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五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五篇

时间:2022-05-16 16:30:02 来源:网友投稿

第一:语言术语第一:2008年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5篇

第一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可爱的生灵

二、教材解析

(一)课文内容

本单元围绕“可爱生灵”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5.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6.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8.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9.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10.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11.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12.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13..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14..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15..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16..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百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选取了几种昆虫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现了自然界昆虫的有趣习性。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燕子》及《荷花》中,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能将一种事物具体描写出来。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貌、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三、教学建议

《荷花》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3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应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燕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燕子》是国家统编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二)教法学法

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要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要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

学法——在教学中,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想象,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流程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实到实处,本课教学要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引导积累——首先激情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季节。美好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背一背,通过背诵春天的诗歌,顺势引导:课文中哪个部分也写了春天的美景?

本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储备,让学生去摸触文本。另一方面,使课堂拥有浓浓的语文味。

第二板块——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春天的美丽

出示“清风微微地吹拂着……的春天。”这句话,不止向我们展现一个静止的画面,还有一种生机,微风在动,柔柳在动,草、花,也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为再现春天生动而热烈的景象,同时积累语言,我这样安排:

先让学生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1、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的、细细的,2、微风在柔柔地吹拂,柳丝柔而嫩。等等)当学生说道:他们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追问,“赶集明白吗?”很多学生会说“蒲歧九月的时候很多人到集市上买东西,那就是赶集。”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蒲歧九月印象特别深刻。让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理解赶集。接着想象说话:还有谁去赶集呢?看课件出示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当学生看完图片后,我问: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会说:高兴、欣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在此基础上,课件放出燕子的叫声,小燕子来了,读读文中的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这个句子不需要老师讲解,只要让学生读后,给予情景性评价。如:真是一只伶俐可爱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以上的句子朗读指导,尽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而发。而不是给予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第三板块——学习3-5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师引入:“燕子为春天平添了哪些生趣?请读读课文第三-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有趣,就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这里的设计,先让学生找准研究点,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别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新的认识,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对下面两处重点语句,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分成两个小板块进行教学

第一小板块:“在阳光满地时……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可以这样展开: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找到“斜飞、叽的一声、横掠、沾、荡漾”等词句,对于“斜飞、叽的一声、横掠、荡漾”,只要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不作充分展开。主要是“沾”这个词,学生理解到沾是点了一下,肯定没问题,引导学生感悟到燕子的调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做游戏。所以,给予情景性评价读,如:沾的太重了,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轻一点。燕子,你真调皮,燕子我还想跟你玩。

再让学生想象说话:燕子又飞到什么地方?当它们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树时,会说些什么?

接着:指导朗读: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

最后回读:怪不得说燕子(学生齐读:——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第四板块——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出示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

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叽叽的叫声,轻盈的身姿,永远留在我的心目中。

最后老师深情朗读(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对燕子说什么,让学生尽情诉说自己的独特心声,整个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情境,洋溢着感性气息。

习作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写一种植物。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应做到:

1.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做好记录

首先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植物,尝试用眼看、鼻闻、手摸等观察方法,对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可以观察它的数量、大小、高矮等。

2.示范引路,突破习作难点

动笔前,先组织学生交流观察所得,尝试借助记录卡,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难点是怎么将记录卡中的内容,转化成一篇习作。在交流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读记录卡,也可能变成问答式的表达,教师可以出示一段借助记录卡中的材料,将特点说明清楚的例文,通过点拨,指导学生弄明白把记录卡的材料转化成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提醒学生除了写出植物的特点,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感受可以是当时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身体的感受。教学时,可以用“观察时你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眼耳鼻手身体等有什么感觉?”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观察时的真实感受。

四、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

燕子 2课时

荷花 2课时

昆虫备忘录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共计12课时

第二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可爱的生灵

二、教材解析

(一)课文内容

本单元围绕“可爱生灵”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5.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6.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8.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9.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10.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11.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12.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13..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14..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15..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16..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百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选取了几种昆虫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现了自然界昆虫的有趣习性。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燕子》及《荷花》中,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能将一种事物具体描写出来。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貌、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三、教学建议

《荷花》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3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应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燕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燕子》是国家统编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二)教法学法

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要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要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

学法——在教学中,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想象,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流程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实到实处,本课教学要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引导积累——首先激情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季节。美好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背一背,通过背诵春天的诗歌,顺势引导:课文中哪个部分也写了春天的美景?

本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储备,让学生去摸触文本。另一方面,使课堂拥有浓浓的语文味。

第二板块——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春天的美丽

出示“清风微微地吹拂着……的春天。”这句话,不止向我们展现一个静止的画面,还有一种生机,微风在动,柔柳在动,草、花,也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为再现春天生动而热烈的景象,同时积累语言,我这样安排:

先让学生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1、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的、细细的,2、微风在柔柔地吹拂,柳丝柔而嫩。等等)当学生说道:他们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追问,“赶集明白吗?”很多学生会说“蒲歧九月的时候很多人到集市上买东西,那就是赶集。”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蒲歧九月印象特别深刻。让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理解赶集。接着想象说话:还有谁去赶集呢?看课件出示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当学生看完图片后,我问: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会说:高兴、欣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在此基础上,课件放出燕子的叫声,小燕子来了,读读文中的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这个句子不需要老师讲解,只要让学生读后,给予情景性评价。如:真是一只伶俐可爱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以上的句子朗读指导,尽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而发。而不是给予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第三板块——学习3-5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师引入:“燕子为春天平添了哪些生趣?请读读课文第三-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有趣,就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这里的设计,先让学生找准研究点,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别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新的认识,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对下面两处重点语句,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分成两个小板块进行教学。

第一小板块:“在阳光满地时……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可以这样展开: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找到“斜飞、叽的一声、横掠、沾、荡漾”等词句,对于“斜飞、叽的一声、横掠、荡漾”,只要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不作充分展开。主要是“沾”这个词,学生理解到沾是点了一下,肯定没问题,引导学生感悟到燕子的调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做游戏。所以,给予情景性评价读,如:沾的太重了,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轻一点。燕子,你真调皮,燕子我还想跟你玩。

再让学生想象说话:燕子又飞到什么地方?当它们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树时,会说些什么?

接着:指导朗读: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

最后回读:怪不得说燕子(学生齐读:——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第四板块——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出示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

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叽叽的叫声,轻盈的身姿,永远留在我的心目中。

最后老师深情朗读(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对燕子说什么,让学生尽情诉说自己的独特心声,整个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情境,洋溢着感性气息。

习作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写一种植物。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应做到:

1.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做好记录

首先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植物,尝试用眼看、鼻闻、手摸等观察方法,对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可以观察它的数量、大小、高矮等。

2.示范引路,突破习作难点

动笔前,先组织学生交流观察所得,尝试借助记录卡,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难点是怎么将记录卡中的内容,转化成一篇习作。在交流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读记录卡,也可能变成问答式的表达,教师可以出示一段借助记录卡中的材料,将特点说明清楚的例文,通过点拨,指导学生弄明白把记录卡的材料转化成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提醒学生除了写出植物的特点,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感受可以是当时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身体的感受。教学时,可以用“观察时你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眼耳鼻手身体等有什么感觉?”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观察时的真实感受。

四、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

燕子 2课时

荷花 2课时

昆虫备忘录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共计12课时

第三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1篇口语交际,1次习作,1个语文园地,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一课由《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诗组成。《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初春的量色,《三衢道中》描写了初夏到米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这一课有三首古诗,教学上以第一首为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诗意,一边读边想象面,抓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第二和第三首诗的学习宜适当放手,让学生应用掌握的学法,自主学习,教师再加以点拨。

《燕子》:

《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散文佳作,选作课文有所改动,从喜子的外形、飞行、停歇三个方面描述了燕子活泼可爱、轻快灵巧、娴静优雅的特点。在积累运用上,首先,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词语,想象四幅情境图,练习复述。其次,出示词组,提供背诵支架,要求背诵第1至第3自然段,体会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最后,拓展补充关于春天与燕子的诗句,要求熟读成通。

《荷花》:

《荷花》是一篇写景美文,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一“一池美丽的荷花”。在作者的笔下,荷花色彩鲜艳、形态各异,满池荷花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有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在教学中,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昆虫备忘录》:

《昆虫备忘录》是一篇略读课文,内有《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四个短,分别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这四种动物。《复眼》先介绍作者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再介绍有复眼的动物都很灵敏,然后想象“人长了一对复眼会怎样”,读来趣意盎然。《花大姐》描写了瓢虫收拢翅膀时的动作,介绍了瓶虫的硬翅及翅上的圆点,用词准确生动,语言幽默。《独角仙》抓住独角仙身体大、力气大的特点展开细致地描写,一只只会使蛮力的独角仙跃然纸上。《蚂蚱》从蚂蚱的别名、画家喜欢画蚂蚱、蚂蚱飞行、土蚂蚱四个方面分段介绍,条理清楚。四篇短文都抓住了昆虫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语言富有特色,文章较有趣味。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口语交际: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是交流讨论春游去哪儿玩,进行推荐和分享。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懂得互相尊重。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让学生清楚表达自己推荐的理由。

习作:
本单元习作教学内容紧扣“观察大自然”的主题,指向学生真实的生活积累,教材编排以观察桃花的“记录卡”为依托,落实第一单元“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一目标。本次习作提出借助“记录卡”,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植物的方法。教材中关于桃花的这观察记录卡上,主要体现了“名称、样子、颜色、气味”这些方面。怎样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闻等多种方式去观察,并将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写清楚,这是本次习作的重难点。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项内容,重在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按偏旁给生字组词归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的,注意积累优秀传统诗文。

第四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主题:可爱的生灵

二、教材解析

(一)课文内容

本单元围绕“可爱生灵”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

5.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6.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8.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9.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10.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11.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12.品味本单元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做到边读边想象.

13..在朗读中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14..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

15..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

16..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百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选取了几种昆虫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现了自然界昆虫的有趣习性.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燕子》及《荷花》中,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能将一种事物具体描写出来.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貌、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三、教学建议

《荷花》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3课.《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应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上课伊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阵“微风”,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小朋友能猜出来吗?”“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燕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燕子》是国家统编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二)教法学法

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要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

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要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

学法——在教学中,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想象,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流程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实到实处,本课教学要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引导积累——首先激情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季节.美好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背一背,通过背诵春天的诗歌,顺势引导:课文中哪个部分也写了春天的美景?

本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储备,让学生去摸触文本.另一方面,使课堂拥有浓浓的语文味.

第二板块——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春天的美丽

出示“清风微微地吹拂着……的春天.”这句话,不止向我们展现一个静止的画面,还有一种生机,微风在动,柔柳在动,草、花,也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为再现春天生动而热烈的景象,同时积累语言,我这样安排:

先让学生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1、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的、细细的,2、微风在柔柔地吹拂,柳丝柔而嫩.等等)当学生说道:他们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追问,“赶集明白吗?”很多学生会说“蒲歧九月的时候很多人到集市上买东西,那就是赶集.”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蒲歧九月印象特别深刻.让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理解赶集.接着想象说话:还有谁去赶集呢?看课件出示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当学生看完图片后,我问: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会说:高兴、欣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在此基础上,课件放出燕子的叫声,小燕子来了,读读文中的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这个句子不需要老师讲解,只要让学生读后,给予情景性评价.如:真是一只伶俐可爱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以上的句子朗读指导,尽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而发.而不是给予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第三板块——学习3-5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师引入:“燕子为春天平添了哪些生趣?请读读课文第三-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有趣,就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这里的设计,先让学生找准研究点,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别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新的认识,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对下面两处重点语句,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分成两个小板块进行教学.

第一小板块:“在阳光满地时……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可以这样展开: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找到“斜飞、叽的一声、横掠、沾、荡漾”等词句,对于“斜飞、叽的一声、横掠、荡漾”,只要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不作充分展开.主要是“沾”这个词,学生理解到沾是点了一下,肯定没问题,引导学生感悟到燕子的调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做游戏.所以,给予情景性评价读,如:沾的太重了,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轻一点.燕子,你真调皮,燕子我还想跟你玩.

再让学生想象说话:燕子又飞到什么地方?当它们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树时,会说些什么?

接着:指导朗读: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

最后回读:怪不得说燕子(学生齐读:——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第四板块——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

出示句子: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

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叽叽的叫声,轻盈的身姿,永远留在我的心目中.

最后老师深情朗读(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对燕子说什么,让学生尽情诉说自己的独特心声,整个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情境,洋溢着感性气息.

习作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写一种植物.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应做到:

1.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做好记录

首先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植物,尝试用眼看、鼻闻、手摸等观察方法,对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可以观察它的数量、大小、高矮等.

2.示范引路,突破习作难点

动笔前,先组织学生交流观察所得,尝试借助记录卡,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难点是怎么将记录卡中的内容,转化成一篇习作.在交流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读记录卡,也可能变成问答式的表达,教师可以出示一段借助记录卡中的材料,将特点说明清楚的例文,通过点拨,指导学生弄明白把记录卡的材料转化成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提醒学生除了写出植物的特点,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感受可以是当时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身体的感受.教学时,可以用“观察时你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眼耳鼻手身体等有什么感觉?”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观察时的真实感受.

四、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

燕子 2课时

荷花 2课时

昆虫备忘录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共计12课时

第五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导读

融融春光里,黄莺枝头欢唱,蝴蝶花间轻舞;炎炎夏日下,知了 深树长鸣,蜻蜓荷尖挺立;凉凉秋风中,大雁排云直上,青蛙洞中潜 藏;皑皑白雪后,鸡鸭雪地撒欢,麻雀上下飞腾。大自然里,各种生 灵遵循生命的轨迹, 给我们生活的世界带来了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春日,燕子低飞忙筑巢,鸳鸯成双睡暖沙,野鸭、河豚水中游;夏日, 山间鹂声婉转,池中白荷绽放,蜻蜓自在飞舞,小鱼悠然欢游。还有 那花大姐和独角仙, 各自演绎着各自的精彩。 这些生灵是多么可爱啊!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 可爱与美丽, 旨在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生灵的兴趣, 引导其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 出喜爱、赞美之情,并能描绘想象的情景,感受文中的画面美;二是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学会关注、交流、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要求从填写观 察记录卡,仿写文中语句开始,逐步过渡到独立习作。

二、内容分析


这三首诗通过对

1. 认识 28

古诗三首

大自然景色的描写,

个生字,读准 4

3 课时

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

个多音字, 会写

的勃勃生机。

36 个字,会写

课文写的是桃花

34 个词语。

盛开、绿柳轻扬、燕

2. 能正确、

燕子

子飞来的情景,燕子

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

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背诵

2 课时

添了生气,把春光点

古诗 和指 定的

缀得更加美丽。

课文段落。默写

作者以丰富的想

《绝句》。

象力,描写了荷花的

3. 能 试 着

清新美丽,展现了一

一边 读一 边想

荷花

2 课时

幅各具姿态、色彩明

象画面。

艳的水中荷花的美丽

4. 能 积 累

画面。

“ 剪 刀似 的尾

作者用轻快有趣

巴”等词语,体

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

会优 美生 动的

昆虫备忘

“蜻蜓的复眼”“花

语句并摘抄。

1 课时


录 大姐瓢虫”、力气很

大的“独角仙”和有意思的“蚂蚱”,让

5.
能 仿 照

课文中的片段, 写一 种自 己喜



我们了解了这些小昆 虫的样子、 生活习性。


欢的植物。


1.能 向 同学推 荐春 游值

引 导 学 生 围 绕 得去的地方, 说


语 春游去

交 哪儿玩际


“春游去哪儿玩”这个话题,和同学从“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玩儿的”和“我们可以开展什么活动”展开交流。


清楚 好玩 之处和可 以开 展哪些活动。

2.在 讨 论交流时, 能耐心听别 人把 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1课时


1.观 察 一

选择一种植物观 种植物, 做简单


习 我的植物作 朋友


察并制作记录卡,借助记录卡描写这种植物,要写出植物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


的记录卡。

2.能 借 助记录卡, 写清楚植物的样子、 颜

色等,并写出自


2课时


推荐访问:下册 单元 语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