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2022年新冠肺炎防控试题(通用3篇)

2022年新冠肺炎防控试题(通用3篇)

时间:2022-05-19 19:05:02 来源:网友投稿

释义: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试题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试题3篇

第1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试题

新冠肺炎防控第六版防控试题

1、选择题:3分/题,共30分。

1、下列哪项属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史( )

A. 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境内其他有病例报告的社区,或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B. 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C.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境内其他有病例报告的社区,或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D. 聚集性发病:14天内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车间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E. 以上都是。

2、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为确诊病例( )

A.实时荧光RT一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B.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C.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D.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E.以上都是。

3、关于疫情风险等级,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加强疫情严重地区以及高风险地区流入人员的跟踪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和服务。

B.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在采取低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做好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相关人员、物资、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管理。

C.中风险地区。实施“内防输入,外放输出、严格管控”策略。在釆取中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停止聚集性活动,依法按程序审批后可实行区域交通管控。

D.髙风险地区。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

E.高风险地区需要动态开展分析研判,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在病例数保持稳定下降、疫情扩散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后,及时分地区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应急响应。

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对( )的病例,结合其流行病学史,及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或主诊医师会诊,并釆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A.不明原因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B.明确病因的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C.不明原因发热、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D.不明原因发热、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或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5、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基层相关组织或用工单位监测病例范围( )。

A.近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境内有病例报告的社区或居住史的人员。

B.任何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

C.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触者。

D.境外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旅行史归国人员。

6、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当于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于 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当地县(区)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 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县(区)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后续信息的订正。( )

A. 2;2;2。 B. 2;4;2。 C. 2;4;4。 D. 4;2;2。

7、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 天,原则上两次连续标水核酸检测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小时)可解除隔离( )

A. 14 ;36。 B. 21;34。 C. 14;24。 D. 10;48。

8、下列关于流行病学调查,错误的是( )。

A. 个案调查。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小时内完成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具体要求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印发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南执行。

B. 聚集性疫情调查。县(区)级疾控机构根据网络直报信息和病例个案调查情况,对符合定义的聚集性疫情立即开展调查。具体要求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印发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南执行。

C. 信息报告。县(区)级疾控机构完成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个案调查或聚集性疫情调查后,将个案调查表和调查报告及时通过网络报告系统进行上报。

D. 个案调查。需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制定的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与管理指南的要求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登记;做好疑似病例基本信息和其密切接触者登记。

9、新冠肺炎关于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B、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每日至少进行3次体温测定,并询问是否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C、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接触后14天。

D、疑似病例排除后,其密切接触者可解除医学观察。具体要求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制定的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与管理指南执行。

10、收治新冠肺炎病例的医疗机构要及时采集病例相关的临床标本。承担标本检测的机构(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在 小时内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严格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印发的新冠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要求执行。各地区新冠肺炎 例及以上的聚集性病例,以及境外输入病例的所有原始标本应当送至中国疾控中心进行复核。

A、12;5。 B、24;5 C、24;10。 D、12;10。

2、填空题:2分/空,共40分。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诊断的疑似病例要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应当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准备工作,按照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规范救治,做到 、 、 、 ,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2、做好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做到“早 、早 、早 、早 ”,控制疫情传播,降低感染率、提高收治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 类传染病 类管理的要求,科学防治、分区分级、精准施策,结合全国疫情形势变化及研究进展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

3、新冠肺炎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 分钟、 、 、 、过氧乙酸和 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 天,多为 天。

4、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是指 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车间等)发现 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

5、新冠肺炎主要传播途径为 和 。

3、简单题:15分/题,共30分。

1、密切接触者的定义。

2、简述新冠肺炎病例出院后管理。

答案:

1、选择题:

EECAB ACABA

2、填空题

1、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

2、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乙;甲。

3、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基因特征与 SARSI-CoV和 MERSI-CoV有明显区别。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14天,多为3-7天。

4、14;2。

5、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3、简答题

1、密切接触者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2、病例符合出院标准,出院后建议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加强出院病例随访和呼吸道标本样本检测,检测阳性者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将相关信息报送中国疾控中心。

第2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试题

为进一步落实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规范本医疗机构诊疗流程,保障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一、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医疗机构要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在门诊、急诊入口对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在预检分诊点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询问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门诊出诊医师要加强对患者有关新冠肺炎症状和流行病学史的问诊。对于预检分诊中发现的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要安排专人按照指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对于经预检分诊排除新冠肺炎,需要门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不再进行针对新冠肺炎的核酸检测和CT检查。
  二、加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医疗机构要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绿色通道,对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进行核酸检测。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延误治疗或推诿急危重症患者。要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房设置缓冲区,用于暂未取得核酸检测结果等情况下,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同时严格按照院感防控要求做好人员防护。医疗机构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核酸检测要加急出具检测结果,提供检测结果的时间不得超过4—6小时,有条件的可采用快速检测技术,最大程度缩短急危重症患者检测时间。对于推诿患者的医疗机构,要严厉追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责任。
  三、做好定期复诊和长期治疗患者的诊疗管理
  各地要做好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孕妇产检等需要定期复诊和长期治疗患者的诊疗管理。对于来自低风险地区的上述患者,首次核酸检测阴性后,再次到医疗机构复诊和治疗的,经过预检分诊和医师问诊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的,不需反复进行核酸检测和CT检查。在中高风险地区以及对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上述患者,地方卫生健康部门要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并公布,引导患者就医。相关医疗机构要做好患者诊疗信息对接,保证医疗安全。定点医疗机构要设置专门区域,提前与患者预约时间,明确专人进行对接安排,实现专门时段专门区域诊疗。医务人员按照院感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诊疗结束后,对相关区域和设备进行终末消毒。上述患者经预检分诊和医师问诊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的,不需反复进行核酸检测和CT检查。
  四、科学做好个人防护
  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均要求正确佩戴口罩。医疗机构的全体工作人员按照标准预防要求,佩戴外科口罩、穿工作服/白大衣、正确实施手卫生。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生活区域及设施等清洁消毒。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近距离操作、存在感染风险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等。
  五、增强医务人员疫情防控意识和能力
  医疗机构要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培训,确保所有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与技能,具备排查新冠肺炎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体温检测、询问相关流行病学史和症状体征等,对就诊患者进行初筛。发现高度怀疑的患者时,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对其陪同人员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第3篇: 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试题

202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识

202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识 一、新冠肺炎知识问答 2 二、防护小常识 6 三、特殊情况应急处置 8 202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知识 一、新冠肺炎知识问答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2.新冠肺炎由什么引起? 由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WHO将SARS-Cov-2感染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其中多数感染可以导致肺炎,就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3.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是什么?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

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4.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是什么?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一般有两种情形之一出现,即为无症状感染者:

一是经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

二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5.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6.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是什么? 人群普遍易感。

7.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黏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8.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黏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9.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10.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11.新冠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至14天,多为3至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12.在临床上怎样识别观察新冠肺炎病例? 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13.新冠肺炎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14.新冠肺炎如何鉴别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新冠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 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

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15.新冠肺炎有哪些防控措施? (1)标准预防措施;

(2)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3)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4)房间通风换气;

(5)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热水浸泡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二、防护小常识 1.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有什么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2.七步洗手法的口诀和要领 (1)内:手掌相对揉搓;

(2)外:手心揉搓手背;

(3)夹: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揉搓;

(4)弓:弓起手指,双手互握,揉搓骨头突出部位;

(5)大: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转动揉搓;

(6)立:五指并拢,将指尖立于另一掌心处,旋转揉搓;

(7)腕: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并旋转揉搓。

3.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递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手脏时;

(7)在接触他人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4.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5.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1)不管是一次性口罩,还是医用口罩,都是有正反面的。就拿一次性口罩来说,大部分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具体请阅读口罩包装上的说明书;

(2)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3)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6.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1)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非医疗高风险的一般工作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并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时间,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2)口罩被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3)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4)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7.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三、特殊情况应急处置 1.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应如何处理? 当出现如下情况时,需及时消毒处理:

(1)皮肤若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蘸取0.5%碘伏消毒液或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

(2)黏膜若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3)衣物若被污染物污染时:按患者衣物处理,若无肉眼可见污染物的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贵重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2.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发热人群应如何管理? (1)不符合本次流行病学史,仅有发热,体温低于37.3℃,建议严格居家隔离,多喝温开水,检测体温1至2天,无好转,到门诊、急诊就诊,外出时戴口罩;

(2)不符合本次流行病学史,发热高于37.3℃,有咽痛咳嗽,应到门诊、急诊就诊,听从医生安排;

(3)符合本次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到发热门诊挂号就诊,听从医生安排。

3.疫情来临时,面对恐慌,我们如何应对? (1)保持生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

(2)接纳并觉察。生活中总会有很多力所不及的事情,接纳自己,停止对自己的责备。

(3)给自己列出一个愉悦反应事件清单,写下那些会让自己快乐的事,比如:和好朋友通个电话、泡个热水澡、做有氧运动、和家人一起游戏、完成搁置已久的计划…… (4)放下手机、停止对疫情的过度关注,去做愉悦反应清单里的事情。

(5)当出现应激反应时(如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好集中、身体没有力气、精力不佳,或者看到网络上介绍的新冠肺炎的症状,由于心理暗示,也会感到咽干咽痛、胸闷、头昏等),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寻求专业评估及干预。

推荐访问:肺炎 防控 试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