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三篇】

关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三篇】

时间:2022-05-21 12:05:02 来源:网友投稿

农业(Agriculture),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3篇

第一篇: 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化项目工作总结

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04年自治区财政安排扶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2000万元,共扶持51家重点龙头企业,项目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各方面各大产业,扶持的重点是:新品种引进和推广,新技术、设备引进,品牌宣传,基地建设等。

二、项目建设情况及成效

在自治区的扶持和各地的引导下,目前51个项目正在顺利实施中,已有14个企业实施完毕并申请了验收。以下分产业总结部分重点项目:

(一)新品种引进和推广。

广西玉林市参皇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700万元,引进快大型特优黄种鸡12万套,扩建新鸡舍,新建的鸡舍、购入的鸡笼及配套设施已全部交付使用;目前正在与广西大学遗传育种专家合作,对引进的特优黄种鸡进行提纯复壮,在产蛋率、出栏日龄、料肉比等生产性能各方面已得到很大改进。项目实施后,饲养快大型特优黄鸡的成本比以前降低1.11元/羽,公司年出栏1500万羽,每年增加经济效益1665万元。公司带动农户能力增强,参皇鸡的养殖面进一步扩大,2004年下半年新增养户289户,出栏参皇特优黄鸡60万余羽,养户年均收入10980元。参皇鸡产业有效带动饲料业、运输业、种植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为社会增加就业机会1000多个。 参皇鸡品质进一步提高,在港、澳、台、东南亚各国市场更受欢迎。

北海洪恩水产有限公司总投资600多万元,引进优质罗非鱼品种并推广养殖。历年来公司主导产品“洪恩罗非鱼”出口世界各地深受欢迎,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公司引进快长奥尼罗非鱼种苗,通过为养户免费发放养殖技术书籍、举办培训班、上门进行技术服务等措施积极发动养户养殖新品种。通过项目,2004年公司合同养殖户达到28000户,带动养殖户近4万户,户均增收3900元;罗非鱼品种改良经济效果显著,公司2004年收购原料罗非鱼8900万斤以上,出口罗非鱼8200吨以上,出口创汇2.3亿美元以上,经营收入超过2亿元。

(二)新技术、设备引进及研发。

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128万元,注册技术专利及罗汉果种苗组培繁育技术研究、推广。公司完成8项商标注册,形成莱茵牌罗汉果原果及其制品的品牌合力,有效实施专利和商标防御保护;购置设备,招聘培训20名技术人员,组建植物组织培养工程中心,开展罗汉果种苗组培繁育技术试验,使罗汉果种植全部达到GAP要求,到2004年4月已提供60万株优质罗汉果组培苗,发展标准化罗汉果种植面积5000亩,2004年10月自治区科技厅测产亩产量10313个,大中果率55.09%,新技术成果显著;公司设置电教场地,共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成立技术服务部上门服务,罗汉果GAP种植技术推广得力。项目已实施完毕,项目提高了罗汉果规范化种植程度,使罗汉果原果品质得到保证;通过新产品研发,开发出多种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既满足了客户对产品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又改变廉价原料直接外流的局面;通过GMP改造,产品加工过程得到很好控制,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10501万元、利税1899万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42%、51%,自营出口比例达到55%;2004年公司收购农副产品款4800多万元,其中仅罗汉果收购款达1700万元,共带动农户1.5万户,户均增收2250元。

广西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多元,建设年产1500吨合成芳樟醇工程。公司利用松脂合成高档香料—合成芳樟醇,属国内首创,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公司。公司与南京大学、南化集团和广州化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论证、设计、建设生产车间和购置设备,到2004年底,项目共完成建筑面积4848平方米,新增主要设备720台,累计完成投资10422万元,项目初步交付生产使用。已生产出优质芳樟醇产品投放到欧洲香料市场,销售良好。通过实施项目,公司在生产关键环节分馏系统采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设计理念、技术和设备,其它工序的技术和工装设备也靠拢世界先进水平;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吨合成芳樟醇,并能对芳樟醇继续进行精深加工,满足全球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项目可充分利用加工过程的中间品和副产物生产其它相关酯类产品,改单一产品方案为多种产品方案,增强市场应变能力;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多元,税利2300万元。

(三)品牌宣传。

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300多万元,进行“快点”河粉、方便米粉广告宣传。公司在大卖场和超市设立各种广告招牌,举办各式促销活动;利用电视、报刊、公共汽车广告等宣传;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成都和长春糖酒交易会、武汉食品博览会、广州交易会、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展销会,展示“快点”品牌形象;制定各地经销商奖励政策,完善分销渠道建设,提高产品在二、三级(地级市、县、乡镇)市场的销量;结合参与、赞助学校的各种活动开展广告推广,提升产品在校园的知名度及美誉度。公司宣传项目已实施完毕,在巩固两广、两湖一级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渗透到地级市、县、乡镇等二、三级市场,并新开发陕西、河北、北京、辽宁、吉林等市场;河粉项目公司—广西南宁黑五类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产品销售收入6997万元,比2003年增加2752万元;主要经销商数量由2003年96户增加到2004年189户,主要批发商数量由2003年156户增加到2004年325户;市场占有率由2003年12%增加到2004年31%;河粉项目的农副产品采购量5120吨,合计217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约760万元。

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度投入广告费4800万元,积极实施名牌战略,重点通过中央、区和市等电视台系列广告宣传鸡骨草胶囊、湿毒清胶囊、正骨水、云香精等十几个名优产品,利用报刊等专业媒体进行多渠道产品宣传;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玉博会,展会广告投入38万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现代营销网络,制定合理的促销措施;加强国外销售网络建设,利用国外代理商拥有的优势增强公司产品在当地的宣传力度,扩大产品出口市场。宣传项目已实施完毕,通过每天多时段的电视广告,公司及其产品知名度在全国提高;2004年经营业绩良好:完成工业总产值3.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13.2%;利润近4000万元,同比增长29.8%;税金3000多万元,同比增长30.1%,出口创汇178万美元,公司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企业。

(四)基地建设。

广西美通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300多万元进行GMP果蔬基地建设,公司聘请专家成立GMP果蔬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技术指导;组织7个协会研究落实GMP基地建设工作;投资58万元购进美国皇后超甜玉米种2500公斤、青刀豆种10000公斤、美国毛豆种15000公斤、农膜5吨,免费给农户种植美国超甜玉米5000多亩,法国青刀豆5000多亩,美国毛豆6000多亩、蘑菇60万平方米,还在玉林市福棉区等地种植四季豆3000亩,建立标准化荔枝和龙眼基地3000多亩;投资11万元购进化肥和农药70吨,免费给农户生产使用;投入15万元培训农民4000多人。项目已实施完毕,通过项目,公司GMP果蔬基地超过2.1万亩,带动广西其他果蔬加工出口企业建立GMP基地10多万亩;公司直接带动农户2.2万户,户均增收2100多元,同比增长11%;2004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 %;上缴税金500万元,同比增长15%;利润1100万元,同比增长10%;公司保持了广西果蔬加工出口第一的良好业绩,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更广、信誉更好。

广西区种子公司总投资4330万元建设种子产业化经营标准化基地。投资60万元引进水稻新品种10个、玉米新品种5个;投资20万元,委托南宁市、柳州市、贺州市、灵山县、田阳县等地的农技部门或种子公司对20个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投资50万元在上林、邕宁、田阳、荔浦、贺州等地进行新品种展示,培训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农民技术骨干750人;在上林、崇左、邕宁、田阳、田林、贺州、武宣、都安等地建设标准化水稻、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23万亩,带动6000多户农户,按合同收购杂交水稻种子380万公斤、杂交玉米种子150万公斤,支付收购款4200万元。通过实施项目,水稻制种平均每亩增产25公斤、新增效益175元,玉米制种平均每亩增产30公斤、新增效益165元,带动6000户农户户均新增效益639元;标准化生产优质种子530万公斤,每公斤种子生产成本降低0.5元、销售价格提高0.5元,公司增收节支530万元;为农业生产提供530万公斤优质种子,可推广种植优质高产杂交水稻304万亩、玉米100万亩,合计新增产值近5亿元;项目将为广西种子生产提供示范样板,带动提高我区种子的生产水平和质量。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在合浦、陆川、容县、南宁等地建立原料基地。林场从相关科研机构引进优质相思树和桉树种源近200个;通过品种改良开发,建立100亩优质相思种子园;投入200多万元完成关键技术研究;与中国林科院广州热林所、广西林科院和广西大学林学院合作建立基地技术服务站,通过印发《高峰简报》、举办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大规模带农户造林。通过实施项目,建立了省级速丰商品用材林良种苗木繁育基地200亩,6年可采伐的相思树、桉树短轮伐期速丰工业原料林100万亩,打破单一品种结构,满足林场年产40万立方米纤维板的原料需求;100亩优质相思种子园的建立和相关技术研究成功,为下一步建设我区最大的相思采种基地奠定基础;基地通过品种改良,产量提高20—30%,每亩增收近100元;林场2004年工业总产值5.2亿元。其中中密度板工业产值4.8亿元,强力带动我区林业发展。

(五)新建、扩建。

南宁市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总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农副产品综合楼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农副产品综合楼综合交易大厅及相关配套工程。为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还重点建设市场准入监测体系:建立农产品检测办公室、购置检测设备、设立电子公告屏,每天抽检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及时通报在电子公告屏,确保在市场交易产品的质量。综合交易大厅已于2004年全面竣工开业,可容纳500户经营业务,除农副产品,还新增水产品、肉食、副食品、调味品、熟食等品种的经营;2004年综合交易大厅交易额近5000万元,整个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交易额15亿多元;带动农户8500户,农民增收1800万元;项目挖掘和培育了企业新经济增长点,提升了市场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满足城乡消费需求。

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多元开展年产20万吨生态肥扩建工程项目。项目利用制糖废弃物滤泥及酒精废液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处理后生产生态有机肥。项目投资的主要内容有:建筑工程2707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249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850万元、征地及设计等1593万元、市场技术服务点建设600万元等。至2004年底,所有土建项目和设备安装等均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目前运行正常,效果良好。项目的建设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制糖生产企业的有机污染物冶理问题,消化了柳城县三家糖厂的制糖废弃物,变废为宝,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项目还带动农户5万多户,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柳城县蔗糖业步入良性循环阶段。

各重点龙头企业普遍反映,自治区财政扶持效果很好,既在资金上给予了企业支持,更为企业从事产业化经营指明了方向。扶持项目的下达,表明了政府对企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肯定,进一步增强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心。通过2004年扶持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区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发展后劲明显增强。1、农产品加工水平提高。全区木薯、糖加工水平得到提高;富丰、扬翔公司分别新上了鸭、猪加工项目;福润公司的猪加工项目已走入正轨;力源公司在南宁兴建绿色食品加工配送基地;凤翔公司在武鸣征地300亩建畜禽产品深加工及特色食品加工项目;参皇公司在广东购买1个码头,建饲料厂和种鸡场、孵化场。2、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龙头企业通过技改、扩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整个养鸡行业技术含量都有所提高;美通公司与中国食品研究院合作,已征地400亩用于果蔬加工出口基地建设;富英公司新建厂房,皮革加工技术大为提高。3、在资本经营上进展顺利。贵糖等上市公司运作良好;建邦公司、黑五类公司已完成辅导期,准备上市。4、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加强。莱茵、国发、石乳茶业公司等企业为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牵头成立了协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由合作社组织农户按要求生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通过合作社为中介来密切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参皇公司探索出“农户小组联保”模式,由几户农户组成一个小组,采取小组内部农户互助互保,保证质量、保证价格、保证数量的方式来履行合同,通过小组来密切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利益联结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延长了产业链,提高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能力。

三、项目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2004年自治区财政安排2000万元产业化扶持资金,而2002年全国平均每省就达3000万元,扶持资金少致使我区许多产业化经营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得不到有效扶持。提两点建议:1、我区优势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大,但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资金匮乏,为尽快利用好优势资源,迅速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应加大扶持力度;2、我区各地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平衡,目前财政主要是扶强扶大,产业化欠发达地区基本得不到扶持,将会导致地区差距扩大,落后地区更贫穷、发展产业化经营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大范围培育后备龙头企业,要兼顾两方面,应增加扶持资金。

(二)加强项目前引导。

部分企业申报的扶持项目是即将完工或已竣工的项目,对其的扶持资金变为奖励资金的性质。今后将在每年初制定当年的扶持项目指南,明确扶持方向必须是当年有重大作为的项目,更好地引导龙头企业规范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加强合力扶持。

目前农产品加工(经贸部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部门)、扶贫(扶贫部门)、标准化农业(农业部门)、农业科技(科技部门)、农业项目(计划部门)、农村小城镇建设(建设部门)、国债项目(经贸部门)等扶持资金分散使用、扶持项目分散实施,没有形成合力统一扶持,应加强协调与合作,有效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用。

第二篇: 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

2018年农业产业帮扶资金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项目实施单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项目法人:××××××

联系电话:××××××

县级主管单位:××××××农业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市级主管单位:××××××农业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填制日期:2018年7月16日星期一

陕西省农业厅

陕西省财政厅

一、项目背景及必性..........................................................1

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及优势........................................14

三、项目实施地点与规模.................................................19

四、项目实施内容及资金源.............................................19

五、项目实施进度划.........................................................20

六、项目绩效目标.............................................................21

七、保障措施.....................................................................23

八、附件

1、2018年农业产业帮扶资金项目申请表

2、申报单位申请文件

3、镇办推荐文件

4、申报单位营业执照及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5、实施单位农业产业帮扶资金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承诺书

6、拟建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


7、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订单、股权、劳务等合作的有效证明材料


一、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1.1项目提出背景

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国际化的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医药产业以年均8%的速度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科技、经济竞争的焦点领域之一。我国医药科技及其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近18%,是我国工业部门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中药产业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其优势不仅在于有博大深远的中医药理论和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及人才资源,而且更在于国内外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国家强大的政策支持。我国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临床疗效,符合“绿色概念”和“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正被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人民所认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近年来,中药产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在农业领域、工业领域、医药与保健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地位。

随着产业化、市场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中药产业已由过去的传统产业发展成为综合型产业。在现代中药产业链中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知识产业四大方面,其中以中药材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中药农业是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以中药深加工为主要内容的中药工业是推进和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中药产业的主导力量和发展方向;而四者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更会使中药产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省是中药材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和全国重要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常用中药材中至少有5到6种中药材的40%以上来源于陕西。近几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和多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计划用5年时间,按照“科学规划、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分步实施”的原则,将中医药行业做成陕西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医药界占有一席之地。

县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非常适宜大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以及中药深加工产业,生产的中药材以其优良的品质得到了全国诸多知名中药企业的高度认可,近几年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并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良好的产业发展势头也得到了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更是将中药材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并作为“五大高效脱贫增收工程”之一加以重点扶持。

镇南北狭长,东西较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适宜中药材生长,野生中药材种类多,储量大。

1.2国家陕西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药产业涉及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和中药商业等,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今日的中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传统行业,新兴产业”,总的趋势是向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工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中药产业规模已达每年2500亿元以上,占国内医药市场的4成以上。中药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药科研教育为依托、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目前全国经营的药材品种约1200余种,其中野生药材约1000余种(占80%),栽培药材200多种(占20%),中国的中草药材种植面积每年约34万公顷左右,最高年份达45万公顷,年产量约35万吨。中药材年收购品种约1000多种,收购量达到60多万吨,收购金额约60亿元,人工培育的中药材占总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随着GAP的推进,中药材种植正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而且从基源到栽培、植保、收储以及药材质量标准上,逐步走向规范化。中药工业发展方面,目前全国中药企业已近1500家,产值已突破千亿元,而且从生产手段、生产方式、生产环境、生产管理到成品包装、剂型等,都发生了显着变化,而且近几年在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化取得显着进展,带动了整体产业的提升。

虽然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表现在中药产业内部发展不协调,制约产业整体的科学发展。小农经济农业与现代化中药工业的不协调;中药饮片业的滞后与中药材中的中成药业现代化的不协调。另一方面就是产业水平仍然不高,栽培繁育生产管理粗放,大宗中药材品种生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不够,药材单产低,质量不稳定,差异大。中药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开发能力弱,品牌意识不强。中成药产品标准体系、工艺技术规范很不健全,推广GMP的政策与资金不配套,投资与需求矛盾突出。饮片炮制工艺落后,有效成份流失,饮片质量下降,中药产品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悠久的中医药文化渊源,独特的环境使陕西自古获得了“秦岭无闲草,秦地多良医”的美称。自古以来就是多种中药材的主要产出地,复杂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巨大的地理空间和自然条件,造就了陕西门类齐全、种类繁多的中药材资源。中药材有2000种之多,省内共发现中药材1116种,蕴藏量达1.88亿公斤。陕西省是“北药”的主产区,是国内公认的地道中药材主产地,主要地道药材品种有30个品种,大宗种植品种有近20个品种,在国家60个战略性重点中药材品种中,陕西省就占有7个,其中党参、黄芪、连翘、冬花、黄芩五种中药材产量就均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且药材活性成分含量高、有害污染物(农药残留、重金属等)低。陕西以其丰富而独特的中药材资源,同安徽、四川、东北三省同处于中药资源大省行列。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优化中医药产业发展环境。2001年省人大审议通过《陕西省发展中医条例》,成为陕西中医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03年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意见》,成立了陕西中药现代化领导小组。2006年《陕西省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医药行业列入具有陕西优势的七大产业之一。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中医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政府名义通过土地转包、土地租赁、企业承包、项目承包等形式支持当地中药材发展。陕西还明确提出今后将建成若干中药提取物加工基地,实行中药标准提取物产业化生产,建成若干现代化的中药饮片加工基地,发展一批中药饮片名牌的战略构想,给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根据普查结果,陕西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共达4700多味,其中植物药3721味,占全国药材种类的30%以上,在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统一布置的364个重点品种中,陕西有283种,占77.6%,其中有248种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正品药材。优质道地药材32种,大宗药材400多种。其中天麻、丹参、杜仲、山茱萸、薯蓣、绞股蓝、酸枣仁、水飞蓟和秦艽等品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品质上都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陕西药材销售量名列全国第3位。西安、汉中、宝鸡是中国中西部的药材主要集散地,年销售药材50万吨。陕西是中国中药材人工种植大省,主要表现在种植面积大,品种多,销路好。陕西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80万亩。

中草药资源因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兼具南北所长、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蕴藏量较大。尤其是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蕴藏6000余种生物资源,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拥有全国最大的杜仲和天麻基地,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

 

近年来,××××××中药材产业按照“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草木结合、适度规模,规范栽植、野生抚育”的原则,突出抓基地、抓示范、抓龙头、抓创新,不断完善中药材产业链条和市场经营体系,中药材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果丰硕,态势喜人。

  一是种植规模大幅扩大。2017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实施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和连翘规范化种植及产地加工2个重点项目,其中GAP规范化种植2.75万亩,连翘等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种植基地4万亩。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已涵盖所有16个镇(办)190多个村,发展中药材种植户3.75万户。

  二是骨干品种比较突出。经过多年产业培育,洛南种植的中药材骨干品种逐渐清晰,针对连翘、丹参、苦参、金银花、桔梗、黄芩、柴胡、万寿菊、板兰根、天麻、猪苓等主要品种,已建立有方向性、有倾向性、有扶持性的发展规划,对于珍稀品种的菖蒲、秦贝、白芨、西洋参等药类,政府通过科普宣教和市场分析,积极引导,大力扶持。目前,已打造形成了洛南丹参、连翘、桔梗、苦参、金银花五大品牌,丹参已通过国家GAP基地认证,桔梗、连翘GAP基地认证工作正在积极开展。

  三是野生保护得到加强。在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过程中,洛南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大中药材科普宣传力度,积极实施保护工程措施,不断加强对野生中药材的抚育和管护,持续巩固全县野生中药材生长基础,稳定保留野生种药材禀赋优势。自2015年,通过开展4万亩连翘等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项目,进一步巩固了野生资源存量,有效提高了野生中药材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确保了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是营销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政府引导,大力开展中药材市场培育工程,激活繁荣自上而下、产营一体的规范化中药材市场体系。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4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市县示范社15家,入社会员9500多户,从事中药材购销的企业和个体户50多家,合作社建设运作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在全国药市从事中药材营销人员达800多人,全县中药材市场营销队伍日益庞大,极大地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是医药企业不断壮大。通过精心策划中药材加工项目,加大医药类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陕西泰华制药公司、陕西永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中医学院和中药材商会等医药加工和生产企业,并在洛南积极建设各类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药材的初深加工蓬勃发展。目前,全县从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加工生产企业5家,生产经营12种中成药产品,其中国家新药2个,已获国家GAP基地认证的中药材品种1个。

  1.3中药产业发展的机遇

作为我国的民族瑰宝和传统优势产业,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机遇。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如今,新医改政策出台将使我国中药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随着《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国家对于中药产业的政策倾斜让中药企业如沐春风。新医改和《意见》的发布对中药企业有很大的利好影响,它不但表明政府将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产业的投入,扶植中药产业的建设,还从根本上保护中药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整个中药产业水平的提升。

我国将投入8500亿元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五项医改重点工作,医改不仅体现出国家花大力气进行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决心,也将对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几年,我国的医药市场将继续扩容,国家基本药物将会作为制度推行,中医药事业扶持力度将继续加大,而创新将继续成为行业发展的主题。这些势必给中药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各项中药产业支持政策都提出了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并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将中医药推向世界。它不但表明政府将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产业的投入,扶植中药产业的建设,还从根本上保护中药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整个中药产业水平的提升。

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国家相继出台的这些政策对中药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受这些政策的影响,我国中药生产企业将迎来一个快速的发展期,而有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里的中药企业也会从中受益,从而促使整个中药生产企业业绩的提升。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正式出台后,基本药物目录里面有一半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而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里面的药品将来全部要在基层机构配备使用,大医院也要作为首选,基本药物目录里面的药品会得到广泛使用,而且在医保报销比例上明显高于其他的药品,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将来新医改里面中医、中药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1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陕西中药产业全面发展

虽然陕西中药品种和原料药产量在国内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目前陕西的中药产业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地道药材仍然以农民自发的散户种植为主,缺乏规模,品牌意识不强,质量标准水平不高,产出的中药材无论是规模、品种、质量、市场供应能力等都难以尽如人意,不能反映陕西地道药材的产业优势。相反周边如内蒙、河北、陕西等省,却后来居上,在“北药”领域攻城略地,异军突起,对陕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在中药材深加工方面,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深加工企业不仅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科技投入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低,而且在国内中药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同时在知识产权、产品研发、品牌创建等方面同国内许多先进省市存在着很大差距,与中药材传统优势省的背景很不相称。陕西的中药业也是资源输出型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陕西产的中草药超过80%的份额运往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等批发市场异地销售,只有不足20%左右中药被省内中药厂消化,省内至今也没有形成一处颇具规模的中药材批发配送的集散地。

虽然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储备和生产条件,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大胆的发展思路、科学长远的整体规划、高效有序的组织引导和有力的政策扶持,陕西至今没能形成大规模的中药原料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及自己的产地销售网络,陕西中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

项目通过建立优势地道药材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中药产品的研发,扩大加工规模,并以此为契机,建立中药原料产地销售网络,盘活市场资源,全面推动陕西中药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重树陕西道地“陕药”名牌,提高陕西中药产业竞争力。

我国当前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陕西而言,无论从农业还是工业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结构性调整,而调整的目标是能够更好的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布局更加合理,效益得到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在具备优势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并以陕西地道药材为基础,利用现代中医药研究成果和现代中药加工技术进行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有利于直接推动陕西中药农业、中药工业和中药商业的一体化发展,加速中药产业现代化,还能够为陕西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总体经济的提升提供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和一个直接有效地途径,开辟新的经济产业链,推动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县是传统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依然是县域经济的基础。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粗放式传统农业特征没有根本改变,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滞后,农业效益长期低水平徘徊,农业效益的提高缺乏后劲,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任务紧迫。通过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与深加工,可有效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高效型的转变,使农业结构更趋于多元化、合理化,从而提高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大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县地处秦岭腹地,县境内地下资源贫乏,地上资源相对丰富,森林草地面积较大,生态环境良好,是秦岭首个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尤其野生中药材生长面积广,品种多,储量大,品质良好,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总面积20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0万亩,荒山荒坡面积70万亩,广阔的土地资源为该区域进行规模化、低成本的中药材种植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当地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土质好,生产的中药材品质好,等级高,市场看好,这为中药材在产业化开发中从占领市场、树立品牌、保证效益等诸方面提供了先决条件。由于野生资源丰富和自然条件优越,使得洛南县中药材的野生采摘和人工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广大群众对中药材接受和认识程度较高,目前县内就有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初级加工企业数家,又有一所拥有一批中医药专家的中医院,这些为中药产业从种植、新产品研发和组织市场销售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4.4项目实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

地处秦岭腹地的××××××县,虽然土地面积广阔,但由于地理气候特征、经济基础、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沿袭着广种薄收的传统种植习惯,耕作粗放,传统农作物单产低,效益差,广大农民虽然勤于耕耘,但收入微薄,是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县总人口46.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2.13万人,而县域矿产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是典型的农业县。因此如何通过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一直是洛南县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首要任务。

××××××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中药材生产、建设中药材基地作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战略措施来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转变观念,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中药材种植是符合当地发展的,能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帮助农民尽快脱贫的有效途径。目前,中药材种植重点乡仅种植中药材一项,农民平均年增加收入2000余元,平川地区种植中药材的经济效益比传统农作物高出3倍之多,丘陵区的经济效益也高于传统农作物近2倍。“要想富,种药材”已成为洛南广大干部和农民的共识。当前在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在农民增收困难的普遍形势下,进一步重视和加快中药材发展,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化水平,对于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有着重大意义和巨大的作用。

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及优势

2.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出资组建,....镇高山河村、驾鹿村、黑彰村等412户群众以土地资源入股,合作社于2017年9月注册登记,法人代表....。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由××××××工程有限公司出资,群众以土地资源入股,群众除按照入股的土地取得固定收益外,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取得工资性收益和分红收益。

合作社位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具有“天然药库”之称的秦岭南麓...镇,项目涉及....镇驾鹿村、高山河村、黑彰村等3村24个村民小组412户。项目区距国家AAA级景区“巡检老君山”四公里,规划中的榆商高速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合作社建设项目共分为四大板块:中药材种植及加工板块、生态养殖板块、生态旅游观光板块、有机肥生产板块、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现已流转巡检镇驾鹿村、黑彰村、高山河村等土地3000余亩。合作社主要引进国内领先的北五味子、花椒、连翘、猪苓、苍术、榛子等优良中药材品种,建设洛南北部山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项目一期目前已投资600余万元,2017年10月以来“中药材种植及加工板块”已栽植北五味子670亩75万余株;花椒1200亩9.6万株;培育五味子、花椒苗10亩;在五味子种植行套种大豆600亩;在花椒种植行套种中药材板蓝根1000亩;配套建设通村道路及机耕道路9.5公里。目前种植基地苗木长势良好,管理规范;利用原....镇.....小学废弃院落建成880余平方米的秦岭中药材展示园“百草园”一处,栽植地产中药材100余种;装修建成办公培训楼一座2000余平方米。2018年还计划建设中药材储备库一处600余平方米,安装五味子藤架30000根,配套建设相关基地围栏、水利设施等。

合作社依托农村“三变”改革的东风,整体流转....村全部土地、....村高山河村大多数土地,实现了土地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三个村共有412户群众用土地在合作社入股,取得土地租金及分红的收入,其中贫困户183户645人,贫困户中有30余人常年在合作社务工,月均收入达2000元以上。

2.2扶贫模式

在扶贫体系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建设中药材产业扶贫运作体系的。

方式一:土地出租

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按年付给农民土地租金,目前已有巡检镇驾鹿村、黑彰村、高山河村412户群众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其中贫困户183户645人。大多数农民以土地入股后,彻底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可以放心在外经商、打工。

方式二:入股分红

带土地入股合作社的当地村民可以按年享受合作社分红,合作社对农民的分红采取不低于土地租金的保底分红模式,分红按年只增不减。

方式三:劳务务工

村上一些年龄偏大中老年农民及贫困户因种种原因不能外出务工,但可以常年在合作社务工,按时领取工资,解决了年龄偏大的中老年农民和贫困户务工问题。

方式四:产品回收

针对一些不愿意用土地入股的当地村民,有发展中药材意向的,合作社经过培训后向这部分农民或贫困户免费提供中药材种子、苗子,免费进行技术指导,以优惠价回收中药材产品。目前合作社已建立育苗基地20亩,年育苗10万株以上,全部提供给周边群众,以扩大中药材发展规模。

良好的模式和有效的管理,促进了洛南县中药材产业的大发展,在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巡检镇党委政府有效的组织下,洛南县煜正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正快步发展,基地全部建成后仅中药材种植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

2.3项目建设单位优势

项目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西北科技特派员.......博士作为项目的技术支撑,合作社与....市花椒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县农业局、林业局、扶贫局等科技单位建立常年合作关系,有最优良、最新品种的中药材品种和最前沿的技术作保障。

项目将直接带动.....县....镇1000余户群众从事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加快贫困户增收致富。对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能起到一个龙头企业的作用,为当地培植一项大的产业。

项目地洛南县巡检镇有20000余亩山间坡地,为中药材的规模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

中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中国已深入人心。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并在健康消费支出上绝对数字和相对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中药的市场需求也正以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在递增。据有关方面对我国药品总销售及构成情况分析,我国药品总销售额中,近10年来中成药销售额增长10.85倍,大大高于药品总销售额(5.7倍)和化学药品销售额(5.69倍),而且中成药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由13.7%猛增到24%,增幅高达75%以上。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环境变化以及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引起的各种疑难疾病、慢性疾病发病率持续增加,对于质量稳定,疗效显着而独到的中成药会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在最近几年中,国内在抗击非典和对甲型H1N1的预防治疗中,中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突出作用,显示了其无可替代的独特疗效和巨大的潜力,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国人对国粹中药更深的认识和强烈依赖。最近新医改政策的出台,3年内我国将投入8500亿元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这就使广大群众的医疗保障将会发生大的根本性改善,国家基本药物出台,目录里面有一半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这些政策必定会对中药的市场消费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未来几年,中药的国内消费量将有一个大的提高。

该项目计划发展以五味子、花椒、苍术为主的地产中药材3000余亩,盛产期年五味子年产量12万公斤;花椒年产量15万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该项目的规模目前属商洛第一、国省前列。

项目计划总投入为6020.5万元,主要由.........公司自筹投入,同时争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经测算和论证,项目的年回报仅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一项就可达到2000万元。该项目的财务效益是比较理想的。

3、项目实施地点与规模

3.1项目实施地点:为洛南县巡检镇高山河村、驾鹿村、黑彰村

3.2建设规模:

四、项目实施内容及资金来源

4.1项目实施内容

....北部山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4.2带动贫困户发展

拟建项目在带动贫困户方面,主要在巡检镇高山河村、驾鹿村、黑彰村等三个村带动贫困户36户110人。合作社主要采取农民以土地入股,除享受固定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按年取得合作社分红。家中有劳力的贫困户常年在合作社务工,取得工资性收入,不愿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合作社无偿提供中药材种苗、技术,优惠价提供中药材产品回收等

4.3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6020.5万元,主要由陕西煜正建设工程公司自筹、银行贷款及申请国家财政补助等。本次建设项目共需投入资金134万元,合作社自筹104万元,申请“2018年农业产业帮扶资金项目”补助30万元。

五、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1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分六个月完成。

在实施过程中结合项目需要,合理安排施工组织流程,各实施阶段可以穿插进行,力争在6个月内建成投产,提高投资效益。

5.2申报财政资金补助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申报财政资金补助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2018)

六、项目绩效目标

6.1经济效益

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在...县种植中药材,农民所取得的效益平均是传统种植业的3-5倍,大规模种植能够使农民收入显着增长,通过推广GAP种植,并在订单收购下,农民的亩收益会更高,并可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收入更有保障,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项目直接带动预计可增收近1400余元,涉及农户400余户。

项目全部建成后,企业年销售收入11600万元,年上缴税金471.96万元,年获利润848.0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4.09%。

本次项目建成后,可使合作社收获、收购的中药材从露天堆放变成标准库储存,年减少损失100余万元;五味子藤架撘起后,可使五味子提前一年结果,增加收入400余万元。投资收益可观,经济效益分析可行。

在带动贫困户方面,项目可安排30余贫困人口在项目务工,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

6.2生态效益

....县土地广阔,丘陵坡地多,且大部分属沙壤土,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广种薄收,再加上春季干旱少雨,风沙大,土壤风蚀严重,甚至形成沙尘暴风沙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中草药多属多年生,种植可有效减少对土地的破坏性开垦,降低对土壤耕作层的破坏,且好多品种根系发达,抗旱固土能力强,夏季可覆盖裸露土壤,在丘陵坡地、沙化土地上种植中草药,能够有效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大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通过GAP标准化基地建设,可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对土壤造成的的污染,改善土壤质量。制药企业与传统化工及重工业相比,污染少、排放小,属高科技含量、清洁生产企业,通过GMP标准化生产,可树立清洁生产示范典型,带动当地工业结构向低污染低排放方向转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洛南县建设规模化中药材GAP基地和中药材深加工项目,在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可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

6.3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对于洛南县乃至商洛市中药产业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能够有力促进洛南县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特别是农业结构将更加趋于合理,能更好的发挥区域优势,形成优势产业。项目能够带动农民增收,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并有效缓解当前突出的“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困难问题,为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力量。项目实施可带动当地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将发挥巨大作用。另外,通过新产品的产业化开发,为企业后续开发中药养生产业积累经验,更好弘扬中药文化,有效降低广大患者的就医费用,改善广大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七、保障措施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贫困户数量多,增收明显;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原材料供应有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符合规划、合理节约、手续齐备;低耗节能,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项目建设和2018年农业产业帮扶资金实施管理方面,合作社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以保障项目资金科学合理高效的运用。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充分认识到项目资金的注入既是机遇又是责任。

2、与项目资金有关事宜必须由理事会会议表决通过来决定。并做好会议记录。

3、项目资金由专人管理,联系人:张斌,联系电话:..........。

4、项目资金利用设立专帐管理,做到日清月结。

5、对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模式、增收情况设立独立台账。

6、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资金利用、上门服务等各方面实行优先。

7、即时上报项目进度,以保证项目主管部门适时掌握项目情况方便随时指导工作。

8、设立专门资料盒,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料整理工作。

八、附件

1、2018年农业产业帮扶资金项目申请

2、申报单位申请文件;

3、镇办推荐文件;

4、申报单位营业执照及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5、实施单位农业产业帮扶资金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承诺书

6、拟建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


7、提供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订单、股权、劳务等合作的有效证明材料。

2018年农业产业帮扶资金项目申请表

专项资金类别:农业产业帮扶资金单位:万元


联系人:.....联系电话:..........


..........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实施2018年农业产业帮扶资金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承诺书

为了更好的履行社会义务,根据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依据省市县关于产业脱贫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自愿的原则,我合作社对...镇......村、.....、....共36户110人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帮扶的方式进行产业精准脱贫帮扶,并做如下承诺:

1、帮扶目标

于2018年内依据洛南县农业局农业产业帮扶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批复要求,全面完成我合作社签订的36户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任务。

2、帮扶承诺

1、按照全县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建立帮扶关系;

2、协助帮扶对象制定脱贫计划,选择种植中药材产业,作为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项目;

3、通过股金分红、土地和设施等资源入股或流转、入社务工等途径,因户施策,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4、选择使用36户贫困户42人贫困人口为我合作社产业发展用工,(用工时间不少于三年);

5、主动给帮扶对象送致富信息、开展相关技能技术培训,增加自我发展发展能力;

6、规范与贫困户的帮带合同、土地流转合同、工资支付台账、农产品收购合同等佐证资料,并按时报送巡检镇党委、政府及农业局备案;

7、按县镇要求完成与我合作社签订帮扶协议的贫困户年度产业精准脱贫任务。

三、项目资金使用承诺

1、产业帮扶资金主要用于合作社建设600平方米中药材储备库的补助、五味子基地制作安装3万根水泥藤架的补助、项目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

2、按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进行专款专用,并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台账。自觉接受镇、村及农业局的检查监督。

3、如按期不能完成精准扶贫要求和项目实施目标任务,我合作社全额退还产业帮扶资金,并承诺列为政府诚信黑名单,今后不再申报政府各类扶贫项目。

承诺单位:洛南县煜正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

承诺时间:2018年7月16日

2018年农业产业帮扶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审核签字单

项目名称:.....镇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第三篇: 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基本思路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

二、农业产业化基本特征简介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经营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市场化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区域化

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专业化

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特别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

规模化

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一体化

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

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社会化

即服务体系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

企业化

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上述特点说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从这些丰富的内涵中,还可以引伸出其他许多外延作用和意义。例如对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作用,对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等等。

三、农业产业化特点

一是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据二00二年底对农业产业化的统计,全国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九万四千多个,比二000年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一点六,同时中西部涌现了一批双汇、蒙牛等排头兵,体现了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是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组织按产业分类,种植类占百分之四十四点八,畜牧业占百分之二十四点一,水产化组织占百分之八点二,林特产业占百分之十点四,还有其他类型占百分之十点五。

三是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不断完善。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的动力。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七十七点八。

四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他们通过优化资本结构,采取兼并联合、股份改造等多种方式进行改制,不断增强自身的活力,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四、农业产业化基本思路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确立主导产业,就是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按照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开发重点,把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融为一体,形成产业优势。实行区域布局,就是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多种专业生产区和各类专业乡镇、专业村、户,建立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依靠龙头带动,就是组建和扶持外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集信息、科研、加工、运销、服务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和龙头企业集团,带动广大农民将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发展规模经营,就是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大规模、大批量地组织生产和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实现最佳效益。十几年来,潍坊市按照这一思路,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农业产业化面临矛盾

1、资源优势与市场优势的矛盾

农业产业化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依据当地的资源优势组织产品的系列开发,而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市场优势,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市场。从市场上反馈的信息看,大宗农产品供给过剩,普遍出现“卖难”问题,而品质优、档次高、色香味俱全的优质产品却从不缺少市场。因此,必须依据当地资源优势,通过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系列开发,不同程度地解决原料产品的卖难、储藏难问题,延长销售时间,并随着新产品及名牌产品开发能力的增强,农副产品以大批量、高质量的优势进入国内外市场,扩大商品市场的空间,充分体现资源的使用价值,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是产业化发展的自然基础,也是产业化形成规模效益的前提。从当地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文化素质出发,坚持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从优化资源配置入手,大刀阔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好市场空间大、资源后备足、经济效益高的产品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如通过利用地面、空间和水域,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的多层次结构和多途径利用,在发展立体农业中开发优势产品,形成优势产业;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组织创汇农产品的生产,经过加工、包装,不断创新提高和增强辐射扩散能力,以优质名牌产品打进国际市场。

2、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的矛盾

实践证明:家庭经营是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佳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由于农业生产中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的对象是具有生命力的动植物;生产周期长、生产过程中不稳定因素较多;农业生产的主要活动离不开土地,土地的位置固定性和空间分散性使得农业生产只能在广阔的空间上而不像工业一样集中到工厂中进行,等等,农业生产的这些特点使得农业各生产环节个人劳动的边际产品几乎无法测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大小只有在劳动过程结束以后才能得到体现,而且这种劳动成果的大小有时还不一定与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成正比。而农业家庭经营生产灵活、自主性强及监督成本低等,特别适合农业生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根本要求,体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规模经营与家庭经营可以兼容。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家庭经营已完全不同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家庭经营,因为随着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已由主要满足自身的消费转变为主要满足社会需要,家庭经营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只要现代生产要素的运用能够给家庭经营带来理想的收益,则家庭经营就不会排斥现代科学技术,不会排斥农业现代化,家庭经营既能适应传统的耕作技术,又能适应现代化的农业生产。

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农业规模经营的推行应从当地的财经理论与实践。

实际出发,特别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坚决避免强制性合并土地。因为采用强制性合并土地的办法固然也能解决农业的规模经营问题,但在目前大多数农户不大相信政府在现行土地分配方面的承诺,绝大多数农户离不开承包地,绝大多数农户在现有收入条件下不愿放弃承包地的条件下,任何试图剥夺农民土地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农业规模经营与家庭经营无根本矛盾,农业规模经营的推进应坚持和维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理内核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的生产经营。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制度选择,其主要作用和意义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着眼于扩大农业生产的外延,通过将农业从生产环节向加工销售环节的延伸,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重新组合,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整体规模效益。通过某种利益纽带将产、加、销各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形成新的利益共同体,使产业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均能拿到整个链条的平均利润,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农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

3、生产主体和市场主体矛盾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主体是生产主体与市场主体的统一;作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必须在经济上是责、权、利兼备且对称的实体,而不是名不符实的“虚体”。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单个、分散的农户,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市场主体。这是因为:第一,在二元经济中,我国绝大部分农户仍只是农产品的生产者。他们既不能左右农业生产资料的供求关系,又无法渗入到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环节,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低下,农业经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极弱。从全国来看,农户经济的主要特点仍是自给自足,在某种意义上,大部分农民、农户还只是市场经济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更没有成为市场主体。第二,市场主体指进入市场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当事人,从理论上讲,单个农户有可能成为市场主体。但目前正孕育出现的农产品市场是一个畸形的、运行不规范的市场,单个、分散的农户既不能接收到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又不熟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运作方式,在未脱胎换骨作好充分准备之前,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性骤然加大。90年代以后,主要农产品一再交替发生“买难”、“卖难”现象,就是例证之一。第三,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因而注定也是一种风险经济。家庭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经济是分散的、势单力薄的,他们既不能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也无法独自承担市场风险引发的后果,因此,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即使进入市场,也不能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家庭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民的生产主体地位,却没有完全确立农民作为交换主体的地位,从而不能使农民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要确立农民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必须在坚持家庭承包制和巩固农民生产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农民的经济行为向“购”和“销”两个流通领域延伸,在“生产者”的基础上成为“买卖人”。农业产业化使承包经营的农户在成为生产主体的基础上,围绕自己的生产进入“产前”和“产后”两个领域,与“工”、“商”以及其它经济组织和服务组织建立真正的商品交换关系,从而确立农民作为交换主体的地位,最终使农民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在一定意义上讲,承包经营的农民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主体,也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因此,从经济主体上看,由家庭承包制到农业产业化,是农民由生产者向生产经营者递进的过程,是农民由相对单一的生产主体向生产主体和交换主体相统一的市场经济主体递进的过程。

4、农民自主选择和政府作用的矛盾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主体的自主选择,而不是政府或其它外来的什么主体的推动,一切取决于经营主体的自我感觉和选择。这种选择是为了利益最大化,若没有利益机制,或者这种利益机制在市场比较中不合理,那么产业化经营难以开展,或开展后难以持久。同时,这种为谋求利益的选择是在特定环境中展开的。受到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制约,各地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环境千差万别,变化多端,这就决定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定要在国情、省情的指导下,脚踏实地,从县情、乡情甚至村情、户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绝不能不讲具体的经营环境和条件。

从政府行为角度看,在目前各级政府都把开展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工作时,政府的职能问题越显突出。许多人寄希望于政府,希望通过它的统一规划和加强领导,来避免产业化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我们应看到,中国人广地多, 相应地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数量庞大,在体制转轨时期,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而且每一级政府的决策层和执行层行为的动机、方式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往往制定的规划和产业政策在执行时走形变样。而且即使制定了一些真正的改革性的政策措施,在具体实施时,遇到各种利益集团的抵抗,也容易使政府选择上建设项目这种以发展为主的施政行为。

改革政府的管理机构和体制,要考虑目前的现实情况,分出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当务之急是政企分开。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不能以“引导”、“规划”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名义,指挥或插手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经营活动,也不能指定自己部门所属企业为龙头企业,更不能让这些企业居于垄断地位,影响各经济主体的平等竞争。另外是转变职能。各级政府机构及相关部门从做盘子、上项目、分资金转向制定和落实政策、立法和执法、农科教结合、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等工作上,集中精力干农户、企业和市场干不了或干不好的事情,绝不能用下任务、压指标等行政手段来推动产业化经营,也不能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项目来考核干部。与此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展机构改革,打破部门、地区分割的管理体制,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宏观管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提供服务,创造环境。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化 三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