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观后感 > 小学生《金刚川》观后感500字6篇

小学生《金刚川》观后感500字6篇

时间:2022-10-30 17:3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金刚川》观后感5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金刚川》观后感500字6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读后感5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生《金刚川》观后感500字1

今天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为了纪念抗美援朝纪念70周年而制作的电影《金刚川》,被里面的战争场面的大制作以及电影艺术独有的美感所震撼,电影结尾一度落泪。

里面的一句台词“那一年,俺们都才十八岁,但是俺们没有一个怕死的,只是想着怎么尽快让大部队过桥”。朴素的语言令人感动。

《金刚川》上映第二日票房就突破2亿,未来可以期待。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据剧情梗概介绍,该片以三个视点讲述一个故事: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一个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结尾处的人桥搭建,让美国王牌飞行员不可思议:为什么中国士兵这么不怕死?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殊不知,中国人民是最可爱的,中国士兵为了祖国安宁,人民幸福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

影片重点刻画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关系:一是高炮排排长张飞和高炮班长关磊的兄弟之情,细节刻画到位。但是就艺术质量来说,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稍显拖沓,四段分故事叙述有前后重复之疑问,却依然掩盖不了张译、吴京、邓超的出色表演,特别是开头和结尾十分钟的彩蛋-精彩表演令人惊叹不已!两个月时间能拍出来这样一部精彩的电影实属不易。

中国战斗机护送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将士的骨灰回到祖国,让英雄回家是他们的心愿,这一段情节令人泪目,“护送战友同在、必保山河皆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呐喊!

小学生《金刚川》观后感500字2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急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到1951年6月,历时7个多月,先后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五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许许多多的英雄,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同时,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全国各阶层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捐献飞机大炮,慰问志愿军,订立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1951年7月,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经过两年的相持,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这场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极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小学生《金刚川》观后感500字3

今天我看了《金刚川》这场电影后,颇有感想。

影片中多次以宏大的场面展现了在我们的军队修好桥,要过桥时,美军的飞机多次利用制空权,投射炮弹,延迟炸弹等炸毁这座通往金城前线的唯一的桥,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每次都不顾生命危险,不怕牺牲,曰夜赶修,一次次以惊人的速度补修好了这座桥。眼看大部队马上就要通过这座桥了,可又再次被敌机炸毁,处于完全瘫痪之中,挡住了我军前往金城的道路。在万分紧急的关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不顾水流湍急,不顾飞机轰炸,不顾个人生死,迅速的搭建起了一座坚固的人梯,筑起了一座炸也炸不毁,炸也炸不完的血肉人桥!面对这一场面,连美国的飞行员都感慨不已,他们从内心深处也感受到了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看着看着,我不仅想起了魏巍的那篇散文巜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讲述的也是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牺牲,奋勇杀敌,为保卫祖国英勇战斗的故事,和今天所看的巜金刚川》这场电影,反映的是同一种精神!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在前线上,一个是在通往前线作战的路上。

回首往昔,展望未来,我们应该为我们能生活在和平安稳的年代里,而感到庆幸!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人人都要在自己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强大、富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生《金刚川》观后感500字4

“那一年,俺们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就是通过那座桥,没有一个怕死的。”在《金刚川》这部电影中,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而言“战场杀敌,职责所在”,通过金刚桥,与大部队会合发起反击,就是向着胜利的方向进发,就是凯旋的希望。

金城战役于1953年打响,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刚川》则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战士捍卫交通要塞,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一次次修补着金刚桥,支持部队过河组织反击的故事。

金刚桥立于金刚川上,金刚川则是金城前线附近的重要河流,是军事要塞,并且水流湍急、暗涌密布,人们只能靠桥渡河。桥,成了志愿军的生命线。为了阻断我军交通,美军不断地侵扰炸桥。志愿军奋起反击,将桥一次次修好。“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低估了中国人的毅力,他曾告诉士兵们,在1950年圣诞节前可以得胜回国。但他没有想到,三年后在敌机的一次次轰炸下,这座金刚桥一次次被毁,又一次次被修复,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着“不可能”的奇迹。为何我们的军人“没有一个怕死的”?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用血肉之躯筑成一座永不倒下的金刚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在他们心中,怀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他们在前方一步也不退守,身后的国土就会少受几分风霜。血肉之躯架起的桥梁是后来者的生路,是让更多人回家的必由之路,是一座万难摧毁的生命之桥。

小学生《金刚川》观后感500字5

电影《金刚川》在故事方面,其前两段有些平淡,第三段是精华,第四段是升华,前三段之间稍稍有那么一点割裂感,不过电影用一些重复镜头帮助观众理解和衔接,所以总体观感还是可以的。

而在特效方面,都说这部电影在如此短的时间制作完成,是我们电影工业水平的集中体现,我觉得没问题,电影的特效真实且不违和,配合影院的巨幕和音箱,观看体验非常好,在国产战争片里绝对属于上乘。电影里的防空高炮、榴弹炮这些武器的射击场面,真的值一回票价。

尤其在演员方面,先出场的李九霄和邓超,表现很稳,无奈故事简单,他们没什么发挥空间,工兵连的魏晨,展示了非常好的身材,一身肌肉,有硬汉的感觉了,看起来很帅。吴京和张译是最主要的演员,吴京一口京腔,表演很放松,有老大哥的范儿。

张译的角色一开始比较求稳,相对于吴京的角色,有些保守,随后吴京的角色的牺牲,给张译的角色带来了内心的转变,这是电影里为数不多的人物心里弧线,他从求稳,变得无所畏惧,即使牺牲,也要把那架该死的侦察机轰下来,当仅剩一条胳膊一条腿的张飞坐上需要七个人才能操作的防空高炮架上,拼劲最后一口气,将那家侦察机射杀的时候,给人超强的震撼。在普通人看来,这或许有些超现实,但我是相信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可以做到的。总之,张译在影片里展现了影帝级别的演出,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嘴角抽搐,你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绪。

学生《金刚川》观后感500字6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来到太平洋影院,观看了《金刚川》,它是一部爱国电影。

本片讲了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最后阶段,中国人民子弟兵要到金城去支援前线的战士。到金城的途中,有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这就是金刚川。要想度过这条河,唯一的一座桥,是战士们用木板临时搭起来的。美军为了不让志愿军通过这座桥,用轰炸机一次次的将炮弹投放于木板桥上。子弟兵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最终工兵连的战士搭成人梯,将木板举过头顶,让其他战士顺利过了河。

《金刚川》从三个角度介绍了当时的场景。中国当时的武器非常落后,只有两个炮台,一个是主攻的,另一个必须隐藏起来。主攻炮台被击中后,连长张飞身负重伤,失去了一条腿和一条胳膊,但是,他不顾自身的安危,将生死置之度外,拿起竹竿,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炮台,艰难地操作着炮台,将一架美军飞机击落。他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因为他们向往光明,向往和平。

看完《金刚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位于金刚川的这座桥。每当桥被美军炸毁,工兵连的战士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将桥修好,所以,这座桥被美军称之为“炸不坏的桥”。1953年11月12日凌晨,美军派出了八架大型轰炸机将木板桥完全摧毁。即便是这样,志愿军仍然没有屈服,他们最终靠着团结过了河。从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推荐访问:观后感 小学生 金刚 小学生《金刚川》观后感500字6篇 小学生《金刚川》观后感500字6篇 小学生《金刚川》观后感500字6篇怎么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