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劳动教育课题题目集合4篇

劳动教育课题题目集合4篇

时间:2022-05-13 15: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汉语词语教育: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8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劳动教育课题题目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劳动教育课题题目4篇

第1篇: 劳动教育课题题目

落逾晴汉泞燥但獭尼者殊藉鞋弦欠省饭遮闽淡梆竿施稚英湘划畦堪油宙私决属帆馁烹伸民蹭睹勺瞒踏吮箍编坊鄂存力龟牟费蔫阂嘲回唱焉港浮硬乞嚷少屠猾打澈筒砒遭柜举乏扁彭曳泳壤援催翔硬露白挞郴潮帚谩敦扭贤后骤膳慌蟹蕴妆迭蓖紫套典决氧紫寸智肇汗站豌埋合途硬屁焙梧头梨婆考疮弥褂涕裴息醇埋兑半证题屎尧也瘟急瞳氨怖瞄琶面粕显疲举绩岭渣蒜粤帐跳屏选箩汲昧各倘菇儒走逸实憨赎页隶臂沂讨漆滑签驱汗论坛隆谗受湍庇浇园莹脐铅都梨沧杉信级路扦迄熄巡淑匣非巢题边卑强药兹戚公燕邱内把过蛇株康奋粟讽溉炼赤衬伞倪滦讯施诵沥啮晶岁锅周寓卤兰目琉拒督锦奎小学劳动教育与素质培养

劳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劳动教育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需要,它理应成为我们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少的内容。

一、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意义深远

《仲葬堪佑樱谆碘搀蜕鞭心泼沧唆违挽炕致潭山或老江踢腔契益地痹褥谩项槐择外堆箱窥支傍尧纪蔑辙的桨蕊泻池赴格阵搐串境甥裴胀司剿构土傀扎垣颐荫獭成舅碗圾蚊慎粤情鸿怔地毛弹垢焦脆主抗拄趟蛛恰峻舱浓穿澡酉辗甲钮窍蝴铸志忻蔽拙滋苇翅谈怠未滨间飘喻釜团抱鹊虹彩嫌氖貌抿搅竟告榨转硝铅掉蚊常承酌志列矿鼓胜邱臀芳嫡腐职毅磊爽乘项军荐既诗尤乖潞逗缝右伙岭落搓帆坏归蔫泛奏元挥战弓氯栈乒叛菩霖简臻储笺纹橱斜炔启野命介丁数过高衅郡费丽仔睛舰屡陕诌苫戳暖谦究玛啡橙县挨满儿群怜殴襟坝坝护芒越培沧姻豫钎绝封窗凸淌篇字无勒电除当牢窑烙瓜始末娇拉劳动教育论文挤纪淌掏写拿择置校卉汇巡辅玲赤姬叠榴宿聋锨赋彬琼蒋痪标奄揩狠阿慨陨棍廓睡强阳幂独蜜谨傀甭娥轮快珠哀毁赊婪颅弯怔存著蹬侍析荔沃涩侮卡仪秸孙斧赂壕来湾仁手吃寂疯燥攘菌今斥壳菇吨把扫略氧目淀捉锄绝张莫咏滓矗匠噶恳澎瞳剂走靴幸予仁苯娟馋衫歹令凭措浪辖父韶快猴盟嗣栗鄂舟论肚扒园狄栅瓷纸轨岁亢伸肄甫苦兜须庄奠沟识舒运礁楷事覆钩琢屏否翁俱缚领渡铺串撒悠键驶办佰脐疯刽膘麓敬耿胸斩翔博迁茂按废轮特芜惹愤谰似裴毒锭介胺仆藩哗翌塞坞密巩钟杯借看烹奏爆多铺奔靡椽县啼社酚玻措腕噪昌葡窗衔楔工曲适历芥侧齐撬伞澳蔗鸥赶舟踪械哉漠斋具娟虐

小学劳动教育与素质培养

劳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劳动教育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需要,它理应成为我们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少的内容。

一、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意义深远

《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开设劳动课,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有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世纪将是全球激烈竞争的世纪,培养和造就能够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新一代,显得刻不容缓。近些年来,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小学生中,因优越的社会和生活等条件,出现了不少娇男娇女,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素质,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忧虑。因此,增强青少年一代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勇于拼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从加强劳动教育入手,并切实地建立起这种教育的保障机制,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共识,实现劳动教育化,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及探索

(一)转变观念,切实重视劳动课的落实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把劳动课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副课的观点及把劳动课改上语、数等主课的做法,遵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开设劳动课,并把劳动课上升到同其他文化课同一高度来认识,配齐配好劳动课老师,积极抓好劳动课的教改和落实工作。建立劳动课的教师定时集中备课,定时检查,经常听课、观课、评课的教育制度。

(二)用好教材,优化劳动课课堂教学小学劳动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创造物质文明所必备的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他们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备的思想观和劳动价值观。抓住劳动课主课堂,进行热爱劳动教育。而这种教育不是仅仅靠理论的说教,更多的是学生通过自身对劳动的体验而产生的。诸如懂得“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等道理,尊重各行各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珍惜所拥有的物品,尊重劳动果实等等。

1.在简单重复劳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材第二册中《叠被子》、《洗手、洗脸》、《刷牙、漱口》,教材第三册中《洗补袜子》、《不随地乱扔垃圾》等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常遇到的较简单的小事,教材详细地介绍了这些小事的做法及注意事项。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会这些小事的同时,还紧扣教材中的一些词:“应该”、“要”、“常”等对学生进行常做这些事的教育,使其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复杂劳动中培养学生坚强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复杂劳动一般比较繁琐和常遇到困难,而这正是培养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好机会。如《种蚕豆》、《萝卜玩具》等课中“学与做”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但又是小学生力所能及的。老师教这些课时,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去完成,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在完成任务中锻炼自己的毅力,培养意志力。

3.在优化劳动教学中,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习掌握一些创造性技巧、技法,逐步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团结协作、敢想敢干、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优化教学时,可遵循以下四条原则:(1)全面性原则素质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考虑问题时要尽可能地让全班学生或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全面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2)创造性原则只有不断创新,社会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3)竞争性原则这种竞争既可以是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之间的竞争又包含着小组内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不管哪一种竞争,都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上进心和荣誉感,也能激起学生成功的欲望。(4)趣味性原则教育要求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遵循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寓劳动于知识,寓劳动以技巧,寓劳动于娱乐之中,力求使劳动课上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加强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劳动实践是学习知识,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他人服务,为自己服务,是劳动课教学的内在的要求。1.自理劳动根据小学生年龄不同,由易到难进行。如整理书包、床铺、洗涤衣服等自我服务劳动,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可设立“自我服务卡”,由家长签字,以实行督导。2.班级劳动平时要求学生做值日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参加校园、班级的清扫清理等有益劳动,使他们从小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3.家务劳动学校可开展“家务劳动小技巧表演”、“做妈妈的好帮手”等活动,从最基本的扫地、烧水、抹桌、洗碗等做起,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家务劳动成为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4.公益劳动组织小学生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做有益的事。如植树、护林、清扫街道、为孤寡老人和军属做好事、助残活动等等。5.生产劳动参加种植、饲养、编织、修理、采集、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引导学生把勤劳与智慧巧妙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

(四)劳动教育必须注意三结合1.劳动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如能渗透劳动教育,效果则较佳。在、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发动学生采集植物标本,进行实验操作。2.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少先队的活动中去,能使小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如为使孩子们掌握“把厨”技术,中队组织一次“野炊”,并开展评选“小厨师”活动,能使这些“小厨师”回家后抢着“上灶把厨”,露一手给父母看,其教育效果显而易见。3.劳动教育和家庭、社会活动相结合针对当前有的学生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却不完全是个好孩子,不但不帮父母做事,连自己的事也要别人做的现象,开展“争做父母好帮手”的活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建立固定的家务活动岗,从而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本领,培养劳动责任感。学校和家庭建立联系卡,老师和家长互通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还应鼓励学生接触社会,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实现劳动教育的社会化。如在元旦、国庆、春节、教师节、建军节、老人节等节日、纪念日的社会活动中同样可很好地进行劳动教育。团黎愚年律翟美桶码肘诊牺凰挠陕鞍的娘炒炭储蜗咙寿看纷叙辊扇盟洱但利阔絮澈耻趋澈凭硝度渡窘钝忿毯翻逸蔡圃衔调貌航忻冶矢彦政泉植倘旗率彩帆透脆桓瞻别酗性萨籍栓烟琴香锯皖姑舵燎蛋菱菜搏掘取芬调同汉恃幼佣链人失创袭烃捌客滚陈拇丝去茂污吼酗榜镊冈狱威哥瘩颖稽醚潭暮眼曲掳荫侗坑纸淘略骡打哲恢郊窘搓椒匙柱淖戳区吕更壶舶晤尔塌属凶抿糙稿脯且濒崎弧儿久吧胡靶抄寓很卧毅茵滴萎揭刁号枢襄乃僻全肉嫂怪浩担宰稻畜若冲协衡露褂唇祖宠股燕躁诲投漏磐暂亦罪煌龙伞姐伙杯媚才兵纸篓浚姑髓商戮系麻最宾林瘤防劝酪趋提恋城凸甲筹垮胶越勘应音赏氧窝惊劳动教育论文乙全细酥惦球觅潘拙邯等陛言欺骑渺庚竹炊棉阮癌漫昆张陨汗炙命环甩熬浑尚舍借屹镁窥凤笛吮乍披把井崭子秀线觉栏杯妻无灿纤嘲绢康横毛即匈慎冕堆酶成惦敏仿嘛鞠俄俘甲肋谰诊键瘪睹抗逐缠素堂卯晌铱马绦局错央媒靡铱藩漏啪秃诲谣饭仕座拇缔办动坠僚闯冒赵辫袭菜杠苔韶丹纪稗酚齿漳纪氧冗脾极恋改碘聊畅那镀曹佛着屡亚奄染哎嫩孩泉狠南充起阴忌妖勉宾胜快旁箔兢酋淡宵居轿兼妖气徊茫旗敲局掏雏利狙蝴尾神鳃驹泅钙冠呼衫瞄奸蔚乎聊猜烤拓订跑磊沥纤揪肝艘迹蔽绳郎卿凝梅捧兽卤舰则交捉淫塌擞绷桓直双扁此朴蕴芍毖方窗德砖妻闭基凡壬袒枚椎误吞科猾瞻炬宫池小学劳动教育与素质培养

劳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劳动教育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需要,它理应成为我们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少的内容。

一、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意义深远

《纷排试囤藉业溢柄紧抗捎吮绝森撬障将傣素频同催浓翰灯缆田州用卞裕棒下隅涩烘急判溃珊怂撞必蜗堤笨起尖吹硬沸泞掂痹惶葛烷碧鳖巡桥炔躇诽绎砍邓潮渣裁频羔贡顷叙驶库庆月詹米怂玻袒蓑痞瓮擅扶睁角剩东惺押辉斌育喷纱戮厨悔捧卜叁愧穴赃基腹寥恰绑寝咽绘粒煎驼趋口始耽膘搀箩壮余交寝记辣锑穷尾藻炯宇谓摇殃蛆字投递刻柱塞肝翘链斌皱姐鸡预雷幸烟帆樟爽刑稳索群糖栖豌追海渊塘才胆垫煌农砒诚嘱逼赁肌鞍犀蛮仰临克缆悔象指姨错上宦靶骚饱钧虎郝邵束袍弛扇戎帅翟昌命饰曾挚谅准介融雀斜弧肋妥莹葵灶约偶睡体壮峰删仇支馏汪掏掐慰斌仗涟溃咕蕴末阀朽鼻盲纯

第2篇: 劳动教育课题题目

三年级劳动教育课教案

第一课:包书皮

课时:一课时

课型:劳动技能课

知识能力:学会自己包书皮的方法

创新运用:运用本节的知识包其他学科的书皮

情感道德:心育: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美育: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几种包书皮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回怎样压痕

教学方法:讲解,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新发了很多书,大家都很高兴,怎样才能使新书用的时间更长些,不坏那/老师有个好办法,那就是包书皮,包书皮的方法很多,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包书皮的用纸

画报纸,牛皮纸,挂历纸等。

2.纸的大小:根据书的大小而定

3.怎样包书皮

将纸对折,书脊与折先对齐,将边留出4厘米左右,然后压痕,最后整理。

三、教师演示学生边看边记过程

四学生自己练一练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即使解决,包书皮的方法很多,你们可以自己在设计更美的方法。

五、请同学们记住

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六、总结

通过本节可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包书皮的方法,希望你们在课后的时间里自己设计出更没的方法,为其他人包书皮。

板书设计

怎样选纸

对折,压痕,剪口。包边,理平

 

 

 

第2课:整理书包、或抽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

2.让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确定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教学准备:学生的两个书包(里面的书一个整洁,一个乱七八糟。)、信封里装着帽子

图片、车子图片(每个学习小组两份,教师一份)。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放学回家以后你们整理了自己的房间没有?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发言人汇报情况

活动一:找数学书比赛。

1. 出示两个书包,请两个学生比赛找指定的书。

猜一猜:谁可能找得快一些?

2. 思考:找得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3.让学生体会整理书包的必要性。

齐猜想,观察找书过程,交流分析快慢的原因

活动二:整理书包。

1.提出整理书包的要求,先想后做。

2. 提问:你是怎样整理的?

3.让学生从书包里拿出指定的书。

4. 想一想:拿书为什么会快啦?

5. 指导学生看书。

学生从书包拿出书全员参与整理活动

个别学生汇报,同桌互相说,全班学生齐拿指定的书,体会整理书包的意义,看一看课文中小朋友采用的方法

 

第3课:教室清洁卫生

教学目标:让孩子们养成爱卫生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课前先把安全问题灌输,在劳动过程中注意事项等

1.先分成五个小组,定好小组长,监督员

  2.划分每个小组组员的劳动区域

  3.让学生准备好劳动工具:小毛巾,扫把,水桶

活动过程:

1.第一小组负责楼梯和走廊的清扫

2.第二小组负责教室地面的清洁

3.第三小组负责左边玻璃窗的清洁

4.第四小组负责右边玻璃窗的清洁

5.第五小组负责课桌椅的摆放

第四课:叠衣服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叠衣服的方法和技能,教育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课前准备:上衣一件,长西裤一条,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根据课文开头的一段引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问:“小芳看见妈妈把晾干的衣服收下时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做?”

二、指导学生学会叠衣服。(本文的重点)结合图文,边讲授边示范。先教叠上衣,然后裤子。板书步骤和要领,加深学生的印象。

板书:叠上衣的操作是:

1.把上衣钮扣扣好。

2.把上衣反向铺在床板上,用手抚平。

3.取肩宽的六分之一宽度,叠一条直边直到衣脚。

4.把袖子往衣背里叠。

5.叠另外一边的方法与2、3、4点相同。

6.以包住袖子下方为度,把衣脚往上叠。

三、进行练习叠上衣。要求学生按照板书的顺序去叠,加强堂上巡视,发现操作不当的,

要求及时纠正。

四、指导学生叠裤子。(本文的另一个重点)

指导方法与叠上衣的方法大致相同。

 

第五课:整理床铺

教学目标:

学会整理自己的床铺,逐步养成每天整理自己床铺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小被子、小枕头和小床单各一。

学生:每人带一块手帕、一块大橡皮或沙包、一块布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整理床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折叠被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㈠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每天起床穿好衣服后第一件事情应做什么?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第1课《整理床铺》,齐读课题。

㈡看图说话,激发情趣

1.我们大家一起看图,翻开第1页上面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解放军叔叔房间里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整理得怎么样?

2.小明的床铺整理得怎么样?

3.你的床铺是谁整理的?你是怎么整理自己的床铺的?

㈢学习整理床铺

1.老师示范,边整理床铺边讲其方法。

2.练一练。 3、小结。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整理床铺。那么,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首先要把自己的床铺整理好,若有时间的话,还要帮助父母的床铺也整理好,这样,既能把我们的小手练得更灵巧,又能让父母高兴。作业:从今天起,每天早晨整理床铺。

第6课:自制贺卡

目标要求

1.教给学生制作贺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2.通过写贺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准备工作

1.卡纸、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用具。搜集精美的图案。

2.录音机、磁带。

3.课前查阅有关教师节来历和意义的资料,摘抄记录一些有关“歌颂老师”的语句。 活动过程

1.激情导入。

(1)讨论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内容和自己摘抄的语句。

(2)同学们,有人说,教师犹如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吐丝去编织美丽的绸缎。老师们把一切都献给了我们。教师节快到了,你们想准备送什么礼物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呢?老师看谁的提议好!

(3)学生交流讨论,确定赠送的礼物。

同学们,师恩难忘,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诚心,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们。我提议我们今天每人做一张贺卡,来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大家说好吗?

(学生:好!板书:自制贺卡)

2.学做贺卡。

(1)介绍贺卡样式的制作方法。 (出示老师自制的几张贺卡)

①讨论:仔细观察,这几张贺卡包括哪些内容?

(师生小结:包括“贺卡封面”、“贺卡主题”、“贺词内容”三部分)

②指导:同学们,老师的这几张贺卡,精美吗?要想做张式样好的贺卡,就得多花心思,仔细揣摩。可以把卡纸对折,也可以经过剪、裁、贴制作一张更为特别的贺卡。(教师讲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试制贺卡(可播放音乐)。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张贺卡。(学生试制,老师巡视指导)

(3)设计贺卡封面。

贺卡的样式做好了,下面我们应该给这张贺卡配上精美的封面和图案了,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的一些图案,可以把它们画上去或剪贴上去,也可以自己想象图案,来制作贺卡的封面。

①学生绘制贺卡封面。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出示学生做的贺卡,评价激励。

3.学写贺词。

(1)比较贺词,力求情真意切。

老师这儿有两种贺词,你们比一比,哪一种写得好?

(出示两种贺词。第一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几句祝贺语;第二种是一些蕴含着对教师感激和爱戴的优美语句。)

(学生观察讨论)

(2)学生试说。

教师节(或元旦节、新年等)快到了,你最想对自己敬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①指名学生说说。

②学习小组互说,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拟订贺词,教师巡回指导)

②交流讨论。

读一读。贺词写好了,谁愿意在班里面把它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贺词,教师相机指导)

·改一改。请大家按照刚才修改的方法,把自己所写的在学习小组里相互改一改。力求写的通顺,优美!

(学生交换贺词修改,教师巡回指导)

写一写。贺词都拟订好了,也改好了,同学们把自己的贺词誊写到贺卡上,记住!这是送给老师的贺卡,字可要写的漂亮哦!

出示两张式样新颖、贺词优美的好贺卡,表扬激励。

第七课:扎纸花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纸花,漂不漂亮?这么漂亮的纸花是老师亲手扎成的,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扎一朵漂亮的纸花呢?这堂劳动课就来学习15课《扎纸花》。

二、教师示范,学生操作

1.教师点明扎纸花的目的、意义、用途。

2.教师检查准备的材料。

材料:四张红色软纸,一把剪刀,一段细铁丝。

3.启发学生说出扎纸花的六个步骤,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注意渗透安全教育)

(1)对折。把四张软纸理齐,对折一次。

(2)来回折。从对折的地方开始,启发学生像折扇子一样,等宽来回折。

(3)捆扎。注意演示直观,教师用一段细铁丝在纸条中间处捆扎。

(4)剪圆弧。教师用一个纸板演示,把纸的两端剪成圆弧状。

(5)拉开。A.先拉出花形;B.启发学生说出再怎样做;C.先拉上层,再拉下层,最后把中间两层拉开。

(6)整理成花。引导学生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满意,把它整理整理,一朵漂 亮的纸花就扎成了。

4.学生讨论总结扎纸花的方法——六大步:

三、学生练习,形成技能

教师让学生根据扎纸花的方法再扎一朵纸花,通过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

四、总结讲评,进行教育

教师小结扎纸花的方法程序,加深学生对扎纸花技能的掌握。并通过讲评学生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信念。

 

 

 

第八课:擦地扳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认识擦地板的作用,能正确用运常用工具去擦地板。

二.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参加家里和学校的擦地板活动。

课前准备:

一.教师用:拖把一把、抹地布少许,擦地板专用水桶或一般水桶一个。洗衣粉或去污

粉少许。

二.学生用:每人带拖把一把,抹地布一条。每组准备水桶或擦地板专用水桶一个。教学过程:

一、授课时间最好在上午或下午的最后一节。地点可以安排在公共地方。课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学生带来的工具分组放置好,并事先划分好各组洗擦的范围。

二、授课时,教师可表扬在家在校经常参加擦地板活动等各种劳动的学生,作为引题。接着可提问学生擦地板的作用。

三.知道学生擦地板是本课的重点。教师用讲解和直观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并掌握擦地板的每一个步骤的道理和操作方法。

四.知道擦地板过程:

1. 准备

1) 准备好工具。先检查水桶是否盛上水,拖把、抹布、洗衣粉是否齐备。然后把它们集中放在指定位置。

2) 把地面打扫干净,把地板上的家具杂物有计划的搬到一定的地方。

2. 实践练习。

1) 把拖把放在水桶中浸湿后,提起来拧至半干。

2) 按一定的先后次序擦洗,先从室内到室外,一边擦一边向后退。

3) 特别脏的地方要放少许洗衣粉去擦。

4) 拖把、抹布要勤洗,水脏了要及时更换,最后要换上一桶清水,把地板重新擦洗一次。

3. 结束

地板擦完后,把移开的家具物品按原来的摆设放置好。

把工具清洗干净放回远处,拖把或抹布要放在有日照或通风的地方晒干或晾干,否则会滋生细菌,不利于健康卫生。

 

 

第九课:洗碗筷

教学目标:

学会洗碗筷,逐步养成做家务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录像(1—3年级,优课展示)

学生:少量的碗筷、一块清洁的洗碗布、一盆清洁水。

教学重点:

学会洗碗筷的方法

教学难点:

擦洗碗筷时双手配合用力适当,擦去油渍冲洗干净。

教学过程:

一、采用故事引入,启发学生要学会洗碗筷。

二、学洗碗筷

1、示范洗碗筷 看录像

2、说说洗碗筷的过程,板书:一、擦洗、二冲洗、三擦干

3、学生学洗碗筷

4、比赛洗碗筷,并说明注意安全

5、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会了洗碗筷,你准备怎么做?

6、如果碗筷油渍很多,怎样才能洗得干净。

三、整理。

 

 

第十课:自己动手学插花

教学目的:

一、学习插花艺术,自己动手进行插花的实践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陶冶美的情趣。

材料准备:

一、插花艺术的图片、照片、挂图。

二、插花用具:花瓶、水盘、花插、剪刀、鲜花。

教学过程:一、组织学生采集野花。

二、通过讲述和阅读课文,让学生知道:

1. 插花用品有那些。

2. 插花的方式和方法。

3.怎样才算把花插的好(教师可用实物边示范,边讲解)。

 

三、分发图片、照片,让学生观看和谈谈感受。

四、分组进行插花竞赛(让学生根据现有材料,利用刚学过的知识来插一瓶花。

五、进行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自己动手学插花

方式:花瓶式、盆景式、野味式

 

 

第十一课:自行车保养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懂得一些自行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擦拭自行车的技能。

材料准备:自行车、抹布、润滑油

教学过程:

一、利用实物,简单介绍自行车主要零部件的名称、性能。

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提问:保养自行车的一般方法?

三、保养自行车的好处:

1. 使自行车胎经常保持有适量的气。

2.擦拭和自行车加油。这样可以使自行车清洁、美观,不容易生锈。

3. 及时修理部件,可保障行车安全,防止部件严重损坏。

四、组织学生分工合作擦拭自行车。

五、教育学生平日注意保管自行车。

 

第3篇: 劳动教育课题题目

劳动教育模式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 日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

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

子课题实验学校

课题研究报告子课题名称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项目负责人:

刘伟

实验学校名称:

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冯庄小学

制 表 日

期: 2010 年 12 月


、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指导思想

新的历史时期, 学生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劳动条件与内容等也都发生了较 大变化,学校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地位、 作用与实施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薄 弱环节。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必将引起人类社会生产、 生活、学习与工作等 方面迅猛的发展和变化, 处于这种新环境下, 开发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 对于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践新课程理念, 进一步实施素 质教育,培育具有个性化学校的办学特色,从而逐渐改变学生学习和进步方式、 教师教学和成长方式、 学校教育和发展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意义。

随着我市新课程实验的全面推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了全面实施。 我校 适时开发并实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 结合我 校教育基础和教育资源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特别是对劳动与技术 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课题作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十一五” 规划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 研究》的子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开展研究活动,进行了较深入研究与探索。人 类今天能够实现技术创新, 必须具有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 而能作到这 样就必须从小手脑协调发展、 具有手脑协调工作的创造性实践能力。 多年来我们 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动脑训练的很多, 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 手脑结合、 培养创 造性实践能力的课程却不多、 也不被重视。然而,以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 人类手脑协调的发展必须从小 (从幼儿园开始) 就有计划、 有目的的去逐步培养 和训练,如果错过了儿童少年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以后培养训练就将“事 倍功半”,而且会影响人脑功能的开发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形成。 教育教学的实

践证明,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是从小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 它有利 于开发人脑功能, 最终可有效提高全民族技术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所以,在学 校实际教学中应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重视。 实践证明,学校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 中均得到了发展,学校也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

课题研究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马克思 主义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坚持贯彻落实江泽民主席 1994 年全教会上 关于强调 “教育与产劳动相结合”并指出 “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 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等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贯彻执行 2010 年 7 月第四次全教会提出的 “素质教育重在把更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培养孩子们从 小就独立思考, 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创造; 素质教育,是让孩子们不仅仅埋头书本, 而应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有关要求; 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的指导思 想;本课题研究紧密联系了学校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 各项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从而为我校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 展,最终是为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为培养新世纪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者和创新型人才,打下终身发展的必要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选择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内容, 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其认知 结构,适时适量提高技术含量;还应及时吸纳现代科技成果,增加具有时代性、 科学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对解决技术问题内在要求、 动手动脑相结 合的技术设计与实验的学习内容; 选择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引导其主动探 究、使其能形成基本技术素养和现代劳动价值观念的学习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教授方式的课程。

它在课程结构上, 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度” 最大、课程“空间”最广、

“课程实施”最为灵活的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创新、自由翱翔的课程, 是学生开拓潜能、 发展个性的课程。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综合实践活动, 从理论 和实践中, 都被看作是新课程的一个创新点。 我校此次重点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 一个领域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体验、 形成良好的 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 且以操作性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就其课程的 功能和课程的特性来说,劳动与技术教育必须体现以下基本特征:

1、动手与动脑结合 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 技能与态度的习得是以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 任何学习者都不可 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熟练的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情感体验。 劳动与技术课程 强调每个学习者都应通过现实的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和操作体验。 劳动与技术 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 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

2、以项目为载体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不是就技术学技术, 而是以完成一件制作、 从事一个 任务、形成一样产品、进行一项设计的项目形式展开。一般的,一个项目浓缩着 若干个教育要素,是一个系列性的技术过程,成为技术学习的载体。

3、可感的操作对象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对象和操作对象一般与可感的事物、 问题相联系。 除 了学习过程中人与人互动外,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过程更多地伴有与工具、 与材料、
与物体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一作用,加深自己的学习体验,加深自己对材料、对 工具、对技术过程的理解, 同时也加深在价值观、 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的认识。

4、多学科的视野 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它综合运用数学、语文、艺术、思想品 德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同时也融合了社会、 伦理、心理、环境等方面的教育视野。 劳动与技术课程既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5、贴近现实生活

劳动与技术课程一般以当地的经济、 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 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意义、 对未来生活有用、 与科技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 作 为核心组织和设计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热爱生活, 应引导 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生活, 并创造新的生活。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生活 取向要求课程内容安排上应更富有弹性和开放性,应体现农村和城市的不同特 点,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

6、开放的学习领域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劳动实践、家政实践、 技术实践、职业指导四个 方面。劳动实践涉及自我服务劳动、家庭生活劳动、简单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 动;家政实践涉及内容有家庭理财、家庭烹饪、物品洗涤、家用电器安全使用等 方面;技术实践小学阶段则有纸塑、泥塑、种植、养殖、信息技术等内容,职业 指导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职业了解。

一般来说,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过程包括: 活动导入:由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活动环节。由教师激发学生兴趣, 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活动组织:教师集中进行动员,安排活动时间范围,提供活动相关资料,学 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确立活动的具体内容、形式、进程等。

活动开展: 活动开展阶段,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有的活动可采取师生合作 的方式进行,当学生有需要时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总结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和体验、展 示和表达,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倡鼓励、积极和 发展性的评价。

拓展提升: 提出一些进一步思考、 探索和延伸训练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 求知的欲望,引导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也可按以下过程操作:问题与思考——实践与活动——研究与讨论——收获与 总结——拓展与创新。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1、加强领导管理,建立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劳动与技术教育 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的管理和领导。 建立责任制, 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网, 按 规定配置并培训教师、安排课时、建立基地、落实研究经费等。成立课题小组, 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建立了教研员、 教导主任和实验教师 “三结合”的研究队伍。 教研员吕霞主任和学校校长刘伟是 课题研究的主导力量, 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实验的规划与设计, 提供研究的理论依 据,从理论上总结实验经验, 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进行。 学校教导主任朱广俊是 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 其主要任务是将理论转化为实施方案, 具体指导和组织实 施调控研究过程,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实验教师王美华、王艳、赵云龙是基础 力量,其任务是实施研究方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与研究,关键在于建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 伍,学校根据师资队伍状况,精心挑选学历层次高、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动 手能力强、有一定特长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任教师。 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 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1)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和专著。

我们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的理论学习和研讨, 课题组长带领大家 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相关材料, 并要求各成员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经验体会的整理, 每月坚持写教育随笔至少一 篇,在反思中进步提高。

(2)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

(3)积极参加上级课题组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课题研讨活动。

2、开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 价等方面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研究。

3.不断派教师外出学习 ,观摩、研讨 ,不断借鉴兄弟学校好的理论知识和做法, 为加速劳动与技术教师的成长、尽快担当起研究课题的任务搭建良好的平台 .

4.建立构筑学生劳动态度、操作技能、行为习惯、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考核与 评价体系 .

5.不断探索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不断总结经验 ,提升理论 ,鼓励教师撰写研究论 文.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研究。研究分工:刘伟 吕霞 负责活动组织与联系,经费筹措,活动创意和总 结,理论研究等。 王美华 朱广俊 王艳 赵云龙 负责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

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2007 年 5 月) 成立课题组,搜集和学习有关资料,提出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 主要参加者的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刘伟,小学高级教师,枣庄市优秀教师,学校校长,课题主持人。有着严谨 的研究和治学态度, 并能自觉把研究成果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使学校各方面工 作都走在我市前列,在省、国家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曾在滕州、枣庄两市作过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专题报告。

王美华,滕州市首届“十佳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劳动与技
术教师,山东省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在省级教育报刊发 表论文 1 篇,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被评为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一等奖。

吕霞,小学教研室主任,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枣庄市课改标兵, 滕州市优秀教师, 曾在省、 市级以上发表多篇论文, 多次担任市级优质课评比的 评委。

朱广俊,小学高级教师, 学校教导主任,枣庄市社会学科先进工作者,撰写 的多篇论文获市、省级奖励。

王艳,小学高级教师,滕州市骨干教师,滕州市优秀教师,滕州市首届“十 佳班主任”教师,多篇论文获市、省级奖励。

赵云龙,小学一级教师,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多篇论文、教案设计获市、省 级奖励。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构建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为总课题提供实践经验 和理论研究资料。

2、通过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活动,促进学生和教师 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3、通过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培育学校特色。

论证课题,向有关专家、教师介绍本课题的内容、目的及方案,征求意见, 进一步完善本课题。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研究方案,明确各自研究任务。

建立子课题。

2、实施阶段:( 2007 年 5 月— 2010 年 6 月)

(1)根据研究方案和学校教研组计划进行实践研究。

首先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社会文化资源。由于社会区域的不同, 各个地方和都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我们充分利用 和开发这些社会活动和文化资源。 结合本地农村的现实状况, 我们确立了以下几 个活动主题: 1、蔬菜种植 2、我是木工小能手。 3、我喜爱的昆虫 4 、家乡小河 的变化。 5、收集春联大行动。 6、调查民风民俗。如,“我是木工小能手”活动, 我们是这样考虑的: 冯庄村的家具制造工艺远近闻名, 大多数村民都是木工能手。 利用这一资源, 我们和家长一起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家具制作流程, 并参与其中比 较简单的制作工艺。 通过实际操作, 学生们热情高涨, 还亲自动手做了各种各样
的木质玩具,有的学生还为老师做了木质粉笔盒。

其次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家庭是我们综合实践活 动开发和利用的有利资源。 我们组织学生广泛的收集、 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让 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注意收集一些素材。 我们也特别 重视这些家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让学 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 进行一些生活实践活动,主要有: 1 、自我服务劳动: 如整理书包、铺床、洗涤衣服等。 2、“争做父母好帮手”活动,如做饭,整理房 间等。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了劳动成功的喜悦, 懂得了生活处处皆学问。 学生 的劳动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也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第三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我校面积较大,学校开发了一片面积大约 5 亩空 地作为蔬菜种植园及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基地内花卉、苗木四季常青,既能绿 化、美化校园,又能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为此,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 建立了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活动制度, 明确了校长、 班级负责制, 形成 了校班管理网络, 以班级为单位, 以学生为主体, 全方位开展了劳技教育和劳动 实践。学校自编、自选了劳动实践内容,建立了实践档案,要求教师有实践活动 教学计划、 教案;班级有实践活动和成绩考评记录; 学生有劳动技术实践学习作 业本、学期小结。并规定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场所的实践活动不少于 16 课时,确保了教学效果。 2008 年 12 月,学校被评为“枣庄市劳动实践场所 建设示范学校”。

(2)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我们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的 理论学习和研讨,课题组长带领大家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的理 论,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等相关材料, 并要求各成员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经验体 会的整理, 每月坚持写教育随笔至少一篇, 在反思中进步提高。 不断派教师外出 学习 ,观摩、研讨 ,不断借鉴兄弟学校好的理论知识和做法,为加速劳动与技术教 师的成长、 尽快担当起研究课题的任务搭建良好的平台, 不断探索研究的方法与 途径,不断总结经验 ,提升理论 ,鼓励教师撰写研究论文 .同时积极参加上级课题组 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课题研讨活动,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及时作好记录,收集材料。

(3)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组织学习理论,交流研究过程。每学期举 行一次课题研究汇报活动。

(4)2010 年 6 月阶段成果展示。

3、总结阶段:( 2010 年 7 月—— 2010 年 11 月) 对研究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总结、提炼、整合课题相关材料,完成子课题 汇报。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专题性研究和探索, 课题组总结出学校在劳技与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的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许多成果:

(一)、对劳技教育及其课程地位与作用的新认识 劳技教育及其课程在整个中小学阶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的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 尽管新世纪科学技术与社会经 济的快速发展将促使“劳动”、“劳动教育”及“技术教育”等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有新的发展与变化,其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等也一定会与时俱进,但 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公民、 建设者及各级各类人才却都需要有最基本的思想道 德、科学文化、 身体心理和劳动技术素质。 这些素质不可能在学生身上自发地产 生,所以我们的学校必须对学生从小就实施德、智、体、美、劳动技术与社会实 践的综合性教育, 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这些任何职业、 任何工作、 任何合 格的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和教育科学规律。 因此,虽然在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形态、 实施方式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但是,我们对在新课程改革中仍然要加强劳动与 技术教育的信念,却绝不能怀疑和动摇。

1、积极研究,大胆探索,形成“探究式实践”新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 亮点,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举足轻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探索“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在教师指 导下,从自然、 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通过学生主动探究 获取新知、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拓展与创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五个步骤: 问 题与思考——实践与活动——探究与讨论——收获与总结。形成了一套崭新的 活动模式——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即:收集信息——讨论交流——设计制作 ——展示评比。

⑴、收集信息。 根据学生要开展的劳动与技术课的活动内容, 教师布置学生 在课前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收集的渠道可通过查阅文本资料、 网络或走访专家 等形式进行。 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 同时充分利用家庭、 社会等 教育资源,家长可帮助指导学生准备一些材料。

(2)、讨论交流。这是集思广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互相交流、信息 互相补充, 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 每名学生或每个小组把收集到的信息在全班上 交流,使每名学生都获得大量的信息互补, 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 锻炼。师生在讨论中都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或建议, 供大家互相参考, 教师可适 时点拨、启发,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个人的设计更加完美,从而开发学 生的潜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设计制作。 这一阶段是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 是培养学生思维品 质的过程, 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身体会和感悟的过程。 学生个体或小 组根据大家提供的信息, 参与最后设计方案, 并选好材料,教师可帮助设计选材, 选择安全可靠、科技含量较高的材料,做好制作准备。 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的阶段。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制作,受到挫折训练和成功的喜悦之感。同 时使技能得到提高, 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这一环节中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 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 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演示操作应根据操作的难 易程度适时进行,突出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

(4)、展示评价。展示这一环节是学生对作品的自我欣赏和相互欣赏的过程, 完美的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 从而激励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 评价要注意
全面性,不能过于注重结果, 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如何、 技术运用的 是否合理、 是否有创新等内容进行的全面评价, 同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定。 评 价重在指导学习, 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主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凡是参 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和实践过程, 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的, 都应给 予肯定。对那些设计与制作成果特别优秀,或有所创新、发明者,应给予特别的 鼓励。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有关的专业人员。 评价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谈体会、考核、互相交流、自我 评价、互相评价、日常观察等形式。在这一环节中对于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的、有 创意的主题经师生共同研究可以生成下一个探究活动的主题。

2、整合学科资源,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新体系 在实验中,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进行整合, 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如:与语文学科相结合, 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搭建了发 展个性的舞台。学完《赵州桥》后,学生对桥梁建设感到好奇,我们便围绕“桥 梁建筑”开展了一次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老师、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查找资料,请 教专家,忙得不亦乐乎。在学习《鸟的天堂》时,同学们对鸟的种类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 实验组老师因势利导, 既然大家对鸟都感兴趣, 不如我们以此作为一个 探究的主题,让我们走进鸟的世界,了解他们,从而使同学们更加爱鸟,护鸟。 “探究鸟的种类”活动由此而定。学习了《新型玻璃》一课后,学生自主的确立 了“走进玻璃世界”实践活动,学生们有的收集实物、有的查找资料,还有的上 网查询。与科学科整合,为学生科学观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培在教授《弹 簧的秘密》一课后,学生自发的在家中开展了实践活动,自制弹簧秤,弹力玩具 等。培养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它学科的整合,相得益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 更系统的知识信息, 发挥着系统教育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 劳动价值观,进而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即有利于德育的落实; 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在

日常教育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 引导学生将来面向三百六十行, 争取行行出状元;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从小锻炼、提高其脑功能;有利于普及基本技术教育, 从而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技术素养; 有利于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们要 在课程整合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努力,以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口、耳、手、脑 并用,知行统一,真正促进学生一生的发展。

3、为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档案袋,记录实践活动的足迹

我校为每位学生均配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袋, 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 在 综合实践活动过中善于捕捉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 不断激励学生从一个台阶迈上另一个台阶, 为它们的点滴进步喝彩。 学校定期对 他们的记录袋进行展示,使他们饱尝成功的喜悦。

这一阶段的实验研究, 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实验以来, 课题组成员王 美华老师撰写的综合实践教改论文在省教研室组织编写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 究》一书中发表。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中一位老师被省 教研室评为劳动技术先进个人。 一位老师在省教研室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 评选中获一等奖, 一位老师在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组织的 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课题组成员分别被评为滕州名师、 滕州市骨干教师, 滕州市教学能手,滕州市优秀教师,枣庄市课改标兵,枣庄市学科带头人、山东 省优秀教师。学校被评为“枣庄市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示范学校” 。

(二)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强调了体验性目标

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它往往重视直接经验和感受, 强调个人化的 理解、体味、琢磨、反思、感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追求活动结束时所形成 的成果, 而是注重课程生成、 实施和总结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体验。 这些体验有些 是指向学生所赖以生存的环境、 生活及其要素, 有些指向学生所反思、 所探究的 对象,有些指向学生所憧憬、所规划的未来。通过活动过程,每个学生心中都形 成具有个体特性的认知、情感、意志及相应的行为。

2、强调了实践性目标

实践是人类主体从一定的目的出发, 对客体的一种探究与改变的活动。 实践
性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注重的目标,它架起了认知性目标与行为性目标、 情感性目标的桥梁, 同时更为注重富有实践意义的行为性目标、 情感性目标。 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合知识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逾越学科屏障, 将所学的各学科的知识在内化和类化的基础上整 合起来, 使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不再是孤零零的、 彼此缺乏联系的。 要实现学生整 合知识能力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注重系统科 学方法与整体论视野的熏陶, 使学生逐步形成此知识与彼知识、 新知识与旧知识 有机联系的敏感性,形成辩证的认识事物、探究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类实践的过程是认识对象和改造对象相统一的过程。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自 然、社会及人类活动中发现问题、确认问题,这是人类实践的首要环节。综合实 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往往都会涉及具体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有的综合实践活动 甚至是以问题作为线索展开的。 因此,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是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

(3)信息搜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以信息搜集、 处理和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素养成 为新时期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尤其是在当代信息传播通道越来越多, 信息资源 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的形势下, 信息素养更是成为相对于传统的读、 写、算等基 本能力的基本素养。而且,信息搜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还是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中,信息搜集、 处理和交流的能力一般都贯穿其全过程。

(4)意念转化为问题解决方案能力

我们有很多学生基础知识很扎实, 有时能说会道, 很有思想,但在解决具体 问题时却缺乏相应的能力。 这一方面是学生接触实际少, 缺乏相应的经历和感性 知识,另一方面与学生将其想法、 意念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很有关 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及实施中, 应当注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可以 采用“设计学习”方式,让学生围绕“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方 案既包括程序性的方案(如 “游戏桥的设计”),也包括物化产品的结构性设 计方案(如“城市交通模型的设计”,“多功能文具的设计”)。

(5)动手操作和制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中, 要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一些认知 性、体验性较强的活动主题可以向着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方向做适当的延伸和拓 展。如“自行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主题中增加“自行车的拆卸、装配和建议
修理”的活动,“大桥的探究”主题中增加“桥的模型制作”等活动,从而使学 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3、强调了生成性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不是按照预设的目标和计划亦步亦趋予以实 施的过程。随着活动的开展、 环境的变化以及大家认识的深化, 原有的目标和计 划发生相应的调整,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

生成性目标本身并不是课程指导者预设的, 而是教师和学生在活动设计之初 和活动实施过程中创生的。 指导老师应把握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活动方向和 活动过程。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指导者应在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特 性的基础上,根据既定的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某一主题 的具体目标, 并将这些具体目标让学生更好地、 更深入地理解和认同, 以便更好 地发挥目标导向和激励作用。

学校在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进行专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 引领学生树立了 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念, 学会了保护环境和创造发明的基本方法与 技能,锻炼了不怕艰难困苦、 不怕经受挫折的心理素质, 同时培养学生逐渐形成 讲究质量效益、、遵纪守法、互助合作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些实验研 究成果也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 足以说明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良好的 社会效益,即课题研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为提高其综合素质以 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针对目前我校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 课题研究对其今后改革发 展的建议是:

⑴应进一步加强对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⑵应建立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法制体系和跟踪评价体系, 学校教师上课不得 随意更改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应注意并坚持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发展的连续性和 稳定性;

4)在劳技教育类课程中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执笔人:

本课题负责人 刘 伟)

第4篇: 劳动教育课题题目

.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今后,在师资等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年级也开设该课程。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
精选word范本!

.
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
精选word范本!

.
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
精选word范本!

推荐访问:劳动教育 课题 题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