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职劳动教育课件集合5篇

中职劳动教育课件集合5篇

时间:2022-05-13 15:20:03 来源:网友投稿

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职劳动教育课件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职劳动教育课件5篇

第1篇: 中职劳动教育课件

***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2020.3)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纠正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育人目标

1、通过开展劳动专题教育,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能够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积极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临港区周边工农业可利用资源,根据学校生源特点以及师资力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四、课程实施

(一)确定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二)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责任分工。在我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将综合实践课、多元发展课、研学旅行课、劳动主题教育课进行全方位整合,课程中心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与学习效果评价,教师中心做好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过程管理与培训,学生中心、各级部积极做好家长的引导教育工作,认真做好劳动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四)规范实施过程。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五、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工作量、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维度进行评价,根据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参考目前我校音、体、美、信息、通用技术等非文化课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将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工作评价纳入《威海市第四中学教师工作评价方案》中,经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二)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

(1)“档案袋评价”。要求每位学生建立劳动教育课程档案袋,里面包括劳动教育出勤登记表、劳动教育活动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成果等与劳动教育课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劳动成果等,学校每学期举办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劳动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4)学分认定评价。根据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完成、学习效果等情况,给予学分认定,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六、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政策支持、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二)经费保障

提前做好专项资金预算,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校内通用技术教室的改造和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拓展,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度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四)设施保障

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在“光威”碳纤维等前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积极联系临港区周边农村地区的农田、山林、采摘园等作为学校的学农实践基地,联系临港区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五)安全保障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师生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第2篇: 中职劳动教育课件

劳动教育课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黄金章

作者机构: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来源:中国冶金教育

ISSN:1007-0958

年:1999

卷:000

期:003

页码:39-41

页数:3

中图分类:G40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生;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践教育;教育研究;教育部门;建国以来;生产劳动;接班人

摘要: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一个教育研究的理论问题.又是目前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建国以来,各级教育部门在学生劳动教育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教训。目前学校和社会对此认识也不尽相同。我校从1990年开始,在全校学生中开设了劳动教育课。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实践教育,引导学生走与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3篇: 中职劳动教育课件

中心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2020.9)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纠正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育人目标

1、通过开展劳动专题教育,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能够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积极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中心小学周边工农业可利用资源,根据学校生源特点以及师资力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四、课程实施

(一)确定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围绕丰富劳动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二)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借助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责任分工。在我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将综合实践课、多元发展课、研学旅行课、劳动主题教育课进行全方位整合,课程中心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与学习效果评价,教科处做好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过程管理与培训,学生成长中心、各级部积极做好家长的引导教育工作,认真做好劳动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四)规范实施过程。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五、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工作量、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维度进行评价,根据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参考目前我校音、体、美、信息、等非文化课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将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工作评价纳入《中心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方案》中,经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二)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劳动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劳动成果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

(1)“中心小学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要求各班为每位学生建立劳动教育课程档案,里面包括劳动教育活动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成果等与劳动教育课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劳动成果等,学校每学期举办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劳动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4)学分认定评价。根据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完成、学习效果等情况,给予学分认定,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六、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政策支持、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二)经费保障

提前做好专项资金预算,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校内综合实践活动室教室的改造和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拓展,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度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四)设施保障

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在金阳广场、复圣公园等前期校外德育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积极联系中心小学周边农村地区的农田、山林、采摘园等作为学校的学农实践基地,联系县城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五)安全保障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师生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第4篇: 中职劳动教育课件

.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今后,在师资等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年级也开设该课程。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
精选word范本!

.
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
精选word范本!

.
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
精选word范本!

第5篇: 中职劳动教育课件

《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劳动教育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开课学期:学生在校二年
开课学时:24学时/二年——劳动课1学分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
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
劳动教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是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关键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
旨在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铸造崇高个人品德;助益学生锻炼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培养劳动习惯。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必修课,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

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为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和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奠定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2)掌握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3)了解新时代劳动特质。2.能力目标
(1)能正确选择劳动工具的能力;(2)会沟通协调、开展团队合作。3.素质目标
(1)崇尚劳动、热爱一线劳动;(2)珍惜劳动成果;(3)形成劳动习惯。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表1课程内容与要求
学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第一学年1.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解劳
动和幸福与中国梦的关系;
任务及主要内容学时通过与传统课堂的线上和线下混合学习,完成下述学习任务:
12

2.掌握劳动对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一)学习马克的意义;具体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思主义劳动观专服务性劳动对中职学生成长的意题;
义、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二)劳动与幸动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福生活及与中国
3.掌握劳动教育课成绩考核办法;梦专题;4.掌握劳动教育心得的撰写要求。(三)文明宿舍(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选择劳动工具的能力;2.具有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
3.能对劳动教育交流讨论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4.会撰写出劳动教育的劳动心得。(三)素质目标
1.树立崇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价值观;
2.逐步形成自我服务的劳动习惯。(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劳动精神、劳模精神;2.了解新时代劳动特质;
第二学年(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选择及使用劳动工具;实践能力;
3.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一)新时代劳动精神、劳模精当代中职学生专题;动特质专题;
12
建设等专题。
3.掌握劳动周等项目的育人作用。神的发扬光大与
2.具备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综合(二)新时代劳

(三)素质目标值观;
2.形成崇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3.逐步形成自我服务的劳动习惯。
(三)劳动周中题。
1.树立学生“劳动四最”的劳动价职学生成长专
总计24
四、教学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
1.具有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含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活动的组织者),接受过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
2.具备教学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二)配套资源建设
由劳动教育教研室牵头编写劳动教育课校本教材,教材依照纸质+网络资源相结合的要求编写。
1.打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以项目引领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2.建议在Moodle平台上开展相关项目资源建设,以满足学生自学的需要。
(三)教学模式改革
1.依照理实一体的理念,采取项目驱动。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混合,网上网下学习的混合学习,让劳动教育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2.遵循学生劳动活动必修项目课程化的工作思路,带动理论课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学生劳动实践活动项目中可全员参与的项目作为必修项目,只有部分同学参与项目为加分项目。劳动课主要与必修项目配套。以必修项目为载体,劳动课理论教学开设相应专题,让理论课教学深度嵌入到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加强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通过劳动教育项目化的实施,让劳动教育理论课落到学生学习、生活之中。
3.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组织实施
1.项目驱动。以学生劳动实践项目为载体,推进劳动课教学。
2.劳动课理论教学环节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劳动教育教研室承担,劳动课实践教学环节由学工处和团委负责。
3.以学年为单位,以劳动教育教研室与学工处、团委共同商定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项目(必修)+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项目(拓展)为抓手,推进学院劳动教育。依照项目课程化的工作思路,劳动教育教研室与学工处、团委共同推进必修项目课程化,包括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配套理论专题,项目实施步骤和项目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
(五)教学评价

1.以学年为单位,汇总学生参与各劳动项目教学的成绩。具体而言:
(1)由该年度的必修项目和拓展项目构成学生劳动课的年度成绩;必修项目为比较参加项目,拓展项目为自主选择项目,为加分项目。考核采取百分制,年度成绩超过60分为通过。低于60分必须补修。
(2)一个项目的考核中各教学环节占比:项目的理论学习占40%,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表现占30%,学生完成项目的成效占30%。
2.每个学年的劳动课成绩年度比重:5:5。

推荐访问:劳动教育 课件 中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