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缩写故事作文400字民间故事【5篇】

缩写故事作文400字民间故事【5篇】

时间:2022-05-16 12: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民间故事: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2008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民间故事:2008年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民间故事:2008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民间故事:2008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民间故事:2008年珠海出版社,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缩写故事作文400字民间故事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缩写故事作文400字民间故事5篇

【篇1】缩写故事作文400字民间故事

短篇民间故事400字精选

  西汉末,外戚王莽专权,毒死平帝取而代之,改国号为新。因为他法令苛细、赋役繁重,激起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西汉皇族刘秀乘机起兵,历经八年战事,统一全国,夺回帝位,建立了东汉王朝,称汉光武帝。

  多年的戎马生涯,使刘秀吃尽了苦头,登上了皇帝宝座之后,自然要享受一番,每天里除了吃喝便是玩乐。有的臣下争相巴结圣上,千方百计投其所好。琴师桓潭见画师在御座的屏风上画了一幅美女图,受到皇上的赞扬,他便为刘秀献奏淫乐。刘秀看着美人图,听着淫乐,心里乐滋滋、飘飘然,如入仙人之境。

  日子长了,这事传到刚直不阿的大司空宋弘的耳朵里,他大为震惊,觉得这种歪风邪气要是继续下去,会殃及江山社稷,便马上更衣上殿面君,忠言进谏:“万岁身为一国之君,应居安思危,忧国忧民,心在治理天下,永保汉室江山。如今陛下皇位未稳,整日看淫画、听淫乐,使百姓不见好德,先见好色。倘若臣效君、民效官,国风必然败坏,汉室江山岂能永固?”

  刘秀听了宋弘的一片良言相劝,又联想起当年被王莽追赶时的苦楚,顿时头脑清醒过来,赶忙离开宝座,用手将宋弘搀起,歉疚地说:“污泥浊水脏人肌肤,淫画淫乐污人心灵,清除污秽应从朕做起。”说罢立即传旨,更换屏风,驱逐画师乐师,永不录用。并连续三次颁布禁淫令,诏告天下:“凡制造和传播淫书、淫画、淫乐者,一律严惩不贷?”

  【鲁班托梦王秀才】

  有一天王秀才进城考举人,经过郊外的一片小树林的时候,一伙强盗冲了出来,把王秀才的钱都抢走了。王秀才好不容易才进到了城里,没有钱王秀才只能在城里四处游荡,终于在城里碰见了一个做生意的朋友,他的朋友是一个吝啬的人,但是ZUI近签了很多订单,所以今天很高兴,就借了王秀才一大袋子钱,第二天他就去考举人了,不过不幸的是,没有考上名落孙山,他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在城里住了下来,不过神奇的事情在一个梦中发生了。有一天他决定回到乡下修身养性,在他出发的前一个晚上,他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梦到了古代的工匠鲁班对他说:“有一个地方刚刚发了大水患,那里的桥被冲毁了,现在那里很需要一座桥,你快去吧!”他去到了一个很贫穷的地方,果不其然听那里的老乡说:“前几天发大水,把这里的一所桥冲毁了。”他立即按照鲁班教他的方法,不过鲁班教他做的是一座石桥,不过他们那里的石料严重缺乏,于是他就想到了用木材代替石料,不过木材终究是木材,石头终究是石头,木头的抗水流冲击水平还是不如石头,虽然这座桥强硬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ZUI终还是倒塌了。于是王秀才想到了用船一艘连着一艘来当桥,刚开始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困难,好险那条河的水流不是太急,要不船都会散开的,终于把桥建成了,从此大家都能够安全过河了,这也就是第一座船桥的诞生。

【篇2】缩写故事作文400字民间故事

东北民间故事_经典东北民间故事

  东北虽然是祖国边界,但是民间故事也很多!下面是本人给大家整理的东北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东北民间故事:小凤仙在沈阳最后的爱与哀愁
  1949年,她隐居沈阳。成为4个孩子的继母。1954年,她在沈阳离世。
  1998年,孩子们才知道,继母“张洗非”原来就是小凤仙。
  在沈阳的大东区和皇姑区两地,找到了陪伴过小凤仙度过最后岁月的三位老人———李有才夫妇和李桂兰。
  小凤仙是李有才和李桂兰的继母,李桂兰和小凤仙共同生活了5年。三位年龄加起来已有200多岁的老人回忆着尘封了50多年的往事……
  李桂兰认为,小凤仙嫁给自己父亲的原因是,“早在建国前,我父亲李振海就是大帅府的工作人员,小凤仙总去看望赵四小姐,我父亲完全有可能那时候就认识了小凤仙。两个人有个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特别爱听评书。”
  1949年,丧妻的李振海娶回了小凤仙。刚进门的小凤仙立刻成了4个孩子的母亲。
  这个新过门的母亲与周围的女人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吃穿坐行就透着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李桂兰的哥哥李有才回忆说。那时候李有才20多岁,“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很少回家,和继母接触最多的就是妹妹李桂兰。”
  “爱美,整洁,不爱干活。”是李桂兰总结小凤仙的最大特点,“刚建国的时候,大家都穿得很土气,可是她特别爱穿旗袍,而且在旗袍一侧别着一个小手帕。”
  看着与众不同的继母,李桂兰忍不住好奇:“你为什么要把手帕别在旗袍旁边呢?”对于类似的问题,小凤仙只是浅浅一笑,从不作答。
  可是,总有小凤仙欲言又止的答案。“继母特别喜欢一张照片,她总是拿出那张照片静静地看,看照片时也从不忌讳我们,那是她和一个年轻将军的照片。”70多岁的李桂兰回忆,“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着很大的章,衣服上还有很多金黄色的穗。我就问她,‘这是谁啊’,她还是淡淡地一笑回答,‘这是一个朋友’。”
  李桂兰家里的生活来源完全靠父亲在支撑,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即使这样,小凤仙依然过着悠然的生活。
  “她干得最多的活就是洗自己的衣服,从来不做饭,但是生活却很有规律,每天早晨自己出去遛弯的时候,都会在外面吃过早饭。”对于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继母,李桂兰从不敢心生埋怨,“因为无论从哪看,她都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小凤仙和梅兰芳见面,证实了李桂兰的猜测。1951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小凤仙和梅兰芳联系之后,得以见面。
  “第一次还是我带继母去的,因为那时我在政府工作,可惜第一次没有见到梅先生。第二次,继母带着妹妹李桂兰去看望梅先生。即使那次,我们也还不知道,继母就是小凤仙。不过看到梅先生对她的客气,隐约猜到,继母决不是普通人。”李有才回忆说。
  那次见面后,梅兰芳托人解决小凤仙的工作问题,小凤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儿园里工作。
  1954年春,小凤仙患上类似于老年痴呆和脑血栓的病症。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陪伴小凤仙的是李有才的妻子佟桂英。
  在小凤仙患病之前,佟桂英就已嫁进李家。“婆婆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也是一个要求进步的人,那时候,无论街道组织什么活动,婆婆都积极参加,有时候还拉着二胡唱上一段,宣传党的政策。”
  佟桂英同样看过小凤仙的那些照片,而得到的答案始终只是:“婆婆淡淡地一笑。”
  患病后的小凤仙,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红颜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谁也不能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邋遢女人和那个倾国倾城的小凤仙联系起来。想来,短暂清醒之间的小凤仙是无比痛苦的。
  对于小凤仙准确的死亡日期,李桂兰的回忆是,“应该是在1954年的3月份,不过,那时候我正好怀孕,所以没有去参加她的葬礼。”
  或许是50多年的时光流逝,让一段记忆变得斑驳陆离,李桂兰的哥哥就有着与妹妹不同的回忆,“葬礼我去了,父亲把继母最喜欢的照片放进棺材里,其他的都烧掉了,我记得应该是秋天的时候。”
  很难判断,小凤仙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自幼被卖到青楼,当然不幸,结交蔡锷,维护共和,斗智袁世凯,这些本来不应该是一个弱女子所应承但的重任。她和蔡锷之间的爱情,宛如一幅充满激情的油画,厚重而又热烈,不求被人接受,只求于己回味。
  其实,小凤仙根本不会在乎后人如何猜测她,因为早在几十年前,视小凤仙为红颜知己的蔡锷,就已经给出小凤仙和所有世人一个答案了,蔡锷送给小凤仙一副对联中这样写道:“不信美女终薄命,从来侠女出风尘。”
  东北民间故事:当东北剽悍土匪遇上日本鬼子
  在东北这块广垠的土地上,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尤其在日本侵略者造成“九,一八”事件后,大批原东北军将士,不服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命令,脱离国民党军队,联合当地自发组织起来的民众抗日力量,英勇地进行打击,抵抗日军侵略者的斗争。由于世道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和组织,一下子发起,涌出了几百股反日武装力量,也包括了原就存在的土匪力量,东北一时成了“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混乱局面。
  东北的土匪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一;纯土匪;人数不多,通常在十几二十人之间。专门欺侮老百姓,杀人放火无所不干。当地的老乡最恨的就是这种,毫无人性可讲的土匪,大点的村屯,宁可不吃不喝,省下钱来买枪组织护村队,跟这些土匪对着干,以保卫村,屯的安全。
  二;杀富济贫;这类土匪不抢穷人的东西,专找大户的地主老财,这种绺子(土匪的别称)一般人多枪多,地主老财家也有护院的,有的还在四角建有炮楼。不是人强枪多马壮,要想去砸窑(攻打地主老财家的大院),搞不好就会吃亏。一旦砸窑成功,除了存下自己必需的米,粮,弹,多下的就就地分给了四周的穷苦贫民。这些绺子的大当家的一般也是从穷人家逼上山当土匪的,一点良心末泯,在后来的年月里,有不少这样的绺子大多参加了抗日义勇军(抗联的前身)。这些绺子有时还帮穷人从其他的小土匪里,要回被帮去的人质和财物。一次双阳县的“大来好”(土匪名号,以下同。)路过一家小村的豆腐店,听里面 哭声很响,就手走了进去问;“乍地啦?”豆腐店老板说;“孙子给帮了。”“嗯,谁帮的?”。
  “是后沟的‘红山’给帮的,说要五十大洋……”。
  “他妈妈的,别哭了,我去给你要回来。”‘大来好’说着就出了门,他回到山里,带上三百多人,骑上马就奔后沟去了。
  一到后沟,‘大来好’把队伍压好,派了个崽子上山报信。‘红山’一听‘大来好’奔山来了,便急急地下山迎候。‘红山’这绺子土匪人,枪不过三十,哪敢和‘大来好’来硬的,只是满面笑容地说;“大当家的,今儿个乍有闲功夫到小弟这儿来坐坐?”。“咱也没多闲功夫,你把豆腐店老板的孙子给我,他妈的,没钱花就去砸响窑(大财主家)。人家一个破豆腐店,他妈的一年也赚不下二十大洋,你小子开口就是五十,是他妈的咱这号人干的?把孩子抱出来!”
  ‘红山’没办法,只好乖乖地把孩子交给了‘大来好’带走。
  豆腐店老板一家人见孙子平安回来了,那高兴劲儿都没法说了,一个劲地向‘大来好’作揖跪谢,‘大来好’一摆手说;“我也是土匪,可我不祸害穷兄弟,我的弟兄也一样。行啦,好好养着小崽子。”。‘大来好’说着带着弟兄们就走了,连口水都没喝。
  三;为国为民。这类绺子怎么也算是土匪呢?这不是概念上的错误,这是当年东北民间武装的一个事实。这一类绺子起局时,没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只是图个吃喝玩乐,逍遥法外的想法。大当家的有一定的规矩,不祸害贫苦老百姓,要抢就抢大户人家,地主老财。但当日本人进占东北后,看到日本人如此残忍地杀害,欺凌中国人时,出于他们的本性和良心,用不着什么党的劝说,指导,就自发地走上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道路。当他们在打击小日本鬼子时,还经常能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于是,他们便有意无意地和老百姓的生死连结在一起了。照理他们走到这个地步,应该说是可以摆脱“土匪”的称呼了,但是,他们内部的一套却还是按照土匪的方式方法行事的,诸如;大当家的(土匪头子),炮头(带兵打仗总头目),粮台(管理弟兄吃喝衣服等后勤),水香(队伍每到一地,由水香负责安排哨兵,侦察周边地形等事务),翻垛的(要懂天文地理,五行八卦,黄道吉日等等,实际上是大当家的参谋)。
  随着日本人的步步进逼,大小土匪们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1926年的冬天,吉林敦化,汪清一带山里一股号称‘野马’的绺子,邀请了‘老三省’绺子的大当家‘老三省’商量合作事宜,‘野马’对着弟兄们说;“咱们打着吃(做土匪)也三年了,没放过火,没杀过人,没碰过女人一根毫毛。这也算对得起天良了。现在是猫冬季节,是大家伙吃喝玩乐的季节。可日本人他妈的把山下封的死死的,今儿个我把“老三省”大当家的请来,就是想想个法子,怎么样打狗日的小日本一顿,大家伙好改善改善生活。下山去活动活动。‘老三省’大当家的,你说乍办?”
  “中,”‘老三省’点了下头说;“你绺子里有多少人马?”
  “一百二十。”‘野马’毫不含糊地说。
  “那不行,”‘老三省’想了一下后说;“要么不打,要打就打大的,延吉有小日本一个开拓团(开拓团是日本移民到中国开荒种地的日本平民,一般不配备武装,由驻军保护)。驻兵一个大队。我看把‘大来好’,‘江南好’,‘包打一面’,‘黑星’,这些绺子里的人马都叫来,加上我绺子里三百多人马,凑上千把百人,把延吉的小鬼子吃了。他妈妈的,也叫小鬼子尝尝中国人的历害。王八蛋的,要叫日本人把东三省侵没了,我这个‘老三省’还老个屁省!”。
  两人商量定当,各写书信派人送往各地绺子。
  就在27年的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六。)清晨。
  ‘老三省’,‘野马’,‘大来好’,等绺子头脑,兵分三路,穿山越岭,悄悄地而又急急地向延吉城奔去。他们要在小日本吃晚饭的当口赶到,好打它个措手不及。
  夜色渐黑时,‘老三省’三路人马巳悄然地进了延吉城。延吉城里还弥漫着春节的浓厚气氛,时而有鞭炮声从城的各个角落‘噼啪’地响着。街头上看不见有日军巡逻的兵士,‘老三省’,‘大来好’,‘包打一面’三个绺子有八百多人,直接往日军驻防大队扑去,‘野马’,‘江南好’,‘黑星’,近五百人一路向开拓团摸去,主要是防备开拓团里有日本军人在内。
  歌舞升平的延吉城里,日军驻防大队内的地炕上面,一些日本兵喝高兴了,脱了衣服在跳舞,‘老三省’,‘大来好’,‘包打一面’怀抱机关枪,带着兵横扫了进去,不管死活,会动还是不会动,一律叫后面的崽子统统补上一枪。日本兵投降也来不及了。
  二十分钟,战斗结束了。
  几个大当家的一清点战果,计;
  一;歼灭日军二百五十六人。
  二;缴获野炮六门。轻重机枪各六挺。
  三;手枪,步骑枪二百七十支。军刀七十五把。
  四;军马七十六匹,弹药六十箱,钢盔二百七十顶。
  五;烧毁军营一幢。
  这一仗震惊了日本东北陆军司令部,使得以后的日军再不敢以小队出动打土匪了。开始了以招降的办法来对付山里的抗日土匪。
  东北民间自发拉队伍打击日本鬼子的故事很多,只不过抗日战争胜利后,有的参加了人民军队,有的跟国民党走了,还有少许还是上山当土匪了,当土匪自由。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东北民间故事相关内容
  
;

【篇3】缩写故事作文400字民间故事

1、【《日月潭神话》(缩写)】

作者吕浩楠

古时候,大清溪边住着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社姐,俩人过得非常幸福。有一天,太阳和月亮不见了,人们生活在一团漆黑之中。大尖哥与水社姐决心把太阳和月亮

给找回来,于是他们打着火把出发了。

他们来到了山上,看着前面黑一阵,亮一阵的地方觉得奇怪,急忙往那儿跑。他们遇到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告诉他们,前面有个大潭,潭里有一公一母的恶龙,是它们吞了太阳和月亮。大尖哥和水社姐加快脚步来到了大潭,大潭边的岩洞里有一位老奶奶,原来老奶奶是被恶龙抓来煮饭的,她告诉大尖哥和水社姐只有挖出埋在阿里山底的金剪刀和金斧头才能杀了恶龙。老奶奶给了他们大火叉和大锅铲。

他们来到阿里山用火叉凿地,用锅铲掀土,挖出了金剪刀和金斧头,把它们扔进了大潭里, 金斧头砍断了恶龙的头,金剪刀剪断了恶龙的喉咙。太阳和月亮被吐了出来。大尖哥和水社姐吞了恶龙之眼变成了巨人,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把大潭边的两座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大潭叫"日月潭"。

2、【《明珠》缩写】

作者罗茗蓝

远古时期,在天河东边,住着一条玉龙在;天河西边,住着一条金凤,他俩是邻居。每天早上,他俩总要打个招呼才分开,然后各自去忙自己的事。

有一天,他俩一起来到一座仙岛上。他们发现岛上有块石头,金凤和玉龙决定把石头啄成珠子。时间过了很久,珠子终于被啄好了,珠子明亮耀眼。他们日夜守护着这颗明珠。

有一次,王母在天上看见了明珠,心里可喜欢了!半夜就叫一个天兵把明珠给偷走了。王母一得到明珠就关上九重门,锁上九道锁。

玉龙和金凤发现明珠不见了,于是这里寻寻,那里找找,但怎么也找不到。

转眼间就到了王母的生日,神仙们都来祝寿。王母高兴极了,叫宫女把明珠拿出来放在金盘里,明珠突然放出光芒。金凤和玉龙发现了,就顺着亮光找去。玉龙和金凤到了天宫就和王母大吵起来,他们三双手都抓住金盘,一不小心将明珠从天上跌到凡间去了。玉龙和金凤护着这颗明珠慢慢降落。明珠一落地就变成了西湖,玉龙变成了玉龙山;金凤变成凤凰山。

从此,凤凰山和玉龙山就静静地伏在西湖的旁边。

3、【《西门豹》缩写】

作者李张淏


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地。

西门豹来到邺地,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心里疑惑不解。后来从一位老人家的谈话中了解到,原来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西门豹听了,对老人家说,下次河伯娶媳妇,一定要叫他来。

终于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带着一些随从卫士也来了。巫婆和当地的官员连忙起身迎接。西门豹对他们说:先让我看看新娘漂不漂亮。"巫婆听了,赶紧叫人把新娘喊来,只见女孩哭哭啼啼,好不伤心。西门豹对巫婆说:"这个姑娘长得不漂亮,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过一段时间再给他送去。"说完就叫卫士把巫婆扔进了河里。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其中的一个官员说:"巫婆去了这么久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说完就叫卫士把官员扔到河里去了。此时,其他官员们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跪地求饶。西门豹见此情景对乡亲们说:"大家都回去吧。"

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提河伯娶媳妇的事了。老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好了。

【篇4】缩写故事作文400字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精选5篇500字-经典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帮助孩子知道真爱是无敌的,可以与一切的坏势力斗争,激发幼儿爱憎的情感,明白爱可以战胜一切。小编精选了一些民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民间故事1古代有个叫王冕的小孩儿,十分喜欢读书。但是家里没有钱,他只好给有钱人去放牛了。王冕放牛要经过学校,看见那些学生念书,他羡慕极了,经常把牛拴在树上,自己跑到学堂窗户下,听老师讲课,听学生读书。有一天,他听入了迷,忘了牛,等他想起来,牛已经没了。爸爸听说牛丢了,都快气死了,从此再不准他去学校。但是他还不死心,总是偷偷找上学的小伙伴学识字。他认识一些字以后就借书,在爸爸睡觉以后,跑到有亮光的地方去看。夏天的一个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那时,雨过天晴,太阳照得湖面一片红光,湖水波纹闪动着,四周一片绿色,映衬着粉红色荷花。这景色真美!小王冕心想:这景色像画儿,可是一会儿就没有了。我要是能把它画下来该多好!从此,王冕决心练画画。开始时,他拿一根小树枝当笔,在地上画荷花,可是画不像。他抽空便去看荷花,记住荷花的模样。放牛的时候,他一边琢磨一边画。王冕苦学苦练了一段时间,闭上眼睛也能画出荷花了。他用压岁钱买了一点纸,又把树叶和红花捣成汁儿,当颜料;拿凳子当桌子,就坐在湖边上画起荷花来。画好后,一看,上了颜色的荷花图真好看!可是王冕发现,早晨、中午和晚上的荷花不一样;晴天的和雨天的也不一样,而自己画的荷花却只有一个样。他决心学会画各种形态的荷花。于是他不停地画呀,画!经常画得忘了吃饭。经过几年的苦练,嘿!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池塘里采来的一样。还有人来买他的荷花图呢!后来,他成了有名的画家。民间故事2古人把牡丹称为花中之王,又把“姚黄”称为牡丹之王,把“魏紫”称为牡丹王后。“姚黄魏紫”几乎成了牡丹的代名词。关于花王和王后,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故事:相传,唐朝时候,牡丹山里有一个小樵童,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父母早亡,一个靠打柴为生,小樵童酷爱牡丹,砍柴时遇到牡丹,总是要为它理理枝,浇浇水等,从没有毁坏过一株牡丹。樵童每天上山砍柴,总要经过山坡上一个石人身边。石人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就立在这里了,有模有样的,十分可爱。上山时,樵童把干粮袋子往石人手脖上一挂,说:“石人哥,你吃吧!”下山时,又取下来,笑笑说:“石人哥,你不吃,我可要吃了!”在山中打柴,难得遇见生人,樵童对石人也感到很亲热,有时还对着它自言自语,诉说自己的心事,他感到,石人哥能听得懂。转眼间,小樵童长成了十七八岁的年轻后生。一天,他照例打完一担柴,下山时,到石人前,准备休息一会。忽见一年轻女子从石人背后闪现出来,樵童感到异常惊讶。樵童转身要走,那姑娘却拦住了他,告诉他她叫花女,孤身一人,愿与他结为百年之好。樵童听后连连摇头,说道:“花女大姐,咱们俩素昧平生,一无媒,二无证,此事不妥。再说,我很贫穷,跟了我,你会受苦的。”花女说:“石人为媒,牡丹山作证,不行吗?若我们结为夫妻,凭我们的辛劳,我们会好起来的。”樵童仍然不肯:“石人和牡丹山能作媒证吗?”话音未落,没想到石人竟开口说话了:“老弟,我就当媒人,你就答应吧!”说罢,石人手上现出一颗明晃晃的珠子:“拿去吧,这叫二花长生珠,可作为你们的媒证。”樵童又惊又喜,从石人手中接过宝珠,对石人拜了又拜:“石人哥既肯作媒,这是上天有意,我答应了。”花女高兴地笑了。樵童和花女挽手正在离开,石人又告诉他们:“这颗宝珠,你们夫妻二人转换着,每天都要噙在口中一个时辰。否则,你们夫妻就会拆散。”樵童忙问:“为什么呢?”石人说:“一百年后再问我吧。”说罢,便不再开口。春去冬来,一百年过去了。樵童和花女都已白发苍苍,可奇怪的是,他们虽然都已年过百岁,仍然身强体壮。樵童每天上山砍柴,花女在家操持家务,二人生活得和睦幸福。这一天,樵童再次来到石人身边,说道:“石人哥,一百年已经过去,你能不能再开金口,告诉我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噙那宝珠呢?”石人真地开了口:“老弟,那颗宝珠本是一丸仙丹,噙到口中百年以上,你就可以长久地活在这牡丹山里。”樵童说:“说真的,我真不想离开这牡丹山,可现头发都白了,还能活多久呢?”石人告诉他:“回去后,你把那颗宝珠等他两半,你和花女各吃一半,你就全明白了。”樵童回到家,依言把那丸仙丹一分为二,他和花女各吃了一半。霎时,樵童变成了仙童,花女复原为仙女。清风吹来,他们飘飘悠悠地飞上了云天,整个牡丹山尽收眼底。原来,花女是牡丹山上的紫花仙子。她爱上勤劳诚实又酷爱牡丹的樵童,带仙丹一颗,让护花仙翁做媒,与樵童结为夫妻,宁愿在人间受苦百年,决心超度樵童成仙。樵童与花女升上云天,从空中飘下一黄一紫两条手帕,落在地上,立即化作两棵牡丹。一株开黄花,一棵开紫花,花朵奇美。都说它们是樵童和花女的化身。黄花最美,人称花王;紫花稍次,人称花后。即后人所说的姚黄和魏紫。民间故事3有一年,天气干旱。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地烤得灼热烫人。树木和花草都枯萎了。森林里的鸟雀们都蔫了,他们在一起商量办法。有一只鸟说,周围有湖泊,可以想个办法把水运过来。白鹤说,不如从湖边啄出一条长长的河道,让水一直流到这里来。大家都同意去湖边啄水道。有一只鸟知道这是一段很长的路,这活儿很艰苦,他想,还是让别的鸟雀去干吧。于是他就偷偷地把自己头上的毛染成白色,装出年纪很大的样子,大家只好让它留下来。鸟雀们飞到湖边不分白天和黑夜,轮流用嘴啄水道,他们的嘴巴都啄出了血。太阳像个大火球,烤得他们快焦了,但他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工作。就这样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干了很长时间,他们终于啄出了一条长长的水道。清凉的湖水沿着这长长的水道欢快地流淌着。枯萎的树木活了;美丽的鲜花又开了;鸟雀们在这些树木和花朵中欢乐地跳跃。可是那只染白了自己头上羽毛的鸟却很苦恼,他害怕被别的鸟雀笑话,整天把头藏在羽毛里,时间长了,头上的羽毛染的颜色再也洗不掉了,大家就管他叫“白头翁”。一直到现在,人们还这样称呼他。民间故事4早年间.曹州有个知府,外号“花霸”,他平时按刮民脂民膏不算,又用牡丹花发财。他一方面大量霸占名贵花卉,一方面又让百姓摊钱组织赛花会。比赛的时候,谁的花好谁就得这笔钱财。可连着两年都被他“不见绝色,难以发奖”的借口自得了去。第三年他又加码,赛花获胜者,奖银十千两,金匾一面,并誊为“牡丹王”。比赛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赛场‘参赛的人们,个个手捧花盆,一字儿摆开;花盆上面都盖着花罩,赛花开始,人们逐个打开花罩,让大家观赏。当一个名叫赵蕊的小伙子揭开花罩时;但见一株枝叶繁茂、流光溢彩、花色红中透白的牡丹,把人们的视线“刷”地一下吸引了过去,这株名叫金丹的牡丹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随着习习春风,散发着清香。霎时,喝彩声响成一片。知府看到这情景,心想:这回的奖金要飞了。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呆若木鸡,无奈,眼巴巴地看着赵蕊拿走了白银和金匾。但他贼心不死,暗地派人找赵蕊要买下这棵金丹。赵蕊说:“任你拿出钱万贯,我这‘金丹’金不换”。花霸恼羞成怒。当天晚上,知府指使一帮衙役,黑布蒙面,偷偷跑到赵蕊家里,寻找“金丹”,赵蕊朦陇中听到外面有动静,知道不妙.急忙把金丹藏在屋角地窖里了。一位强盗找遍了院中的牡丹.一无所获。于是抓住赵蕊,又是打又是骂,逼他交出“金丹”牡丹。赵蕊宁死不交。达伙强盗气急败坏地对着满院的牡丹,又踩又砍。赵蕊为了护花,和强盗撕打起来,终因寡不敌众,被打得浑身是伤,跌跌撞撞地倒在大门口,昏了过去。这伙强盗没有找到“金丹”.无法向花霸交差,野蛮地抢走了金匾,翻走了白银。临走,,把火点着了赵蕊唯一安身的小土屋。当赵蕊苏醒过来的时候,这伙强盗已逃得无影无踪。只见满院是残花断枝,自己存身的小屋,也被大伙烧了。看到这一切,他猛然想起心爱的“金丹”。便挣扎着向地窖爬去。他不顾身体的疼痛,在灰烬中用双手拚命地扒起来,他咬着牙,扒呀扒,终于扒出来了。这盆花还在。奇怪的是这金丹虽然经了大火的烧焙,却丝毫也没有粘焦。赵蕊有了希望,浑身来了劲,连忙给花浇水,一连几天守在花旁,寸步不离。说也奇怪,这抹花发得很快,几天功夫花盆盛不下了,赵蕊便把它移到院子里,人们见它被火烧后更加旺盛,便叫它“火炼金丹”。赵蕊生伯这花再遭浩劫,白天看着它,夜间守着它,把它看得比性命还宝贵.村里众人也暗中相助,花霸怕犯众怒,不敢再派人捣乱。一天晚上,赵蕊根往常一样,躲在金丹旁边和衣而卧。三更时分;恍惚觉得一位美丽的仙女.手握一把牡丹扇,轻飘飘来到他跟前.对他说:“我本是牡丹仙女,我的孩子金丹大难不死,全亏你舍命相救。今再给你金丹数株,你要殷勤栽培,让牡丹开遍曹州、”赵蕊急忙起身,哪里还有仙女,只见十余棵金丹摆在面前。赵蕊拜罢花神,连夜栽下‘金丹”。这便是今天曹州牡丹园中的“火炼金丹”的祖先了。民间故事5从前,有一个小孩儿,只有一寸大小。人们都叫他“一寸法师”。有一天,一寸法师想到外边学点本领。爸爸妈妈同意了,并送他一把用绣花针做的小刀。进了京城,到了王爷府,一寸法师敲了敲门。王爷的管家亲自来开门。开门后,没看到人,他就把门关上了。可他又听到有人敲门。反复了好几次,管家最后在木屐边看见了一个一寸小人儿。小人儿说:“我是一寸法师。我请求王爷收我当差!”管家带他去见王爷。王爷把他放到手心里,仔细端详。他打心里喜爱这一寸小人儿。王爷问他:“你会干什么?”一寸法师说:“我什么都会。”王爷就说:“那就给我们跳个舞吧!”一寸法师就在王爷手掌上跳起了舞。小人儿的舞姿威猛豪放,王爷看了很高兴。一寸法师成了王爷的差役。每次出门时,王爷的女儿总带着一寸法师。有一天,他们又出门了。一寸法师听见有三个鬼在议论:“据说王爷的女儿出门总带着一寸法师。”“要是让他为我们来效劳该多好哇!”一寸法师听到这里,便拔出小针刀向鬼眼睛刺去。鬼们慌忙逃跑,吓得把万能木槌掉在了地上。王爷的女儿说,有了这件宝物,要什么有什么。一寸法师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长个大个儿。”于是,王爷的女儿就边敲木槌边喊:“长!长!”一寸法师眨眼间便长成了一个高大的小伙子。王爷的女儿见他既聪明能干又英俊,就爱上了他。
民间故事精选5篇500字相关文章:★ 经典民间故事精选五篇-民间故事大全 ★ 经典民间小故事精选5篇-民间故事大全 ★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五篇 ★ 短篇民间故事五篇-经典民间故事 ★ 经典民间故事大全精选-民间故事五篇 ★ 中国民间故事5篇精选篇分享 ★ 民间传说故事精选五篇-民间故事精选 ★ 5篇经典的历史民间故事 ★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短篇精选5则 ★ 短篇民间故事精选-民间故事五篇

【篇5】缩写故事作文400字民间故事

300字民间故事民间故事300字左右

300字民间故事民间故事300字左右
药王孙思邈与传说中神乎其神的龙渊源匪浅,我们常说的“神龙见首不见尾”成语,据说就源自此处,而且很逼真的建筑,来形象地表现这一成语的与药王孙思邈的渊源。
龙王曾帮助药王修成正果?
记得第一站的药王山,到登上药王大殿时,我们已经听说了很多传奇故事。
药王大殿内供奉着自然是药王孙思邈,两边站班的,一如既往的是尉迟敬德和海龙王,神态威武庄重。
就在这里,奇幻的地方出现了,药王塑像身后竟然有个洞,现在已经封锁,不让游客穿行。
据当地人介绍,此洞直通耀州瓷的老瓷场黄堡镇,洞长有40里呢。每逢二月二人们都来药王大殿烧香,烟气竟能从后洞冒出,留下“前洞烧香,后洞冒烟”的民谚。
此洞名叫太玄古洞,也叫“龙穿洞”。闻此名,便知与龙脱不了干系。
关于此洞的来历,当地人继续给我讲了这样一个传说。
第1页共8页

当年药王孙思邈曾在路上遇见龙,给龙诊过病,龙化作老人家前来找他诊治,由于龙得病异常,需要龙显出真形,方能给它治疗。
忽听天空中隐隐约约地响起雷声,龙正要现出真身。药王并不害怕,想起百姓,急忙大声对龙说:“我们这一带的人都没有见过龙。瞧见你的怪模样,会把人们吓坏的!”
于是,龙缩回了头,在云里面说:“那怎么呢?”药王说:“这样吧,你先想办法到我家里去。”过了一会儿,乌云徐徐落在了山腰。
孙思邈刚刚走进自己的院子,突然“通”地一声,院中石壁上出现了个大洞,洞中伸出了那个龙头。
龙笑嘻嘻地说:“我从没有人烟的后山山脚穿到了这里,身子都藏在山里面,不会惊吓人们了吧?”
药王急忙开始给它诊病。这时隔壁邻居偷偷看见此情景,这位邻居一直对龙心生好奇,于是找来纸笔,照着龙的模样开始画了起来。
龙喝了药王配制的药后,感觉好了很多。但是,也察觉到隔壁有人偷看,于是,道谢后就飞走了。邻居的画也只画了一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典故据说就来源于此。
后来,龙听说药王孙思邈要在耀州五台山(今药王山修成正果,它为了报答诊病之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当时治病留在
第2页共8页

后山的洞中,钻了一孔四十多里长的石洞,帮助药王于农历二月初二赴位成果。
从此,人们为了纪念药王孙思邈,每年二月二药王山,上山赴会朝庙,烧香吊表。太玄古洞还原样保存着,药王与龙的传说也流传下来。
300字民间故事民间故事300字左右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
第3页共8页

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
第4页共8页

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300字民间故事民间故事300字左右
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其实是唐朝末年一个科场失意、弃儒取道的儒生。
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苟杳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吕洞宾见他度日困难,就和他结拜成兄弟,并请到自己家居住。他
第5页共8页

希望苟杳苦心读书。将来好有个出头之日。苟杳十分感激,牢记吕洞宾的话,整日刻苦读书。
有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他见苟杏一表人才,读书用功,就对吕洞宾讲他想把他的妹妹许给苟杳。吕洞宾怕误了苟杳的前程,就婉言推托了。但苟杳得知后却动了心,可因自己吃住都靠吕洞宾,而吕洞宾又推托了此事,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吕洞宾知道了苟杳的意思后,就对他说:“林家小姐才貌双全,早有所闻,你既然想娶,我也不阻挡,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娘子住三天。”苟杳听后不觉一愣,但思前想后,还是咬着牙答应了。
婚喜之日,一切仪式都进行完了。掌灯时分,因有前诺,苟杳将新娘引进洞房后就躲开了,洞房里就剩下新娘一人。这时,吕洞宾走进洞房,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开始新娘见新郎如此用功读书,好喜欢。可等到半夜还是如此,实在无奈,自己只好和衣而睡。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又是两夜,都是这样。林小姐暗自伤心落泪,不知新郎为何这样。
三夜过后,苟杳踏进了新房,他见娘子正泪满香腮,连忙上前赔礼。新娘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不共床同眠,只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得苟杳目瞪口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道:“原来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就用此法激励我,可用心也太狠了些!”接着就把这事对新娘前前后后地说了一遍。从此,苟杳刺股悬梁,奋发攻
第6页共8页

读。京城应试,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尔后,苟杳夫妇便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过了八九年,有一天吕洞宾家不慎失火,除人外,一切都化为灰烬。为生活所迫,吕洞宾只好沿路乞讨,来到苟杳府上请求帮助。苟杳听后便对吕洞宾说:“一切敬请放心,小弟自有妥善安排。”一晃过了十天,除了每日盛筵招待,苟杳根本不谈如何帮助吕洞宾之事。又过了一些日子还是如此。吕洞宾疑心苟杳不肯相帮。又过了几天,吕洞宾实在憋不住了,便提出要回家,可苟杳只是劝他再享几天清福。吕洞宾忿忿地说:有福你享好了。说完扬长而去。
身无分文的吕洞宾只好再沿路乞讨,返回家乡。在路上,遇有一人同情他的处境,给了他一些银子,才使他早日到家。可到了村里,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有个邻居告诉他:你家已盖起了新房搬到村东去了。吕洞宾来到村东的新房里,见妻子正全身披孝,抚着一口棺材在嚎啕大哭。他大吃一惊,怔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娘子扭身一看,惊恐万状,疑是鬼怪,经吕洞宾解释后才信。
吕洞宾问明妻子后,气得把棺材砸开了,只见里面全是金银财宝,上面还放着一封信,取出一看,上面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如梦初醒,深悔自己不识好人,错怪了苟杳,他苦笑了一声说道:“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狠啊!”
第7页共8页

自此,狗咬(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就在民间传开了。

第8页共8页

推荐访问:民间故事 作文 缩写

猜你喜欢