个月以上。

“护边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边疆和平,哪有我们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来,爷爷和父亲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拉齐尼·巴依卡心里。

2018年,作为护边员的拉齐尼·巴依卡有了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为了更好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拉齐尼·巴依卡去了很多农牧区走访。他说:“我们那里农牧民已全部住进安居富民房,每个村都有了幼儿园,孩子们能享受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

谈到护边员的生活变化,拉齐尼·巴依卡说,10多年前护边补贴一个月只有150元,现在每月2600元。有的牧民老乡家里面有2个护边员,家里有了这个稳定收入也实现了脱贫。此外,现在县里所有护边员都享受到了国家惠民补贴、草场补贴、社保医保等,人们生活都有了极大改善。

一年下来,拉齐尼·巴依卡认为家乡的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以前这里有一些采矿场,灰尘特别大,很多牧场也被破坏了。现在根据县委的要求,矿场全都停产了,原来的采矿区都种上了牧草。”

另外,2018年他还参加了在北京、四川、陕西等省市举办的观摩活动,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交流学习。拉齐尼·巴依卡说,这让他进一步认识到56个民族就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互相介绍各自的民俗文化传统,我还向大家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拉齐尼·巴依卡说,现在祖国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生活都充满信心,“但我们要居安思危,护边工作一天都不能放松,我们每天坚持巡逻,保护好我们的美好家园。”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精神学习心得【篇三】

去年11月,我响应党组织的号召,选择来到了祖国的西部边陲,来到了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县邻三国,两口通两亚,面积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却只有4.1万人,平均海拔4000米,全年无霜期70-120天,年降水量69毫米,植被覆盖率0.0078%,含氧量也仅是平原地区的70%,外来干部高原病多发。

我在乡镇才工作了5个月,县委组织部就来找我谈话,党组织想把我借调到县委办,从事文字材料工作。我的内心很矛盾,乡镇上的工作强度本就比内地大很多,而县委办更是“5+2”“白+黑”,每晚两点下班,周末从没轮休,节日也不会休息,一年只有探亲假20天,而且去了县委办后,我的基层工作经验也是个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也将直接影响我后面的提拔。

但我也明白,有时候做选择不能只考虑“好”和“坏”,得遵循自己的初心,只要道路的正确方向不偏离,走快一点和走慢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远离天府之国,来到这边疆苦寒之地,就是想不负青春,能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做点有意义事情,怕吃苦的话那我还来这里干什么?而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服从组织的意志,眼下县委办青黄不接,急需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年轻干部充实进去,这个时候我应该担当,不应该讲困难,更不应该打自己的小算盘。

来到办公室后,我才发现这里真的是我家,因为吃住全在它。以前在周末还有一天时间出去拍拍照,还能写出点歌曲,在这里却只需要记住今天是多少号,星期对我们来说根本没有意义。我也有扛不住的时候,也有过退缩的想法,但这里比我年龄大的领导和同事都很拼,我根本不好意思退缩,领导出差回来后,总会在当地给我们买点特产来犒劳我们,也常常和我们坐在一起讲讲过去这里有趣的事,同事们也是时常在工作上帮助我、在生活上关心我、在心理上开导我,这让我很快就融入了新单位。

有一天,我在食堂吃过晚饭后回到了办公室,副主任刚和他未满3岁的女儿开了视频,只有31岁的他正仰在椅子上揉着脖颈,上周去医院检查,他的颈椎和腰椎有几节被磨平了,腿脚也出了问题,他现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哎,老了,老了啊!一身都是病了”,我的心情复杂,抱起了旁边的一大摞材料,认真学了起来,我想尽快熟悉工作,多为他分点忧。

曾经的我也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小说家”“诗人”“演员”“作曲家”,这些都是我曾经向往的职业,也曾在这些方面有一些进展,但后来的我却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于是做出了取舍,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将个人融入集体,想在党的领导下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最大。当前我们县也正在规划旅游产业,很缺文化和宣传方面的人才,待今年脱贫摘帽后,我的特长也一定不会荒废,必有用武之地。

听同事讲,在2017年塔什库尔干县发生地震后,一位白发苍苍的塔吉克族老大爷站在废墟之上,小心翼翼地把粘墙上的毛主席画像取了下来,这个故事在党员干部之间传颂,也给予了我很大的正能量。塔吉克族是中国唯一纯正血统的白色人种,但他们淳朴爱国,世代守边,古有库尔察克,抗击浩罕入侵者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今有拉齐尼·巴亚克,一家三代人为祖国巡逻守边,当我佩戴党员徽章走在街上时,也总会有很多塔吉克族群众微笑着向我致意,现在的我只想努力守护好他们的笑容。

去年春节我没有回家,那时我正在喀什地委党校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接受着岗前培训,晚上回到宿舍后,屋内灯光冰冷,独自一人,屋外寒风呼啸,白雪皑皑,我打开电视,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电视里的小品却没一个让我觉得有趣。突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是哥哥打来了视频通话,画面里一家人正在老家的堂屋吃着火锅,我和他们聊着聊着,视频却突然挂断,后来却怎么也连不上了,第二天哥哥给我说,奶奶和母亲哭了,他们不想让我看到。

家人想念我,我又何尝不想念他们呢?可孩子长大了,总是要离家的,而且我身虽远离故乡,脚下却仍是祖国,我们的祖国虽然繁荣富强了,但还有一些地方处于相对落后,这些地方需要年轻人的热血来浇灌,需要新时代的支边青年来守护和建设。我家中兄弟三人,后顾之忧较少,前来守边也是合适的,身处祖国发达地区的同志们,千万要更加努力啊!一定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而我:愿为边疆胡杨树,守望家国繁花处。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精神学习心得【篇四】

头戴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被高原紫外线晒黑的脸上总是露着憨厚的笑容。话很少,两只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坚毅与执着。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留给人们的印象。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护边员,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却在1月5日因为救助落水儿童永远闭上了他那明亮的双眼。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这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作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爸爸都是守护祖国边防的护边员。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时56分许,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10多分钟后,当孩童被成功救起时,托举生命和希望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消息传出,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4年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成为第三代护边员,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1957年,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毛遂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也加入其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巴依卡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便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来,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说:“没有国家安全,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逻路上,不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有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来到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遇暴风雪,无法赶到预定的地点,待第二天来到铁干里克村时,由于山体滑坡,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已经没有了。

“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拉齐尼·巴依卡毫不犹豫地说:“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

说完,拉齐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刚走出不多远,一块石片突然从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大家大声劝他返回,但他只简单地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两个多小时后,拉齐尼·巴依卡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说起这件事,他说:“这是任务,我必须完成。”

16年的巡逻路,拉齐尼·巴依卡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每当说起边防官兵对他们的帮助,拉齐尼·巴依卡总是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说的一句话。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精神学习心得【篇五】

“他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3月1日,一场大雪过后,乌鲁木齐寒气袭人,即将赴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麦麦提·居马和木沙江·努尔墩聚在一起,回想起他们的好同志拉齐尼·巴依卡,不禁哽咽……

拉齐尼生前是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护边员,也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月4日,他为抢救一名落入冰窟的儿童英勇牺牲,生命定格在41岁。

“这是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

“我与拉齐尼是在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相识的。每次参加会议,我们就一起学习讨论,返回工作岗位后也保持着联系,像兄弟一样亲密。”麦麦提·居马说,按照安排,去年10月,他们5位全国人大代表到喀什大学参加培训,他俩住同一宿舍。在麦麦提眼中,“他勤奋好学、热情开朗,他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时间过去近两个月,木沙江·努尔墩仍清楚地记得:1月4日那天,上午上完课,他们三人一起去做了核酸检测,然后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从校园人工湖方向传来呼救声……他们立刻跑过去,拉齐尼跑得最快,第一个到达现场;在人工湖中的冰窟中,拉齐尼用一只手臂搂住孩子,另一只手努力托举着孩子。紧接着,木沙江想要用衣服和围巾拉起水中的拉齐尼和孩子,却不慎落入水中;随后赶到的麦麦提找来管子,和闻讯而来的民警一起参与救援;孩子和木沙江成功获救,拉齐尼却没能上来……

“拉齐尼,你知道吗?你不只是救了一个孩子,还救了一个家庭。你是塔吉克族,你救的孩子是汉族;赶来救援的人有维吾尔族、有汉族,可以说,这是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麦麦提感慨地说。

“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

惊闻噩耗,当地干部群众悲痛万分。拉齐尼年近七旬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双眼含泪,紧盯着照片中儿子的脸庞,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喃喃自语:“拉齐尼一定会去救人的,这就是他会做的事……”

拉齐尼的家在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地处帕米尔高原东南部。这里河谷沟壑遍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驻守在这里的,是喀什军分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

拉齐尼·巴依卡家里有一间陈列室。房间不大,里面存放着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的照片和荣誉证书,还有早年巡边用过的望远镜、水壶、马鞍等。在一个木制相框里,镶嵌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一名战士正和一位头戴塔吉克民族特色帽子的老人交谈;老人便是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

爷爷凯力迪别克是红其拉甫边防连最早的向导,也是塔吉克族中最早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爷爷年龄大了,给边防战士做向导的担子就落到拉齐尼父亲的肩上;父亲一干就是32年,行程约4万公里,足迹踏遍防区每一个角落。

拉齐尼听着边防官兵为国守边的故事长大,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护边员。2004年初,他从部队复员后,放弃了到县城工作的机会,毅然接过祖辈父辈手上的接力棒,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拉齐尼一家三代人,接力守边护边70多年。在这种爱国奉献精神的引领下,当地牧民纷纷加入到巡边护边的队伍中。如今,在当地,“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各族群众筑起铜墙铁壁,守护一方安宁。

“他打心眼里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2018年,拉齐尼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次巡边归来,他都会带着问题深入各族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大山,求学务工。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再像父辈那样,走上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边境线,导致护边员队伍青黄不接。拉齐尼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2018年,他第一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就提出防止边境“空心化”的议案,呼吁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实现护边员队伍“留得住、守得住”。

拉齐尼的议案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很快,当地护边员人数增加了、待遇提高了,边境线上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拉齐尼一家三代护边,他打心眼里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如今,护边员的待遇提高了,他觉得护边员还需要便利的就医条件,曾计划从这方面提一些建议。”麦麦提和木沙江商量,要根据拉齐尼生前的想法提出一个建议,带到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开展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篇4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1

1月4日中午,41岁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入冰窟的小孩,不幸逝世。

1月4日中午13时56分许,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

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因冰面突然断裂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

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可能托在水面。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十多分钟过去,孩子成功获救,但托举起他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而他们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的故事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

爷爷带着水泥、油漆和馕上路

父亲36年接力戍边巡逻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在这样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延绵分布着我国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长达888.5公里的边境线。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红其拉甫边防连随之成立。

正值隆冬,面对一片冰天雪地的红其拉甫,马上要执行巡逻任务的连队官兵犯了难,这次巡逻的目的地是吾甫浪沟(塔吉克语,意为死亡之谷),路上经常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往返一次需要3个月时间,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将寸步难行。

这时,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牧民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他们带上三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开始了漫漫征程。馕在路上是干粮,水在山沟里随处都是。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补损坏的地方,用油漆刷新,还要描字,而后敬礼、宣誓。此后的23年间,经验丰富的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坚持义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他总是骑着牦牛走在队伍最前面,以便及时发现危险。

1972年,年迈的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走不动了,他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主动接过“接力棒”,与连队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边巡逻,一走就是36个春秋。其间,为挽救战士的生命,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巴依卡又把“接力棒”交给了儿子拉齐尼。此时,拉齐尼·巴依卡刚从部队退役回家,而他服役的部队就在帕米尔高原。

为救战士,他冻得不省人事

抢救3个多小时

在父辈耳濡目染下,拉齐尼从12岁就跟着父亲探路、查看地形、熟悉红其拉甫地理位置,俨然已是一名小小护边员。

2005年,拉齐尼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千里边防线上,成为一个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一次巡边,落在最后的牦牛自行上山踩塌了石头,巨大的石块从山上滚落。“战士看到危险把我拉过来,救了我的命。”拉齐尼说,“还有一次,我的鞋底磨烂了,连长把鞋脱下,让我穿,他说‘我没事,你穿吧’,我感觉特别温暖。”

2011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带着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进行巡逻。突然,天气骤变,鹅毛般的大雪纷纷落下,积雪把牦牛都埋没了。战士皮涛行走在队伍最前面,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雪洞里,战士们赶紧前去救援。

周围的冰雪还在垮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高喊一声:“大家都不要动。”他爬到雪洞旁边,不顾寒风刺骨,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三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2013年9月,巡边队经过乱石滩断崖,发生山体滑坡,曾经巡逻的标记和路都没有了。大家一筹莫展,拉齐尼请官兵原地休息,自己前往峭壁探路。谁料山上落石将拉齐尼砸晕,鲜血直流。官兵们赶紧抢救、包扎伤口。拉齐尼清醒过来后,官兵们劝他回去,他坚决拒绝了:“这是任务,绝不能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耽误了巡逻。”拉齐尼在巡逻途中给边

在拉齐尼十多年的护边路上,这样的危险时刻太多太多,但他从来没有想过停止巡逻的脚步,他把为国守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铮铮誓言将永远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2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当看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因救落冰小孩不幸逝世的消息时,我的脑海里回荡起这首悲伤的旋律。寒风呜咽替他哭泣,大雪纷飞为他哀痛,致敬守护在云端的“帕米尔雄鹰”,虽然他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永远向前!

“无私奉献,大爱无疆”,他用生命诠释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在去往餐厅途中突然听见哭喊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冰面断裂,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湖边苦苦求助。他奋不顾身,踏上冰面,直奔孩童;他牺牲自我,奋力托举,拼尽全力;他在面对群众困难时,将个人生死抛之脑后,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革命战争时期,是无数先烈勇士前仆后继,用生命和信仰铸造了坚实的基础;和平年代,是一代又一代志士默默付出,负重前行,用奉献和理想守护了安定的幸福。新时代的我们,更要接力好这份为民奉献的无私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要有洞察百姓疾苦的敏锐力,倾听百姓心声的耐心,关心百姓冷暖的热心,解决百姓问题的能力,时刻做好准备,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无私奉献。

“兢兢业业,忠诚正直”,他用行动彰显人民公仆的实干担当。“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拉齐尼·巴依卡在新疆喀什地区当护边员,那里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山区海拔高,终年积雪,环境非常恶劣。恶劣的环境更显他的坚韧执着,为了祖国的护边事业恪尽职守,不忘初心。他用无限忠诚和满腔挚爱,担当责任,践诺使命;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捍卫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新时代的我们,也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坚守初心使命,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实现理想抱负。

“三代守边,守望和平”,他用接力践诺保卫祖国的铿锵誓言。“我们虽然不穿军装,但同样是边防卫士,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要去边关建立哨所,由于山路崎岖复杂,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成为当地第一位义务向导员,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20世纪70年代,他的父亲继续担任护边员,一干就是几十年。2004年,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把护边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再也没有离开过雪山。一家三代护边员的巡逻足迹遍布了这片雪山的每一块界碑,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帕米尔雄鹰”。新时代的我们,也要学习这份传承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时代楷模的优秀品质,用传承接力民族发展,用传承续接民族振兴,用传承奋进新征程。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拉齐尼·巴依卡这铿锵的誓言,依然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山巅,“帕米尔雄鹰”将永远飞翔在祖国的边境线上。致敬“帕米尔雄鹰”,学习和传承无私奉献、实干担当、守诺践诺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做好人民好公仆,当好新时代接棒人、建设者、实干家!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3

作为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在环境恶劣的雪域高原,曾遭遇过太多生死攸关的危险时刻,但他不畏艰险,把为国守边当做自己的终生事业,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英雄已去,但他的精神长存,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们,我们要学习他这种敢于奉献、始终爱国、忠于国家的精神,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更要在群众中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将这种精神一直发扬下去。

我很感动,觉得拉齐尼·巴依卡是一个善良而勇敢的人,他是英雄,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冲进冰河里面救出他人,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

有人说,生命最完美的演绎就是延续灵魂传递真心,生命最博大的诚意就是舍弃自我相助他人。这正是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真实写照。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们用赤诚为民情怀谱写了一首壮丽的生命赞歌。

拉齐尼·巴依卡解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的英雄事迹,进一步激发起广大民辅警的工作热情。我们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党性意识,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爱岗敬业、担当作为,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英雄壮举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在冰冷幽深的湖水即将夺走自己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拼尽全身力气将落水孩子托出水面,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人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我们广大干部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不忘初心、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向英模学习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落实,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宣传措施,号召广大民辅警和群众学习英模群体们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精神,更好传承和发扬见义勇为时代精神,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4

3月3日晚,天山南北各族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认真收看了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称号的新闻。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传承他爱国护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舍己救人的精神,接续奋斗、勇往直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如克亚木·麦提赛地说:“我要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努力奋斗,让党旗更加鲜艳。”

阿克苏地区乌什县英阿瓦提乡党委书记肖俊胜说:“眼下,英阿瓦提乡正忙于春耕备耕、麦田春灌、技能培训等工作,我们将以‘时代楷模’精神为动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来守护好边境,维护好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边境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

拉齐尼·巴依卡所在的喀什地区各县乡村的各族干部群众,对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耳熟能详,他们得知拉齐尼·巴依卡获得“时代楷模”称号后,激动万分。

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达布达尔乡热斯喀木村护边员其拉克·买买热依木从事护边工作20年,常年放牧巡防在边境第一线。他说:“作为一名护边员,我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领土,保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岳普湖县岳普湖镇加格达村党支部副书记图海尼姆·买海提说:“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榜样,坚守为民情怀,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当亲人,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英吉沙县艾日克拉村干部群众通过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的先进事迹再一次受到了精神洗礼。县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王才修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事。

莎车县法院组织各党支部干警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的事迹,并号召全体党员干警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扎实做好审判执行工作。立案庭副庭长库迪热提·库尔班说:“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壮举让人动容,我要学习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扎实工作,以英雄为榜样,传承英雄精神,争做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法官。”

在拉齐尼·巴依卡所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的家中,一间房内全都是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人获得的各种表彰证书和珍贵照片。曾经与拉齐尼·巴依卡多年一起巡逻的护边员艾努尔古丽·提路每次来到这里,都十分伤心。她说:“拉齐尼·巴依卡走了,我们会替他完成未竟的事业,保卫好我们祖国的边境。”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5

拉齐尼·巴依卡,男,党员,塔吉克族,1979年出生,生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他2001年入伍,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接过祖父、父亲接力棒,成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的义务巡逻向导,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10余年来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一线,一家三代人70年守卫边境的爱国奉献壮举,传遍新疆内外,感动无数军民,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称号。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进步。2021年1月4日,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忠诚践行者,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坚定推动者,是爱国戍边的“帕米尔雄鹰”。他爱国护边的执着坚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扎实工作、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生动践行了新时代员的初心使命,充分彰显了全国人大代表忠诚履职的责任担当,鲜明体现了退役军人忠诚奉献的真挚情怀。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社会特别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英雄模范为榜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努力拼搏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成立100周年。

开展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篇5

1月4日中午,41岁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入冰窟的小孩,不幸逝世。

1月4日中午13时56分许,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

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因冰面突然断裂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

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可能托在水面。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十多分钟过去,孩子成功获救,但托举起他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而他们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的故事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

爷爷带着水泥、油漆和馕上路

父亲36年接力戍边巡逻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在这样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延绵分布着我国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长达888.5公里的边境线。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红其拉甫边防连随之成立。

正值隆冬,面对一片冰天雪地的红其拉甫,马上要执行巡逻任务的连队官兵犯了难,这次巡逻的目的地是吾甫浪沟(塔吉克语,意为死亡之谷),路上经常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往返一次需要3个月时间,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将寸步难行。

这时,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牧民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他们带上三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开始了漫漫征程。馕在路上是干粮,水在山沟里随处都是。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补损坏的地方,用油漆刷新,还要描字,而后敬礼、宣誓。此后的23年间,经验丰富的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坚持义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他总是骑着牦牛走在队伍最前面,以便及时发现危险。

1972年,年迈的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走不动了,他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主动接过“接力棒”,与连队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边巡逻,一走就是36个春秋。其间,为挽救战士的生命,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巴依卡又把“接力棒”交给了儿子拉齐尼。此时,拉齐尼·巴依卡刚从部队退役回家,而他服役的部队就在帕米尔高原。

为救战士,他冻得不省人事

抢救3个多小时

在父辈耳濡目染下,拉齐尼从12岁就跟着父亲探路、查看地形、熟悉红其拉甫地理位置,俨然已是一名小小护边员。

2005年,拉齐尼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千里边防线上,成为一个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一次巡边,落在最后的牦牛自行上山踩塌了石头,巨大的石块从山上滚落。“战士看到危险把我拉过来,救了我的命。”拉齐尼说,“还有一次,我的鞋底磨烂了,连长把鞋脱下,让我穿,他说‘我没事,你穿吧’,我感觉特别温暖。”

2011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带着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进行巡逻。突然,天气骤变,鹅毛般的大雪纷纷落下,积雪把牦牛都埋没了。战士皮涛行走在队伍最前面,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雪洞里,战士们赶紧前去救援。

周围的冰雪还在垮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高喊一声:“大家都不要动。”他爬到雪洞旁边,不顾寒风刺骨,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三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2013年9月,巡边队经过乱石滩断崖,发生山体滑坡,曾经巡逻的标记和路都没有了。大家一筹莫展,拉齐尼请官兵原地休息,自己前往峭壁探路。谁料山上落石将拉齐尼砸晕,鲜血直流。官兵们赶紧抢救、包扎伤口。拉齐尼清醒过来后,官兵们劝他回去,他坚决拒绝了:“这是任务,绝不能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耽误了巡逻。”拉齐尼在巡逻途中给边

在拉齐尼十多年的护边路上,这样的危险时刻太多太多,但他从来没有想过停止巡逻的脚步,他把为国守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铮铮誓言将永远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

推荐访问:先进事迹 关于开展 同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