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中国青年“国风文化”现象探析

新时代中国青年“国风文化”现象探析

时间:2024-02-18 08:15:01 来源:网友投稿

洪振涛 贾苗苗

国风文化是在青年群体中蓬勃兴起的一种情景化文化生态。近些年来,从旅游景区“十二花神”汉服文化节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到《中国诗词大会》真人秀节目中的巅峰对决,从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频繁“出圈”到央视春晚节目《只此青绿》的惊鸿一舞,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遍全网到书签、镇尺、盲盒等文创产品备受大众喜爱,国风文化受到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广泛推崇,发展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青年文化潮流。

“国风”一词的提法源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其“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中,“风”是从周南、召南、邶、鄘等15个地区采集而来的地方土风歌谣。由于当时西周是分封制国家,每个地区都是诸侯国,“风”又称为“国风”,即“十五国风”。学界认为,“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1],作为《诗经》中最优秀篇幅的《风》与后来屈原的《离骚》被并称为“风骚”二体,构成了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可见国风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风”一词重新活跃于大众视野,但是在核心意蕴上与《诗经》中的国风有所不同,是一种与传统文化相关联、深受青年群体推崇的文化潮流。目前,“国风文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官方概念。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国”特指的是中国,“风”指的是蕴含各种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中国风格和审美情趣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化”指的是经过数千年历史沉淀继承发展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简言之,国风文化指的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核,融合了现代个性新颖的时尚元素,体现了中国文化风格,以及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一种新兴文化生态。

(一)国风文化的表现形式

国风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在古今中外多元文化交流互鉴中融合发展。当今青年一代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特征,以及时代赋予他们的强烈使命感,使得他们更加热衷于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和美化,并以影视、动漫、服饰、综艺节目等方式进行直观表达,使得国风文化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生动多样的外在表现形式。

第一,虚拟偶像、VR、AR等新媒体技术在国风文化创作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比如,由魔珐科技和次世文化联手打造的虚拟偶像“翎”,在Bilibili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内容涉及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等传统文化元素,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科技国风感。同时借助智能化虚拟内容制作技术和虚拟角色实时互动技术演绎国风文化,不仅打破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而且展示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力量,极大地激发了青年群体对国风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主题性国风文化综艺节目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卫视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奇妙游系列节目。在主流文化盛行下,河南卫视另辟蹊径,立足于中国传统节日,举办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晚会,以创意十足的国风奇妙游形式,让人们了解到节日背后的传统习俗和故事,从而进一步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国潮品牌已经成为国风文化特有的标识。国风文化的流行引领了时尚潮流,符合青年人的审美需求,使得青年群体不仅是国风文化内容的欣赏者和价值的认同者,也是国风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者。随着国风文化屡次“出圈”,商业资本发现了这个圈层蕴含的商业价值,他们通过深入挖掘国风文化元素,打造新颖而富有个性的国潮品牌,其中的潮品则成为国风文化传播的实体。青年群体也从最初对这些真实存在的潮品的喜爱,逐步升华为对国风文化的热衷和认同。

(二)国风文化的主要特征

国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转化与发展,同时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充分彰显出中华文化之美,引领了当代时尚潮流。从国风文化深厚的理论渊源、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新颖的表现形式入手考察,可以将其主要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国风文化具有传承性。经过数千年历史的积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成果琳琅满目。不仅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而且提出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孝悌忠信、和而不同等思想道德规范,同时塑造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慎独自醒等精神品质和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等美学追求。其一,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对其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完善,全面多元彰显中华文化之美,是新时代我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2]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风文化的“根”和“魂”,国风文化逐渐发展为一股青年文化潮流,是传统文化复兴带来的必然结果,本质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塑和发展。国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源源不断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素材和养分,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核,为自身赋予了灵魂和文化底色。其三,在当前国风文化作品创作过程中,一些文化精品并不是传统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和生搬硬套。青年创作者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核,沉浸式地体验传统文化中饱含的民族情感,为作品注入了文化精髓。最重要的是,国风文化中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拥有数千年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可以带来巨大的群聚效应和传播效果,推动国风文化蓬勃发展。

第二,国风文化具有创新性。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史,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发展史”[3],“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富性”[4]。因此,国风文化实现了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的转化和发展,是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呼应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呈现载体。其一,国风文化不是传统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在融合传统审美与时代趣味中不断返本开新,符合青年的审美需求。无论是设计精美的汉服、首饰和文创产品,还是游戏、音乐、影视等艺术表现形式,抑或是《国家宝藏》《国风美少年》等综艺节目,都深受青年的关注和喜爱。其二,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国风文化既充分彰显出文化本身蕴含的精神内涵,又创造性地弘扬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的五种主色、五种间色、三种辅助色的创意来源,就是基于对自然四时、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的解读,这种恰如其分的设计,既传达出儒家的和谐思想,又体现了新时代的绿色发展理念,是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主旋律的完美融合。其三,国风文化在追捧传统元素的热潮中探析文化的发展趋势,其兴起的背后映射着青年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转变,也充分预示着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依托国风文化这一呈现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治国理政、社会人伦、道德规范方面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作用。总之,得力于国风文化的不断丰富发展,传统文化在与时代特征相碰撞过程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第三,国风文化具有开放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也是文化共同体。“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融互鉴而形成的文明”[5]。国风文化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和养分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的转化和发展,而且做到了中外文化融通发展,能引起思想共鸣、迅速实现破壁出圈,这一特征在商业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以“新中式”为例,在资本的推动下,为了更好地引领时代潮流,“新中式”成为国风潮流下的一种新风尚,这种风格提取了国风文化中的独特元素,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实现了中外文化融合发展。其一,“新中式”家具目前是市场上非常受追捧的对象。这种家具的风格与精致繁杂的传统中式不同,它借鉴了西方美学的审美元素,更偏向于运用简单流畅的线条,显得富有文化底蕴而不庄严肃穆,具有别致亲和的意趣之美。其二,珠宝首饰行业探索在国风文化中融入西方元素的新思路。如老凤祥推出的国风系列品牌《凤之翎—灵羽》,将传统文化中蕴含吉庆文化的元素与“彩拉丝”、3D硬金技术等西方创新工艺精髓完美融合,在奢侈品领域引领了时尚潮流。其三,“新中式”穿搭成为时尚界的新风尚。“新中式”穿搭风格与汉服有所不同,它在服装设计上保留了盘扣、提花、刺绣等传统经典的中式元素,同时又采用西方的剪裁设计技术,很好地展现了东方韵味和文化自信。综合以上几点来看,国风文化的开放性特征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是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

国风文化的兴起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为国风文化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使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应有之举,国风文化为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机遇。归纳分析国风文化产生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直接关乎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国风文化。

(一)国风文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国风文化从二次元圈层中的小众文化发展为一股青年文化潮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兴起既得力于当前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又依赖于融媒体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更离不开青年群体的文化自信和创造活力。

一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国风文化发展为一股青年文化潮流,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从落后困窘走向独立自强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民族复兴和获得国际话语权的前提条件。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文化建设放在战略高度,矢志不渝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抓手。在历届领导人不懈探索下,开辟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文化建设迈进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建成文化强国列为2035年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为我国文化建设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全社会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均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民族最根本的思想基因,深藏着民族最丰富的道德资源”[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为国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

二是融媒体蓬勃发展的社会环境。随着融媒体蓬勃发展,媒介载体变得更加多元,不仅为国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种途径,而且丰富了国风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当前,在豆瓣、头条号、抖音、快手、百度、B站等平台均能看到国风文化题材的相关内容,传播范围逐渐扩大。这些平台推出的国风主题活动主要以青年群体为服务对象,其内容新颖独特,极大地迎合了广大青年的审美情趣,加深了平台与青年的文化关联。比如,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祁》等节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结合起来,在运用现代虚拟技术的基础上,给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使青年对国风文化的追捧达到高潮。此外,由于国风文化在融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一些自媒体创作者已然成为国风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他们赋予国风文化新的内涵,并借助新颖个性的方式展现出来。总之,借助融媒体的蓬勃发展,国风文化拥有了广阔的网络发展空间。

三是青年群体的文化自信与创造活力。青年是国风文化发展的主力军,是国风文化内容的广泛关注者,也是国风文化活动的积极践行者。青年群体的文化自信得力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日益增强,归因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与日俱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对国风文化的情感认同,这不仅表现为对其外在形式的喜爱,也表现为对其背后文化底蕴的探寻。此外,“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7],他们的创造活力在合适的时机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不仅赋予了国风文化崭新的内涵,而且创新了国风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传播平台。在青年群体中,有众多国风文化的爱好者和弘扬者:李子柒曾说过,“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年轻人的责任,我义不容辞”;
“00”后南京在校生张淑文仿妆林黛玉惟妙惟肖,备受大众喜爱;
在大学校园、城市街头,随处可见身穿汉服的青年身影;
四月、参商等通过参加活动和拍摄短视频宣传国风文化……这些青年在国风文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体验到了愉悦之情和自豪之感。因此,青年群体是国风文化从二次元小圈层的青年亚文化向呼应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文化转变的中坚力量,在国风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风文化兴起的重要意义

国风文化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形成了多元的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它的兴起反映着传统文化发展的新走向,寄托着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梦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是为传统文化复兴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因此,实现传统文化复兴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近些年来,国风文化的兴起为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加快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程。其一,国风文化新颖独特的外在形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进而打破了传统保守的形式禁锢。其二,国风文化新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进一步超越了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使人民群众更加直观地领会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其三,青年群体作为国风文化发展的主力军,不仅是国风文化活动的积极践行者,也会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更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复兴。

二是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国风文化从二次元圈层的小众文化发展为一股青年文化潮流,主要依赖于它各式各样的物质载体。这些新载体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符合青少年追求新颖和个性的心理特征,迎合了青少年的审美需求。其一,国风文化核心内涵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依托多元的新载体,可以将这些内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青少年,真正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用“拔节孕穗期”“灌浆期”形容青少年人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特别强调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9],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过程中,教师借鉴国风文化多元的物质载体,引用国风文化方面的相关素材,极大地提升了思政课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使得思政课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其三,通过开展独具特色的国风主题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可以有效抵御西方文化渗透,比如一些汉服展、诗词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领略国风文化风采,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三是为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提供了新思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我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我国各方面实力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必然之举。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华声音,有利于让各国人民看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传统意义上,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主要有文学、教育、活动三种途径:文学传播途径主要指传播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其中《论语》传播范围最为广泛;
教育传播途径主要指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传授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活动传播途径主要指举办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展演,如书画展、茶艺展、文化节等。但由于时代在发展变化,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途径也需要丰富和创新。其一,一些青年以国风文化为载体,成为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如穿着汉服在国外街头弹唱的中国留学生彭静旋、拍摄以中华传统美食为主题短视频的李子柒、青年群体私下举办的汉服变装秀,等等。其二,青年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凝聚中国力量,让外界看到了一个富有亲和力的中国。其三,这为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提供了新思路,即文化对外输出可以是多渠道的、多元的、多形态的,不是只有传统传播途径,也不是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有生力量,短视频、微博等社交平台也可以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

不可否认,国风文化的兴起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塑和发展,有力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复兴进程和对外传播,同时也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精神资源和物质载体。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逐利性对国风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如一些商业资本打着国风文化的噱头,将部分国风文化要素融入到商品和综艺节目中粗制滥造,国潮品牌同质化问题也较为严重。最关键的是在思想内涵上没有统一的价值引领,缺乏对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为此,党和政府应加强对国风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国风文化健康发展并走向世界舞台。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国风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国风文化要健康长远发展,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加强对国风文化的顶层设计,更好地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

第一,对国风文化进行顶层设计,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国风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把人民作为推进国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中坚力量,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创造活力,为国风文化发展提供平台,鼓励更多人投入到国风文化事业中;
还要把人民群众的态度作为衡量国风文化作品质量高低的标准和尺度,始终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相关文化部门要深入挖掘国风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核心内涵,打造更多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精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第二,加强对国风文化的顶层设计,要明确战略目标,坚持整体性谋划、项目性推进,助力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文化高地建设。当前国风文化虽然已经“破圈”,发展成为一股青年文化潮流,还应当从国家层面对国风文化给予恰当定位,制定近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近期目标是支持以国风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鼓励国风文化融入旅游产业、文化设施建设、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
长期目标是把国风文化发展为文化领域中的主流文化载体,将其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亮丽名片。

第三,要完善国风文化创作和传播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此限制恶性资本逻辑和规范市场秩序。通过法律法规驾驭和约束资本,以保证国风文化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时代主题和主流意识形态,避免资本为迎合消费随意扭曲历史,产生文化虚无主义及“三俗”作品;
鉴于当前国风文化作品的创作者很多还是家庭作坊模式,在产权保护方面意识薄弱,如前段时间影响非常广泛的迪奥马面裙抄袭事件表明国风文化维权任重道远,需要通过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国风文化的市场秩序,保护创作热情。

(二)坚持以青年为主体,引导国风文化健康有序创新发展

“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10]。国风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青年文化潮流,国家在引导其发展时必须始终坚持以青年为主体,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创新创造活力。

第一,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避免其他意识形态渗入国风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保证对青年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对于市场上面向青年群体生产的手游、动漫、潮品等国风文化产品,加大筛选和监管力度;
国风文化产品在设计上要适应青年的身心健康需求,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理念的弘扬。

第二,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更多青年成为国风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对于短视频平台上以国风文化为话题的自媒体创作者,政府应引导商业资本为其提供更多流量,增加国风文化的传播力度,进而扩大国风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于和国风文化相关的初创企业,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以此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促进国风文化健康有序创新发展。

(三)坚持以世界为舞台,以国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在融媒体蓬勃发展和文化强国目标的推动下,国风文化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繁荣。为了加快我国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进程,必须坚持以世界为舞台,让全世界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国风文化,分享中国特有的精神财富。

第一,应通过官方主流平台实现国风文化的对外传播。在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活动中,可以赠送别国领导人含有国风元素的纪念品,如旗袍、刺绣、书法、绘画作品等,形成明星集聚效应,最大程度上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第二,通过海外市场实现国风文化的对外传播。鼓励和扶持成立更多以国风为主题的跨国企业,对外输出中国特色国风潮品,使潮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标识,以此为载体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

第三,通过民间力量实现国风文化的对外传播。文化对外传播的民间力量主要分为两类群体:一是海外华侨和留学生,这类人一般是通过文化节活动、街头文艺展示和服饰对国风文化进行传播;
二是有组织的民间团体如汉服社、国风专业委员会等,这类群体对国风文化的传播力度更容易得到认可。综合以上几条文化传播路径,推动国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带动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国风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青年文化潮流,彰显出青年群体的文化自信和创造活力。中国青年对国风文化的推崇,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进路,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重要呈现载体和崭新表达形式。以前瞻性视野引导和扶持国风文化,有利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国风传统文化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金桥(2022年9期)2022-09-20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意林彩版(2022年4期)2022-05-03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国风时尚关键词ELLE世界时装之苑(2021年11期)2021-11-17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寻找“国风少年”意林·全彩Color(2020年1期)2020-12-02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海峡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

推荐访问:探析 中国青年 国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