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背景下淮南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淮南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

时间:2024-04-03 13:30:02 来源:网友投稿

刘娜,何如海,胡静,孙秀萍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 230036)

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解决,但做好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更加重要。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消除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可以更好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共同富裕的脚步,为全体农民增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1]。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颁发关于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指出要促进人力和人口要素的有机流动,支持偏远地区的发展,建立健全基础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提高城镇化率,进一步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刘彦随[2]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为切入点,探索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解析了目前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
范昊等[3]从互动交融的角度对城乡融合进行研究,提出了城乡关联共生发展分析框架,通过28个基础指标,应用“降维”思想对中国的不同地区进行实证测度;
漆莉莉[4]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中部地区六个省份的城乡融合度进行评估与分析;
项松林等[5]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经济融合、社会融合、生态融合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曾浩等[6]以江西省抚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包括经济、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空间、生态环境5个维度的城乡融合评价体系,运用TOPSIS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城乡生态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总体来看淮南市整体城乡融合水平近几年发展趋于平缓,2015年12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庆市铜陵市六安市淮南市部分行政区划的实施意见》[7]下发,寿县地区经过国务院批复同意被划入淮南市,对淮南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范围内的影响。淮南市是五大煤矿城市之一,随着国家对城市发展的规划,煤矿资源型城市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淮南市的经济结构过于依赖煤炭产业,所以在城市发展方面面临着转型的境况。城乡融合水平的情况对于淮南市的转型以及乡村振兴的有效推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淮南市城乡融合水平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章以淮南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经济、生态、人口、社会四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淮南市的城乡融合水平进行分析。

1.1 研究区概况

淮南市境处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地处东经116°21′21"~117°11′59"与北纬32°38′23"~33°01′14"之间。截至2020年,统共包括5个区以及2个县,总体占地面积达到5 533 km2。将淮南市作为研究区域,从淮南市面临转型的时机以及政策的大背景出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数据来源

所涉及到的全部基础研究数据均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05-2019年)、《淮南市统计年鉴》(2005-2019年),文中所提到的指标数据是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整理得出。

1.3 城乡融合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8-10],结合淮南市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已有研究成果[11-16],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如下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4个准则层以及14个指标。

表1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level

1.4 研究方法与评价模型的建立

1.4.1 数据标准化处理

因为基础数据单位不同,为了避免不同的单位对最终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运用SPSS23.0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其中,Zij为该指标标准化后的值,Xij为该指标的统计值,Xi为该指标的算术平均值,Si为该指标的标准差。

1.4.2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中的降维分析,对收集到的基础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同时进行KMO值检验,用以消除不同计算单位对最后分析结果的影响。原始数据经检测KMO值为0.543>0.5,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方差最大法得到旋转前后的特征值、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如表2所示)。用累计贡献率大于82%为标准选取公因子个数,经过因子分析后,第一个公因子贡献率为55.629%,第二个公因子贡献率为15.065%,第三个公因子贡献率为11.549%,累计贡献率为82.243%,满足分析要求。根据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处理后得到的表2以及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利用回归分析法计算出各级一级指标得分和综合得分。

表2 旋转前后特征值、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Table 2 Eigenvalues,eigenvalue contribution rate and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before and after rotation

表3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Table 3 Component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

1.4.3 评价模型

计算各因子得分情况,公式如下:

用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累计贡献率的比值为权重计算综合得分,公式如下:

为了进一步客观地反映各级一级指标在2005-2019年的变化情况,需计算各一级指标的得分情况。计算步骤为:先计算各级一级指标在每一公因子的得分情况,再以各公因子的权重占比计算各指标层的综合得分。以经济融合指标为例,公式如下:

淮南市2005-2019年各指标层得分及其综合得分情况如表4。

表4 2005-2019年淮南市各准则层及其综合得分Table 4 Criteria levels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scores in Huainan city from 2005 to 2019

为了更直观的观察淮南市2005-2019年间各指标层的变化情况,将各指标层得分以及综合得分情况制作成折线图,如图1、图2所示。

图1 2005-2019年淮南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变化时序折线图Fig.1 Time series line chart of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Huainan city from 2005 to 2019

3.1 城乡整体融合发展水平

根据图1、图2的趋势变化图可知淮南市2005-2019年城乡融合发展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也存在浮动情况。根据图1,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17-21]淮南市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可以分为大致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2010年,为起步阶段。该阶段由于城乡融合度的起点较低,淮南市的城乡融合水平稳步上升,其中2009-2010年呈较快上升趋势。第二阶段是2010-2017年,为探索阶段。经历过第一阶段的稳步提升,淮南市的城乡融合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该阶段淮南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有升有降。其中2010-2011年、2014-2015年有明显下降趋势,2011-2014年稳步上升,2015-2017年趋于平缓。第三阶段是2017-2019年,为上升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该阶段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稳步上升的阶段,且该阶段达到了近十五年的最高点。从总体角度来看,淮南市的城乡融合水平发展在探索阶段浮动较大。国家的相关政策对该阶段的波动影响较大,如2015年12月寿县地区经过国务院批复同意被划入淮南市,由于管辖地区的突然扩大对淮南市的城乡融合整体发展水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图2,淮南市经济层城乡融合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
生态融合水平有升有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人口融合水平趋于平缓,基本无变动;
社会融合水平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图2 2005-2019年各准则层变化时序折线图Fig.2 Broken line diagram of change sequence of each criterion layer from 2005 to 2019

3.2 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水平

经济建设决定上层建筑,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对城乡融合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淮南市经济融合的整体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分为两次上升阶段和一次下降阶段。其中上升阶段为2005-2014年和2016-2019年,下降阶段为2014-2016年。2005-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 786元稳步上升至11 433元,城乡之间的收入水平逐步趋向平衡;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05年的2 016元增加到2015年的8 257元,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升;
人均生产总值在2013年达到近十年最高值34 897元,城乡经济融合水平上升趋势明显。经济融合的下降趋势出现在城乡融合发展的的探索阶段,具体变化为下降—平缓—上升。该阶段淮南市人均生产总值从2014年的33 361元下降至2016年的27 99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水平却从7 238元增加至8 559元,相比之下2014年到2016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了301元,城乡经济融合水平在该阶段有下滑趋势。从总体数据来看,2005-2019年淮南市城乡经济融合指数整体走向偏好,虽然中间存在轻微波动,但是在“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重新回到正轨,呈上升趋势。良好的经济融合为其他方面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农村居民的收入以及消费的稳步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减少,意味着淮南市在缩小贫富差距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3 城乡生态融合发展水平

淮南市属于煤炭城市,其矿区蕴含着大量的煤炭资源,而过度的煤炭开采势必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淮南市的城乡生态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局部存在一些波动。2013年到2014年期间,生态融合水平上升趋势明显,生态融合综合得分从0.028上升至0.199,实现较大突破。该上升期间其人工造林面积从2013年的2 032 hm2增加至2014年的6 702 hm2,可见政府所实施的林改工作得到了有效回馈。淮南市政府在2013年到2014年期间评议通过了《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排水专业规划》《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给水专业规划》《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燃气专业规划》《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供热专业规划》等文件[22],对生态融合水平的上升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可见城乡生态融合的发展进程和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息息相关。经过2013-2015年的急剧上升后,2015-2019年的发展水平回归平稳,其中2018年到2019年有下滑趋势。由此可看出淮南市的城乡生态融合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且近几年的融合水平有下滑趋势,其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关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制定关于煤炭城市应对生态环境变化的有效措施,让城乡生态融合可以增速保质。

3.4 城乡人口融合发展水平

从各准则层的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淮南市城乡人口融合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整体上要低于其他三个准则层的发展趋势,且2015-2019年的综合得分出现负分现象。除2009-2011年和2014-2017年有明显波动外,其他阶段的融合水平基本没有大的波动。2009-2011年受到二胎政策的影响,淮南市城乡人口融合发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014-2017年由于原属于六安市的寿县经国务院审批划入淮南市导致淮南市的人口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淮南市城乡人口融合发展水平在该时间段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淮南市城乡人口融合发展水平整体来说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2005-2019年间的发展没有很大的突破,针对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政府需要做出进一步的调整。

3.5 城乡社会融合发展水平

淮南市的城乡社会融合发展水平仅次于淮南市的经济发展,整体来看城乡社会发展水平虽然有两次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该准则层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2005-2010年、2011-2017年、2017-2019年。在2005-2010年期间,淮南市的城乡社会融合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该阶段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17.62万人增加到44.48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从4.47万人增加至6.29万人,呈明显上升趋势。2011-2017年可以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1-2016年,第二阶段为2016-2017年。第一阶段呈上升趋势,且在2015-2016年以较快速度上升。第二阶段呈下降趋势,从融合的综合得分来看,该阶段的社会融合得分从0.268下降至0.116。在2017-2019年期间,城乡社会融合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2017-2018年上升趋势明显,准则层综合得分从0.116升至0.380,2018-2019年较上一年相比增长趋势较平缓。淮南市的城乡社会融合水平整体走势较好,在2005-2019年期间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4.1 结论

文章以淮南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5-2019年淮南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1)研究期内,淮南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1.373增长至2019年的0.989,发展水平良好,城乡发展差距逐渐减小。

(2)研究期内,从各准则层来看,城乡经济、生态、人口、社会四个准则层的融合度皆是波动上升的趋势,总体都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社会融合度较高,生态、人口融合度较低。

(3)研究期内,城乡人口融合度2015-2019年呈下降趋势,与其他准层次融合情况差距较大。

4.2 建议

(1)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一方面要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农业作为农村发展的基础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要促进发展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做好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共同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持续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建立生态屏障。加强城市绿化的覆盖率以及人工造林面积。加大对于环境生态方面的投入,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减少对化工产品对于环境的危害。加大对于生态环境的政策投入以及财政投入,多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以及采煤区治理问题。

(3)积极加强人口要素流动,促进人口融合。降低农民进入城市的阻碍,为城中的务工人员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提升其对城市的认同感。加大对于农村技术人才的培养。

(4)持续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完善资源分配。加强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资源投入。加大城乡间的资源要素流动,通过切实合理化的资源分配促进城乡之间的有机联动,地域内部实现效率和资源的耦合性适应。

猜你喜欢淮南市城乡趋势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又是荠菜花开时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2022年3期)2022-03-29雨中即景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2021年12期)2022-01-04趋势第一财经(2021年6期)2021-06-10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人大建设(2019年3期)2019-07-13第二十五届全国万校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田家庵赛区)集体奖名单小学生优秀作文(中年级)(2018年5期)2018-11-30第二十五届全国万校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田家庵赛区)集体奖名单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2018年5期)2018-11-29初秋唇妆趋势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推荐访问:淮南市 城乡 振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