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职业教育赋能脱贫区域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职业教育赋能脱贫区域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时间:2024-02-10 08:30:01 来源:网友投稿

沈 欣

(辽宁教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2)

我国目前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关键节点,全方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以其实用性、技术性、职业性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占据特殊优势,是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被赋予时代使命。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2],实施方案的内容描述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全面升级的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我国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在东西部协作和计划的框架下,以精准就业脱贫为导向,以职教培养和培训为重点,全面启动计划。

一是落实东西部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工作,将东部地区职业院校和职教集团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全覆盖。二是落实东西部中职学校招生协作兜底工作,东部地区兜底式招收西部地区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到东部接受优质职业教育,西部地区省份按照每生每年3 000元左右的标准给予资助,经费来源财政扶贫资金;
东部地区省份按照每生每年不少于1 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经费来源东西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用于学生在读期间的课本教材、服装、住宿、交通等方面费用。根据学生意愿,毕业后优先在东部推荐就业,达到精准就业脱贫的目的。三是支持职业院校全面深度参与东西劳务协作行动,帮助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人员,均能接受公益性职业培训,培训内容适应就业创业的需求。

省级政府积极探索实践,2018年,青海省出台“圆梦行动计划”,教育厅会同财政厅、人社厅、扶贫局、总工会等部门开展职业教育“圆梦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主要是帮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针对制造、建筑、物流、能源、物业、餐饮、养老、家政等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并解决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子女语言不通的问题。此类培训享受免学费的政策,在全省范围内优先招生、优先在职校的定向班或者企业冠名班学习、优先实习、优先就业。

各地职业教育适应时代需求,积极响应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千校行动的号召,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积极发挥科技攻关、教育培训等优势,尤其是涉农职业院校,采取与贫困区域对接等具体行动,有针对性地解决脱贫攻坚遇到的紧迫问题,汇集优质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对接西湖龙井茶乡,第一,学校以“龙井3号”茶楼的扶助项目为起点,解决技术老化、产品同质、服务低端、品牌培育意识缺乏等问题。第二,学校联合农村职校、乡镇与企业共同组成“职业教育乡村振兴联盟”,培养复合型人才。学校为乡村微经济解决区域人力资源紧缺的问题,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参与产品研发与品牌经营,为区域微经济体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对接仁怀市喜头镇、正安县小雅镇、凤岗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发挥专业、智力、科技、人才四大优势,累计协调各类资金、项目、物资近600万元,以建设阵地、夯实基础,技术培训、发展产业等方式赋能贫困地方脱贫。在技术、培训服务、资金筹措、组织形式、产销对接、基层党建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势。

荔波县中等职业学校对接瑶山乡,为村民带去了最急需、最实用的景区旅游、酒店服务知识技能,着重培养了一批生力军,还积极发挥了乡村致富“头雁”的作用,为乡村人才、产业振兴、文化传承等方面注入新的活力。聚力打造了“文化+康养+旅游+多种商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管理人才队伍。

职业教育可以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进程,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

1.技术技能人才支持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支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职业教育育人的核心功能,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之一。乡村振兴需要专业的农业人才支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需要引、育、训、用、留人才,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因此,要鼓励毕业生投入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引智”,同时,选派职业院校技能人才深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线,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赋能乡村产业发展。通过技能培训,使农民掌握更多农业技术和技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有数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年均大概有1 000万毕业生,将近70%的毕业生在毕业院校所在区域就业,为贫困地区产业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3]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扩招范围涵盖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4]随着方案的实施,三年来,一大批高素质农民、农民工等被扩招到高职院校接受全日制教育,拥有一技之长,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职业技术创新引领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各国发展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农村现代化和加快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亟须科技创新发挥其支撑引领作用,依靠科技转变乡村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职业院校聚集了专业师资和技术人员,也积累了理论扎实的技术技能。通过加强涉农类专业建设,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精准对接地区特色需求,为贫困地区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持。在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的农业及科技知识转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组建“产业技术团队”、选派“驻村工作队”对接并带动村庄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
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针对脱贫地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实际困难,根据区域发展特点,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研发、成果推广中发挥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特色专业集群建设对接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服务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不仅能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产业发展,也能对接多样化的乡村产业结构,是解决乡村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问题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鲜明的专业特色,多年产教融合、校企业合作的经验,能够紧密围绕乡村产业持续转型升级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集群,对接新兴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智力、科技、培训、人才、产销”合力,赋能乡村振兴。新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多样化特征,这使得乡村产业振兴给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带来挑战,致使职业教育不断根据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未来农村融合产业链发展,更需要职业教育涉农专业集群系统化培养的人才支撑。

1.构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保障机制

随着技术革命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观念的缺乏与物质的贫困加重了职业教育质量、规模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致使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生态功能发挥失调。因此,需要完善职业教育保障体系。具体路径如下:

(1)强化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政策保障机制,提升社会认可度。政策能够明确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价值和重要地位。《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等政策纷至沓来,为职教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政策基础。但是,在政策制定及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缺位和低效问题,需要处理好个性与共性、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出台职业教育协同脱贫、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强化职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突出协同发展的价值空间。从法律法规层面增强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激励各主体发挥积极的作用,合力赋能乡村振兴。同时,针对地区不同的情况,制定与区域经济和特色相适应的政策,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

(2)健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工作成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在方案顺利实施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成效和决定性进展的基础。目前,虽然教育经费不断增长,但也存在职业教育投入渠道单一、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投入经费缺失等问题。为此,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政府主体,村镇、企业、院校和社会团体等多方融合的经费体系,多措并举保障经费到位,实现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2.构建职业教育赋能脱贫地区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体系

完善的实施体系是职业教育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具体工作开花结果的必要养分,健全的保障机制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的沃土。为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高效发展,职业教育应注重涉农人才的培养。从目前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看,具备涉农人才培养的基础。根据乡村振兴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需求看,涉农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瞄准乡村治理人才、返乡创业人才及新生代农民等人群,加强顶层设计,实现人才培育的高效与精准化。

首先,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治理的管理人才。基于目前乡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的现状,职业院校要在清楚乡村治理任务和目标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强基层管理干部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现有基层管理干部的在职培训。选择接受涉农专业全日制教育和在乡村治理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已经具有很明确的从事现代农业工作的心理指向,加之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优势、长期产教融合的科研及教学经验,学员经过三年的培养或一段时间的在职培训,很可能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与服务的“领头雁”。

其次,乡村振兴需要返乡创业、就业人才。返乡人员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多数返乡人员在城市工作期间开阔了视野,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技术,甚至有部分人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积累了一些社会资本,这都为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此类人员缺乏涉农知识和技能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人员需求,分类进行培训,同时,与返乡人员共同完成创业规划和任务分解,理论指导实践,使创业之路尽量通畅。

最后,乡村振兴需要“新农民”。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存在人力资源不足、人员理论水平欠缺等问题,同时,还存在缺少新生代农民等现实问题。一方面,乡村未读大学的青年中选择务农的比例很低,生在农村但不懂农事的情况非常普遍,缺乏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另一方面,涉农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愿意选择到农村务农的人数比例较低。因此,政府需积极施策,涉农职业院校联合乡镇、企业挖掘人才,着重将青年培养成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民”。

3.专业结构对接融合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要求各区域挖掘乡村价值、拓展农业功能,侧重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等产业。[5]根据融合发展产业的特点,调整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布局,在乡村产业振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力打造高水平的专业群,助力乡村振兴赋能产业链。

第一,提升专业设置与融合产业振兴人才需求的契合度。职业院校根据农村振兴新型产业的发展与变化,依据区域发展与建设的规划、政府对人才需求的预测等要求,科学调整原有的专业结构,及时删减重复和过时专业、增设融合专业,精准分配资源,建立联动机制,提升专业布局与融合产业的匹配度,精准施策,推动形成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态势。

第二,增强涉农专业群建设与融合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在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融合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涉农专业群建设是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职业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中要突破传统孤立的专业建设,根据乡村振兴融合产业与专业群高度契合的逻辑与可行路径,高效运用乡村融合产业链的资源和优势,夯实基础,打造高水平涉农专业群,助力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融合产业链条的实现。

4.延伸职业教育助力功能,强化培养、培训、跟踪服务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赋予了更多的使命,由传统单一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升级为提供一体化服务,重视培养、培训、跟踪服务的各个环节。职前培养的环节,内容设置上要包括理论、政策以及实践服务的内容;
在职培训环节,加强对已经工作在乡村治理工作岗位和农民等直接服务乡村振兴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其参加培训的意愿。充分利用职教“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根据实际需求整合理论及实践类课程资源,遵循“按需共享”原则,形成灵活、开放的培训形式,切实高质量完成、完善后续跟踪服务的任务。

猜你喜欢助力职业院校人才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12-02助力成功七件事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3期)2020-05-30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推荐访问:脱贫 职业教育 振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